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所了解的英国的“水硕” -- 疏影

共:💬23 🌺2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所了解的英国的“水硕”

    最近某书上关于英国的硕士学位是否是“水硕”,讨论的很是热火朝天。很多刚加入英国留学硕士课程的小朋友很是迷惘。如果您家里有小朋友打算留学英国,或许对这个话题也很关注。今天趁着周末一段时间有空,稍稍谈一下我了解到的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主)硕士教育,顺带招生和就业的情况说一下。

    先说一下,下面这些都是我个人了解到情况,肯定有以偏概全,夹带私货的嫌疑,请读者明鉴。

    首先,这种被国人标定为“水硕”的硕士课程,都是学制为1年的,所谓的Taught Master课程。简而言之,这些课程以课堂授课学习为主,附带一个很短的研究(Research)部分,大多是3个多月左右,学生最后的成绩通常有两部分,必修课成绩和最后论文成绩。一般是学生必须通过第一部分的必修课部分,然后才能进入论文阶段。如果必修课成绩太差,差到补考也不可能通过全部的必修课,这个学生的课程被提前终止,授予一个学习证书,而不是通常的学位证书。大学一般是9月底10月初开学,所以一般的硕士第二年的9月就可以提交论文,学习课程就结束了。这之后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论文的成绩,还有就是最终能否取得学位。这个大体就是这个1年为期的硕士课程的情况。

    从英国国内雇主的角度看,他们觉得这个是不是“水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角度去分析。首先,这种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专为外国留学生设计的,这个体系在英国把高等教育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很久之前就存在,运行的也不错,至少我从我接触到的工业界人士中鲜有把这个一年的硕士笼统地说是“水硕”。这是因为,这种课程的建设的初衷主要有两个:其一就是为后续的以研究为主的研究生(Postgraduate)教育,比如PhD打基础,加强和拓宽一些知识面。这也是英国大部分大学都对PhD的入学资格有要求,比如是相关硕士研究生毕业,平均达到2等1的水准才能申请。第二就是,很多这些硕士课程都是由相关的雇主或他们的行会机构所认证的,对课程设置有很详细的要求。这个关于课程认证的过程跟中国情况很不一样,就是它不是由所谓的教育主管机构,比如教育部认证的。英国的大学操作起来是一个慈善机构,所谓的教育部不会直接管理。课程大多是相关专业的行会认证,而这些行会也是有关行业注册证书和执照的认证机构,比如注册土木工程师等。

    总的说来,从英国国内角度看,这个制度长期存在,看起来还不错,那为什么现在从外国留学生的角度和体验会有“水硕”一说呢?我琢磨了一下,可能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对硕士研究生课程的理解和期待的不同和落差。这可以从中文“研究生”这个称呼中就可以看出来。英国这个1年的硕士课程,本来就不是为研究而设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主要还是听课为主。这是跟中国还有欧洲其它国家2到3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根本不同,这样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课程这么短。其实英国也有这种研究并重的硕士研究生,学制是1年半到两年不等,名称也各异,比如,Master of Research 或 MRes, 一些学校有 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等,这些课程的学位叫Research Degree,跟博士(PhD)是一类,有时也被看成半个博士(PhD)。出于经济成本考虑,大部分本国学生都选了1年的硕士课程,当然有些英国学生选择MRes主要也还是经济因素为主,因为Research Degree一般都有项目经费支持,不用付学费。

    第二呢就是留学生的情况跟本国学生不同。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大部分留学生语言可能到课程结束还不能过关。我说的是那些只来读一年的,可能上课刚明白一些课程就结束了,效果可想而知。设想一下,用中文初中的水平去听研究生水平的中文课程是什么感觉。这个比方不是很确切,不过大致反映了这个困境。

    第三呢,就是有些课程确实很水,或者课程本身不水,但学校在招生的时候放水,造成事实上的体验下降。这个跟最近10多年英国教育市场化加上中国国内留学热潮双重推动有关。比如有些学校专门设置了中国学生爱选的“热门专业”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或者在已有的专业无限制招生外国留学生,为学校谋取经济利益。有些专业,比如商务,经济管理,会计等大部分被中国留学生占领,本国学生很少或没有,因为毕业找不到工作。学校这样做的背后主要因素是一有很高的经济利益(国际学生付双倍或数倍的学费),其二没有名额限制,想招多少招多少,来者不拒,与之相反的是,各个大学对本国学生为主的本科生课程有政府设定名额限制,以保证本国学生学习体验。另外就是这些专门为留学生订制的课程可能缺乏有关认证机构的制约,课程质量和设置不一定合理。

    以上种种,造成了现在英国1年硕士课程在国内的观感,还有就是很多小朋友来到后发出的“反向留学”的感慨,因为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中国人。

    说了这么多,这个1年的英国硕士课程对想来英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到底值不值呢?我只能说一下我的建议(私货请注意)如何让它物有所值。

    1 第一,就是慎选专业,尤其是小朋友学习成绩本身就不错,肯定要选那些在英国国内声誉不错的专业,不要被中介忽悠,随大流。这样做的目的,各个大学对自己的拳头专业和课程都还是爱惜羽毛的,质量相应有保证。

    2 第二,如果想硕士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多看看哪个专业印度留学生居多。英国现在又恢复了PSW签证,在毕业后可以有一年找工作。另外就是疫情后很多工作缺口,机会很多。总的来说是需要干活的STEM类,文科可能难一些。

    3. 第三,来了以后不要专找中国人扎堆,多接触不同文化,听听不同声音,并积极发出自己声音,这样为以后不管是回国还是留在英国都有很大帮助。

    上面大体就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的观点(私货)是强力支持留学生来留学,愿意的话能在毕业后在英国找到工作更好,这对英国和本地经济有促进,对以后华人在英国政治层面力量的壮大也是一个主要推动力量。当然,也不希望看到同胞踩雷,白白浪费了金钱和光阴。最后上面的介绍还有一类硕士我没有介绍,就是相当于国内的本硕连读的,这个对英国就业来说,含金量要比1年的MSc课程高,等有机会再聊。

    通宝推:老老狐狸,敲门,MaverickZ,只看不说话,方恨少,陈王奋起,假日归客,泽徒,不远攸高,审度,胡辣汤,五磊山,菜根谭,GWA,
    • 家园 英美硕士一般都是一两年吧?

      美国的硕士是学分制。本科毕业后不转专业的话,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读完。大多数学校和专业都不硬性要求写论文。当然,写论文有个优势,一部分学分算论文研究课时,可以不用去上课。只要能写出论文,半年到九个月毕业的也有的是。

      美加华裔小孩学习好的,一般四年就把本硕都读下来了。

      至于博士反而一般要3到5年。一般导师不把学生当奴隶榨干最后一滴剩余价值是不会放行的。

    • 家园 现在国内有些学院

      与英国某些大学联合办学,结束国内学习后,在英国读一年硕士再发毕业证,比如西安交大xx学院这大名头的三本。

    • 家园 纯粹就是骗钱的

      我的外甥女就是16年人大本科毕业以后,去伯明翰念了一年所谓的硕士,学费连生活费三四十万,这还是在生活费用不算高的地方。

      这笔钱放在天津卫,都够一个房子的首付了。她现在帝都上班,工作还不错,不清楚和这个所谓的硕士有没有关系。

      • 家园 说全是有些过了

        我文中已经分析了原因。要知道,参加这些课程的也有很多英国本国学生,如果都是骗钱的,本国雇主和学生早就不干了。还有本国学生也要付钱才能上的,算下来一年也有20万人民币左右。

        除了课程本身,留学生本身入学水平对最后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当然,有些好学校和课程对中国学生的入学也有要求的,比如要求985毕业等。您外甥女的例子就说明问题。很多所谓的水,是放水照成的,比如入学标准(有些留学生本就不应该招进来),考核标准降低等(比如有些学生本就应该被劝退)。

        我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干得很出色,不管是在中国国内还是留在英国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认真选择就是。

        • 家园 问题就在于一年时间太短了,根本就学不了什么

          去异国他乡,一年下来也就是刚把当地的语言环境熟悉了,屁股刚刚捂热,然后就打道回府了。

          通宝推:GWA,
          • 家园 对,至少先有一个半年的语言预科

            与之对比强烈的是,那些在英国读了本科,接着换学校读硕士的,很多都很强。这个在我教过的学生中特别明显。

            还有就是,国内的英语教育不适合这种双向交流的情形,大家花钱和时间很多,分数刷的很高,好多刚来就开不了口,写一段话没有不出错的。当然这个专题有点大,回头有机会聊一下我的经验。

            通宝推:GWA,
          • 家园 你小看了现在国内小孩的英语水平

            现在985、211的学生特别是出生城市的学生英语根本不是障碍;我认识的一个小孩,211理科,雅思刷了3个月的题一次8.0过关,问了一下他,他说他英语在高中和大学里不算拔尖只是还可以,班上的同学基本考7.0以上问题不大;本科期间看全英文的视频网课基本没问题。

            通宝推:GWA,
            • 家园 关于真才实学

              你们俩的这两个帖子,我都宝推了。

              不同的意见的争论,也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1. 真理确实是越争越明的,对立的双方都是宝贵的。

              2.但是,真理也是可以通过“修正”自己的认识,和接纳别人的“纠正”而越来越明的。因为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这两个途径都有价值,都有存在的必要。

              你们的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起来好像对立的意见(谈得也是一个共同的对象),但实际上都是在讲事实,也都有对有错。既可以进一步地探讨(甚至是“争论”);也可以转向,来双方互补地各自“修正”。

              我就聊一下,从你们的讨论里学习到的:

              1. 现在国内孩子们的英语能力非常强,而且已经从媒体上对西方世界,获取了惊人的“量”上的“感性”认识。

              现在的留学生,到西方后的“适应”过程期,是会比老留学生们要短得多的。

              2. 但是,任何人对社会的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不能单靠“二手”的他人的总结,还需要自己去“尝尝苹果的味道”,一定也要包括甜的和酸的,甚至是霉苦的。

              小留学生是可以站在“先辈”的肩上“登高望远”的,但真正的成功还是要自己的“从头再来”。否则的话,他们的“优势”也会成为自己的致命伤,转化成“劣势”。

              3.例如: MBA有两类,一类是经过了历练的管理者,去回炉提高和交流结友的;另一类是从校门转校门,“镀金”或者想做“备胎”的。硕士也有这样的两类,一个是在海外完成“本科”的,是同一个教育体系的,这样的硕士在海外比较有发展的优势。另一个是国内的本科,这样的“硕士”靠一年半的学习,回国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留下来的话,就还需要再自己“补课”。

              4.其实,最好的提高途径是:学习和“实践”同步,而且不断地根据需求,而改变和升级,边看边学边“用”。如果能通过自学和交流得到的,同时也有“实践”机会的话,社会也能成为自己的“大学”,什么“学位”都是虚名,只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是真才实学。

              通宝推:不远攸高,方恨少,泽徒,
    • 家园 请教一下

      那香港的一年制的MASTER OF SCIENCE是什么特点?国内211或985的本科毕业生值得读吗?读完了好申请国外或国内的博士吗?

      • 家园 香港的应该还是英国的体系

        去欧美读博士在学历资格上说应该没问题。不过读博的话,一般是导师有更大的发言权,学校一般是起一个最低资格把关的作用,比如要求在研究生阶段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英语的语言标准是否达标。有些导师也许会要求面试。这是因为,博士生的导师要对博士负责,很多博士本身是由导师本身的科研项目资助的。换句话说,博士更像是一个工作,是有工资的。还有就是,欧美大学的博士大多是不用考试的,不过在北美,第一年是PhD Candidate,要学一些课程,结束后有一个很全面的考试,通过后才能正式成为PhD Student。

        中国内地大学我不清楚。

        最后是除非孩子对科研有兴趣和激情的话,如果想在欧美工作的话,最好不要读博(这是个人观点)。

        希望有所帮助。

        通宝推:MaverickZ,泽徒,
    • 家园 德国外长就是这样一个水硕

      去年德国联邦大选,绿党推出的候选人贝尔伯克,她因为抄袭和美化简历失了好多分,最后在联合政府里只是第二大党,她连副总理都没当上,只是外长。

      她美化简历的一点就是她在伦敦政经学院的学位。她在2000年开始在德国汉堡大学读政治学这一专业。那时候德国大学还没有推行博洛尼亚改革,还是采用原有的学制Diplom,它由基础阶段Vordiplom和专业阶段Hauptdiplom组成,标准时间分别是4学期和5学期,当然实际上都会比这个长不少。大学(University)的Diplom毕业后,别的国家一般都承认做硕士。只有完成基础阶段Vordiplom才可以进入专业阶段Hauptdiplom的学习,但是基础阶段Vordiplom本身不是学位。

      贝尔伯克女士就走了捷径,她花了大概6个学期的时间拿到了Vordiplom,转身就申请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的公共国际法的一年制硕士课程(Public International Law,LL.M.)。她回到德国后还在柏林自由大学开始读博士,当然最后没有完成。

      这时德国就讨论开了。第一她是否有读博士的资格,因为德国的Vordiplom+英国的一年硕士是否是等价于一个完整的德国法学硕士要打个问号,问题的关键是Vordiplom不是一个学位,如果是现在的(博洛尼亚改革后的)德国法学学士】英国法学硕士,那应该没问题。第二她是否有资格自称国际法专家,德国的法学毕业生要参加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是大学毕业的时候,第二次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实习之后。第一次考试后获得法学文凭,称半个专家,可以从事一般法律工作,第二次考试类似国内的法律资格考试,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她一次都没参加,这在德国是个大问题。因为德国特别重视职业名称,好多是有保护的。

      其实关键的关键,大家明显看到她走捷径,她的文凭有点水。

      通宝推:达雅,大胖子,麦喀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