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程朱理学、东林党的认识 -- ziyun2015

共:💬163 🌺1053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走出“雏型”阶段的东林党(2)

      首先谢谢骨头龙兄关于1644年崇祯的内库国库存银 VS 大顺军追比得到白银之比的文章。

      狭义上的东林党,是从顾宪成聚徒讲学开始的。

      关于东林党,大家还要知道:按照大明律,是禁止在官学的学生、教员议论朝政的。张居正改革,在万历七年下令禁止私人讲学、禁止在讲学中议论朝政。从朱元璋到崇祯,大明律还严格禁止官员结党,结党会被处以死罪。这大概是黄宗羲等东林党人一直否认东林党是“党”的原因,因为自汉至清,朋党在朝廷还是孔子的学说中,都是道德上的负面概念。

      今天很多“知识分子”也还否认东林党是现代政党,他们大概是用苏联、中国的执政党当作了范本,忘了米国西方的各种“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共和党”的存在。

      顾宪成等人“复兴”了正宗程朱理学、程家直系门徒杨龟山的东林书院,以“东林”为名号,广招门徒,成为明朝沿海地区官僚绅商集团这一巨大冰山的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

      相对于之前“禁海贸”“禁北方边贸”时期大官僚绅商利用“禁海禁边”来攫取超级垄断利润的“雏型”阶段,万历一朝走出“雏型”阶段的东林党,主要的目标主要有三个:

      一、恢复树立程朱理学的绝对地位,打击阳明心学特别是泰州学派

      二、反对征收商业税,保护大绅商的免税地位,保护向中小商人收取保护费的腐败文官。

      三、制造案件,打击皇权。

      在开放了海禁、边禁的万历时代,江南工商业急剧发展,数亿两白银在此期间涌入中国,江南大绅商手中掌握的白银,已经超过明朝中央政府的库存白银和收税预算。

      一股极其巨大的商人势力在黑暗中躁动,这是自秦汉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一、走出“雏型”阶段的东林党(1)

      嘉靖末、隆庆中,明王朝一方面在北方开始了马市,蒙古诸部于是止战来贸;一方面在南方开放了海贸。流入明朝的白银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这使得张居正的农业税改革、如以白银代替实物,有了实现的基础。

      万历中期,明王朝除了开始遭遇小冰河期开始的天灾,也遭遇了‘万历三大征’的巨额国防开支。宁夏叛乱花费120-130万两白银,两次援朝抗日战争花费700-800万两白银,西南播州之乱花费了180-190万两白银),同时紫禁城前三大殿和乾清宫后三殿也遭遇了火灾。

      财政困难的程度,可以从两点去观察:1、在第一次援朝抗日后,由于缺晌,导致戚家军躁动,竟然被蓟州总督屠杀了几千人!2、终万历一朝,紫禁城前三大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太和殿(金銮殿)一直没有修复。直到天启皇帝死前才修好了,这里的历史后面还会讲到。

      万历皇帝采取的办法是“开源”:也就是开矿;还有就是监察商业税的收取。这就是著名的矿监和税监,派出的地点,主要有沿着大运河的十三个收税点,以及湖北水路码头、苏州杭州福州、还有就是云南、辽东等地。

      几乎是同时,顾宪成在乡里开始了东林党讲学、议政(其实是干预朝政);李三才也当上了负责大运河的漕督。同时,在上述各个收税点、矿监点,也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民变”。在朝廷中枢,则开始了“争国本”运动,齐楚浙昆等各种地域党派也开始出现。

      这些都是过去讲东林党问题,往往不肯首先讲、也不清楚地从时间线上讲。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我们在中学语文课都学过的,过去总以为鲁迅先生这段描写是”夸张“,读了《明史》特别是明末部分,才发现鲁迅先生完全是写实、白描。

      除量背景、时间线,看这段历史,还有二点至今仍然缺乏的研究:一是因为明代这段时期(边贸海贸都开了)商业手工业空前发达,且科举取士的总数基本不变,所以士大夫家族都明显发生了变化:不再让子弟以读书科举做官为唯一途径,而是分出很多子弟去经商。甚至家里最聪明的去经商,比较呆只会考试才去走科举的途径。东林党很多家族里都记载有经商的记录,如顾宪成、高攀龙等。

      二是掌握在大官僚+大商人家族手里的白银,与国库、内库的数量对比。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明清两朝中国从美洲、日本、欧洲流入的白银在6亿两左右,且白银流入的主要数量在明代中后期。在明朝国库、内库最高的存银量,远远不及李自成在北京考掠士大夫官僚所获得的白银量。合理的推测,在东南大官僚大商人手里的白银量,肯定大于北京城里考掠出的白银量。

      最精英的人才,最大的白银掌控,这两点也正是东林党研究中缺位的。

      通宝推:光头佬,铁手,
      • 家园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的确是非常有意思

        明朝的白银流入,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这些白银并不是通过贸易来获得,而是直接以物品的方式从外进入。这样的大量白银进入,效果上大概和现在的量化宽松类似,也就是,财富在数字上的增加,并不对应于社会物质/服务上的财富增加。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就是通货膨胀,由此导致社会矛盾大概就不难理解了。

        • 家园 谢铁手兄意见。

          东林党现象与全球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这两者之间肯定是存在高度关联。只是过去有关研究,并没有把两者放在一个题目下进行发掘。

          有一个资料比较有意思:袁可立早年处理董范之变中的董家:董份,浙江乌程县(属湖州)人。明嘉靖进士,官终礼部尚书。董份在官攀附权贵,居乡广占良田。“富冠三吴,田连苏湖诸邑,殆千百顷。有质舍百余处,岁得利息数百万。家畜僮仆不下千人,大航三百余艘”。

          这样的家产,显然不是全靠管家所管理的,其家族子弟走科举道路的可能是少数,更多的显然是介入的经商。另外,礼部等官职,不像“漕运总督”一类可以插管吸血以致富。所以上述董家的家产积累,更可能来自家里最聪明的儿子的理财。

          这样一个家族,是不是最聪明的人在经商?他们家上百间当铺往来的白银,都存储在哪里?通过什么渠道运输?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 家园 的确如此

            拉美白银在明末大量输入中国,主要滞留于在江浙沿海这些既生产茶叶丝绸又能做海上贸易的地区。因此在江浙地区产生了拥有大量白银的大商人、大地主。他们形成的政治集团就是东林党。由于白银大量输入并集中于江南,导致全国通货膨胀,尤以北方这些不生产丝绸茶叶瓷器的地方受害最为严重。财富分化导致北方人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而江南商人则坐拥白银对北方漠不关心。

            江南商人的盘算是,架空北京,坐实南京,把政治中心转移到南京来。

            北京陷落后,东林党自以为得计,迅速建立南京弘光政权。奈何缺乏军事实力,被满清吊打,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这些东林党人(吴伟业、严绳孙等人),又按照朱耷提供的明朝官史,以隐语私修明史,是为《红楼梦》。堪称伤痕文学的老祖宗。

            • 家园 问题的实质在于货币主权(铸造、发行)的矛盾斗争

              而这,又是国内国外研究东林党、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者、文章普遍避而不谈的。实在躲不过去、被问到了,往往就用一句”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暴虐的皇权,搞宝钞就是要盘剥人民“。因此士大夫们与皇权的斗争(包括白银货币化),就刷上了一层”正义“的色彩。

              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能铸造铜钱、但是却没有像西方那样铸造银币呢?既然大家(主要是商人、士大夫,农民工匠士兵用铜钱足矣)喜欢白银,铸造起银币,岂不是既国家(朝廷、皇帝)保有了货币铸造发行等主权,又照顾了士大夫、商人对白银的偏爱吗?沿海商人对于从美洲流过来的”墨西哥鹰洋“是完全接受的,同理可以推断出中国商品出口线上的日本、朝鲜、越南、马六甲、阿拉伯、欧洲等商人完全可以接受中国自己铸造的银元银币。这也包括亚洲内陆游牧民族(满、蒙、回、藏)、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商人,他们都没有理由拒绝接受中国的银元银币。

              为什么不呢?

              显然这个并不能简单地用”市场选择“这个社科界惯用的‘法宝’来解释。

              因此我们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喜爱“白银的社会阶层,推断在士大夫阶级、东林党组织里,对此有战略上的考量——与皇帝争夺货币主权。这符合研究思考的逻辑。

              按照最新的研究,明朝的货币白银化,时间早于从日本、美洲吸入白银。朱元璋收云南为省,重要原因也在于云南是中国最主要的白银产地,产量在全国采银的六成左右。知名学者全汉昇根据史料中收集的银矿税额,对明清云南的银产量作了估计,他估计在明代中叶云南每年的银产量约在34万两左右。但史料中记载朝廷收到的白银,只有区区2-5万两。万历皇帝派矿监去云南,能被直接打死,成为无头案。

              按照目前学术界的估计,明代从美洲、海外吸入的白银,保守估计有9亿两左右。而张居正改革后,明朝户部最多持有过400-600万两白银,估计只占明朝社会上白银总量的千分之五,即使加上铜钱的总量,估计户部能掌握的货币也不会超过货币总量的1%。

              有朋友会问:明朝皇帝不是还有内帑吗?对,最近的研究,将万历(末年)、天启、崇祯初年,为平定努尔哈赤叛乱而支出的内帑,总计大约2000万两左右。虽然估计万历皇帝收入内帑的矿银榷银,不是张居正改革后的户部存银高峰同期。但即使如此,加上内帑,国家手里的通货总量最多也只占通货总量的3%。

              想想,如果现在一个国家政府只掌握总通货量的3%,是一种什么情况?

              最后,上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惊奇地发现:万历皇帝真的铸造过银币!——矿银背四钱(或者叫”万历通宝背矿银四钱“)

              看来还有故事可以挖掘

              通宝推:俺是老胡,生产队的小鸭子,
    • 家园 明朝的学术争论

      我自己只大致了解心学。一位朋友推荐《明儒学案》,认为是明朝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味道。

      《明儒学案》是清代黄宗羲创作的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

      东林党是利益和思想的松散结合,和思想学术争鸣还是不太一样。

      • 家园 其实和学术没有关系

        在某些文人那,干什么都可以在经典上找到理由。就算没有,也能造一个出来。😄 Z兄总觉得某个人可能是思想导致了问题,但实际情况可能反过来,是他有问题才选择了某一个思想,不管是理解有问题,还是作为包装。

        甚至可能是因为这一定义(思想)才让他出现的,从而忽略了更多的人或者原因。

      • 家园 你是否知道楼主以黄宗羲为东林党

        《明儒学案》是为东林党张目的著作。

        • 家园 呵呵,燕人兄又来啦?

          黄宗羲是东林党,他写的东西无论是《明儒学案》还是和满清合修的《明史》,都是为东林党的作品。这些都是没有什么争论的。

          要说有争论的,是要不要把当前挺金庸、反华为的归入东林党遗族或者是当代东林党。

        • 家园 一毕竟是学术性的,还没有那么的偏向

          二现在这个年纪看书,应该不会全是“六经注我”了。好比当初老毛不怕把苏共的论点全部刊出。

      • 家园 涉及利益和思想,得看规模多大

        规模大了,利益或思想的结合就不可能松散。

        • 家园 还未发展到组织的程度

          有纲领,精神领袖,有资本支持,但未形成组织。

          农民有庞大的利益和人口,也很松散,没有形成组织。组织是很难的事,列宁能居革命领袖,我认为最大贡献就是搞了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政党。

          东林党是文官集团中的激进派。他们总的主张跟文官集团是一致的,但是要极端得多。

          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以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的思想为指导,强调理学思想是唯一真理,主张建立理学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强烈要求由士大夫而不是皇帝来统治国家,把包括心学在内的明末各种社会新思潮视为异端加以严厉打击;

          在经济上,他们由官僚集团控制的大土地和大工商业资本提供支持,要求政府大规模减税,削减包括军费在内的一切政府开支,尤其仇恨张居正逼着全国官员完成税收任务的改革措施。东林党就是被张居正改革给逼出来的。东林大佬顾宪成和邹元标在张居正执政期间,都跟张居正发生过冲突;

          在政治上,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控朝政。万历时期,其成员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的中下级位置上。相当于激进派在野党,一方面雄心勃勃的想要夺取执政权,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没有实际掌握政权,不太了解“当家”的难处,一味的强调其理学极端主张,而不考虑这些极端主张可能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比如军费不够了怎么打仗、钱粮不够了怎么救灾这种问题。

          在对抗皇权方面,他们又主动充当文官集团的急先锋。一旦大臣们中间有谁想向皇帝妥协让步,他们就一拥而上对其进行攻击,以达到清理门户,保证内部纯洁的目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