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魔鬼的标签 - 英国电影名作《魔鬼们》(1971) -- 翼德

共:💬25 🌺1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两帖了还没说到电影。那就容俺打打岔,说说宗教

      作为大陆接受教育的一员,咋没有这种感觉呢:

      宗教是统治阶级用来管理人民的手段

      新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可以这么说,70岁以下的人,在国家管理层面感受宗教支配的份额很少。

      最能感受宗教的管理的,恐怕只有西藏了。即使如此,【达赖出去了】大家都感受到班禅在管理事务中的存在,恐怕也不多。党管一切不是盖的😄

      在新疆,伊斯兰教在管理中就更没戏了,特别是2016年以来,伊斯兰教的管理地位极剧下降。

      到目前为止,俺不知道你的电影帖要说什么😅😅。但是电影的主题在新中国是不存在的,起码俺没有这种认知。

      当然我知道,英国、法国这些,宗教在政治管理中搅和得厉害,很想听听你接下来怎么说。

      • 家园 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

        这下你不反对了吧。我说那话说马克思这句话的柔化版本。

        • 家园 不打岔了,你继续

          😄😄

          • 家园 用网络流行语形容

            “国家把你保护的太好了”,

            宗教是统治工具,于你我而言是个教条,而非生活经验的总结

        • 家园 也许在中国的那些宗教是大麻
          • 家园 还是桥上老师理解老马。我们聊,不给燕兄打岔了😄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是老马的原话。

            然后,列宁创造性地把它解释成,宗教是资产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

            这一下,“人民”连身份都变了,由主动变成了被动。

            我喜欢鲁迅就是因为对人民抱有同情。列宁不知道有没有,我看老马倒是有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咱不说老马,且说宗教和毒品吧

              鸦片虽然有害,也未尝不是药品,据我了解,过去很多地方的有些老百姓都会在家里种上几棵,作为肚子疼等某些疾病的药。只不过这东西有成瘾性,才会成为毒品。实际上,在提纯的海洛因泛滥成灾之前,过去各国也都对罂粟不那么警惕,好比苏联人(俄罗斯人)以罂粟作为正面象征入歌剧,结果被陈伯达抗议,也是双方认知不同的一例吧。而大麻,似乎成瘾性不那么大,严格来说,烟酒也都有一定成瘾性。当然我对毒品也是一知半解,以上都是姑妄言之。

              在以上认识基础上,我才会对宗教有前帖的感慨。在我看来,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成瘾性”(姑且用这个词)没那么大,因此麻痹作用也没那么大,同时其危害也没那么大。当然这也是前贤多次阐释过的。

              但是以鲁迅所言,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反而是麻痹,或者毛的最大功绩就是惊醒了这些麻痹的人,还给了他们出路,虽然未能“尽舜尧”,但毕竟不一样了。

              另外,我忽然感觉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又是一个样子了,大概也是整个基础都不一样了吧。

              通宝推:普鲁托,燕人,
              • 家园 学长说的是对的

                【过去各国也都对罂粟不那么警惕】

                从鸦片的历史看,它早就存在于阿拉伯文化中,大概唐朝时期就有了。但是从未没有发生清末中国人那样的滥用。鸦片战争,大家都骂英国佬黑心。但是英国人只是卖货的,没有强迫谁吸食。他们认为是自由贸易。当地的鸦片进口商零售商心更黑,是鸦片误国的主导力量。但是那些主动去吸食的人们就是无辜的?我不同意。

                我以为在贪图感官享受方面,中国文化的问题很大。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有关的历史背景

      1634年是法王路易十三治下的一年。

      路易十三时代是法国的宗教战争基本结束,天主教取得决定性胜利,法国政治逐步转向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路易十三时代是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他的父亲亨利四世是法国民间呼声最好的国王,本人为胡格诺教徒,但是为了国家统一,转宗罗马天主教,并颁发著名的南特敕令以结束宗教争端。他的儿子路易十四是西欧国家“绝对君主”的典型,于1685年颁发枫丹白露敕令,本质上是对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的撤销。

      点看全图庆祝拉罗谢尔平定,胜利女神为路易加冕。

      路易不到9岁的时候,父王亨利四世被暗杀,以黄口小儿得即大统。母后美迪奇家的玛丽摄政,在路易成年后依然恋栈不走,并日益依赖从意大利带来的权臣康西诺·孔奇尼。这引起法国贵族中间几度不满。法国的新教徒胡格诺推举王室近亲孔代亲王举兵问鼎。1616年5月,孔代和玛丽在法国中西部的卢顿签订了和平条约,为孔代在政府内部提供高官厚禄,但是康西诺·孔奇尼的地位不变。9月份针对康西诺·孔奇尼的贵族骚动再次出现。玛丽先下手为强,在巴黎将孔代逮捕监禁。

      点看全图康西诺·孔奇尼被杀

      1617年4月,在近臣夏尔·德·阿爾貝鼓励下,路易下令逮捕康西诺·孔奇尼。康西诺在反抗中被杀。他的妻子是玛丽从意大利带来的贴身女官,被认为是康西诺·孔奇尼得居高位的根源。这可以有事实根据。但是她因此被以女巫罪(迷惑王后)逮捕审判砍头,尸体被焚毁,说明宗教在政治上的应用。王太后玛丽被命令离开巴黎,失去本该交还的权力。夏尔·德·阿爾貝因功得封赏为吕伊内公爵,并继承康西诺·孔奇尼留下的法国首相位置。

      但是吕伊内公爵表现出至少与康西诺·孔奇尼同等的贪腐,且并无管理才能。他的本职是管理王室的放鹰打猎,靠这手得到贪玩的路易的喜爱和信任。对吕伊内的不满使得贬居的王太后成为贵族们的偶像,纷纷前去联络。此时任吕松主教Bishop of Luçon的阿尔芒·让·迪·普莱西成为国王和王太后的中间人。1621年王太后玛丽和路易正式和解。吕伊内和路易在成功讨伐并强迫归顺西南部西班牙接壤地区贝阿恩Béarn的胡格诺势力后,围攻南方的蒙托邦Montauban新起的胡格诺叛乱。因为北人水土不服多发疫病而相持不下。1621年12月,吕伊内本人也因病殁于军中。路易设立议政会来管理国家。王太后也成为其中一员。1622年路易重新试图平定南部的胡格诺势力,最终在10月与胡格诺派签订了合约。多数胡格诺教派控制的城市必须将要塞设施拆毁,但是Montauban和拉罗谢尔La Rochelle的城墙可以保留。

      点看全图黎塞留亲临拉罗谢尔前线

      1624年,前文提到的吕松主教Bishop of Luçon的阿尔芒·让·迪·普莱西成为议政会主要成员。他出身天主教士世家,父亲被亨利三世任命为吕松主教。1606年亨利四世又任命他做吕松主教。他原是王太后和前首相康西诺·孔奇尼的近人,在康西诺·孔奇尼被杀后回到吕松。他作为中间人为路易和王太后和解起到决定作用。1622年9月路易向教皇为他申请到枢机主教Cardinal的位置。1629年成为名实兼得的首相,被国王封赏为黎塞留公爵。 他在法国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打击地方势力,推动法国政治的中央集权化。胡格诺教派的拉罗谢尔La Rochelle被平定,是黎塞留和路易耀眼的成就之一。

      点看全图王太后在路易面前与黎塞留摊牌

      路易对黎塞留基本上言听计从。只有一次例外情况,那是1630年11月,不甘寂寞的王太后与王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联手,鼓动路易罢免黎塞留。路易已经同意。耳目众多的黎塞留对此已经了解。就在即将发布罢免敕令的当天,黎塞留说服了路易。王太后玛丽自我放逐,离开巴黎。

      路易和黎塞留的关系保持了一个君主对权臣的微妙平衡。黎塞留最终在首相的位置上离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