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悲伤,没有尽头 -- 不要胡说

共:💬190 🌺1585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露一次头表示支持和慰问

      我要说的别人可能都说过了,但都是我肺腑之言。一辈子过的顺顺利利的人是极少数,遇到难过的坎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往下的日子,你就是你儿子的支柱,一定要挺住,父子俩共同奋斗,爷俩儿都要乐观。再有就是千万别给你儿子再加压力,最不济他日后的日子全靠你罩着,看你的帖子,你也是有一定基础的,父子相依为命也比真正成为精神病人要强很多。事情过去一个月了,再次衷心祝福你们的情况大有好转。

    • 家园 祝安好!
    • 家园 中国小孩从小就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希望兄能帮令郎

      把这些东西卸下来。

      姚晨主演的《都挺好》里,苏大成的朋友老聂有这么一段话:“儿女给父母买房子、花钱都是应该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陪伴”。

      这些要求,虽然是对成年子女的要求,但是相关的教育,从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们的文化,孩子从小就被提各种要求。低的:听老人话;稍高一点:别给父母丢脸;再高一点:为父母争脸;接下来,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给父母养老、买房、看病,照顾兄妹,光宗耀祖。。。。。。

      我们的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家庭关系的根源有两条:1、上下等级(父权);2、养儿防老。

      这样的关系并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独生子女下的现代社会,但是传统的惯性还在。长辈的有些行为,其根源,一是出于控制欲,二是要保持向儿孙提要求的权力。然而这些行为被包装为长辈对晚辈的爱,且不容置疑,置疑就是不孝。

      我脚的,这种把“父权”包装为“父爱”的行为,是非常无耻的。

      我一直认为:父母对子女只有义务,没有权力。原因我之前说过:

      前两天比较忙,现在有时间认真回复一下

      1、哺乳动物都是抚养幼崽的,因为幼崽无法独立存活,不抚养会绝种的。因此抚养幼崽是延续物种的动物本能。

      2、封建等级制度,是为了维护皇帝老儿的统治服务的,君权族权父权一体,根本还是为了培养顺民、维护君权。脑后有反骨敢于反抗封建秩序的,从小就被爹揍服了。

      3、封建伦理本身在逻辑上千疮百孔。

      比如说,一面宣扬“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一面宣扬“养儿防老”----“防老”是非常明确的目的(私心)好吧。

      再比如说,“棍棒之下出孝子”,用大白话说就是:用暴力手段达到使儿子对父母百依百顺的目的----这明明是对付奴隶的手段好吧。

      封建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服务的,和官府、祠堂配合,一个道德工具,一个暴力工具,都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正因为此,延续物种这种动物本能,才会被包装成“怎么报答都不为过的养育之恩”。

      这里面其实有个悖论:如果父母真的无私地爱子女,就不会让子女觉得养育是一种恩情;如果父母向子女灌输“养育之恩怎么报答都不为过”的信息,就是有私心地。

      5、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不是孩子的选择。

      所以,我觉得兄应该把孩子所承受的一切不该他承受的东西,都能帮孩子卸掉。告诉他、并说服他:父母对子女只有义务,没有权力;子女对长辈没有任何义务。

      然后不要有任何时间表,就那样陪伴孩子慢慢一点点变好。我相信如果你和孩子能做到这点,他的康复速度应该是最快的。

      通宝推:潜望镜,白马河东,踢细胞,
      • 家园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单向的权利,也没有单向的义务。

        大部分正常的父母,都是为子女省吃俭用,尽量帮助子女完成学业,婚姻启动时,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反过来,老的时候要求子女一定的回馈,也很正常。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子女给一定的经济帮助;老人搞不定就医等等流程,子女协助去看病,去陪护。

        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行为。

        父母对子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这话大概是你对自己的子女说的,想必不会对自己的父母这么说。如果某人对自己父母这么说过,这样的人我会从个人感情上绝交。这样的人品,我不认可。

        某同事因为夫妻关系紧张,有五六年没见自己父母一面,整个同事圈里,提起来都撇嘴。这个人品,大概也是百里挑一。

        如果我们对普通的人际关系,都讲究个权利义务对等的话,为什么偏偏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子女,反而只有单向的义务呢?

        通宝推:醉寺,玉米菜,
      • 家园 你们国外有钱人当然可以当道德楷模

        国内老百姓不养儿防老,那真退休日就是忌日。法定退休以后还可以做饭看孩子接送,不算退休,真的没法给子孙服务了就是个死。你们国外有相当完善的养老系统,医疗系统配合,大部分人不依赖子女没问题,国内完全不是这个事。比如我一个熟人在欧洲因为高速不限速疯开车,出个小车祸,撞断了根骨头,住过一次院,说那里老头老太太孤身一人到医院手术毫无问题。护士照顾的妥妥的。在国内别说手术,就是门诊检查,老人不带家属根本看不成病,很多需要两个人排队的(比如一个在检查处排队,一个去缴费)。而且住院的没有自己人照顾,就要另请护工,护士可不管你拉在床上这些。

        我个人认为,社会约定要早做,对于目前已经生出来的,养儿防老逻辑没有问题,付出和回报对等就行。父母给子女社会平均的饮食照顾,子女给失去行动能力的父母社会平均的饮食照顾,年月数基本相当就行。当然对于寿命,个人社会地位高低会有点小变化,这个双方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在大义上,“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这个逻辑必须成立。所谓我不是自己选择生出来这个逻辑,老辈话说,直接摔死就算父母还债了。哪吒割肉还母、割骨还父就是写照。我自己捏个泥巴人,折个飞机,他们都没有选择被我捏,我要是都去一个个孙子当过去,还活不活了。

        当然,中国新一代也和你一个逻辑的,这个也不能说完全不合理,生之前说好。只要生之前社会约定是,生娃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那结果很简单,大家都不生。所谓人类灭亡根本没人关心,只要我一蹬腿,人类是绝种还是几百亿跟我还有一毛钱关系么?在现在为了挣命996都不算努力的时代,不是为了养老,想把孩子捶死的爹妈多的是。把孩子当宠物养那是极少数的富人。就跟养狗不为吃肉不为看门不为贩卖发财只为高兴的,在养狗的总数里有1%就不错了。养娃的比例也差不多少。

        从我十来岁的时候,那会很多当父母的工厂文化人(干部、技术员、附中老师等等)多得是说将来不靠孩子,自己老了去养老院的。结果现在这批人一个个全住在子女家里,包括子女在外地的。逻辑就是“反正你买房我投了资,你敢撵我,我满大街喊你不孝去。”不到难事上,高风格不作数的。我一个老师教我的时候快退休了,当初也是安乐死的拥趸。那种新中国早期高知,改开后最早一批出国的科学家。结果现在八九十岁了,朋友圈都是各种长生的转载,一次问我意见,我说是胡诌的,再也不理我了。

        通宝推:燕人,审度,
        • 家园 也不能太实在吧

          保健长生不是梦😁

        • 家园 既如此,就光明正大地说:养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逼孩子上进

          是为了自己晚年能有更好的生活、顺便能在外面吹牛逼。最好能把子女对父母的义务量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现实生活中,这种关系被包装得充满神圣的爱,子女对老人尽义务是为了报恩。报恩这个概念,导致孩子对老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边界。别管你做到什么程度,只要长辈不认可、想要更多(尤其是感情上),你的义务就没有尽到。

          楼主的儿子,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作为晚辈的责任边界在哪里,所以才会竭尽全能去讨好老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承受力边界。

          -----------

          至于:

          “反正你买房我投了资,你敢撵我,我满大街喊你不孝去。”

          这个从两方面说:

          1、作为成年子女,买房要父母投资,活该被父母钳制;

          2、作为父母,对儿女付出不应该求回报。求回报,那是买卖,就不要再舔着脸和儿女讲感情了。

        • 家园 农业社会的传统是落后,需要淘汰,不是有理

          年轻人不婚不育,也不是坏事。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父母来缠你就走人。谁愿意喊不孝,那你喊好了。于我丝毫无损。

          世界大势,连资本主义的小家庭都在解体,你还维护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干什么?

          我建议立法规定父母和成年子女不能住在同一城市。父母也不要赞助子女买房,儿孙自有儿孙福。生育率低,让国家想办法解决。

          长远而言,自然是人造子宫,社会化抚养,家庭就像部落一样,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 家园 做父母的也不容易

        以中国的条件,人多地少,越是强国大国就越恨中国,生存就不容易,如果出了问题就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希望,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 家园 这个真的很难

        说的是时间表,也可以说是成年人的三观。过去两年我们两口子差不多要把自己砸碎,再重建起来,一言难尽,也没有成功,就是感觉真的很难。

        然后不要有任何时间表,就那样陪伴孩子慢慢一点点变好。我相信如果你和孩子能做到这点,他的康复速度应该是最快的。

        通宝推:七天,
        • 家园 外人无论如何共情,都无法体会当事人的艰辛、无助甚至绝望,

          又何止是一个“难”字可以表达的。

          但是既然必须面对,就只能慢慢熬,说不准哪天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呢。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学习鬼子对待子女的方法:一边尽为人父母的义务,一边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成年人、朋友对待。不要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加到孩子身上。比如说,能接受孩子不上大学吗?能接受孩子一辈子做体力工吗?能接受孩子丁克吗?能接受孩子同性恋吗?我觉得,必须接受,让孩子遵从本心。毕竟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

          如果哪天孩子发现自己的选择错了,想回头了,这个时候父母还不算老,还能给孩子重来一次的机会。

          -------

          当然,大家拿对这种情况更加友好一些(比如说社会福利的各种配套),米国的社会配套也不错,中国的大环境和社会配套体系对这种孩子更加有挑战性。

    • 家园 首先慰问楼主

      这种无妄之灾,落在哪个家长身上都是山一样的压力。慰问楼主。。。

      我对这种状况接触的比较多,因为我高中同学上大一发病,我大学同寝室同学上大三发病,我妹妹同寝室同学也是大学期间发病。

      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孩童向成年人转化有两个青春期,一个是生理上的,这个青春期由基因控制,不用太操心。还有一个就是心理青春期,大概1%的人过不去。过不去就会产生精神障碍。这个1%是一个高中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我个人感觉只多不少。

      渡过心理青春期容易产生障碍的多数都是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或者懦弱的孩子、因为他们对于外界的压力往往是自己承受,但是限于人生经历太短,自己很难想不通就会化解不掉。积累到某一个临界点就会爆发。性格外向的孩子或者脸皮厚的孩子碰到挫折很容易就会发散出去,反而没事。

      我儿子上大学后第一个学期,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当时我就很担心他心理出偏。冒着疫情隔离的风险,特意打飞的(当天往返)跑到他的学校找他聊天。当我了解到他和同学关系融洽就放了一半心。因为我遇到的几个当事人当时都是和同学处不好关系被同学孤立而后发病的。

      性格是不容易改变的。我觉得家长能做到的就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宽容。平时该唠叨的也唠叨,但是遇到孩子发火的情况下,“敌进我退”,对孩子的过激言语和行为要忍耐,千万不能强势顶回去。毕竟孩子发火也是一种泄压方式,我们要乐于做孩子负能量的垃圾桶。

      通宝推:青菜园子,
    • 家园 建议来河里的同时

      也在现实生活里交很靠谱的朋友。

      我自己深有体会。现在我在初创公司,有一刻真的很顶不住了。我的事业伙伴一个澳大利亚女孩结结实实拥抱了我很久。那是一个转折点。只有现实里的朋友才能真正的拥抱。

      我的孩子天生内向,遗传自我。直到他懂事,我将必须不断和他内向的倾向作斗争。若主所愿,希望他能懂事后彻底改变。他现实里有几个靠谱的朋友。所以他享受做很多事情。比如和另一个混血儿一起放风筝,和一个艺术细胞丰富的男孩参观博物馆并且交流,去海滩引领花容失色的小姑娘慢慢下到齐腰深水然后小姑娘就把他当大哥哥。这些体验在网上很难得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