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七 2024年新楼 -- 骨头龙

共:💬2647 🌺15905 🌵166新 💬1 待认可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又来拐我

                          广场,空地才叫广场。

                          你们搞建筑的骗子,随便起个房子就叫广场,后来共产党看不下去了,规定要有一定面积空旷地的才叫广场,有这事吧?

                          广场,长安街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块空地,可不就跟我乡下晒谷的禾塘差不多大么?还是中型那种,没跟最大的比。我们村禾塘大大小小当年十多二十个,最少有三个比那块空地大。

                          咱乡下人,实在。

                          回来补充一下:

                          进大门后的大院,前庭深超百米的,我们沈姓有三座,都不如冯姓那座大:一二进之间超200米。叶姓有一座。都是三进而已。现在全都起楼了,想看也学得看了,说不上死无对证,残迹还是能看出来的。所以我去看那些什么民宅大院,真瞧不上。

                          我们那旧大宅院,我知道确切还在的还有三处,最大的五进。但面是都远不如我们村的那么大。

                          我们村有特点的。语言文化作风都跟周围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我们村本是军事卫所,驻地也是交通要冲,山水河谷交汇之处,北面还村称屯,南面有村称“旗”。我们那几间大屋院子那么大,我怀疑是因为有军事用途,否则好象没法解释。

                          • 家园 那是校场吧
                            • 家园 屯、旗,象东北的称呼。
                              • 家园 搞不好真可能是旗人一度的屯驻之所
                              • 家园 明制

                                明朝驻边卫所旗制,三分守城七分囤田。按考据我们应是当年平瑶寨然后囤防的军队。

                                我们那是南下要冲之一,秦朝就设关,我们村扼守在这段要冲最大山垌的入口和交汇处,水陆都通南粤。

                                不好多说,多说就是发定位了。其实已经发了大致定位了,真有心已经能查到。

                            • 家园 也许?

                              我们应该有古军寨的。

                              在两主河交叉处,有个陡峭的突出平台,叫古围,我有说过的。当年跟国民党的围剿部队打,主要就是在那个地方。

                              古围在两河交叉口,东面的大条点的,距河滩大约300米,那个河滩宽近2公里的。对面是山,原本归我们村的,现在不知道。山脚现在是国道。我之前贴说的那个跳水的水渠,就在古围东边100米左右。古围东南角7,80米,是个泉,流量挺大的,二十多年前卖了给人做矿泉水。古围往北1公里,就是另一条河,这个河滩就是当年东北大军跟土匪打了两天的地方。两条河一由南北一西东直角汇合。古围西面6,700米就是古道。

                              古道南北走向绕村南门牌坊过,拐角处圧村东南,有青砖炮楼。我知道的有三个青砖炮楼,按当时的旧村分布,呈三角形:东南角一个,西南角一个。当年被国民党突袭被围两人据说就是在那里准备以命换命的。东北角一个。东北东南都是我们沈姓的,西南是叶姓的。

                              东北炮楼东距古道约一公里,和古围,东南炮楼对南北古道形成三角鳽包围。

                              而上述古道又分叉出一条古道东西走向,东北,西南炮楼和村北牌坊(已消失),又对东西道形成反三角控制。

                              以古围为基准,北面5公里偏西两公里,河的另一边路的另一边,村名为第x屯。南面两公里偏西5公里左右,村名第y旗,村子较小。这三个地方又对通道形象三角包围。再加上我们村,就把整个河口分层封锁住了。

                              以古道来说,我们那个地方水路可以连通北江,陆路是五个山谷的交汇点,北通湘,西通桂,东出英州,南接南粤。同时也是本县最大平垌的控制点。抗日战争时期挨过炸的,没炸村,炸在村北三五公里外。当时的枪,主要是从溃兵手买的,据说是一箩谷一支步枪,一担谷一支,驳壳。子弹倒没说多少谷,附赠?

                              通宝推:大眼,桥上,
                              • 家园 看来历史考古还真有的做

                                尤其古围,还说不定真有些来历。

                                不过炮楼就说不定是现代的了。

                                • 家园 一个小地方的贼军汉而已

                                  全村12姓的,应该就是一个百户所而已,按考据我们是离千户所所治最远的。解放前我们是不归属当地管辖的,国民党政府屡次来围剿,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所谓考古,无非就是代际传承,对于政府,意义不大。我们连革命老区都没有,几十个人参加革命,成建制的一支排级队伍。当时的书记扣压不办,村民不知,知道的来问就是在办理中。后来革命老区申评结束一段时间后,人们才发现原委。找到苏陶,想请他作证明,其时苏陶已经垂垂老矣,只能说记得印象中是有这么一个排,但是,不能确认了。

                                  也有因由的。早年参加革命最有影响力的几个。一个被控私卖枪支,处分到底。一个被控反革命罪,枪毙了。一个裤带子不够紧,也被处分了,三个人,一死,两个由干部变成终身普通职工,不过后来离休待遇是有的。

                                  说起来,我们村当年其实是恶霸村。我们那一代还流传着某大员回家省亲时怎么偷龙转凤打击恶势力的故事。不过某大员的死也有传说被人坑死,皇帝口喻“剪甲”被改为“挖甲”,十指指甲被生生挖去而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正史是没有的。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对啊,天安门前连街的空地。只不过是皇家的围起来叫天街,

                            天街前的广场才真正出了宫墙。相当于民间大户人家隔了下车马的院子才上街。从天安门到大清门、正阳门(前门)的天街,民国时拆围墙成了广场。天安门广场。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解放后立了纪念碑 建了博物馆、大会堂 、纪念堂。

                            点看全图

                            • 家园 当时不拆,现在都是旅游资源

                              不过北京不在乎这点儿小资源

                              • 家园 有钱是资源,没钱是负担

                                几年年前搞新农村建设,我家附近勾了万来平方旧房,其中大部都是百年以上的旧房。一个三进院,三个两进院,一条百多米长的青石板巷。当年都是斗拱飞檐。那个三进院当年还有两个石兽,然后大门边各有两个1粘左右高的青石板,有线条的,应该是某种兽的形状,我不知道叫什么,也许 @自由呼吸F0 河友知道?

                                为什么拆?几十年没人住没人打理了,房子下部青砖还好,顶都塌了,有些上面泥砖,也塌了,野草杂树的。

                                我舅老家的新屋,刚刚起好主体就解放,也就是说70余年,联排四间二进大屋檐口有七米左右高,加东面一排五间偏房,除了小部分有人打理的,很多也不同程度塌了。

                                我的旧屋,没人住后,两年就开始瓦顶漏水,五六年后就开始有瓦塌,十年左右很多桁桷都明显缩小一圈了。

                                维护吗?没价值,就不花那个冤枉钱了。有没有保留意义?我自己那时候经常独自回去发会呆,至今还有时会梦到回去了,在那里徘徊,爬上二楼(板搭的阁楼,放谷子工具杂物)弄老爸的工具,铁锤拆手胶钳铁钉滑轮(轴承)鱼网之类,最喜欢弄那把塞尺。然而。旧的终究还是要被新的取代。

                                人在就什么都在。人没了,其他还有什么意义。

                                北京城墙,该拆。拆得好!

                                • 家园 确实,我们追寻过去,其实是找人的痕迹

                                  前年,我外婆去世,回家奔丧,发现偏院里的三间房子塌了。那是我的太姥姥,也就是我姥爷的妈妈在世时住的房子,当时离她老人家离世已经近40年了,这40来年那房子就没人住也没人打理。我走进那半塌的房子,那里的物品还没什么变,还是我小时候进去探险时的样子,我甚至还知道地上那里有坑,是以前猫刨的。以前进去玩的时候,里面还翻出来过我妈她们年轻时的相册,后来这些相册可能已经被收起来了。在一面墙上,还贴着1983年的月历,每个月一张,由于北方干燥少雨,又有一半屋顶的遮蔽,这屋顶坍塌有小半年了,但有几张还相当完好,那是本欧美风情的月历,风光和城市都显得很质朴,一些日期上还有些字迹,当时不知道是铅笔还是圆珠笔写的,字的颜色已经没有了,只有印痕,在阳光下还能认清楚。我把那几张月历揭了下来,把灰尘打扫干净,交给我表妹保管了。也不知道她保管好没有,后来想想,应该自己留一张的。

                                  通宝推:菜根谭,
                                • 家园 回了趟老家,祠堂前的碑文写着历史,

                                  从大宋到广东这边的村落差不多一千年了。再往上翻 要追到三皇五帝的后裔,从口传到商周文史记。可现在很少人回村里住了,青砖瓦房院中果树 就映在夕阳里。

      • 家园 燕喜堂

        燕喜堂是山东现存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它是一块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鲁菜辉煌时期的重要代表,上了年纪的济南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燕喜堂的。始创于1932年3月的燕喜堂饭庄是济南市赫赫有名的餐饮老字号、鲁菜代表。

        介锅介锅您作何解释?不会是济南以前有名的风月场所吧?😂

        • 家园 为什么山东艾滋病比例在全国最低?

          为什么山东艾滋病比例在全国最低?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