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挑担和劳动技巧 -- 铁手

共:💬229 🌺2343 🌵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挑担和劳动技巧

    现在用扁担挑东西走路的人应该比较少了,估计很多人没概念,尤其是很多可能从来没从事过农村体力劳动的人,对扁担的概念都没有。

    扁担作为曾经的一种重要运输工具,原理很简单,就是一根棍子,两头负重,中间找到个支点来保持负重平衡,给一点水平动力,就可以把东西运走了。通常情况下,人的肩膀是支点。扁担这个词也很有意思,扁是因为形状,扁的,而不是圆柱形的。好处是和肩膀的接触面比较大一些,就不会把肩膀压得太痛,同时因为是扁的,就会有弹性。我印象中看挑担走路时,迈步的同时肩上的担子两头也会同时上下弹动。这中间的微妙节奏感我没太多体会,不好说有多大好处,但是估计一是提供节奏感,走路不觉得太枯燥,二是上下抖动的时候,肩膀上会有一段时间受压比较小些,因此肩膀承受扁担压力就能够时间长些,比一直受同样的压力要好受一些。

    人有两个肩膀,而扁担通常是在一个肩膀上,那么一个肩膀上时间长了,累了,怎么办?

    最简单当然是撂挑子。

    那要是不能撂挑子呢?直觉是换肩膀。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可能并不是那回事。人的两个肩膀和两手一样,虽然生的对称,能力却并不一定对陈,大多数人是顺右手,也就顺右肩膀,所以多半是挑右肩。右肩膀挑累了,理论上可以换左肩,但实际上可能大部分人不换,因为左肩膀承受力太差,不信你自己找根棍子试着在家里左肩、右肩试试。不换的情况下,就导致右肩锻炼的更强,反过来也就更不愿意换。要换肩还不如撂挑子简单。

    那么右肩劳动过度,而左肩不被利用,就显得有些不合理。我见到过的挑担技巧就是另外找个圆棍子,我老家方言似乎是叫“DUOZI”,柁子?这个圆棍子扁担一样放左肩上,棍在后边搭在扁担后边下面提供一些支撑,挑担的人左手搭在棍子前边往下压一些。这样,左肩也能承受一点力,右肩所受压力可以稍微减轻一些。这个棍子还有个用处,就是在挑担走路累了的时候,停下来把这个棍子放在扁担下面作为支撑,肩膀就可以轻松很多。你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把担子放在地上,肩膀不就完全可以休息了么?来,我们想象一下挑担的过程:一开始,担子在地上,人得低下身去,或弯腰或弯腿,把肩膀放到扁担下,用力向上把腰腿站直了才能走路。休息放下担子的时候,反向重复上述过程,需要弯腰弯腿然后担子着地。由弯变直,由直变弯都很容易伤身,不少人会因此把腰扭了。对此没概念的,可以参考举重:把杠铃抓到头顶看上去不是那么难,但是要把腿站直保持一定时间有效就不那么容易了。举重运动员都有很好的护腰保护,挑担的可没有。所以,用柱子支撑担子而不是担子落地就是一种合理的劳动技巧。这也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换肩并不是那么想当然容易的事情。落地换肩需要经过上面的过程,右肩能挑的动的,左肩未毕挑的起来。不落地换肩,则涉及到保持扁担平衡的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当然,很轻的担子,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大概也没有换肩的必要了。

    说起劳动的技巧,想起高中时候去村子里的砖窑厂打工的经历。

    砖是用土高温烧制而成。整个过程包括:挖土,压制砖坯,高温烧制。整个过程中,除了把泥压成砖坯是有专门的机器外,其他工作都是人的体力劳动。那个时候人还比较瘦小,和成年人比,力气小太多,很多工作都没法干,后来就专门干拖砖坯去晒干这个步骤。

    简单的说,泥进机器,压出砖坯,然后这些砖坯要被运送到专门的场地叠放晾(晒)干,然后才能入窑烧制。从压砖坯的地方到晒场,用的是平板车来拉的,每车有相当数量的湿砖坯,份量不小。车是两轮,前面长长两个把手,人就在把手之间,抓住把手往前拉着走,想象把驴子拉车变成人拉车就好了。因为只有两个轮子,所以拉车的人要承受一部分重量,还要往前拉,难度还是有一些,特别是两只手得抬着把手。

    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个。我试过其他几个工种后,试着拉车,后来居然拉上瘾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找到了窍门:车前翘后低,我双手把,根据自己的高度,找到一个角度我只要稍微下压用点力就保持车子平衡,然后给点往前的力,车子就自动往前走了。大部分时候,我只需要压住车把,车子就能自动往前走,实在是轻松极了,就是走路一样,车的存在几乎感觉不到。😁

    通宝推:旧时月色,happyyuppie,潜望镜,冻雨,一个农民,醉寺,红军迷,奔波儿,加东,homer,天白,Rusher,回车,神仙驴,陈王奋起,脑袋,落木千山,愣头兔,崂山一道士,外俗内正,胡辣汤,唐家山,桥上,麦喀士,GWA,
    • 家园 讲讲自己下乡挑担子的体会

      首先挑担子走远路不可能一直一个肩膀挑,那样的话干几天活肩膀就废了。一般最普通的方式是需要换肩时停下把担子放地上然后换肩,大部分妇女或者上了年纪的人及如我们刚下乡的知青都是如此。但是当地的壮劳力是可以走路不停歇就换肩,具体的做法就是将扁担受力处先移到脊椎骨处,然后快速小角度转身将担子移到另外的肩膀。因为担子比较重,转身的时候担子并不旋转,而且转身的时候还要有一个肩部往后蹭的动作,这样就保证了换肩后担子的重心移到另外的肩头。年轻人都比较争强好胜,不久后我们也都掌握了这个技巧,不然怎么对得起每天拿的十个工分啊。

      通宝推:onlookor,
    • 家园 扁担和人体是两套弹簧脉冲体系,共振配合可以极大省力

      没挑过担子,但因为有这方面的兴趣,就经常看影视里人们如何挑担子,看扁担随着人走路一颤一颤,很象一片上下颤动的钢片弹簧,而行走的人体则象一只平行移动的柱状弹簧,随着‘柱状弹簧’走路一上一下,片状弹簧在人的肩头也是一颤一颤,大概明白了其中道理。

      基本原理就是人在站立不动的时候,可以承受的负载要远远大于人抬腿移动的时候,差别应该在两倍以上;而人瞬间能承受的负载也远远大于可以长时间承受的负载,差别可能也在两倍以上;二者叠加,人站立不动的瞬间,可以承受的负载要比长时间移动时可以承受的负载大几倍。所以扁担就利用了弹簧原理和脉冲原理,大大节省了人的运输效能。具体说就是弹簧因负荷下压时,虽然这个动载荷要大于重物原有的静载荷,但这时人处于单脚(多数人是右脚)站立的瞬间静止状态,其瞬间承受能力很大,可以承受扁担的超重负荷瞬间下压,同时人的非受力腿(多数人是左腿)可以前迈。而等担子这个片状弹簧受压后反弹,超重载荷就变成减重载荷,人正好趁势迈出受力腿(右腿),人的肩膀和身体不但得到了瞬间的休息,还可以向前移动,这样一压一放,循环往复,扁担体系与人体形成脉冲共振,就能更加有效地长时间负重前行了。所以好的挑夫一旦找到共振节奏,一般不愿意换扁担,哪怕是旧了,破损了,也是能修就修,不愿意换新的,怕扁担颤抖的节奏变了,又要花时间适应才能找到新的扁担-人体共振节奏。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从物理来看挑担省力的原因

        人在行走时,重心总是随着步子升降的,在此过程中需要一直克服重力势能,因而即使是平路行走,总是会消耗体能在这个重力势能上。挑着重担时,如果重担也随着人体起伏的话,需要消耗的体能要大得多。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扁担可以使得人的肩膀(重心)升降时,重物的重心与人的重心移动方向相反,因而人和担子作为一个系统,重心处于水平线上,会省力很多。记得有几个法国年轻人发明了一种省力背包,采用滑轨和背部相连,这样人行走重心起伏时,背包不随着起伏,其省力原理和挑担相似。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其实下坡才是最痛苦的,腿肚子比肩膀还酸,关键不好控制晃动的频

          我的少年时代,基本都是与大量的重体力活相伴。那会老家太穷了,不会饿肚子,但是家里是没有几块现金的。父亲搞钱的办法要么扛原木,要么包竹林挖春笋,偶尔还有挖巨木的树根,全部都是要下死力。相比起来弄活都是轻松可以偷懒的活。

          我和父亲的扁担有很明显的区别,他用的5年老竹制作,肉厚,不到180斤基本没有明显的压弯。我的扁担最多180,再重就断了。

          重担爬坡时预估几步可以爬完,调整好呼吸,和步伐保持一个频率,让扁担晃动的速度和抬脚的速度同步,歪着头,走。但是我另一边肩膀经不住重物,非常吃亏。

          其实下坡才是最痛苦的,腿肚子比肩膀还酸,关键不好控制晃动的频率。特别是那种纯泥巴路,每一脚都没有规律。扁担两端的重物很容易前后晃动,这个时候是最重的了。

          父亲总是教我重担步伐要匀速,要借势晃起来节省力量,这些我倒是学会了,但是换肩一直都不会。这也导致现在我的左右肩膀有明显的高低。老家在大山里,总是爬不完的坡,下不完的岭。那会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宁愿做这些活也不想安安静静的看书。

          父亲识字有限,但是却很有技巧的干活,比很多人做得多还漂亮。村里兑工的时候,父亲都是热门人选,性价比高。他看我不是读书的料,手把手的教我各种劳动技巧,对我干好农活这个工作非常期盼。我为了逃离学校,也下了苦力学习。虽然才15-6岁,但是已经不比壮劳力差太多了。

          通宝推:onlookor,大道至简,zwx650,rentg,和平共处,南门桥,GWA,
        • 家园 看你的帖我突然想起太极拳的一个要点

          比如起式,双手上抬的时候,需要身体微微下降,结果是重心基本保持原位。

          动起来容易失去重心,也就是说重心偏移导致身体不稳,但运动必定导致位移,要维持重心,只能通过身体内部调节,自己抵消。

    • 家园 没挑过扁担, 但学过大鼓, 两头颤哪当不间颠,分量再重也不压

      (请脑补冯巩上场,还带着”三玄“)

      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铺满了半边天,公路上走过来人两个呀,一个老汉一个青年哪。

      那张老汉是青布裤子白布褂儿,实纳梆的夹鞋在脚上穿,身体健康黑红的脸,他挑着个担子走在前哪。你别看这条扁担,是两头窄当不间宽,不搁上载儿是也不弯,要搁上了载儿,两头颤哪当不间颠,分量再重也不压肩呐哎。

      毛主席领导咱们打下了江山,斗争地主分田地,驱走了悉容换笑颜。您用它挑过高产丰收稻哎,卖余粮把这条扁担哪给压弯哎。

      (不骗人,小时候真的学过京东大鼓,暑假里无聊,跟文艺爱好者舅舅学的)

      • 家园 你这个用哪地的方言唱?

        看上去很有意思,但普通话好像出不了味道。

        我试着用我们那的方言念了一遍,感觉还行,就是很多字不会发音了。

        • 家园 赶紧回老大,京东大鼓,这个绝对经典,冯巩相声里有

          口音是河北冀东一带,比如“两头颤哪当不间颠”,“当不间”就是“中间”的意思。曲目名字叫“送女上大学”,一直是华北民间曲艺经典。冯巩和郭冬临在2000年春晚表演的相声《旧曲新歌》中把它作为后半段的主要题材,由此它又被介绍给年轻一代。

          冯巩这个相声的油管链接在此,我担保谁看了都不会后悔,南方人也一样会喜欢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Wd0StfsRU&list=PL31220DA680C2F308&index=9

          前面天津快板的题材与时俱进,讲当年的入WTO谈判

          是竹板这么一打啊,别的咱不夸,今天的焦点访谈咱要说点嘛,咱要说点嘛内,是咱要说点嘛,哎……

          哎,说一说中国入关发展经济富强国家!

          郭冬临:中美谈判,难度特别大,是经过我们艰苦努力终于拿下!

          冯巩:对!

          郭冬临:那美方代表,她还是个女的,刚把协议签订完她又把条件加,“今晚宴会,我不想吃别的,来它半斤狗不理我一口能吃仨!” 别看这女代表,平时端庄又潇洒,可一见包子端上来她直接用手抓,那嘴还直bia哒,“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用我们美国话叫‘Very good’!

        • 家园 北京话,这是京东大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