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骂上海防疫失利如同骂儿子没考上清华 -- llama

共:💬266 🌺1508 🌵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贵族怕上战场,那就不是贵族了。

                                    我看,中国人现在这副德行,是因为大家只是些小农后代。小农想的就是小富即安,既没有进取心,也根本不懂怎么持家。

                                  • 家园 这个必须花!

                                    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对高考的比喻以及意义我感觉道出了最本质的含义。高考,无论是爱也罢、恨也好,为每一个人生都烙下深刻的印迹!

                                    当然,对一些人讲可能太过痛苦或挑战,但对精英(或想成为精英的人)来讲,逃避它,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输在了起跑线上 — 步入成年人的成年礼、人生意志品质塑造的第一关上!

                                    说得到位!

                              • 家园 亿万富翁的子弟和圈子也可以了

                                足够他的开始的辉煌和顺利了,当然他自己也有能力,加上当时的风头,就乘风破浪了。

              • 家园 美国一样卷,说美国不卷的,只是因为那些人

                终其一生都还没有达到要靠卷出头的高度。

                以前有两句话,我觉得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第一: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很难达到要靠自己的天才出头的高度。

                第二:很多人认为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比较讲规矩,不讲人情,腐败也少,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即使在这些大城市里过完后半生,也达不到要需要靠人情或腐败才能办成事情的高度。

                通宝推:大山猫,没选择,empire2007,高地,五藤高庆,白浪滔天,玉米菜,外俗内正,
                • 家园 中国

                  两个主要问题。

                  一个是1840年碰到欧洲人,最后大溃败,造成全民对自己的文明失去尊敬和信心。也不屑于从祖先那里吸取智慧和经验。结果就是全面河殇化,极度崇洋媚外,全面跪舔外国(一切非中国的,包括南亚,非洲那些屎坑都被跪舔)。

                  一个是共产党的社会革命很厉害。结果就是本来该绝户的泥腿子竟然能读书识字上大学了,最后当上工具人。工具人不懂中国,更不懂外国。对自身境遇感到痛苦,幻想远方的乐土桃花源。

                • 家园 或许还有第三

                  就算他们达到了这种“高度”,也不一定过得比以前好。

                  可能更焦虑。

                • 家园 有的时候大家故事没讲全

                  六十年代,两校一年招生大概是几百人,一个省能分几个,大家算算就知道了。

                  某外省某县某刚成立的高中,第一届(或者是第二届)毕业生,就出了三个两校的,都是硬考,没有任何背景(有背景也不会到县一级了)。这简直是一步登入全国名校行列啊。大家猜猜是什么原因?

                  • 家园 真巧,我借个光

                    昨天我想发个主贴,想收集一下为什么当年县高中也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觉得发主贴有点小题大作,因为我自己能写的内容不多,而且我总结的原因容易引起跑偏。

                    我那是粤北山区,国家级贫困县。恢复高考后十余年,也出过应该是三个清华的。我那一届,全县有高中应该是七间,县一中县二中,全县招生,各四个班二百二三人。乡镇高中还有五间,下面乡镇四间各一个班五十人左右,能坚持到高三的一般也就一半二十来人,县城所在镇高中三个班,实质上也是全县招生,因为不全县招学生不够。那么参加高考的人数大约是(县一二中合计约600,应届400,复读200,乡镇五间中学约200,)800人。当年考试最高分730报了北航(标准分,第一名900,当年清华线应该是750,在广东招生好像是8个还是10个人,广东省重点线应该是615,包括中大,华(南)工,华(南)师,华农,暨大五家共约5000名学生,全国招,当然广东比例最多),重点大学7人,本科18人,大专27人,中专30人,另加华南师范大学保送生2人,如果不要脸,还把一个高二时特招进华师的算进来,乒乓球。那么,我那一届,本科以上25+3人,大约占4.5%,专科57,差不多10%,专本加起大约14%,没算当时还有的成人中专,这个人数很少,我就知道一个,全县应该不超5个。这是扩招前,我觉得很厉害了。 (数字基本如此,年代太远,应该有偏差,但不会大。)

                    那么,为什么区区一个贫困县,也能考这么多?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我可以帮你证实一下。

                      我在山东考学的时候,地区第一中学考不过下属贫困县,连前三名都进不去。

                      为什么?

                      我听到的看法是,当时县中有好老师,出身不好的师范本科生被分配到那里。

                      我们山东没有忙总说的那种下放知识分子的传说。

                      第二是学生苦学。

                      后来市里中学是如何打败县中的呢?

                      第一是变形扩招,出现了委培生和系统内招。分数线降低20分。这是大面积的。这些学生家长得力。

                      第二老师调动工作容易了,卡档案的威力没那么大了。

                      第三学生掐尖,我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坐我后边的一个家伙是第二中学的榜首,冲清北的苗子,为了转校,竟然先转到镇中,绕着圈过来。

                      其余都知道了。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生源不行了。其次是高考考试内容难度下降,难于破锥而出。

                      最后,看分数线折算百分制,上清华也不太难吗?

                      • 家园 这个事情,好坏真的难说

                        一般来说,好学生掐尖,配合优秀师资,集中培训,确实是比较高效的办法。

                        现在国内搞什么初中不准(按成绩)分班,快慢学生混在一起,对于师生都是折磨。

                        换个角度说,县高中能考上清北,难道市名校不要反思?第一,为什么这个好苗子我们没有发现,没有录取?第二,县中的优秀教师,要不要引进人才?

                    • 家园 这个猜不到

                      本猫只知道有些贫困地区的学生考得好,那是因为现在某疯人院的前身某届在文革期间就是下放到那里,然后就地解散就地分配了(不过不是粤北,虽然离得也不算太远)。所以那个时段的高中老师可能就是某省状元。

                      • 家园 不是猜,是请教大家,为什么那时县中能考。

                        而后来,县中很多可以说是废了。我那个学校,在我毕业几年后,取消高中,将高中部整体拼入一间私立学校,并保持教师编制。然后民愤过大,两年后重设高中部,不过大约相当于从零开始。乡镇高中包括县城那个镇的镇中(恰巧简称也就是镇中),都没有了高中,镇中地方好,早十多年前变成高尚住宅区了。

                        当时并不是我们县特能考,我们那,并不比别人厉害,而是说那时候县中并不算差,这个简单例子就是本时同班同学,县中的超半,当时某同学小骄傲的说我是XX市一中的,都没人理会。

                        • 家园 我自己的想法主要有三点

                          在这里说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许是个恶法

                          本身想在这里写出来的,结果发现真要写,想说的很多,水平不够,会左牵右连,写不下去。

                          我的小学老师,按专业的观点,真的是渣渣渣渣。一年级班主任是个残疾女青年,脚小儿麻痹,我叫她姐,文革初中,代课老师。二年级班主任也是个残疾人,我同堂口的伯伯,高小,老教师,几十年没挪过地方,教完老子教小子那种,是名师,以打人,五音不全闻名。三年级倒是正经,文革前师专,教导主任,学校的头,本村叶姓,教数学。语文老师女,代课,文革高中,其中有一学期是她弟代她课,初三在读复读生。按年龄我叫她们姐哥,按辈分她们叫我叔,有点乱哈。四五年级就正经了,都是正职老师。初中的教师,主要是中师,少量大专,本科零,代课也有几个,被其中初二被连州师范实习生带了大半个学期。

                          就这个情况,我哥中考,全县第二,一分之差,据说是因字潦草扣了2分。我姐是全县优秀少先队员,被召到县党校学习培训那种。我不是想说我家读书多牛,是想说这么渣的学校,教学并不渣。

                          现在呢?就举个最新的例子吧,朋友女儿,留守儿童,粤北,初一,七科有四科不合格,380多,全级240余人,第27名。更多的不想说,堵心。

                          通宝推:潜望镜,桥上,月之回忆,
                          • 家园 不知道审兄有没有遇见过

                            初高中前两年,是同一个实习老师。

                            我上学那几年这种很常见……初中刷资历,好去高中。结果是好几届学生成了练手作品。

                            • 家园 我没。小学被中就有。

                              我哥有学生被他一年级教到初三。我读初中时,三个表哥两个表姐原来都是教小学的,年纪大点那个三表哥,有十多年教龄,另外两对三年,连州师范,中师,老名校了。还有好几个代课老师。后面还陆续有东连师的来任教。我们中小学正牌老师主要有三个来源:韶关师范,大专,连范师范,中专,县电大,教育局的培训点。到了高中才有本科。我高一班主任就是一个本科毕业不久的小美女。

                              县一中就牛了,我哥初中时校长调过去只是一普通教师,教初中,我高二三的班主任是县文联主席,他哥是校长,后任教育局长;化学老师那个小老头是多家县属工厂的技术顾问,不是书呆子;生物老师居然是人大秘书长,无意中得知的;政治老师是校教导主任,同时也是人大什么委员会的;物理老师是个富翁,在外面接工程。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