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统治阶级禁止民间研究天文,是否就是中国无法产生科学的原因? -- 绝对不是白领

共:💬98 🌺501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先得定义什么是科学

      你说的是自古希腊哲学发展而来的近现代科学,不是古希腊的哲学或者说被现代科学理念所定义的古希腊时期的科学。

      现代科学肯定是没有,这是废话。近代科学需要另算。我们一般讨论科学的时候,甚至和逻辑学无关,主要是强调形式和结构还原的近现代数学,还有重塑整个宇宙图景的近现代物理学。都不是古希腊的东西。至多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和概念。但内容绝不相同。

      概念的沿用容易使人误解,进而变成用现代概念去理解古代概念。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民主了。谁是民?谁的主?自然科学领域的例子则是原子,德谟克里特的原子和现代物理学的原子显然也是两回事。

      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典型就是天、道、人、理。理或者一理理解为单一的逻辑是很简单的,但是理解成整体性的理(逻辑的组合)恐怕就很少了,然而这正是理学所强调的。

    • 家园 不是。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主流价值取向而来的。 -- 有补充

      试问一下: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请问,有谁知道大禹是如何从工程、技术、理论层面治水的么?

      没有。除了一句堵不如疏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工程、技术、理论层面关于治水的知识,经验,总结?

      同样的,就是今天的防疫。。。从科学、技术、工程层面来看,在历史书上会如何写中国和欧美在2020年开始的 n 年的防疫?

      历史书上会出现两个东西:中国的以政治手段强力防疫,和欧美西方的nRNA疫苗。

      这个在历史上反复重复:大洪水时期,我们是大禹带着人民治水,不服者被砍头。西方是诺亚方舟。大瘟疫时期,我们是十村九空,坚壁清野防疫,西方黑死病死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现代医学。天花时期我们是从出过痘的皇子里选皇帝,西方是找出牛痘灭绝天花病毒。。。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我只是想说,老祖宗老早就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只是民族\族群的一个整体的价值体系下的价值取向的结果而已。

      所以,中国无法产生科学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祖先选择的结果。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文中写错了,是 mRNA 疫苗 -- 补充帖

      误写成了 nRNA。更正之。

      顺便补充一句:对于我们自己和欧美的防疫路线方法手段的优劣,我本人没有给出评价的意愿:对我来说,在哪里,就接受哪里的要求,按规矩来,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不给他人和社会添麻烦,就是疫情期间最好的个人态度。

      • 家园 对抗的双方,

        谁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另一方的优势,谁的赢面就大。

        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学习了阿拉伯和拜占廷的很多优秀文明成果,接触到中国以后又学习了中国的世俗化、良治与科举制度等,成功地摆脱了封建与愚昧,走了上康庄大道。我们与欧洲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欧洲向我们学习时也没有觉得丢人,那我们向欧洲学习也不应该觉得有什么可耻的。

        现在中国在学习西方的科技和资本运作方面有很大进展,而西方在社会治理方面严重倒退又不愿意学习中国。未来胜负,已可以预料。

        通宝推:心有戚戚,
    • 见前补充 4700670
    • 家园 需要天才人物来推动

      西方有伽利略和牛顿这两个牛掰人物!另外中国迟迟没有引进阿拉伯数字,这也是一大遗憾,因为数学首先要解决计数问题才能系统发展,而数学是科学的基础。

      • 家园 这个和阿拉伯数字关系不大

        说到计数问题,在古代中国是最先进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十进制,商代就出现十进位值制。而欧洲广泛使用已经是15世纪了,而且很可能是从中国经印度-阿拉伯传过去的(和阿拉伯数字一起)。

        其实现在法国人数数还是基于古代那一套,用起来贼麻烦。然而很多大数学家都出自法国,如笛卡尔、费马、帕斯卡、勒让德、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立叶、泊松、柯西、伽罗瓦、刘维尔、埃尔米特、庞加莱等等。

        https://www.sohu.com/a/501652197_351483

        为什么法国人不好好数数?

      • 家园 还是工业实践反哺科学

        基本上军工+纺织业孕育了整个工业。有时候感觉人们为了纺织业最后创造了整个一个现代化工业,原因就是纺织赚钱。而在工业实践中渐渐发现理论研究有用。 牛顿,虎克都死了快100年了,工业上连材料强度这种概念还没有普及。

      • 家园 欧洲有自己的数学系统和传统

        中世纪,欧洲数学家不但是份大学职业,还是江湖地位。作江湖大佬,自然有互相之间的斗法和较量。 不错,当时数学家,会上门踢馆,不过不是比试拳脚,而是互相出数学题,互相考,而且有数学同行见证,相当于武林大会。踢馆输方还要自己让贤,把自己在大学的职位交给胜者。所以当时想去大学当数学教授,就是准备好自己卷子和准备考在职教授的卷子。于是当时数学界也是各种武林密籍,家传绝术出现。

        费罗与一元三次方程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1445年—1514年或1517年)于1494年在威尼斯发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数学著作《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ca, 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他在书中记录了对一元三次方程解法的艰辛探索,并下结论认为在当时的数学,求解一元三次方程是根本不可能的。

        帕西奥利曾于1501年至1502年间来到博洛尼亚大学任教,期间与同在博洛尼亚大学的费罗讨论过许多数学问题,人们并不知晓他们是否也曾讨论过一元三次方程问题,但是在帕西奥利离开博洛尼亚后不久,费罗就至少解决了一元三次方程在一种情况下(x3 + mx = n)的解,这在求解一元三次方程的道路上是一个突破性的成功。然而费罗并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成果,而是对解法保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拒绝公开交流他的思想,他更愿意与他的朋友和学生交流,而不是将它们写下来出版,因此费罗的手稿并没有流传至今。[1]尽管如此,他曾有过一本笔记簿,记录了他所有的重要发现,其中包括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在他1526年去世后,这本笔记簿由他的女婿Hannival Nave继承了,Nave也是一个数学家,他替代费罗继续在博洛尼亚大学授课。同时被传授这一解法的还有费罗的学生菲奥尔。

        一元三次方程解法的进展在费罗去世后充满了戏剧性,先是菲奥尔在得到秘传后吹嘘自己能够解所有的一元三次方程,其实他只会费罗传授他的x3 + mx = n,而另一位意大利数学家(尼科洛·塔尔塔利亚(1499年—1557年12月13日)在1534年宣称自己发现了形如x3 + mx2 = n的方程的解,两人相约在米兰进行公开比赛。1535年就在比赛前夕,塔塔利亚苦思冥想出来其他多种形式的一元三次方程解,从而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比赛,并在1541年终于完全解决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与费罗相同的是,塔塔利亚同样选择保守解法的秘密。

        同样研究一元三次方程的意大利医生、哲学家和数学家吉罗拉莫·卡尔达诺在允诺不公开的条件下,1539年从塔尔塔利亚那里得到了他的解法,在其基础上也发现了所有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而在1543年,卡尔达诺和他的学生卢多维科·费拉里(Lodovico Ferrari,1522年2月2日—1565年10月5日)曾前往博洛尼亚,从费罗的女婿Nave处得知,其实费罗早于塔塔利亚已经发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他便摒弃了给塔塔利亚的承诺,将他拓展的解法在1545年的著作《大术》(又译《数学大典》,Ars Magns)中发表,他在书中称,是费罗第一个发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而他所给出的解法其实就是费罗的解法。由于卡尔达诺最早发表了求解一元三次方程的方法,因而该解法至今仍被称为“卡尔达诺公式”。在《大术》中同时发表的还有费拉里的一元四次方程一般解法。

        通宝推:愚弟,桥上,
        • 家园 这个好像中国没有

          或许祖冲之那会儿有

          • 家园 中国只有斗诗,对子,还是对数理不重视
          • 家园 学术交流还是很充分的

            数学嘛,怎么说呢,学进去还是很让人沉迷的。王小波曾经拿解题和出恭做比,虽然不雅,但是吧,也算贴切。

            清朝数学家多,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充分,梁启超提过清儒还有个特点,相互之间喜欢称师友,门户之见不多。

            清朝数学家的地域比较接近,所以很多人长期聚集在一起,扺掌谈学,交相问难,有很多佳话。离得比较远的,还有不远千里前来交流,而且一住就是一两年。至于办学会的,就更常见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个数学典故的背景已经是文艺复兴后期,地理大发现的前夜了

            我只是说明现代知识体系也不是靠一两个人的进步出现的。

      • 家园 和阿拉伯数字关系不大

        另外中国迟迟没有引进阿拉伯数字,这也是一大遗憾,因为数学首先要解决计数问题才能系统发展,而数学是科学的基础。

        我们现在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和原始的阿拉伯数字根本不一样,和古印度人发明的符号也不一样。

        但这只是符号罢了。你觉得阿拉伯数字方便是因为你从小就用这套数字。但有没有阿拉伯数字其实不影响数学计算。只不过用的符号不同罢了。

        下面是古人用中文数字作的纸上算式,和阿拉伯数字没有实质区别。

        点看全图

        另外,中国民间还用苏州码子,并不比阿拉伯数字差。

        其实就算是代数,中国也有对应符号。例如西方代数传入时,用甲乙丙丁代替abcd。古老一点的国产代数则用天、地、人、物,指代未知数。天干地支、八卦名称都可以用来代指。这个传统事实上还反映到现在的代数课本里。例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指有两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

        通宝推:陈王奋起,真理,烤面包的胖大叔,
        • 家园 前一阵在B站看清代微积分的讲解,差点没晕过去,

          甲乙丙丁天干地支也就算了,那微分积分实在是欣赏不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