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徐州锁链女事件应由中央会同云南和四川警方进行调查 -- 龙眼

共:💬276 🌺1055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数字太过保守了吧?

              网上说一些陈旧的资料被翻出,历史上仅仅徐州三年内就有拐卖案四万多例。这还不是那边所有有报案,没立案,或者没结果的事件。

              • 家园 95年以前为主,所以没有的原因很明显了

                比如

                1991年以来,湖北省公安机关共解救回被拐卖妇女儿童7947名(其中儿童759名),经工作本人不愿回的3409名,两项共计11356名,占全部被拐卖妇女儿童总数的92%;协助解救外省妇女儿童375名;抓获人贩子8751名,其中判处死刑57名,死缓24名,无期83名,有期7682名,其他处理651名;摧毁犯罪团伙1284个,成员5824名,打拐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尽管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全省受到持续不断的打击,但是,此类犯罪活动仍接连发生,出现了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拐卖人口为何屡禁不止》

                这是1997年2月的文章,也就意味着一个省平均每年实际解决的就有两千名。而95到22年总共才二十一万,一年也就八千多例,难道只有几个省的?如此可见一斑。

                拐卖犯罪自80年加重,90年代初到达顶峰,重灾区一年上万不是胡说。但是公开数据,没几个敢贴的。就这篇引用都不让公开下载了,包库也一直出错,最后换图书馆镜像下的。

                之前说过,有些数据公安统计是有的,就是不再公开而已。记得以前在哪见过一点,现在也找不到了。

                点看全图

                陕西省志・公安志,也是91-96,五年近万。

          • 家园 瞎说,统治阶级的子女都好得很

            至于劳动人民的子女被拐卖,那是改革开放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 家园 毛时代限制人口流动,当然犯罪率低了

              当然那个时代是计划经济,限制人口流动也有当时的必然性,没必要争论对错。

              • 家园 我们的父母多半都是毛时代从农村流到城市的

                几次大规模的进城潮都是发生在毛时代,而且拿的是永久户口,方法一般是考学、分配和招工,相对公开、透明和公正。邓时代也有很多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但相对来讲,以临时身份进来的多,能永久留下的少,直到胡温时代开始逐步松动户籍的管理。

                计划经济不是限制流动,而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管理地流动。

                比如我父亲,生长在甘肃南部最贫穷落后的山区,能到北京工作和落户,完全是靠自己读书、考上省会的全国重点大学,然后在当地大学里成绩最优,因此根据国家政策可以任意挑选全国最好的城市,当然就来了北京,先联系了几家工厂和单位,经由双方沟通面试,在一个大厂找到了正式工作,户口也就因此正式落在了北京。

                一切完全都是透明、公开、公正和有序的。

                • 家园 进城指标稀缺而又计划体制,你告诉我怎么能公开,公平,公正。

                  你父亲能上高中就秒杀百分之九十九的生产队二代,招工都是公社大队干部的亲友,一个也到不了普通队员头上。

                  • 家园 我父亲是考大学进城落户,我母亲是城市招工进入城市。

                    祖父辈都是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关系。

                    • 家园 考大学和招工都不是普通农民能碰到的好事

                      大集体时代,考大学是66年之前的事,那时候有多少高中生可以查一查,如果您父亲是能在66年前上高中的农民家庭,绝对秒杀99%的同龄人。如果是66年后上高中,是工农兵大学生,普通农民更不可能,一定要有直系亲属是公社大队干部,不然是没机会推荐的,而且绝大部分农民家庭当时也供不起一个高中生。至于招工除非征地等情况,普通人一丁点机会也没有,少数几个指标全被公社大队干部亲属占了,你可以仔细问问您母亲她是怎么招工的。

                      • 家园 人家如果是北上广的农村情况也许不一样,我们那里

                        跟你说的一样。

                        什么工农兵大学生、什么招工跟咱普通农民没有半点关系。我们大队的工农兵大学生就是小队长的儿子。

                        论成绩他应该是好几位开外,后来正规考大学,跟他同龄的考上好几位,他差远了。

                    • 家园 和你同样的是,父母都是招工

                      区别在于父亲是城镇户口,初中毕业,沾了留一个成年子女的政策的光没有下乡。母亲是农村户口招工,初中毕业,没有关系。

                  • 家园 这个是有的

                    招工都是公社大队干部的亲友,一个也到不了普通队员头上

                    我岳母就是普通农村妇女,上过三四年学,招工进了工厂当了工人,家里啥干部亲友没有。

                    我父亲也招工进了工厂,他上过高中,家里也是没有公社大队干部。不过我父亲没有进城安家,家还在我们村里。

                    这个有多大代表性,我不知道,我只能说有普通人招工例子。

                    我总体倾向于你的观点,招工参军的肯定是公社大队干部亲属占多数。

                  • 家园 我母亲的上学故事更感人

                    我父亲上高中是民国末期,因为我爷爷在小县城里经商开染坊,家境虽不算富裕,但能供我父亲上学读书,这反而说明民国时代才是有钱人秒杀穷人。

                    而我母亲是生长在农村,家境中农,家里没钱更不支持女孩子读书,所以到49年以前,都长到十二岁左右了,还完全没读过书,整个就是文盲。

                    后来GCD在农村到处办扫盲识字班,也动员我母亲进识字班认字,而我母亲又天生聪慧,连续跳级,几年就把小学和初中的课程都读完了。然后家里人觉得女孩子读完初中就够用了,就不想让读下去了,可当时的老师看我母亲是读书的料,就多次跑到我姥爷家做动员工作,总算让我母亲上了高中,不但学了文化知识课,而且学了外语,就是俄语,因为学习优秀,发音标准,学校每天都让她在大喇叭里广播读俄语,是我母亲一生的骄傲,对我从小讲到大,让我这个理工外语盲一直觉得自愧不如。最近龙眼刚刚获得这边政府机关颁发的最佳年度奖,按要求录制了一段英语的感言,就30秒,却花了龙眼整整一天时间准备,先兴冲冲地发给母亲欣赏,结果母亲在微信那边慢悠悠地对我说 ”我虽然不懂英语,听你说的还凑合,但感觉还是不够流利,想我当年,那才叫、、、“ 我立刻就泄气了。

                    后来我母亲高中毕业了,家里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农村能高中毕业,简直顶个秀才了,不能再花钱上学了,就又叫回家,不让再去考大学了。又是学校的老师跑到我姥爷家做动员工作,说这么好的学习苗子,是国家的人才,不考大学实在可惜了。搞得我姥爷实在没办法,就勉强同意我母亲去考大学,结果也考上了,但因为家里不支持,心情也不好,没有考出实际水平,上了一所二流大学。

                    然而后来家里不断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理由,劝我母亲放弃大学,回家早点工作和找人结婚。同时另一个挫折也不断折磨我母亲,因为我母亲生长在宁静的农村,上了大学后对嘈杂的学校宿舍很不适应,经常整个晚上失眠睡不着觉,神经衰弱人都要垮掉了。最后终于在读了一年书后,我母亲不得不主动退学,离开了大学校园,最后连肄业证书都没拿到,一辈子的学历锁定在高中,加上后来其他因为学历不够而导致的工作和人生挫折,成为我母亲一生的痛苦和遗憾,她后来经常梦见又重回大学校园,继续完成学业,然而午夜梦醒,终究是一枕黄粱,只能在暗夜中哭泣。

                    但其实我母亲没注意或者看不上,当时中国多数的中专是不收学费,甚至还给补贴,毕业以后也是能进城当技术干部,我岳父就是这么从湖南最偏远的农村考上电力中专,再来到北京工作的。

                    后来我母亲不甘心回农村随便嫁人,就到处打听进城工作的事情,当时因为中国工业大发展,很多城市都有很多工厂和技术学校在不断兴建,到处都在招工招人,她虽然没有拿到大学学历,也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但因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往往能通过各种考试,所以几经辗转先到北京东郊酒仙桥那边(就是后来的798附近)一个新成立的电子中专当老师,后来调到新成立的北京市无线电联合厂的机关当技术干部,搞项目规划,就这么成为了北京的永久居民。

                    当时中国工业的发展,可以用热火朝天和欣欣向荣来形容,根本不是后来改开初期那种三来一补,小打小闹,而全是开拓型,技术性,大规模和大干快上的,所以城里到处都是机会,而你只要肯学习,积极主动,就能找到进城工作的机会。

                    关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本来我母亲是个爱抱怨的人,但从来没听她讲过当时有什么干部走后门,搞裙带的腐败问题。毛时代对干部的要求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上下级和平级之间互相监督得很厉害,谁有什么错误和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向上反映,而且一经反映都会被调查,而一旦查实,必然严肃处理,现在被解读成权力斗争,互相揭发,可不这么搞怎么约束干部?光靠请客吃饭、开会学习能管好干部吗?

                    所以你不能拿邓时代的那些黑暗现象来想象毛时代。毛时代也许也有高层的腐败问题咱们不知道,但反正从我母亲的回忆看,从多数普通人的回忆看,毛时代除了干部管人很严很厉害以外,没看到有邓时代的那么多腐败问题。

                    通宝推:朴石,拿不准,方恨少,大眼,陈王奋起,acton,西安笨老虎,empire2007,大胖子,落木千山,月之回忆,审度,qianji,心有戚戚,rentg,
                    • 家园 两个时代的一些社会问题

                      毛时代的被人为污名化了,邓时纸却是人为地被美化了,这是个铁的事实。

                      通宝推:龙眼,
                      • 家园 80年代还有严打震慑,90年代开始群魔乱舞

                        80年代受毛时代教育的老革命们还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丑恶现象,还时不常用严打来震慑。我记得当时我上中学,学校门口常常贴着各种严打的公告,署名是最高法院院长刘云峰,很多死刑犯名字上划着红叉子,罪行公之于众,里面就包括流氓强奸犯,好像也有拐卖犯。到90年代以后多数老革命都不在了,严打也没了,面对越来越多的丑恶现象,真是毫无办法,整个神州大地,一边是经济腾飞、歌舞升平是事实,另一边是群魔乱舞,各种罪恶,乌烟瘴气也是事实,直到习大主政才开始清理整顿,有所收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