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对于温铁军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比较清楚的描述 -- 箪食瓢饮到中年

共:💬81 🌺318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是强制收购,也强于不提供兑换

                  强制兑换,还是提供了兑换,让你能够兑换。这与不提供兑换,让你无法兑换,可谓是质的区别。中美之间的区别,就是中国有和美国没有的区别。

                  所谓美元可兑换人民币,是彻底的谎言,是美国散布的意识形态谎言,如此简单明了的解释,对迷信美元意识形态的人来说,也许就是无法理解?

                  打个比方,你被关进一家监狱,监狱管理者给你提供的食品有很多限制,例如,只给你一顿3两米饭,2个菜,让你活着不那么滋润;你很有意见;后来换了管理者,就不给你提供食品了,你很快饿死了。你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你会认为,那个不提供食品,将你饿死的人,对你更好?

                  再举个例子,假设美国政府不再准许粮食交易,人们再也无法用美元买到粮食了,类似用美元无法兑换人民币的货币兑换交易。于此对比,中国提供的强制粮食交易,让你接受一个比较苛刻的交易条件,你怎么选择,你会选择美国,等着被饿死吗?

                  以此作类比,如今美国就是那个不提供任何食品,将你饿死的那个家伙,结果,人们却指责中国提供的兑换有限制,不够自由,却对美国不提供兑换,视而不见,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就此事来看,我们更应当重视美国意识形态宣传的作用,更应当理解美国资本控制中国意识形态平台的危害,尽快结束美国资本控制中国主流网络媒体。

                  • 家园 一份1972年9月份西德对中国的国情简介

                    我对你的两个帖子一起回吧。

                    当年中国强制兑换,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禁止兑换人民币,各商业银行自行决定是否开展这项业务。鉴于人民币的极低可流通性,美国的商业银行决定不从事这项业务。后来中国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发达,外汇盈余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旅客也越来越多,人民币慢慢在一定程度上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以兑换,因为商业银行有利可图。

                    你硬弄个监狱的例子没意思,更好的类比是我们当年在学校用的菜票。我们当年从家里带现金去大学,但是必须先在食堂换菜票,然后才可以用菜票去打饭买菜,一般情况下没有把菜票换回现金的机制。如果完全按规定来,菜票只能在学校的食堂系统使用。但是有的时候学生身边只有菜票,学校里的理发店,小卖部,以及小门口的早餐摊子也会接受菜票。这些地方菜票收了那么多菜票怎么办呢? 没有门路的话,他们是没法去食堂把菜票换成现金的。所以他们就一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换给学生,比如100元的菜票换95或90元现金。当年美元和人民币的关系就类似于现金和菜票的关系。

                    我手头有一套从70年代到90年代德国某公司和中国有关部门进行工业汽轮机技术转让的资料。今天打开文件夹,我发现了一篇西德联邦外贸信息处1972年9月有个中国的简介,当时中国和西德还没有建交。我现在把有关中国货币和汇率的片段摘出来并翻译,各位河友自己判断。

                    人民币河西德马克的汇率是1元兑换1.42马克。中国银行只进行和货物贸易有关的现金兑换,目前没有期货贸易。在过中国边界的时候,实际汇率和上述官方汇率有稍微的区别。买入和卖出价也有几个点的区别。进入中国的时候,各种可兑换货币包括美元都可以兑换成人民币。对于从香港入关的人员,我们建议携带足够数量的港币,可以在边境或在中国内地兑换成人民币,出境的时候可以换回来。切记要保管好兑换凭证,否则换回来有困难。可以携带美元入境,但是必须申报。输入和输出人民币都是禁止的,查到没收,还可能有其他的惩罚措施。中国银行是唯一的对外银行,在香港,新加坡和伦敦有办事处。它和一系列德国的银行签订了支付协议。

                    我自己本人对这段话的理解: 外汇包括美元和港币可以带入中国并兑换,事先要申报,出境的时候剩余人民币可以凭原来的换汇证明换回外币,人民币只能在中国境内流通。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建议你读中国银行行史

                      中国银行只进行和货物贸易有关的现金兑换,目前没有期货贸易。

                      中美如今都加入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就是要求加入国承诺经常项目,主要是进出口商品贸易结算上涉及的货币兑换。其他方面是没有义务提供的。问题是美国连经常项目也没有对中国提供,却要求中国在资本项上也要提供。如今中国实际上不仅在经常项目,而且在资本项上也提供,只是在资本项范围上有限制,美帝及其中国的洋奴却指责中国。

                      中国银行是当时唯一指定对外贸易结算银行,当时中国银行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银行合作,包括德国的银行合作,使用人民币结算。当地商人出口商品可以获得人民币,储存在合作的本地银行,也可以兑换为本币,将人民币交给另一交易者或当地银行。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一度主要使用人民币。

                      就美国来说,当时美国将中国当敌国看待,没收中国在西方的金融存款,后来尼克松访华后,才停止此项政策,中国才能进口美国产品。但历史上的没收中国存款问题,一直到79建交后才解决。中国当时和美国的贸易,实际上都是具体事情上商议决定,并不存在一般性政策,国内地方公司与美国的贸易,通过第三国银行,更为常见,谁也不知道美国政府怎么处理,担心资金被没收。

                • 家园 在70年代,我们和欧洲很多银行合作

                  可以兑换。和美国一直没有合作(八十年代初有短期和少数美国银行合作),当时美国商人借助加拿大和欧洲银行与中国贸易,常常使用人民币结算。当时人民币结算占中国对外贸易曾经高达60%以上。这是因为美国和西方各国货币都不稳定,相反人民币很稳定。

                  但到后毛泽东时代,邓上台搞洋跃进,要进口800亿美元设备搞工业化大跃进,靠印钞加上降低人民币汇率增加出口,导致通货膨胀和人民币汇率降低,西方商人就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了。到八十年代后期,国外兑换也就变得很困难了。

              • 家园 大陆那时候给渔村送水送电送副食品,为的啥?

                收的都是美元或者港币,吃饱了撑的收这些?另外你说的美元,现在国内也是不能公开流通美元的,你知道不?

    • 家园 还是阶级叙事

      现在的现实就是资本主义走不下去了。

      马鼓吹大城市化,工业化。世界人民没钱了,买不起了,你还工业化个啥?生产个啥?那么就有大量人口失业,这些失业人口怎么办?温铁军总结历史经验,新中国历次面临经济危机,最后的苦难都是让农民承担,这样才渡过了危机。放眼世界,一样的,危机都是让弱者(弱国,弱势群体)承当。那么当下的大危机,怎么办?温铁军再不行,也是提出了解决之道,再让农民承担,不过农民早就被榨干了,承担不起了,因此,需要向三农注入资源,让农民壮健一些,好来承担苦难。马有招吗?

      而且,温铁军很明确提出,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并不是只是从事农业,而是从事百业,包括手工业,商业。中国因为需要原始积累,强迫农民只能种地。结果到现在,大家都觉得温铁军提出的乡村建设就是要大家回乡种地,然后各种出身农民的人出来批判温铁军,说谁愿意回去种地谁回去,这不是搞笑嘛。

      马及一票工业党都是极端分子。或者就是资本的喇叭。他们希望消灭农民,让所有人涌进北上广深,内卷至死。

      • 家园 农村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已经逐步被取代和消灭了

        八十年代刚承包的时候,我们那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就脱离农业从事手工业了。我很多堂哥堂姐,表哥表姐都赶上了。他们分别学了泥瓦匠,石匠,裁缝,皮匠,渔民等。但是这些行业现在都没落甚至消失了。现在衣服和鞋子都是买的,不用裁缝和皮匠。房子也是买的,木工,泥瓦匠,石匠只能给建筑公司或装修队打工。篾匠,铁匠更是消失了。商业也类似,原来村里好几家小卖部,现在一家小超市包了。温铁军能造出什么新产业?

        • 家园 实际上没有

          瞎聊一下本地。河北地区,不止保定如此。

          有些还在,比如泥瓦匠,主要在当地盖房、翻修,不需要给人打工。甚至完全相反,他们在给本地工作的同时,也会承包建筑公司的任务。

          有些有变,比如裁缝。现在集中在运动服、羽绒服等品类,同时拆分代工极多,比如专门加工腰胯或者裤腿。

          有些变成副业,比如渔民。到现在我们这里也有从河里捕捞,定期去集市的。问题有这种条件的地区不多。

          有些变成专业,比如木工。一方面是用现代加工的很多,一方面是品类变得有限。但最主要的床、柜、桌椅一直都有本地加工。只是销售途径变成了家具城或电话销售。

          有些变成特色,比如篾匠。编织类产品在本地一直有市场,集市上也常见,对外也有销售。

          至于小卖部……这个比较复杂。村镇的小卖部实际上是便利店+简单加工+各类代理,不只销售。有些甚至还带简单维修。(同理,集市摊贩也有相同的业务。)而且有些地方反而是小卖部越来越多,超市始终开不起来。开起来也不影响小卖部。至少我在北京、保定、安阳三地见到的都是如此。这还是不讨论小卖部地理位置和人际关系的结果。

          不过,以上的前提都在于本地待得住,至少有一定常驻人群并且未集中于单一发展。而且这些行业的需求有限,并不能支撑农村发展。如果建设乡村只是说这些副业,那当然没什么意义。

          其实,以上的真正核心在于,手工产品实际上比工业产品要便宜……很诡异是吧?但这在农村就是现实。典型就是裁缝全是靠价格便宜,可以自由定制,也能接代工业务存留下来的。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农村的物流不够发达,行销渠道相对传统,导致价格略高,无法与城市相比。比如肉类、小商品。其二是工业品虽然节省时间空间,但价格略高,在这些不值钱的农村反而显得贵。比如餐饮。然后,网购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品类有限,不够及时,而且缺少服务。最终还得本地解决。结果就是本地的确有这些行业的空间。但也只有在村镇有,县级就很难说了。我在县城见到的只有裁缝和木匠,快餐虽然也有一些,但多数竞争不过人家的规模和档次。

          通宝推:箪食瓢饮到中年,
        • 家园 那你该去把温铁军的东西完整看一遍

          温铁军再怎么说,也是走过大量中国及世界的乡村,拥有第一手资料。他提出的问题就是,世界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千百年自然演化的结果,湖南就适合种水田,河北就适合种旱地,蒙古就适合游牧。

          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欧洲实现了工业化,对全世界进行掠夺和杀戮,各地为了应对这个灭种的危机,都一窝蜂向西方学习,而完全抛弃了祖先的智慧。特别是冷战后,都向美国学。具体到中国的农业来说,就是有人完全不顾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稀少的国情,要搞大农场。而大农场是新大陆国家才适合的,欧洲,日本这种拥有大量原住民的工业国都不可能搞。

          这次瘟疫,间接证明,温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人都集中在大城市,容易产生危机,而且一碰到危机就完蛋。这还只是瘟疫,如果碰到大量人口失业,城市马上就是革命的温床。

          具体乡村建设该怎么搞,温主张,借鉴日本,因为都是人多地少,都是后进工业国,都是东亚文化。当然,具体百业该如何发展,这不是温能回答的,也不是任何人能回答的,日本全部身家押到一条路(氢能源,等离子体)上的教训不够吗?各人都该想办法,向各个方向走,哪条路走通了就走哪条路,这才是进化论的精髓。

          现在,很多人完全容不下其他想法,纯粹是法西斯。

      • 家园 正路早摆出来了

        路的前半截,或者说方向马克思的著作里写着。但是我要说重说一遍,就有人说我带节奏。但后半截没有修。

        温铁军等人,本质上还是要政府拿税款补贴农村(行会),否则直接干就是了,不用到处号召。这种因为资本主义坏,所以让历史倒退到封建社会的思路,应该不可行。

        打个比方,马克思主义是牛顿力学,并不因为苏联的倒塌而失效。列宁算是一个土木工程师,他提出了一个把牛顿力学从书斋里带到现实的解决方案。苏联和一共等这一批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采取的列宁式的方案。现在这批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失败和倒退,只能说明列宁式方案不好使了,并不否定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发动文革,说是做教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递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但是他也并没有一个好的可行解决方案。

        西欧北欧的社会民主党团,还是欧盟第一大党组织,他们基本就是“等”生产力的发展,现实中只是一个工会,起不到无产阶级真正骨干、带头人的作用。而且也看不到有这个希望。

        建立公有制,列宁的做法已经成功了。但现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的核心矛盾,是如何实现公有制的运作,不滑向官有制。苏联,一共都亡于这个。集中的、精英的掌柜的压过了数目大且分散、大众的东家。在这个方面,西北欧的议会制民主,比苏联体制略好,也很有限。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再来一次革命,也逃不过新一代的周期律。

        通宝推:落木千山,燕人,
        • 家园 开什么玩笑

          中国基本国情就是人口极其庞大,人均耕地极少。所有的设计都无法离开这个基本国情。小农就是极其适应这种国情的,因此也是社会的压舱石。总是激进,总以为未来一切光明,到时候死不知道怎么死的。

          马克思主义且不论对错,就是无法指导实践。

          • 家园 机械化效率远大于小农

            无论人口和土地如何比例。

            • 家园 机械化每劳力单产远胜,但是每亩单产未必能赢

              机械化每劳力单产远胜小农。所以,很少的人可以通过机械化养活整个社会。

              但是,每亩的单产机械化未必能赢小农的精耕细作。而在复杂地形、小众经济作物这些领域,机械化就更比不过小农了。

              • 家园 早先是这样

                因为过去人便宜,机器的技术水平低,所以人力精耕细作对比的是粗放的机械化,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亩产能赢。但是一方面现在技术发展了,机械也有小型的,用机械甚至可以改造地形;而且另一方面人吃苦也不如过去,即使比亩产,堆人力也比不过机械了。如日本农业纯靠封建行会的垄断和政府、消费者大额补贴,否则早死透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