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球2要是票房比不过一个剧本杀,那可太可笑了,中国观众只配吃屎 -- 亮子

共:💬236 🌺1725 🌵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用虚假的历史来弘扬家国情怀

        比用阴暗面来否定家国情怀,更恶心。

        《金刚川》是这样,《悬崖之上》也是这样,《满江红》更是这样。

        可有多少人知道《金刚川》反映的金城战役是咋回事?

        又有多少人了解《悬崖之上》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抗战时期伪满洲国的真实状况?

        更别提岳飞写的《满江红》直到明代才被发现的冷门知识。

        这也是这帮坏种屡屡得逞的原因。

        我从不相信这帮人不知道他所拍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他就是故意而为之。

        第一,这要比拍阴暗面来否定家国情怀安全,也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第二,用虚假历史编造出的荒诞故事,将家国情怀与智商在线对立起来,矮化英雄人物,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将家国情怀与傻子划等号,以此来消解家国情怀的意义。

        这帮人不是现在才有,以前被称为搞“假大空”的,都属于此类,其实就是一帮重度个人利己主义者,内心深处是不相信家国情怀的,认为有家国情怀的都是一帮傻子而已。

        通宝推:颐颢山庄,ziyun2015,hattie,微笑问天,狂草舞茅,老惰,瀚海黄沙,李根,方恨少,落木千山,梓童,大道至简,唐家山,empire2007,潜望镜,心远地自偏,任爱杰,姬水飞熊,胡辣汤,
        • 家园 那虚假的科幻算啥???

          都是娱乐片,有啥子好争的。。。

        • 家园 不光是历史局限性

          不排除有些人(包括文化部、意识形态的那些官僚)是自己认识糊涂,受西方或者扑屎派影响太深,看不清历史和现实。比如受到官方认可的《金刚川》、《八百》被广大群众唾弃。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扑屎派,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对国内进行渗透,比如充满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学影视作品、毒教材、在青年学生中宣扬LGBTQ等等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长期颠覆活动。。。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

        • 家园 电影本来就是虚假的

          我们看《满堂红》,大家都很感动,也不反感,这不就够了。

          全部小说都是假的,包括历史小说,也是假的,你不喜欢,不看就是,但有必要否定这样做的价值吗?人民群众喜欢不就行了

          真要讲真假,流浪地球更没有逻辑可能性,但我们也一样爱看,有何不可呢?

          西西河的优势本来就是平和理性,现在闹得跟知乎豆瓣一样,何必呢?

          最近准备赛课,一个同事极力推荐我看满堂红,说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我看后,实在没有get到,但是很值回票价,孩子也很感动,我也从中温习了满堂红。

          西西河里比较热爱毛主席的,主席的胸怀可不是像这种拉一踩一的做法啊。

          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电影

          如果事实与大家的想象不同,建议还是多思考,而不是指责谩骂

          • 家园 满江红的宣发确实有一些骚操作

            平时就算了。这种骚操作也不是第一次了,很早前就有各种锁场,控评,幽灵场等。

            如果不是跟流浪地球2同框,估计也算是一部合格的电影。

            麻烦就麻烦在,它跟球2同框,并且各种骚操作都指向它就是要在数据上压球2一头。而且它还真做到了。

            呵呵,我对国师没啥好感,自三枪后绝逼不会去看他的大荧幕电影。对四字流量则是属于天然反感。本来满的各类新闻,我连关注都懒得关注,但是吧,现在喜闻乐见它被各种锤。

            至于你说的“事实”,我更倾向于证据指向的:满江红确实屁股不干净,走了既往宣发的骚操作,还想把球2当垫脚石。

            通宝推:唐家山,白浪滔天,
            • 家园 这就叫不勤得,不打懒得,专打不长眼得,不配挡路偏要装逼

              平时你闹闹也就罢了,这时候非要出来刚,倒霉催的。半壶绿没看,不过听也知道马马虎虎过得去,不提历史价值观,大导演,名演员,小鲜肉,还行得编剧,平时就还行。但是球2也是你敢碰瓷得?你要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或者是我不死药神这种神片,那才算配得

        • 家园 楚王好细腰,则宫女多饿死。也许问题的根子并不是宫女。

          能在楚国王宫混成宫女的,都不是傻子。之所以饿死也要保持身材,那都是有想法的。

          当年三块手表和珅鞭子戏完全霸占屏幕,实际明眼人能看出来。与其说是鞭子戏,不如说是接着辫子戏给皇上表忠心,坏的都是奸臣,皇上当然是好的。尤其下边人该怎么揣摩上意,这是教你们做人吗。然后吗,比如才厚眼镜君,实际就是学着和珅做人上来了吗。在太上皇擢拔下位列太尉,直到太上皇失势后才被嘉庆办了吗。

          但是从当时看,你楚国的文艺圈不可能不受西边当时全盛的秦国,东边齐国一类影响的。尤其当时经济第二,貌似如日中天的齐国,对重新搞伪满洲国,搞七块论那是热心的很。人家当时会投资支持辫子戏,你楚王想的是底下多些和珅,方便自己搞帝王之术,人家齐国,秦国想的可是等待机会恢复伪满洲国,搞七块论的。

          后来三块表太上之后,南京有位少年扇了阎崇年耳光后。这种趋势才基本刹住。清华备胎少年东宫转正之后,央视1那几年难得的把汉武帝,唐太宗拍了一轮。汉武大帝,贞观长歌拍的好坏先不说,终于不是教化臣民学习和珅的片子了。终于能拍拍中华民族汉唐故事了,真不容易阿,人家其他国家这些事天天有一吹成一百,无中生有的给自己贴金。到了中国,能有人出来拍一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太难了。

          再然后吗,从进入新时代以后吗。央视还有像样电视剧或者片子吗?可能是关注现实了吧,反正在人家土耳其拍大片攻下君士坦丁堡,韩国人拍大片大吹李舜臣的时候。中国也不是没作品,反正带有楚王意图的那指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的历史片貌似没了。历史片这些年的代表无论甄嬛,如懿,还是琅琊榜,庆余年,或者好一点的长安十二时辰,大秦帝国一类,都是典型自己挣钱的商业片了。那种有楚王王室支持,能排出大制作,来对中国文化进行对外宣传的片基本没了。 你看b战古装战争场面素材,这些年的,那基本得用人家国外的或者游戏的了,偶尔还可以用用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的。自己拍的历史剧,没有大制作了。

          至于电影,战狼是吴京抵押房子拍的,流浪地球是空手套战狼才拍完的。是的,搞文化这帮人,尤其那批老一代,可能脑子都是有各种问题的。但是,你楚王王室现在连饭都不赏了,在这方面就抠门不花钱了,连弘扬楚国历史的正剧大制作都不搞了,那人家自然会有想法。加上秦国,齐国本来在这方面就强势,给的钱又多。那自然楚国文艺圈,就变的特别别扭了。

          实际上,让我说阿。这就是有人不会算账,算小钱不算大钱。你拍一部波澜壮阔的大片三箭定天山,哪怕你剧情编的烂(实际中国历史的精彩,你按历史拍就足够精彩),只要场面足够大,足够恢弘。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也会被各种up主选用的。毕竟大场面,人人爱。 就像土耳其大片攻克君士坦丁堡一样,常用b站一类的你感不感兴趣可能都看到过里边的画面,哪怕中国没引进过电影。而这样一部大片,就能对你在新疆这类问题上产生的价值,可能比多少亿维稳基金,比去几十个国家砸钱维持关系的投入性价比高的多。可能大批吃瓜群众看了三箭定天山,哦,新疆唐朝就是中国的阿,那我们抵制个锤子新疆产品。在国内,一部这种剧情场面合理的大片,可能胜过多少维稳基金。

          人家土耳其,韩国不傻,历史法统这些东西关乎现实利益。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了过东正教历法还是公历历法圣诞节都能互相咬,这也是战争的一部分。俄罗斯人家还知道拍抵抗蒙古的抗蒙神剧大片,这是团结凝聚民族的有效工具。

          而中国那?人家白居易长恨歌写的多好,可以说一部长恨歌就是部好剧本。从开始汉皇重色思倾国,杨家有女初长成。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可以说,长恨歌就是一本画面感极佳的剧本,一部电影的主要镜头是什么样子怎么拍,故事怎么发展,白居易都给你写好了。然后什么小刚之类导演拍出来的妖猫传是个什么玩意?大家一看,哦,这就是大唐的盛世阿,咋这么猥琐那。

          既然都说到长恨歌。你看,白居易可是吃大唐俸禄的公务员,老年可是到至少副国级的。写长恨歌的时候应该也是至少比江州司马级别差不多的官了。然后人家长恨歌第一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 这写的唐玄宗李隆基当时可没死多少年,比咱们现在讨论毛邓的时间应该都短,当时唐朝的皇帝可是李隆基的子孙。现在你别说敢说

          汉皇重色思倾国,河里这么多想喊汉皇英明的不还得甚至翻墙出来才能在河里喊喊汉皇英明吗。你连话都不让人家说,还想让人家写出长恨歌水平作品,这实际也不现实。

          元宝推荐:潜望镜, 通宝推:冬晓,夜郎国主,燕人,狂草舞茅,方恨少,达雅,小泽珍珠,等明天,潜望镜,
          • 家园 历史帝王剧的真实意图

            泉畔人家河友关于历史帝王剧的分析说的对,但是并不全对,甚至只说到了最表面。就让我来借着您的帖子深入进去。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1980年代政治主题是“现代化”和“改革”。与现实题材的“伤痕”“改革”文学并行的,是悲情的历史书写。它们选取的历史时段多是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表达的重心在于呈现前现代的“停滞的帝国”的腐朽没落,以及由此导致的民族苦难。在“冲击—回应”的历史视野中,外患只不过是彰显了内部的危机而已。于是,变法与改革势在必行。比如1981年出版的小说《戊戌喋血记》开启了这种“伤痕”加“改革”的历史叙述模式,契合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产生了巨大反响。次年,小说被改编为连环画出版,首版一印即发行52万册。1980年代尽人皆知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和电视剧《末代皇帝》,基本上遵循了同样的叙事套路。故事里的晚清,作为“封建”时代的末世,闭关锁国,愚昧颟顸所映射的就是“封建回潮”的文革时代(这也是走资派们反攻倒算的表现之一),必将导致民族危亡和人民苦难,只有改弦易辙,走向现代化才是人间正道。按照1980年代思想界的普遍看法,戊戌变法,成为一个创伤性的情结,它总是和日本明治维新形成悲剧性的对照。或许正因如此,吉田茂回顾日本近代以来历史的著作《激荡的百年史》,在1980年代风行一时(原著1967年出版)。此书后来被三联书店评为“20年来影响中国最大的100本书”之一。

            包括凌力的“百年辉煌三部曲”,虽然他的写作经历了较大的时间跨度,作品显示了他因那场政治风波和意识形态氛围而做出的调整,但是其叙述的重心也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战胜保守派,取得改革胜利。

            二、

            与其说是鞭子戏,不如说是接着辫子戏给皇上表忠心,坏的都是奸臣,皇上当然是好的。尤其下边人该怎么揣摩上意,这是教你们做人吗。然后吗,比如才厚眼镜君,实际就是学着和珅做人上来了吗。在太上皇擢拔下位列太尉,直到太上皇失势后才被嘉庆办了吗。

            1990年代的历史帝王剧避不开一个人——二月河。

            他的小说其实是“新权威主义”的形象教科书。“新权威主义”兴起于1980年代末。当时是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露,并已经浮现出了政治危机的征兆。在当时现代化的改革思维中,虽然大家普遍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行甚至不可避免的感受,但一般仍认为需要沿着既有改革方向,继续对旧有社会主义体制深化改革。而在旧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急需引入新的政治权威来确立社会秩序,推进面向自由市场秩序的现代化改革。所以,“新权威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潮,隆重登场,并迅速溢出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借助于这种中性的权威主义提法,它回避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的敏感讨论,为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众多中国“新权威主义”者认为,西方的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应由行政主导,借助政治权威手段,快速复制,以覆盖旧体制。所以,关键在于,要确立推行市场化改革的新权威,不容商量,由上到下,强力推行仿效西方市场制度的改革。也有稳健派的“新权威主义”者指出,新权威要以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为依托,不宜太激进。这就和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取向的保守主义者一拍即合。

            所以,带有保守主义色彩的权威主义呼之欲出了,到开创盛世伟业的历代明君那里去寻找榜样和灵感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中,“新权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萧功秦非常在意由独立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市民阶级所组成的公共力量。在他看来,只有这一领域的发展壮大,才能有效地防范“权威”的腐化,从而避免倒退到单纯的专制政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清帝系列”中,以伍次友、邬思道、高士奇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何以那么引人注目。他们都扮演着帝师的关键性角色,却又都是虚构的人物。他们一手促成“威权”上位,却又若即若离,随时可以全身而退。剧中的他们,作为帝王师,只是为了促成新秩序,为“权威”提供理念,从不涉入实务,而且功成身退,绝不贪恋功名利禄。他们对政治力量本能地不信任,充满疑惧,所以,回转天地入扁舟,从此隐入市井或山林。

            其实,不只是“新权威主义”,加强国家能力建设在1990年代初几乎成为某种共识,不同学者从各自立场上都指出过这一问题。

            二月河受没受“新威权主义”影响我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告诉我😂),但他身处于这个催生了“新权威主义”的社会土壤和历史情境,处于某种弥漫性的意识形态氛围中这是肯定的,而这正是他写作的第一前提,这是无法避免的。

            而根据“新权威主义”的解释,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必然伴随着社会全面失序,因此,不得不建立一种过渡性权威。为了避免社会崩溃,只有加强中央权威的社会控制能力。这也成为历史帝王剧必然要处理的问题之一。所以,1990年代以来的政治合法性论证的修辞是生产力发展、GDP增长之类的而非理想性价值。

            有的人从包括但不限于“启蒙主义”“民族主义”的角度批评“辫子戏”是为封建帝王树碑立传、是为满清招魂,是反现代的历史倒退。其实这种批评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说明他们不懂政治和历史的关系,所以他们不能洞悉“辫子戏”背后的政治意义。

            所以,对江姓长者在位期间的“辫子戏”的解读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接着辫子戏给皇上表忠心,坏的都是奸臣,皇上当然是好的。尤其下边人该怎么揣摩上意,这是教你们做人吗。”的表层,这就太粗浅了。之前水表圈里有圈内大神专门写长文精析细评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辫子戏”背后展现的是江姓长者的作为最高执政者上台前后十几年的政治旅途和他的政治心路历程和回应当时的反腐败运动和打黑运动以及当时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两岸关系等。

            三、

            清华备胎少年东宫转正之后,央视1那几年难得的把汉武帝,唐太宗拍了一轮。汉武大帝,贞观长歌拍的好坏先不说,终于不是教化臣民学习和珅的片子了。

            到胡中宗登场的时候,政治视野是彻底地在告别革命,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不再具有社会理想上的政治性,而只是不同族群和“文明”之间的争斗。所以不难理解《大国崛起》中,苏联成了中性化的俄罗斯,重新变成了西方列强,“文化中国”的表述,也回避了无法言说的革命中国的历史及其关于“三个世界”的国际图景。

            文化中国的历史叙事先要经过一个崛起的前史,它是摆脱对外困局,宾服四夷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对内的建国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收拢权力,二是积聚国家财力和军力。泉畔人家河友提到的《汉武大帝》《贞观长歌》都讲述了这个过程。

            《汉武大帝》是2004年播出的,58集就讲了两件事:一是通过削藩,诛灭军功贵族和外戚大臣,实现大权独揽;二是重用卫青和霍去病,彻底击败匈奴。从表面上看,汉武帝集权的过程,有点类似于二月河笔下的康熙帝、雍正帝,但意义根本不一样。因为汉武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只是为了北击匈奴。这部剧的叙述重心不在内政而在外患。所以,它的重心和落脚点还是对外关系和华夷之辨。它以汉匈关系象征性地表示中外关系。在政治隐喻的意义上,匈奴代表了非我族类的外部文明。正是在种族的文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中,汉朝才确立了它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刘彻才成为千古一帝。汉的文明意义被突显出来,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纯正的源头”,这是满清王朝所不能比的。

            就像塞加尔(Gerald Sega)说的

            “对于非集权化的有力推进却伴随着来自诸多外部势力的吸引力,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处于一个有些帝国在瓦解、有些主权大国在形成更大的联盟,而世界经济又正在变得更加互相依赖的时代,中国能够避免一场正在迅速将东亚卷入其中的革命性变迁吗?一个日益增长互相依赖的时代,将会使中国国内处于竞争中的各个地区分别被夹缠到种种形式的全球事务里去。中国的近邻可能会力图加强原先由北京发起的地方主义,以便抑制它支配它们的企图。中国国内的地方主义就这样与国内外不断加强的互相依存关系结为一体。”

            2007年的最为出色的《贞观长歌》就更深一层了,它对《汉武大帝》所代表的“文明论”进行了批评和修正。“文明论”其实是一种反向的东方主义论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贞观长歌》里在对突厥的关系上,唐太宗两手都抓,两手都硬,以武力为基础,却不只是以强力压人,而是见好就收,以德服人。为解草原百姓的灾荒,他特许让突厥人移向内地。终于,各族尊太宗为天可汗。

            它在气象、格局和精神上也显得更加宏大。它不再把对外的关系放在首位,四海一家更像是国力强盛,武备充足之后文明鼎盛的一个自然结果。它非常大胆、非常难得地借着大唐为未来表达出了一个“共产主义”的愿景(虽然剧里表达出来的只是一个愿景,但终究会实现的),虽然剧里并没有回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但那是为了国家大义和心中理想的大唐。

            不过,《贞观长歌》播出的时间是2007年,这是一个不凡的年份,召开了中共17大,确立了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习j平和李k强都入选了常委,平西王也正式登台面向了全国观众。

            所以和《汉武大帝》不同,《汉武大帝》故事处理得相对简单,困扰刘彻的最主要问题,前期是如何大权独揽,后期就只是如何打匈奴。而《贞观长歌》则触及了更深层的政治问题,对于李世民来说,强化皇权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突厥虽然在早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很快就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威胁。那么,《贞观长歌》中的李世民最难以释怀的是什么呢?是继承人问题!这是大问题,根本问题,也是让所有明君圣主都无所着力的难题。这也是胡中宗时代后五年不得不解决的一大问题,而剧中的李世民则非常“贪心”,既希望自己的下一个接班人能保住现有的利益格局并走上包括自己在内的前人为他选定的路,毫无疑问这自然能实现不流血式“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平交班”,可这也会导致一代比一代平庸无能(因为其注定无法跳出既定道路),长远来看对大唐百姓没有任何好处,最终大唐只能走上前朝满盘皆输的老路;又在心底非常希望这个接班人能突破自我走出甚至走好一条更加利国利民的也就是比自己的选定的路更好的路将大唐尤其是大唐百姓带向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但这必定会打乱现有的利益格局,触及到甚至得罪到多年来树大根深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又是一场怎样的腥风血雨”,稍有不慎就不是满盘皆输而是连棋盘都被掀了。我们都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但他却两个希望都想实现,可这是肯定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就必定导致,在立储接班问题上,李世民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长期的痛苦难耐、煎熬不已、犹疑不决、斟酌不定的政治矛盾心理。当然,剧中李治顺利登基,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不过,这也为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中国2012年中重庆突变背后的政治抉择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作为参考。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帝王剧有一个共同点——都对现代民主不屑一顾。当然,它们也没有像1950—1970年代的历史叙事那样,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唯一动力”,更不用说进行阶级叙事了。包括历史帝王剧的一众历史小说就深刻在这里,问题也在这里。

            元宝推荐:燕人, 通宝推:死扛着,胖老猫,北庄,东海后学,加东,戒定慧,alane,ccceee,破鱼,偶卖糕的,落木千山,冬晓,伪叔叔,陈王奋起,高地,真离,小泽珍珠,燕人,向前向前,东方白,
            • 家园 国师王就是凭新权威主义上位的,历经三代,说明+++选择了这条

              路,正好跟主席的大众民主背道而驰。

            • 家园 走向(资本主义)共和+封建王朝 -- 有补充

              核心就是封资修,古人诚不我欺。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就这种垃圾也配和他们批评恶假大空比?这才是真正的假大空啊? -- 补充帖

              他们玩尽了手段也还是虚假的空洞的内容,解读者愣往有内涵上靠,每个段子都被赋予虚假的含义,这不是扯淡么?

              这不是你说有就能有的啊,是,秦桧没死,但是留着也不是让你没话说的啊。不骂等于更狠的骂,因为当时某人没骂袁世凯,所以袁世凯不是被骂死的,哈哈。

              老百姓就是图个乐呵,每年的骂奸臣,赞忠臣就是历史的责任!张艺谋凭借自己的身份就想装?可能么?奸臣当道不是三共之悲剧么?!

              张艺谋弄这个片子总不是为了骂自己吧?哈哈哈!!

            • 见前补充 48571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