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新编精日亲美崇台玄幻剧《玄奘寺----中华正统回南京》 -- 狂草舞茅

共:💬81 🌺319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渡易水 朝代:明朝作者: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 家园 日登一览楼 朝代:明朝作者:陈子龙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 家园 秋日杂感 朝代:明朝 作者:陈子龙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 家园 完全同意

        当时明军烂透了,在家被盘剥,出门吃不饱。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必须大规模军改+政改。但明朝276年,一次改革都没有,只有张居正利用重新解释祖制搞改良。

        还有人说明军火器多厉害,其实绝大部分武器(>95%)都是以前的旧火器。红衣大炮少而又少。没有野战能力,只要带着武器出战就会大量损失。明军穷到衣甲武器平常典当给当铺,临战赎回,战后再典当的地步。一旦损失几乎不可能弥补,反而资敌。

        孙承宗搞堡垒线是无奈之举。但只是暂缓满清攻势,无法扭转局势。

        从制度上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僵化保守的朝代。没有之一。张居正一死,明朝必亡。至于南明各个小朝廷,只要继承明朝制度,就注定连偏安都做不到。这种朝代,早死早托生。

        至于玄奘寺,每次大会都有幺蛾子。这次一点也不少。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明朝末年有种种问题,但唯独不是僵化保守 -- 有补充

          从皇帝到大臣,到民间,都不僵化保守。

          徐光启,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兼中科院院长。 徐光启上书崇祯修改历法,动用国家力量,设立历书局,学习西方历法,并完成《崇祯历书》,崇祯死前5个月颁布。历法由于涉及天人感应的问题,是非常政治敏感的。但是从皇帝到大臣,都没有任何反感,都是积极学习,乐于采用的。

          徐光启著作很多,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泰西就是西方国家,水法就是水利工程,国务院副总理写书介绍西方的水利工程,这哪点象保守僵化?徐光启还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然后明朝灭亡。后面一个少数民族上台,200年后,剩下的才开始翻译。

          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他是徐光启新军事思想的大力实践者,著有《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徐光启在崇祯四年(1631年)上疏建议组建以大量火器装备的新式陆军,这个建议得到的崇祯皇帝赞赏,并大力支持。为了训练这支新军,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仅给这支部队配备了大量最先进火炮,火枪,而且从澳门聘请了几十个葡萄牙的炮兵教师。中国本土技术专家比如王徵,曾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西儒耳目资》以及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的《远西奇器图说》,也帮助训练。这只部队的具体负责武将是孔有德。这只炮兵部队后来由于“一只鸡”的问题,投降满清,瞬间改变了,前期满清无法攻下坚城的问题。这就是一只鸡毁灭一个皇朝的故事。

          所以明朝末年,没有僵化保守的问题,不存在。明朝末年,更象是一个人活到90岁,得了癌症死了。实际上不得癌,也快到寿命了,并不是不得癌,就还能活好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满清军队和明朝军队 -- 补充帖

          实际战斗力区别不大,两者的组织,战法,指挥区别都不大。明朝军队投降满清,战斗力就会暴涨。记得哪位河友说过,满清军队根本就是及时发饷的明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