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教】中国领导人的政体问题 -- 铁手

共:💬220 🌺2290 🌵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带一路最关键的点是海运枢纽

            例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控制了这几个点,就控制了全球物流,同时能够得到巨大的财政收入。

            目前,巴拿马运河算是在经济上拿到了。大陆为啥对李半城那么容忍,主要还是看在和记的重要性上。1999年彻底美国交还巴拿马运河后,自2000年开始投资大量涌入巴拿马。有意思的是,高至35%的巴拿马人有部分华人血统(当年卖猪仔当苦力的后裔)。

            同时中国还投资建设尼加拉瓜运河,要求经营权100年。

          • 家园 一带一路远远不止中国周边

            举个例子,中欧班列可以算一带一路的一部分,最远的线路是中国义乌到德国汉堡,就是从中国的东海之滨到德国的北海(大西洋)之滨。如果说德国这样的西欧国家还在扭扭捏捏的话,某些欧洲小国如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匈牙利,希腊和一带一路的融合程度很深,具体如电厂,道路,桥梁,铁路运输等基建项目。

            • 家园 一带一路就是东西南北中

              包含“西向”,包含“东向”,包含“南向”,美西方堵哪头都不耽误,就算咱们自己国内搞西部大开发发展新疆那也算是在强化一带一路的基础,为了将来一带一路厚积薄发的建设。

        • 家园 对体制运行不了解啊,

          哪有书记不抓财权的,书记不抓财权,行政首长可以用财权收买其它常委,最后书记的人事权也要大打折扣,最后必然被架空。事实上,我区前强势书记,区长财权单笔批准的金额上限是5万元。

          • 家园 一把手权力是逐级递减的

            县太爷一手遮天,知府掣肘就多了,到了省里眼睛盯着的包括太多退休老领导都有中央关系,书记和行政一把手一般商量着来(这里讲的是两位级别一致,如果一些强县强市书记高配,那行政一把手就弱势多了)。

      • 家园 铁手的思路适合于民主环境

        当初毛泽东时代,中共是很多山头聚集起来的,各个山头的领头人在中央都有相应的位置,毛泽东是公认唯一能够带领大家胜利的,所以是老大,但刘、周、朱、任都有自己的势力或声望,特别是周,小弟众多且实力雄厚,所以毛与周既团结又斗争,既合作又制衡,既领导又打压,纠缠几十年。搞到最后,邓也是顶着周的小弟的名声的。

        江朱时代,两位都是邓指定的,当然朱也就有了独立性。胡温时代,江朱还在后台起作用,胡不是强势的人,所以总理也有独立性。

        到了习近平时代,前任彻底放权,老大再无制约,搞了一堆小组架空国务院,任命刘士余管证监会,开人大的时候记者问李克强证券市场的事情,李直接说你去问刘士余……

        下一届,总理就是老大当初的秘书,然后一路提拔起来的,这个独立性,就别指望了。

        归根结底,当总书记与总理的发展路径和职务来源是平行的时候,两个人的权力就是平行的;当总理是总书记一路提拔起来的前下属的时候,两个人的权力就不可能平行。这也是此前为什么两者同时换届的原因:同时换届,就可以避免直接上下级关系,上任后可以保持相对独立性。现在所有人都是老大一个人选拔的,哪里找独立性去?

        中国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还能有一点独立性,例如海瑞就敢指着嘉靖的鼻子骂,嘉靖还不敢杀他,是因为臣子们是孔子的学生,天地君亲师,师虽然在君之下,但还是有个位置的。现在呢?都是老大系列重要讲话的学生……

        民主的实质是什么?不是选票,而是各方势力可以匹敌,只能用某种办法协商妥协办事。现在哪里还有可以匹敌的势力?所以连民主集中制这种根本上讲不民主的体制也只能名存实亡了。

        通宝推:辣椒,
        • 家园 看好的一面

          本届执行力不是一般的强,,,

          担忧的是,有个朋友形容,就像病毒,你不知道往那个方向进化,这可能是与西方本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小白兔如果进化成大灰狼,咋办?

          一切为了P民,前三十年,中三十年,后三十年,这个口号都是一致的,但是,政策,药方差别都不是一般的大,,,

          • 家园 执行力确实超强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治大国如烙煎饼……这饼没散架,也不是一般的强🤭

            • 家园 别的差不离,但是所谓激进地打击不生育这个真没有

              现在的生育刺激政策,比日韩还差远了。

      • 家园 重点无疑是内需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如何理解将扩大内需上升到国家较长时期的战略高度,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目标来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是14亿人的现代化。要实现如此巨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解决资源内需问题,就是必须迈过的坎。就拿油气来说,美国目前的油气消耗约占全球总量的1/5,我们的人口则是美国的近5倍,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的现代化要达到美国水平,按现有全球油气供给能力,仅仅能够供我们一家,此外欧洲的能源危机就在眼前,如果在资源问题上高度依赖外部供给,一夜回到解放前是大概率的事情。

        所以,立足自身,扩大资源的内需供给,就是这第一个目标的题中之义,而目前之所以敢提这个目标,是我们在新能源方面的全产业链优势让决策者看到了希望。换言之,我们要迈过资源这道坎,就必须实现从化石能到电磁能的全面更新换代,因而产生的内需市场,从新一代电的生产,到运输,到应用,是人类工业史空前的规模,关键是我们还是这个市场的引领者,有什么理由不大搞猛搞呢。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个目标是共同富裕。一提共同富裕,有人就想到杀富济贫。这是曲解决策者的意思。习总提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高质量发展,而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高质量的人,而要有高质量的人,就必须人人都有机会提升自己,而要提升自己,如果整天为温饱而奋斗,那是扯淡,所以必须共同富裕。何为富裕,就是让人在主观上认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

        如果说,第一个目标是要解决物质资源问题,那么这第二个目标则是要解决人口资源的质量问题。这一块的内需无疑也是巨大的,它既要解决作为前提条件的各种民生问题,还要提供提升人口素质的各种需求,想想每个中产家庭在小孩身上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如果从每个中产家庭发展到每个家庭,就知道这些需求有多大。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三个目标是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要强。改开后的几十年,上上下都忙着挣钱,对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和供给,尤其在文化和体育方面严重忽视。就拿我所在的省会城市来说,改开前50万的人口规模,却有着省体育场和市体育场两大体育场,而且都对群众免费开放,有省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尼玛现在人口都近千万了,还是这些,而且还不能随便去了,到是遍地的饭店药店洗脚店,全奔着下三路去。如果一个城市,连最基本的体育场和图书馆都不提供,精神文明要硬起来,也是扯淡。真的非常怀念改开前的城市,给人可亲可近的感觉,确实体现了习总说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们城市为人民。当然习总都这么说了,应该在未来有较大的改变吧。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四个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也就是环保要搞好,这一块是无底洞,尤其在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目前的投入远远不够,还有的搞。

        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五个目标是和平发展。这是没办法的事,都有核武器在手,小打小闹还可以,真要来大的,像列强那样当强盗,那就是同归于尽的下场。但这个和平发展的终极目标一定是要爬到科技树的最顶端,搞出遏制对方同归于尽的降维打击技术,所以,科技方面的投入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以上纯属个人学习政策后的瞎扯,仅供参考。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桥上,真理,铁手,心有戚戚,chuchong,jent,
        • 家园 清晰。关于共同富裕和先富带后富

          先富带后富,从以承包到个人,以私欲为动力的角度来看,感觉漏洞太大,实现可能性不大,事实也确实有回归解放前的感觉,但是国际接轨比较容易。

          共同富裕,从历来中国的基本价值观来说,个人觉得在中国更容易被接受,但是国际接轨有难度。

          富裕怎么理解,是物质上充分满足,还是金钱数量巨大?

          如果是物质上充分满足,那么以往的大量出口转一部分到内需,大概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

          提高内需(增加消费、生活水平),实现起来的难度在哪里。我感觉很多时候是过多廉价出口。以前大致询问过,大概意思是国外回款容易,国内难,不知道现在状况。

        • 家园 内需需要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

          权贵肯吗?

        • 家园 图书馆没有意义,体育场所么,哼哼

          图书馆完全可以网上代替,现在网上资源已经多到一个人一生都无法消费其万一的地步了。

          体育场所么,小区健身器材跑步机什么的都不少了吧?还要什么体育场所?剩下那些属于发烧友个人喜好,喜欢打高尔夫球的自己去花钱呗。

        • 家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

          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的发言

          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从总需求的结构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占三大需求的比重很高,2000年的时候曾经达到64%左右,2008年跌到50%以上左右,最近回到了54%左右,相比2000年的时候还是有所下降,这也是必须引起关注的问题,但还是比重很高,所以总需求在GDP的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是资本形成,现在是13%左右,进出口是26%左右,这三块总需求是拉动我们经济增长的特别重要的结构,了解这个结构,我们就可以对这个结构做相关的配置。

          第一,看消费总量,今年和去年比,消费总量没有增长,增长很小。大家可以看到,2000年和2019年比增长很小,但是2000到2021年增长很大,整个的增长速度,下降了很多,只有2%左右。政府的消费,去年和今年比,有合适的增长,大概增长一万亿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速5%左右,政府消费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强的正常的状态,因为政府在疫情、民生等等方面的指出是上升的,所以政府消费从今年来看还是稳的。比较弱的是什么呢?居民,特别是消费品的零售消费,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会低于去年,是负的,到10月份为止,和去年比,整个的消费总额下降0.1%,到年末和去年年底还会有一个下降的幅度,所以整个幅度基本上为零。

          看居民消费,下滑的部分是很多的,这是2020年3月份疫情刚刚起来的时候,我用这样一张表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在2020年2月23日我们分析提出第一季度可能是负增长,也是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看,因为疫情是一个很典型的对居民的消费有一个压抑。从今年来看,餐饮业,今年消费比去年跌了7000亿,今年的消费和2020年的消费几乎相同,比2019年的水平跌了很多,包括粮油食品的消费比去年都跌了,日用百货业是跌的,电影当然是跌的,跌的最大的是旅游,旅游相对去年跌了12000亿人民币,2019年整个度假休闲旅游是6.6万亿,现在已经跌到了1.7万亿,这就是直接的疫情影响,当然这也是疫情恢复以后给的一个巨大的空间。

          总体来说,居民消费今天的消费水平和2020年几乎差不多,这也是很不容易的,用了多种的政策,比2019年水平要低,比去年水平跌了两万亿,两万亿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是两个百分点的GDP,这也是今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消费就是两万亿缺口,当然通过投资有所补偿,但这个缺口还是很大的。所以,补上这个缺口是明年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稳就要把居民消费的存量稳住,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块。

          房地产的销售也是滑的很厉害,估计今年会继续下跌,下跌到12%左右。房地产的销售是总销售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在2020年的时候比2019年的房地产销售都是上升的,2021年是上升的,而今年是比较大幅度的下跌,房地产的销售也是一个很大的缺口。最近有个政策,对房地产注入流动性,帮助房地产企业完成在建工程,保交楼,同时降低了房地产贷款的利率和提高了效率,我们希望明年能够缓解,这还是很重要的一块,房地产稳住,主要的也是在需求。

          投资,因为疫情,产业链、供给链被卡断了,整个投资也受到影响,今年的投资有增长,增长了2%左右,很小,增长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所以投资还要花力气,在投资里面很大的一块是房地产,房地产的投资今年会跌10%。房地产对整体的经济增长贡献大概16%到18%左右,通常贡献一个百分点的GDP的增长速度。现在房地产的销售是负的12%,投资是负的10%,不但没有贡献,还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这又是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一个很重要的缺口。

          两大缺口:消费和房地产,使得我们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原因是很明显的,疫情(影响)以及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行为的变化,都是很直接和很重要的原因。房地产的投资低于去年,在过去的20年里,这几乎是没有的,这是第一次房地产投资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这也是总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今年的形势看一看,经济增长离预期的目标比较大,比较直观,主要是消费缺口,有两万多亿,有一个房地产缺口,包括投资缺口和销售缺口。当然,我们的外贸还是好的,有外贸的支撑,也扩大了投资,但整体而言,这两大缺口把增长速度放缓。所以,看2023年,我们要做的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或者工作,就是聚焦总需求管理,消费的总需求管理、投资的总需求管理,房地产也是,中国经济明年要有一个有韧性的强健的合理的增长,我们的政策就得聚焦到总需求管理,这是很重要的。

          总需求管理的第一方面就是扩大居民消费,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个政策提的很高。第二,支持住房,改善消费。住房现在来看,主要是消费,还不是供给的问题,今年估计整个新婚夫妇大概650万对,如果新购房100平米,也就是6亿多一点,明显我们的总供给已经达到了一年10亿平米,总供给是大于总需求的,剩下的房屋的需求在哪里呢?在更新,住房更新的消费需要有新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来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别是第二套房等等。所以,支持住房,改善消费,也是很重要的政策,我们不能认为,随着流动性的注入,房地产业稳住了住房,明年会自然的反弹。因为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是不平衡的,还是要用政策。

          第三,支持新消费,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了500万辆,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而且今年开始有绿色新消费。养老服务等等,这都是新的消费,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新消费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这都需要政策支持和鼓励。我们需要消费走向农村,消费走向低收入和老年群体,都要有适当的消费来满足适当群体的需求。

          特别是我们已经进入到服务经济,所以需要政策鼓励和拉动服务消费,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旅游等等,2019年的时候消费达到了6.6万亿,现在只有1.7万亿。还有多种服务,政策鼓励和拉动服务消费很重要。

          第四,消费得有经济实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要向特定的居民群体发放收入补贴和消费券,这还是很重要的。从今年的消费缺口看,随着疫情的改善,消费会反弹,但全球的经验疫情过后消费有一个时滞的,因为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在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最近疫情在放松,在放开,在放开以后消费的反弹还是要正确认识,它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当然,多渠道增加城乡的居民收入,这个特别重要,因为有收入才能有消费。

          第五,加快城市化发展。我们现在住在城里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62.2%左右,但有城市户口的只有52%左右,有10%的人住在城里并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城市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果我们加快户籍改革,使这些人获得城市户口,他就安心在城里买房子,还有10%的人在未来十多年从农村移到城市,20%人口的真正城市化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很重要的方面。前两天刘鹤副总理也讲到,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城市发展,扩大消费群体,所以扩大居民消费是明年,也是今后总需求感觉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块。

          文章太长,我提炼一下吧。

          1.近来,消费支出占经济总需求的54%。

          2.政府的消费,今年比去年,同比增速5%左右,大概增长一万亿人民币。

          3.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会低于去年,下降0.1%,负的(增长)。

          4.居民消费,2022年,和2020年差不多,比2019年要低,比2021年跌了两万亿。

          细分:

          餐饮业,2022年比2021年跌了7000亿。

          旅游业,2022年比2021年跌了12000亿。

          (这就占了19000亿了)。

          两万亿基本上是两个百分点的GDP。

          5.房地产销售下滑很厉害,房地产的销售是负的12%,房地产投资是负的10%。

          2020年比2019年是上升的,2021年是上升的,今年是大幅度下跌。

          总结:消费和房地产,使得我们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

          政策面:

          1.扩大居民消费

          2.支持住房,改善消费。

          透露一个信息:今年估计新婚夫妇650万对,如果新购房100平米,也就是6.5亿平方,我们的总供给已经达到10亿平米/年。

          3.支持新消费。新能源汽车,鼓励服务消费,养老,农村(又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了?)

          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要向特定的居民群体发放收入补贴和消费券。

          5.加快城市化发展。(让农村人进城?)

          …………………

          想起98年的一件事儿,当时也是要鼓励消费,其中一个政策就是大学扩招,当年扩招了30%还是80%记不清了,拉动经济消费200多亿,这是98年冬天一个叫汤敏的专家在电视里说的,我印象非常深刻。

          经济学家汤敏:我从不后悔谏言大学扩招。

          http://news.sohu.com/20070827/n251793208.shtml。

          汤敏(2016年头衔):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国经济50人成员、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亚洲开发银行前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曁南大学兼职教授。

          他是一名经济学家,但他却从不放弃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他说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命运;他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又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因此对于30年来高考及高教改革的历史变迁,有着切身体会;作为一名理性的经济学人,他在不同场合皆表示,人才作为教育产品最大化地满足了市场经济的需求。他被冠以“扩招之父”,多年来扩招利弊争辩从未间断,但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立场。

          “人才作为教育产品”,这是高情商说法。

          也就是从2002年开始,考研成了热门。

          当然,事后看这个政策,也不能说错。我是这么认为。

        • 家园 共同富裕这个

          我觉得应该是要更进一步的工业化。

          以前,我们中国企业都是给西方打工,赚一点点苦力钱。现在,要往更高一层次走,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大疆、三一这些是榜样。国内需要产生更多的华为比亚迪大疆,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高薪职位,才会有更多的配套小企业。唯有如此,才是共同富裕的前提。一遍做大蛋糕,一边更公平的分蛋糕。

          通宝推: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