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来自吉林的抗疫见闻 -- Swell

共:💬211 🌺1493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现在这样他们恐怕的确不会死于新冠

                我写过的。你去封城的地方打听打听,多少化疗的,透析的,慢性病住院的,都是老人。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呢。对于他们,你只要把住院的要求稍微弄复杂点,都不用刻意针对,网上注册一下吧,很难吗?你不会你儿女还不会?你看看会坑多少人?

                一说别封城就说要照顾老人,一说如果封城这些老人是最惨的就说这叫具体问题可以改。问题是哪有人改啊?

                我是不想再浪费时间打字了

                通宝推:学菩提,
                • 家园 请问你为何这么想?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没有报导因新冠导致不能就诊,就是能就诊。无论武汉,西安,一旦有这类事情,有哪个不闹得沸沸扬扬的?

                  你去封城的地方打听打听,多少化疗的,透析的,慢性病住院的,都是老人。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你这个想法从何而来,有何依据,但是感觉到莫名其妙的恶意,对中国政府及工作人员的人性有恶意,对广大社区志愿者的恶意,对普通人的恶意。认为他们为了清零不顾群众死活,认为他们没人性。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想法?

                  千分之几的死亡率可接受?你接受就好了。

                  完全是捕风捉影。我感到不解,就因为回不了国?也没说回不了吧?我表妹这两年美国,加拿大,澳洲,来来回回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遵守相关规定。难道你觉得自己遵守规定不能接受,比千分之几的死亡率还不能接受?愿闻其详。

                  • 家园 亲历和亲历是有区别的

                    在下也是亲历者,而且遭遇多个地点的封城。问题是,他们讨论的是在一个诊疗流程中的个人遭遇和所见所闻,还是讨论医院的实际收治状态和诊疗统计?是遭遇初起,还是稳定之后?

                    一目了然。

                    原则上,他的说法我可以经过个人经历给予完整支持,但同样的也可以用个人经历给与完全反对。无非是你想戴着什么眼镜,无非是你想说多少事实而已。

                  • 家园 就如我所说,都是我家的事情

                    所以才写。如果你去比如知乎上看看,也不止我在写。

                    这有什么恶意?也没人不说给你做啊,没有排到而已。为什么没排到,目前很忙手续很多而已。

                    我已经前前后后写了很多了,一般我是不愿意在网上与人争辩的钱。随意吧。

                    • 家园 我又不是没去过医院。今天就去了。

                      我当然不否认疫情下与正常情况下不一样。但是冤有头债有主,你说的这些,正上坑疫工作没搞好,包括报导的那些令人痛心的例子。板子应该打在不干事的人身上,可以说还肯定有故意使坏的人,不应该打在防疫身上。

                      @月之回忆 河友 @狂热之刃 河友,一并在这复了,多包涵。

                      • 家园 其实我就是说,这事不能有感情色彩 -- 有补充

                        按照感情色彩,我的评价可能比Swell更过分。但是那和实际状态是两回事。我们必须找到合理的判断标准,而且要分阶段、长时间观察,不能简单说说经历如何就行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讨论能力,至多是提供经验材料,难以完整解读。

                        我这算是幸运的,恰好在网上购药不严的时候遇到问题。而现在没有处方是不能买到药物的。有点问题连替代方案都没有,岂不是更过分?

                        比如,绝对安全的地方出现小儿发热或腹泻,必须进发热门诊。但是外出不易,而且要专门排队。时间紧迫,多一分钟都可能极端危险。社区医生的药物有限,药店限制没有存货,怎么办?

                        之前中药和部分药物是可以购买的,只要登记。线下即使没有,线上也可以买。甚至可以两小时内送到。但去年12月之后,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双线都不能买。

                        这就不说封锁地区刚好是医院所在,或者全市都没有某类药物了(有时候是医院的药物供应有限,比如供应商或者医院政策)。总之想要列举,问题多的是。但问题在于,只是列举了问题,你能看到,人家也能看到。事情总会得到处理,而不是干晾在那里。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DEL -- 补充帖

                        但删掉的这部分是真的。

                        其实就是前文的具体展开和其他方面更多的障碍。

                        • 家园 就再多写一点吧

                          一个姨父,胃癌,化疗了两个疗程,本来封城之前应该第三次。医院说先等等吧。等个一两周一想也没什么。这快一个月了,也有点慌了。正想办法呢。

                          今天刚听到的,我妈买的菜人家楼栋的志愿者说不好意思,可能得晚点送。咱们楼栋里一个老太太透析不及时好像眼睛看不见了。我这一天都在跑这个事情。

                          就如你所说,可以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有志愿者啊,在努力啊。但是当年网上骂西安的时候我就说:可别发生在我们那,我们还不如西安呢。执政水平这东西,上面督导一下也许能从60分变成70分,但是断然达不到90分。

                          我对基层工作者很钦佩,抛家舍业的,吃住都在外边,孩子都不能管。 对领导也很同情,每天的工作就像是开盲盒,期望自己管的地方不出事。 能上去的都不容易,这时候被撸了这辈子也就毁了。 但是对封城这个决定很失望。上边没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困呐,市里领导没有能力顶住压力。 大家骂来骂去的上海,我倒是很羡慕。

                          通宝推:学菩提,审度,
                          • 家园 有没有考虑过不封城医院丧失了接诊能力的可能性?

                            另一个方向, 如果吉林事起时果断,会不会就不会导致封城?云南瑞丽事后有人说是因为受影响釆用躺平策略,导致后来漫长艰苦的抗疫过程。上海今天就数据是107(96内11外)+4382,这还是号称全国优等生,吉林整体医疗卫生和电子科技水平没那么高吧?吉林今天1055+812。

                            我真的觉得你是打错了板子。

                            其实说来说去也没什么新鲜的了。我们不妨继续看香港和上海,不过不同的是香港有大陆强力支持,上海可能被中央管制,而且它们气候地理要比吉林好得多。这两个因素可能要被考虑进去。

                            • 家园 我一直说的就是加强抗疫,但不采取封城这个极端手段

                              甚至你叫封城也行,每天每户一个人出去买菜行不行。医院至少留两三个接待普通病人行不行?

                              好多的措施我感觉武汉的时候都是允许的,但是被加码加到比武汉还严了。

                              吉林果断不果断不好说,但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是风声鹤唳。只要有一例两例疑似,密接就主动加码,一个礼拜的小封大概有两次,封小区,分片封要是夸张点都没断过。 过去吉林市自己人都认为自己是防疫标兵。往坏了说这就是中央反对的层层加码,光防疫破坏民生。但现在马后炮一下也许是对的,既然封不起那平事严点还是对的。

                              我从来也没有说不抗疫,就说有些极端手段别用,用了差不多就可以预见出人命。不用就凭这些手段应该也就是时间长点(当然这个没证据也不可能有证据,没法一次次的试)。

                              当然了,和很多河友交流了一下,我的总结就是如果民意就是要封,人民就是认为这病得了了不得,那更好,执政无难度。

                              对我而言,就是找个地方闲聊一下。并无利益纠葛。我妈妈现在也很开心,家里上百斤的面派上用场了。蒸了一锅一锅的馒头给楼里的年轻人送,换回了不少水果,蔬菜,巧克力,咖啡....

                              • 家园 你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没搞清楚

                                那就是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你是不是以为不封城就能解决你说的问题?

                                现实是比长春和吉林更大的城市已经用封城解决了问题,比如西安和深圳,今年早些的成都和天津其实也是动手快,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因为处理的及时,反而没人感觉到他们曾经也有可能和长春与上海一样危险。

                                你先看看这几个问题你能不能回答的了吧。

                                点看全图

                                通宝推:MaverickZ,
                                • 家园 我觉得没有必要搞清零和共存的对立

                                  我看很多帖子基本上就是树一个靶子:你想要清零还是共存,然后开始打。

                                  都写这么多了,我觉得我已经尽力写清楚了。要是还不清楚,那也是我能力不到了。

                                  总之就一句话: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量力而行。 多加一句话,像吉林市这种地方,政府的能力已经用到120%了,多出的20%就是将来的后遗症。除非中央派来外援,否则也就这样了。能不能清零剩下的交给病毒了。这也可以算作某种程度的共存了吧。

                                  已经自测自报了,没有进一步大规模检测了;大量老旧小区家属楼,既没能力也没条件彻底杜绝人员走动,更不要提一些低密度的远郊;春耕快开始了,清不清零吉林省也要开始春耕了,那是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的大事。

                              • 家园 其实我的意思是

                                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利益权衡,和我们考虑是不一样的。比如路段封锁带来流量变动导致急诊拖延提升死亡率这种问题,大家都是知道的。限制药物、营业也是如此。有其他城市的经验更容易估量。

                                只是,疫情这么久了,还不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吗?(反复带来的损失更大,士气更是不可估量。反而会使某些经营彻底退出舞台。)决策者都是冷血的,但只有这样才可以损失最小。

                                而且这和就具体表现提出意见,督促改善之类并没什么冲突。该说的还是得说。

                                大众都明白这些,知道业有专攻,加上先前的成功经验,才决定支持的。也就是信任。单纯政府的强制力是不足以实现封锁的。

                                • 家园 提一点意见

                                  同意决策必然是要冷血的,什么人命啊什么,真要那么想反而是完蛋了。

                                  但是我认为不能低估政策的惯性造成的影响。前期的成功已经成为一种资本或者说负担。就像说武汉撤职了,你这里撤不撤? 这些东西必然会导致决策的难度越来越大。

                                  任何情况下,政策的惯性都会带来成本,这里也没有批判的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