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介绍一个文章,关于物种基因差别 -- 桥上

共:💬7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介绍一个文章,关于物种基因差别

    其中有些是我没想到的。

    下面是链接:

    本·克莱尔:“物种”从哪来?

    文章中提到,两种乌鸦,“冠小嘴乌鸦和小嘴乌鸦的基因组几乎完美地对照在一起”,“只有0.28%的乌鸦基因组可用于区分小嘴乌鸦和冠小嘴乌鸦。实际上,德国的小嘴乌鸦与冠小嘴乌鸦比西班牙的小嘴乌鸦有更多共同的DNA。它们只有82个碱基对是无法配对的——而这只占不到总基因组千万分之一的比例,这一比例如此之小,在统计学上几乎是无关紧要的。(相比之下,人类与他们的近亲黑猩猩则有数百万固定的基因差异。)即使是那些想把乌鸦都归为一个物种的分类学家,本来也以为他们之间的基因差异会更大。”

    更有意思的是,“这82个基因差异并没有均匀地散布在乌鸦的12亿个DNA碱基对中。其中81个集中在第18号染色体上,主要负责生产黑色素,把羽毛变黑。”

    因此,“乌鸦第18号染色体的一小部分确实是独立于其他基因进化而来的。一些演化压力只作用于这一微小的区域。”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的肤色,搞不好也是微乎其微。当然不同物种之间DNA的差异本来也不太大。

    还有就是,科学家们已经有条件开始利用DNA对物种进行分类了。

    • 家园 利用DNA对物种进行分类就是吹金喇叭

      我是个学术外行,多少听说过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知识。

      植物分类学从建立起限于条件,只能用肉眼观察其特征然后分类。这样,一般学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为分类学做贡献。事实也正是这样。

      但现在有个趋势,利用DNA对物种进行分类。有些学者正是这样在成为基因分类方面的专家。

      有次我跟一个专家说,这就是吹金喇叭(他不懂这个典故,我解释了一下)。这个金喇叭就是那些昂贵的设备。没有这设备,你根本没有发言权。

      这么一来,一是原来的分类有些要推翻或调整;二,这只能是少数人说了算,多数学者干瞪眼。这样学术成了少数人的玩物,对学科的发展是开倒车。学术贵族、学阀就自然产生了,而且是以科学的名义,先进科学的名义。

      我认为这不是好现象。

      通宝推:桥上,ziyun2015,
      • 家园 不知您认识的那位专家是什么时候说那个话的

        据我所知,现在DNA测试一个几千块,大概已经不能算是金喇叭了吧,顶多能说是银喇叭,过些日子可能还会变成铜喇叭。

        而且对比现在野外的装备,红外相机恐怕需要吧,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总要吧,还有GPS定位,还有车辆,油钱,各种野外相关装备,都不便宜。

        因此,对于现在以及以后的相当多的专家来说,DNA已经不是过不去的门槛了。

        • 家园 回桥老师

          您提到的研究手段对某个种的研究都没问题,比如对水稻基因组测序。我说的是用DNA来进行分类学研究有问题。

          植物分类学是在肉眼条件下建立的系统,从外形枝叶花果等分纲目科属种,目前国内外都承认。一个大学生,用植物检索表可以确认一个陌生植物是什么种。这对普及非常有益。

          如果借助工具,特别是从DNA来,现有的分类系统估计有调整。那么,是对每一种都检测呢还是只检测怀疑的?如果不能全面检测,就没意义。假定全面检测能做到(先不说成本),我们以外形为主还是以Dna为主来重新建立一个系统?即使每次DNA实验费用降到了100元,如何统一认识又是个新问题。巨大的工作量(经费,人力)是一方面,关键是现有分类系统有多大缺陷。

          比如有个极端的现实例子,人的分类,按性别分,原来扫一眼就可以分出男女。结果,美国竟然有人按X,Y基因来分性别,据说搞出来20多种性别。

      • 匿名 职业有高低,有什么办法呢?

        都是做客运工作的,

        为什么开飞机的司机就叫机长呢?

        吹金喇叭了吗?

      • 家园 我倒觉得不必大惊小怪

        虽然我并非这个方向上的。

        基因组学加入分类学,可以说是必然的,目前据我所知,分类学方面的主流意见也并不是一切唯基因组学,有何不好。

      • 家园 用基因“搞”历史,也是如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