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观察文革的多个维度 -- 思想的行者

共:💬38 🌺12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革就是毛泽东放手让群众自己来探索革命道理

        群众自己探索道理,总会有错误的。

        至于是不是叛徒工贼奸细,这点在严峻的政治斗争面前不要追究得太细。

        当时毛泽东还在世,刘少奇就把他当不存在一样,而苏联刚出了一个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从毛泽东的角度来看,至少刘少奇此时的表现比斯大林生前的赫鲁晓夫表现还差。

        刘少奇当时的表现确实很奇怪,毛泽东对他的批评包括让他的夫人抓四清运动一事置若罔闻,坚持说真理在他夫人那边,而他的夫人王光美搞过什么革命活动,就是读过书,所以她搞的所谓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像一个学生主持的一样,先让干部读几十天的文件,就像当年对付考试一样。

        历史上刘少奇在四七四八年在北方搞的土改也非常左,搞的河北那边农民都跑了(跟我老家当年博古们一样对富农太狠,结果中农也误伤了很多,最后所有的农民都怕了,大量逃亡,我父亲就是在我爷爷奶奶逃亡的时候出生的以至于他骄傲的说他是在大城市出生的)

        刘少奇在历史上经常左的时候过左,右的时候过右(什么剥削有功明显是过分的表述,你可以说共产党容忍一定程度的剥削 怎么能够说剥削有功呢?)

        毛泽东曾经说刘少奇原则性强灵活性不够,实际上他原则性也不够强。

        当时刘少奇直接与毛泽东对着干,实际上就是在制造党内分裂 ,这个事情可以说得很严重,说他是工贼之类的定性我认为可以理解

        • 家园 你说的完全不对,刘少奇和毛主席最后一次对话,说明你的说法

          (应该是你的猜测或者说主流推测)完全不可信。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在这次会见和谈话中,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几本书,后来刘少奇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其子女对此有一些回忆。如刘少奇的卫士长李太和在《卫士长的回忆》中说:“大概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主席把他送出来,在门口跟他握手,说‘你要好好学习’。回来后他告诉秘书给他找三本书,一本是黑格尔写的,一本是费尔巴哈写的,还有一个叫什么。当时主席还让少奇同志‘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回来以后,我看他面容很高兴。”

          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毛泽东对我父亲提出的两点意见,沉思一会儿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建议我父亲读几本书,他还特别介绍了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人》两本书。分手时,毛泽东要我父亲‘回去后好好学习,保重身体’。”以上的回忆,对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的书有所不同,除了是两本还是三本,两本中一说是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法国狄德罗的《机械人》,一是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

          黄峥编撰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一书引用了刘少奇机要秘书刘振德的回忆,是事后从王光美处获知“毛主席建议少奇同志读几本书”,但“有三本还没找到”,“我接过来(书单)一看,一本叫《机械唯物主义》,作者是海格尔(法);一本叫《机械人》,作者是狄德罗(法);另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我先在少奇同志的书房里找,但一本也没找到。我又到了中央办公厅的一个图书室找,正在那里值班的机要室档案处的小李同志也帮我找。但也只找到一本《淮南子》。剩下的两本书,我想再到大图书馆去找找,光美同志说:‘不用了,少奇同志说也可能书名不对。’从此,少奇同志埋头读书,他想从书中吸收更多的知识。”这个回忆是对此事最为详尽的一个回忆,刘少奇当时显然对王光美有一个关于他和毛泽东会面和谈话的复述,至于毛泽东向他推荐的书,这里不仅是三本,而且是更多的“几本书”,不过,三本书中,黄峥书中所记的海格尔不是法国人而是德国人,而且看来当时这三本书中外国的两本也并没有找到,至于找不到的原因,王光美说刘少奇以为可能是自己听错了(不过,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湖南人,他们大概平常不会听错话)。刘少奇的卫士贾兰勋在回忆中也认可是三本书,他也是事后的翌日从刘少奇的机要秘书李智敏那里得知此事的。王光美叫李智敏找出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看的那几本书,“其中有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本是狄德罗的《机器人》,还有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结果在刘少奇的书房没有找到,又想去北京图书馆寻找,因形势发生变化,没有来得及。

          以上是毛泽东和刘少奇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中关于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几本书的大致经过,问题是循此线索去查找那几本书,如《机械唯物主义》和《机器人》,笔者从国家图书馆(原为北京图书馆)和其他各大型图书馆均遍寻不得,因此,也就无从理解毛泽东那时何以向刘少奇推荐阅读这几本书的初衷了。

          这被主流公知解释为毛主席要害刘少奇的铺垫,事实上,是个人都不难看出来,这是毛主席真心实意推荐书籍给刘少奇,所以刘少奇也很高兴。

          这些都被主流的造谣毛主席要害刘少奇给掩盖住了。

          刘少奇女儿刘爱琴撰写的《我的父亲刘少奇》(修订版),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后代亲属的独特视角,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刘少奇工作和生活情况。没有人能比站在伟人身边的他们更近距离、更新角度地看到政治海洋的潮起潮落。

          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见面

          “文革”伊始,“打倒刘少奇”的运动已蔓延全国,批判、斗争我父亲的趋势愈演愈烈,舆论已经形成,中央文革小组的阴谋策划也步步加紧。

          1967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我父亲:“平平的腿好了吗?”(注:1967年1月6日,有人通知刘家,说刘平平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被汽车轧断了腿,需要马上截肢,要求家人到场签字。王光美听信后立即赶去,结果却被一群清华的造反派抓了起来)。

          我父亲如实回答道:“根本没有这回事,是个骗局。”

          然后就转入了正题。我父亲表示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错误,已不适宜再担任领导职务,提出:“一、这次路线错误的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主要责任由我来承担,尽快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二、辞去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著作》编委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

          毛泽东对我父亲提出的两点意见,沉思了一会儿后,并没有表态。分手时,毛泽东要我父亲“回去后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就在毛泽东同我父亲谈话的几天后,家里就被强行拆下电话,断绝了我父亲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事态发展很快急剧恶化,到3月,毛泽东的态度也明朗化了。3月21日,毛泽东、林彪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把运动中揭发刘少奇历史问题的材料交“王光美专案组”,并指定由康生负责这个“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客观上给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残害我父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父亲从弟弟妹妹买回的小报中看到张春桥等人说我父亲曾经吹捧电影《清宫秘史》,还自称“红色买办”。我父亲感到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背后藏有杀机。3月28日当天就给毛主席写信,驳斥张春桥等人在电影《清宫秘史》评价问题上的造谣诬蔑,以澄清事实真相。

          可是,这封信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4月1日,各大报纸一齐抛出戚本禹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文章继续散布我父亲赞扬《清宫秘史》的谎言,同时肆意诬陷、攻击我父亲:“你根本不是什么‘老革命’!你是假革命、反革命,你就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

          这个刘爱琴纯属瞎写,瞎想。

          全部都是她的臆测。

          王光美回忆:刘少奇与邓小平最后一次对话

          2016-04-20 13:35:24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佚名

          在10月中央工作会议前的一次小会上,除过去检讨的内容外,少奇同志对请示过毛主席并得到主席同意的事,也承担了责任。他说:“有许多重要事情虽然是经过了主席才做出决定的,但是没有让毛主席充分考虑,而是例行公事或经过一下毛主席,就轻率地做了决定,或者在做出决定之后,再经过一下毛主席就发出了。因此,我并没有理解毛主席在某些重要问题上的真实意见……经过毛主席看了一下,但并没有取得毛主席赞同就做出了决定,因此发生的那些错误,我同样负主要的责任。向主席请示报告不够,同毛主席就一些重要问题反复商量、反复酝酿不够,这是我多次犯错误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

            我曾问过少奇同志:你是怎样提出反动路线的?少奇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工作中有违反毛泽东思想的事,但我不反对毛泽东思想。”

            有一次我对少奇说:“你辞掉国家主席等职务,我和孩子们劳动养活你。”少奇说:“已经向中央提过,总理说有个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不能再说了,不要让组织为难。”

            1966年11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大会。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主动找少奇同志谈话。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看到,主席很长时间侧着脸同一个人谈话,那就是少奇。主席向少奇问候了我和孩子们的情况。少奇做了回答,并向主席表示:“现在文化大革命起来了,我也要到群众中去锻炼锻炼。”主席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下去了。”

          这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少奇同志见到了小平同志。他问候说:“小平同志,怎么样?”小平同志说:“横直没事。”少奇说:“没事,学习。”这两个共产党员当时同处在委曲求全、勇担责任的处境中,他们的心境是多么坦荡 1966年11月底的一天,平平和亭亭被勒令到学校去接受“阶级教育”。我心里难过,走进她们住的房间,翻看平平的一本日记。突然,眼睛被吸引到一行字上:“亲爱的爸爸妈妈呀,你们为什么要生我?我本来根本就不该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心如刀绞,不由自主地拿着平平的日记本,走进少奇同志办公室。少奇抬起头,发现我满脸泪痕,有些吃惊,走过来从我手里接过日记本……

          第二天,少奇同志把平平、源源、亭亭三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我犯了错误,可能要批判我几个月,你们要经得起考验和锻炼,要经得起委屈,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许多革命前辈都是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出来的。”他还说,“我可以不当国家主席,带你们去延安或老家种地。我的职位高,对党的责任大,犯了错误影响也大,但我没有反党反毛主席,我保证一定能改正错误。”

            面对形形色色毫无根据的批判,有一天,少奇动情地对我和孩子们说:“我过去常对你们讲,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得到人民的信任。今天,我还得加一句话,就是对一个人来说,人民误解你,那是最大的痛苦啊!”

            这段时间,少奇同志每天都在看书看报,阅读大字报和红卫兵小报,默默思考。他是真心想听取批评,改造思想,争取再为人民工作。

          • 家园 刘少奇是被毛打倒以后与毛进行最后一次谈话的

            这个时候他的职务都解除了他的姿态当然低了。

            搜索了一篇,文摘了毛泽东对王光美和刘少奇批评的部分,你看看吧

            毛主席为什么点名批评王光美的“桃园经验”(转自凤凰网)

            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一个小县”,是指王光美最近带领中央“四清”工作队去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新城县。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这个县,所有在座的同志心里都清楚,这是对刘少奇的不点名批评……

            他还说:“我跟前的一个警卫员写信来说,学了40天文件,根本没有学懂。下去两个礼拜之后,才弄懂了一些问题。听说还有好多怕,怕扎错根子,怕住错人家,怕干部捣鬼,怕这个,怕那个,那怎么行?”并进一步说,“你一个新城县,28万人口,下去15000人,还说人少了。哪里来这么多的人?哪里要这么多的人?我看是人多了。你只依靠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那个县里的二十几万人?比如28个人中有一两个是坏的,还有二十六七个是好的嘛!为什么不依靠这些人?如果依靠好了,我看十几个人就行了。可能十几个人不行,但我们革命从来不是这么革的。你15000人扎根串联,什么扎根串联!冷冷清清!

            • 家园 不是刘少奇的态度,是毛主席的态度,刘少奇被撤职是之后的事情

              你的理解不对。

              这是刘少奇在被批斗之前,是刘少奇彻底下台之前的见面。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毛主席口蜜腹剑,要整刘少奇了,所以才安慰刘少奇,是虚假的安慰。

              其实,当然不是,就是中央警卫部门隔绝了刘少奇,等于软禁,而这个命令不是毛主席下达的。

              这个可以从刘少奇的批斗描述中感受。

              以前文章都推给康生等,但是康生根本没有这个权力。四人帮更是没权力,否则江青自己不会见不到毛主席。

              • 家园 毛泽东都贴出大字报炮打司令部

                他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打倒刘少奇,不存在什么口蜜腹剑。

                你贴出的文章说的是刘少奇被打倒以后态度软化自己表示要去学习,毛泽东看对方态度软化也劝慰他一番。

                否则在刘少奇被打倒以前,两个人是见面就吵。

                • 家园 打倒司令部是官僚集团,从来不是刘少奇本人,也不可能

                  这一块,在高饶事件也是如此。呵呵呵。

                  就当时毛主席的态度还不够清楚吗?

                  “大跃进”前周恩来的三次检讨

                  姜长青

                  2019年05月17日17: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毛泽东力批“反冒进”

                    1957年10月9 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向全体中共中央委员作了以《做革命的促进派》为题的讲话。毛泽东从整风讲起,提出了“要大胆地放,彻底地放,坚决地放;要大胆地改,彻底地改,坚决地改”的响亮口号。这无疑是为坚持稳定发展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这时的周恩来,在八届三中全会上仍表明这样的主张:“既要反对在改革突出不合理的制度上缩手缩脚的保守倾向,又要反对不顾职工觉悟程度和实际困难、冒昧从事的急躁情绪。”他所坚持的,仍然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观点。毫无疑问,这是毛泽东不能满意的。毛泽东在讲话中严厉地说: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扫掉了“多、快、好、省”。不要“多”了,不要“快”了,至于‘好’、“省”,也附带扫掉了。……我们总是要尽可能争取多一点,争取快一点,只走反对主观主义的所谓“多”、“快”。去年下半年一股风把这个口号扫掉了,我还想恢复。会上通过了具有冒进色彩的《1956 年到1967 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即所谓的《农业四十条(修正草案)》 ,把高指标重新摆到了人们的工作日程上。

                    毛泽东于11 月2 日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并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其间,毛泽东亲自审改、批发了两篇《人民日报》 社论,论点直指“反冒进”。11 月13 日的《人民日报》 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高潮》,对1956年的“反冒进”公开进行指责:1956年公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以后,曾经鼓舞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掀起了全国农业生产高潮,但是,有些人却把这种跃进看成“冒进”,他们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在莫斯科期间,毛泽东听到赫鲁晓夫“15年后可以超过美国”的豪言,则以中国“15年后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的话来回应。毛泽东觉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生产就会出现大的跃进。他在从莫斯科打回北京的一个电话中说:1956年的“反冒进”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提“反冒进”了。11月下旬,毛泽东从苏联回国后,连续召开会议讨论他正在思考的如何取得经济建设更高发展速度的问题。

                    1957年12 月12 日的《 人民日报》 社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对“反冒进”的人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批评。 1958 年更是在一种异乎寻常的气氛中开始的。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乘风破浪》,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社论批评“人们的思想常常落后于实际,对于客观形势发展之快估计不足”,明确提出“目前全国农业已经掀起了空前的生产高潮。各地党委必须积极地妥善地领导这个高潮,争取1958 年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大丰收”,社论喊出的口号是:“让我们乘风前进!让我们乘压倒西风的东风前进!乘压倒右派、压倒官僚主义、压倒保守思想的共产主义风前进!”

                    1958年1 月2 日至4 日,周恩来在杭州出席毛泽东召集的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了脾气。周恩来等提出过的反对急躁冒进的主张受到严厉批评。毛泽东借谈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修改问题,对周恩来等主张“反冒进”的人直截了当批评说:你们那个时候,不仅脱离了各省,而且脱离了多数的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思想和组织动员,随后毛泽东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就“反冒进”等问题继续批评周恩来等人。

                    二、南宁会议上一作检讨

                    毛泽东1月11日至22日在广西南宁主持召开了有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华东、中南等地区九省二市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接到了会上分发的12份作为批评对象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反对冒进的,许多都与周恩来有关。为准备检讨,周恩来从到达南宁的那天起,几乎天天约请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谈话。 

                    就在南宁会议的第一天,毛泽东就提出“反冒进”的问题,把三中全会以来对“反冒进”的批评推向高潮。毛泽东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首先没有把指头认清楚,十个指头,只有一个长了包,多用了一些人(工人、学生),多花了一些钱。这些东西要反。当时不要提‘反冒进’,就不会搞成一股风,吹掉了三条:一为多快好省,二为四十条纲要,三为促进委员会。这属于政治,不属于业务。一个指头有毛病,整一下就好了。原来‘库空如洗’、‘市场紧张’,过了半年就好了,变过来了。没有搞清楚六亿人口的问题,成绩主要,还是错误主要?是保护热情,鼓励干劲,乘风破浪,还是泼冷水泄气?”第二天,毛泽东从工作方法的角度继续阐述他的观点:“我们要注意,最怕的是六亿人民没有劲,抬不起头来就很不好。群众观点是从六亿人口出发。看问题要分清主流、支流,本质、现象。”“工作方法希望改良一下。这一次千里迢迢请同志们来一趟,是总理建议的,本来我不想多谈,有点灰心丧志。”他还说,“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这些措辞严厉的批评使“会议从一开始空气就非常紧张了”。

                    在1月16日的会上,毛泽东拿出柯庆施在上海市党代会作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的报告说:“柯文章很好,上海一百万工人,无产阶级集中的地方才能产生这篇文章。”当年随周恩来一起到南宁开会的他的经济秘书顾明后来回忆:“几乎每天晚上,先念、一波等都聚在总理那里讨论到夜里二三点,商议怎么检讨等等。那时,会议的形势很紧张。”

                    1958年1月19日,毛泽东约周恩来单独谈话。随后,继续进行大会讨论。会议从晚上八点多一直开到深夜一点多。当天晚上,心情沉重的周恩来在会议上开始作检讨性的发言。在他的检讨中,把毛泽东所说的“反冒进”这个“带方针性的动摇和错误”的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周恩来认为:这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没有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生产关系变革后将要有“跃进”的发展,因而在放手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畏缩,常常只看见物看不见人,尤其是把许多个别现象夸大成为一般现象或者主要现象,是一种右倾保守主义思想……许多同志从周恩来的话中,听出了违心的成分。周恩来说:“反冒进”的结果损害了三个东西:促进委员会、四十条、多快好省,使1957年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了一些影响,基本建设也减少了一些项目。这个方针,是与主席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这一“反冒进”的错误,我要负主要责任。1月21日,毛泽东在会议上作总结性发言,提出:从1958年起,在继续完成思想、政治革命的同时,着重点应放在技术革命方面。关于“反冒进”问题,他得出的教训是:“反掉了三个东西,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似乎相近的地位。”薄一波后来回忆说:周总理不得不在这次会议上自我检讨,我说这个检讨呢,叫做不得不检讨,应该打上引号。

                    周恩来和刘少奇1月23日一同返回北京。南宁会议后,为掀起“大跃进”的高潮,毛泽东并没有放松对“反冒进”的批评。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我们的行动口号——反浪费,勤俭建国!》的社论,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2月23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反冒进”又一次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按毛泽东的说法,谁要是再“反冒进”,谁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成都会议上二作检讨

                    为了巩固反“反冒进”的“成果”,毛泽东提出再到成都开一次会。他说:“我们在南宁是半个中国了,华东、中南、华南这三个区域,东北找了一个欧阳钦,华北找了一个刘仁,西北是张德生,西南是李井泉。这一次我们是到成都,大概是三月上旬,去谈一谈。” 成都会议是从3月9日至26日召开的,参加会议的除政治局委员外,还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在成都郊外金牛坝的金牛宾馆举行。会议的中心还是讨论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这个问题。3月9日即会议的第一天,毛泽东又提出“反冒进”问题,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有两种方法的比较,“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究竟采取哪一种?我看应采取‘冒进’,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提”。他更多地谈的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提出“鼓起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毛泽东认为:“过去八年的经验,应加总结,‘反冒进’是个方针问题,南宁会议谈了这个问题,谈清楚的目的是使大家有共同语言,好做工作。”

                    在3月25 日的大会上,周恩来再一次对“反冒进”的“错误”作检讨。他说:我负主要责任提出的“反冒进”报告,就是对群众生产高潮这个主流泼了冷水,因而不是促进而是促退,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四十条也被打入冷宫,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反冒进”的错误主要在于将一个指头当作多数指头,没有给群众高潮撑腰、想办法,而是重重限制、层层束缚。但是,我当时却没有这样认识,以后才逐渐认识到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方针性的错误。他接着说,“当时确没有这样认识,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众实践更启发了我,才逐渐认识到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方针性的错误。更深一层说也就是对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的东西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发动群众、发展生产看不到,自然就抓不起了。” 对周恩来的检讨,毛泽东说:“如果从经验上、从方法问题上作为例子,那倒是可以的。这个问题不是个什么责任问题,也不是老要听自我批评的问题,南宁我们都听过了,北京也听过了的。”可见周恩来的检讨离毛泽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没有使毛泽东感到满意。

                    四、八大二次会议上三作检讨

                    1958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央决定在五月五日召开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周恩来参加八大二次会议所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就“反冒进”问题继续进行检讨。周恩来的秘书范若愚后来回忆:“1958年4月间,总理在准备八大二次会议的发言稿时,有一天对我说,他这次发言,主要是作检讨,因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所以这次发言稿不能像过去那样由别人起草,只能是他讲一句,我给他记一句,再由我在文字连接上做一点工作。总理在讲了这些情况后,就开始起草发言稿的开头部分,他说一句,我记一句。就在这个时候,陈云同志给他打来电话。接完电话之后,他就说得很慢了,有时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来。这时,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的内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他想说的话。”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5月5日在北京开幕。按毛泽东的安排,会议开幕的头一天,由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工作报告》。报告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15年赶上或超过英国的口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要当促进派、不要当促退派的口号”。报告认为,由于“反冒进”,1956年到1958年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个“马鞍形”。并把“反冒进”放在反面教材的位置上进行批判。毛泽东在5月15日晚间,分别约陈云、周恩来进行了长时间谈话。谈话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周恩来和陈云在大会上对“反冒进”问题再一次作了检讨。在陈云5月16日作完检讨后的第二天,周恩来5月17日作检讨。周恩来在大会上所作检讨中,谈到“反冒进”的错误时说:“我是这个错误的主要负责人。‘反冒进’的错误,集中地反映在我在1956年11月八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间。当时我对于1956年的建设成绩和在跃进中出现的某些缺点和困难,作了错误的估计,把实际上不到一个指头的缺点夸大化,肯定1956年的年度计划‘冒’了,并且提出1957年适当收缩规模的意见。”“还应该特别指出,‘反冒进’的错误,是同政府工作中脱离党的领导的倾向分不开的,也是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他又谈到这一阶段中的思想变化说:自己对毛泽东指出的“反冒进”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模和速度问题上方针性的错误这一点,“在相当时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

                    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陈云、周恩来相继作了对“反冒进”的检讨以后,毛泽东曾宣布“‘反冒进’解决了”。但同时,他在会上还多次发出要注意“我们党内搞得不好要分裂”的警告,毛泽东为了预防以后党内再次出现“反冒进”与“反‘反冒进’”之类的原则分歧,又向全党提出了警告:“代表大会的同志,你们注意一下,中央委员会要特别注意,要顾全大局,谁不顾全大局,谁就会跌筋斗。”他指出假如“有些人不顾大局”,“那就要分裂”。“有人认为讲了分裂,心里就不舒服,我看讲了好,大家有个精神准备。”在这样的情形下,党内已经很难再发表不同意见了。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提出总路线的同时,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邓小平认为:“‘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迫于“反冒进”是方针性的错误,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之下,周恩来曾想过辞职。他向中共中央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与此同时,彭德怀也向中央提出“不担任国防部长的工作”。6月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他们提出的请求。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等人。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会议决定:“他们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这次常委会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决定,具体组成是:财经小组十二人,陈云任组长;政法小组五人,彭真任组长;外事小组六人,陈毅任组长;科学小组六人,聂荣臻任组长;文教小组十人,陆定一任组长。6月16日,这个决定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下达各省市自治区,其中,毛泽东写道:“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他们直接作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和党中央一同有检查之权。” 会后,毛泽东嘱咐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起草一个会议记录。6月22日,邓小平将写好的会议记录报送毛泽东。毛泽东当即批示:“退(杨)尚昆存。”尽管周恩来的职务没有变,但当时所形成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紧张气氛,使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同意见事实上已经难以再被提出。周恩来等一批主张“反冒进”的领导人,失去了对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导权。

                    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大跃进”,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积累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24.9%上升到1959年的43.9%,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三年基建投资总额超过“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5倍,而农业总产值1960年比1957年下降30%。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1960年7月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原因,中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粮食短缺,财政连续几年赤字,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难。党中央不得不对陷入僵局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在困难时期,为了同舟共济,尽快度过难关,周恩来一方面担负起领导国民经济调整的艰难任务,另一方面又主动承担大办钢铁、“大跃进”错误的责任,经常自己作检讨。他常说,国务院领导负有主要责任,并鼓励大家紧密团结,战胜困难。有的同志对他说:“总理,你不能把什么事都担在你的身上。”周恩来说:“我是总理,中央、国务院决定的事,我都有责任。”周恩来这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和品格,是多么令人敬佩和感叹!

                    (《党史博采》(2008.1)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反冒进问题上的分歧【3】

                  2020年07月13日14: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然,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不可能对任何问题的想法都一模一样。特别是,当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两人在有些问题上表现出有差异,甚至有分歧,那是很正常的。这种状况,在20世纪50年代表现得也比较明显。

                  总体来说,毛泽东无论在政治视野和战略眼光上,还是驾驭全局的能力上,要高于周恩来。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周恩来所以衷心钦佩并服从毛泽东的原因所在。但周恩来的周密和稳健,有时对毛泽东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他们两人由于所处地位和工作岗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注意力的侧重点,有时也会有所不同。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周恩来青年时代曾长时间地生活在日本、法国、德国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出国访问和参加会议的时间也比较多;而毛泽东除两次去苏联外,没有离开过中国。人的认识,总是多少会受到他的经验的影响,这也是构成他们认识上有时产生某些差异以至分歧的一个因素。

                  先说差异。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胜利完成,而苏联模式在发展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中国领导人正在考虑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自己的路。这一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并成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基调;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的着重点在调整各种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强调:“我们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地增长,不断地完善。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他在这个报告中又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规程,正在日新月异地变革”;“我想在这里稍微多说一点科学方面的事情,这不但因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而且因为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

                  以后,他在1963年的一次讲话中又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比较一下,不难看出两人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上,在大的方面一致的同时,着重关注和强调的地方又有着微妙的差异。

                  但这里说的还只是差异,而没有说分歧。周恩来也强调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毛泽东也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提出技术革命的问题,而实现工业化是他终生追求的目标。但他认为,只有解决好生产关系问题,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而他的侧重点往往放在这一方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两人在侧重点上有微妙的差异,但并没有发生不同意见的争论。

                  明显的分歧表现在1956年至1958年的反冒进问题上。

                  1956年初,毛泽东提出在经济发展中“反对右倾保守主义”。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一次全体会议上说:“各部门订计划,不管是十二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当然反对右倾保守是主要的,对群众的积极性不能泼冷水,但领导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一洗,可能会清醒些。”

                  在这年11月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在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中说:“过去设想的远景规划,发展速度是不是可以放慢一点?经过八大前后的研究,我们觉得可以放慢一点。”“因为我们缺乏经验和知识,是在不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前进的。一九五三年小冒了一下,今年就大冒了一下。”毛泽东显然不高兴了。五天后,他在同一个会上说:“要保护干部同人民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我们曾经泼过冷水,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泼过冷水,不也是促退吗?那个时候我们有个促退委员会。后头我们说不应该泼冷水,就来一个促进会。本来安排的是十八年,一个促进就很快。”但他还比较克制,没有对谁提出批评。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更尖锐地提出: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多快好省扫掉了,不要多了,也不要快了,“有些同志叫冒了”;另外两个东西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促进委员会。但他还没有点名。

                  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一开始就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最怕的是六亿人民没有劲,抬不起头来就很不好。”他当众对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检讨。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评说:反冒进是个方针问题,南宁会议谈了这个问题,谈清楚的目的是使大家有共同语言,好做工作。周恩来再次作了检讨,主动承担了反冒进的责任。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和陈云又就反冒进问题在大会上作了检讨。

                  为什么周恩来和陈云会作检讨?这不能简单地用政治压力等因素来解释。周恩来和陈云主管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确实看到存在着冒进的事实。但那时中国领导人对大规模经济建设还缺少经验,又想走出一条和苏联不同的自己的路来。这条路该怎么走?正在摸索中。那时,人们还没有经历“大跃进”带来的种种后果,许多问题还看不太清楚。周恩来在自己写的检讨稿中,作为第一条的是:主席总是从战略上看问题的,而我往往从战术上考虑问题。这话应该是出自他内心的,他在努力去想通问题。在他看来,毛泽东高瞻远瞩,以往多次历史事实证明总是比他看得深,看得远,那么这次也许是自己错了,也许群众的积极性一旦充分调动起来后,真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来,而他所看到的赤字等问题不过是一时性的战术问题。他当时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分歧过去后,毛周两人仍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但“大跃进”的狂潮是难以避免了。

                  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是不能把事情说清楚的。即使只是谈新中国初期,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太大的题目。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个粗线条式的描述。

                  〔作者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北京 100017〕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还要说周总理的错误是对的,还要所谓保持毛主席的威望、暗暗内涵毛主席,呵呵呵。

                  所以这类文章自相矛盾、一片混乱就不奇怪了。

                  真的是毛主席错误,周恩来对吗?

                  这个集团就是打倒高饶,后来干掉彭德怀和刘少奇林彪的周集团,这点已经很明显了,你起码多看看书。

                  毛主席搞刘少奇?呵呵,这不是你瞎编就能成立的。官方话术早已经自相矛盾,否则刘少奇去世后之后还有什么矛盾?毛主席反对四人帮吗?

                  • 家园 炮打司令部,司令部里面的司令不是刘少奇是谁?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文革以前有多少矛盾,你了解下吧。

                    当时的司令部司令就是刘少奇邓小平。

                    大字报贴出来以后刘少奇邓小平的职务就撤销了,中央文革的人上台了。

                    然后毛泽东多次宣布对刘少奇和邓小平要区别对待,邓小平这个人做了很多好事。

                    1967年10月9日,毛泽东把陈伯达、江青选编的《刘少奇言论?出版说明》中“他伙同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邓小平”一句改为“伙同其他一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删去了另一处同刘少奇并列的邓小平的名字,并写批语:“《说明》中,不提邓小平。”(《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22页。)

                    1968年10月31日,毛泽东在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讲话,公开说“替邓小平讲几句好话”。对开除邓小平党籍的意见,毛表示“还有一点保留”,说“我看还是慎重一点”,“总要使他跟刘少奇有点区别”。就这样,制止了林彪、江青等要把邓小平开除出党的企图

                    至于你说毛泽东发动文革是为了打倒整个官僚集团是你出于反腐败而产生的无政府主义空想,毛泽东从来很重视干部队伍的作用,他曾经说大政方针确立以后,干部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而且毛泽东非常注意保护基层干部,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四清问题上的矛盾就是刘少奇把对斗争矛头对准基层干部,而毛泽东则保护基层干部认为根子在上面不在下面。

                    • 家园 我觉得你第一得多看书,了解毛刘,毛周各是什么矛盾,第二

                      你得知道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革命。

                      从你的回答来看,你显然不知道这点,毛周在解放前的分歧在那里摆着,到了解放后,突然没了,你觉得可能吗?

                      既然你表现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就不应该遵循改开派老话术,而如果你试图证明邓小平是毛主席的传人,不是不可以。

                      而是你能证明得了吗?一个抓了毛主席老婆、亲侄子的政客,改变了毛主席所有思想方向的政客,你要证明他是毛主席的接班人,你不觉得有点累吗?

                      你想强行说,也不是不可以,逻辑呢?

                      而且还有一点很明显,邓小平改变了话术,编了无数假话,这点你是真不懂还是看不出来呢?

                      是假话必然要露陷,这是常识。

                      所以你觉得你这么探讨有意思吗?你连毛周和毛刘的分歧都不懂。

                      你说毛主席搞刘少奇,通过啥?怎么个逻辑?

                      文革毛主席就是为了打倒刘少奇?你这是啥说法?毛主席这么短时么,既然是打倒一个集团,不找集团负责人周总理,找虚职政府主席,你不觉得可笑吗?呵呵呵。

                      你要反驳我,创你自己的想法,美也没问题,但是你起码得逻辑圆了,还得不能回避我的质疑。

                      我看到了你的说法的思路,逻辑不通吧。

                      四清执行者不只有王光美,还有其他人,好吗?

                      至于邓小平,明明是周总理一再放出来的,你扯啥毛主席,编造的谎言罢了。

                      支持邓小平反对四人帮,你觉得这符合逻辑?这是自相矛盾,好吗?

                      刘少奇在1969年被打倒,之后毛主席靠什么反官僚集团?靠你的说法吗?简直荒谬。简直可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刘少奇是在文革一开始就被打倒的

                        是在1966年,毛泽东贴出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就被打倒的,不是1969年你要搞清楚。

                        王光美仅仅是四清运动的执行人?

                        人家是最主要的领导者好不好?

                        知道四清运动的桃源经验吗?

                        就是她带头搞的,带个几万人浩浩荡荡的到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先组织这个几万人学习文件四十天,然后把这几万人撒出去,审查每一个公社的每一个生产队的干部……

                        这一套就是她搞出来的,然后在刘少奇的主持下,把她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然后毛泽东批评王光美,刘少奇支持王光美。

                        至于说什么文革是为了对付周恩来?

                        你是在说毛泽东那么差劲吗?真的要对付周恩来,搞文革搞了十年也不能把他免了?

                        至于说邓小平把毛泽东的媳妇和侄儿抓了一类的,你能够分清轻重吗?

                        干革命是涉及几千万人几亿人的大事,然后你把江青毛远新被抓拿出来说事?

                        毛泽东的小舅子贺子珍的弟弟在长征路上还被枪毙了呢,那能够说明什么?

                        邓小平是周恩来推出来的?

                        你是不是对权力有什么误解?

                        这种级别的人物出来担任副总理甚至军队的总参谋长没有毛泽东的支持可能吗?

                        另外你能够告诉我解放前毛泽东和周恩来有什么矛盾?

                        周恩来从来就是作为一个辅佐者的身份存在,他与毛泽东有啥矛盾?

                        • 家园 我觉得,你的思路很有意思,是不懂逻辑吧,毛周分歧还用我说?! -- 有补充

                          唉,我这是有利于你的变化,我不太明白你的思维,您看来没懂。

                          我说的是如果文革是打倒刘少奇,那么之后算怎么回事呢?当然是更奇怪了啊,至于你贴的杜勒斯问题,有依据吗?如果有,能说明和打倒刘少奇之间的逻辑关系吗?

                          我的逻辑是很清楚的,你的呢?打倒刘少奇之后呢?那算怎么回事呢?后遗症吗?

                          王光美是四清的某些地区的执行人,是代替刘少奇搞的试点,结果是向毛主席汇报的。这是常识,看来你是不懂也不知道。这也是多少年前,反毛份子把四清责任推给毛主席的依据,你知道么?

                          我当然知道王光美搞的桃园经验,但是这事和她具体操作了四清有一毛钱关系吗?试点不是领导者,你懂的么?显然你对前因后果不清楚。

                          毛主席批评了王光美,也确实因为四清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分歧,这倒是没错,但是可以想象,刘少奇是支持毛主席搞四清的,也就是针对一些干部行为进行冲击。

                          文革就是毛主席针对建国十七年的官僚问题进行冲击,这的确是我说的,但是我认为是符合逻辑的。这样才有了官不聊生。

                          毛主席针对的是周总理领导的具有中国传统官僚特色的官员群体,而且是解决几千年的官僚文化问题,毛主席做不到尽善尽美有什么奇怪的呢?呵呵呵,我想这非常容易理解。

                          邓小平作为毛主席的接班人,抓江青、毛远新,当然有问题,因为他们才是毛泽东路线的代表者,这是文革的常识,你要是不懂这点,就别谈文革了,显得你很愚昧。

                          贺子珍弟弟在长征中是被张国焘枪毙的,而且犯错误也不大,这是张国焘故意搞红一方面军,你就别瞎联系了。

                          现在说的是路线问题,你的扯淡根本不是事实。

                          邓小平当然是周总理推出来的,你最好给点实际的证据来证明我说得不对,邓小平有没有否定文革?有没有背叛毛主席的路线,如果有,你凭啥说他是毛主席推出来的呢?

                          我对权力没啥误解,是你对权力一无所知。

                          没有毛主席的支持当然可以,因为是集体决定,官僚集团决定,毛主席一言而决,你是不是对权力有啥误解?

                          解放前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矛盾多了,只是你装瞎看不到罢了,建议你多看看我以往的帖子,我说了很多,你能看懂就认真看,然后想想怎么反驳,否则就算了,没什么好说的了。

                          从来做个辅佐的个屁,长征湘江是辅佐吗?你瞪眼瞎话有意思么?

                          通宝推:南门桥,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你当然可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但是,你好意思说诸葛亮辅佐刘禅吗 -- 补充帖

                          周总理事事不用毛主席管,这真不叫架空吗?

                          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8/0722/c409117-30162465-2.html

                          我们感到,周总理有时候对毛主席的批评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毛主席事先也没有和总理谈,像“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等,总理开始也是一头雾水。我看到总理有时真无奈,真不知怎么做才好,怎么做才对。

                          • 家园 试点了桃源经验然后作为榜样向全国推广

                            这不是领导是啥?

                            解放前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矛盾?

                            长征期间在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组成新三人团,你说他们有什么矛盾?

                            什么毛想通过文革解决官僚问题都是你的想象,毛泽东一直谈的反资反修反帝,哪里提到什么反官僚了?

                            邓小平否定文革是后来的事,你要搞清楚前因后果,林彪坠机,陈毅辞世,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对家属提到邓小平是人民内部矛盾,然后让邓小平复出,并且代表中国参加联大,这是1971年的事。

                            毛泽东让邓小平随时可以通过汪东兴跟他写信,邓小平写信以后复出这是1971年的事。

                            1975年王洪文张春桥等攻击邓小平,毛泽东只对邓小平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肯定文革,但但邓小平说这个字他不能签,这是1975年的事。

                            你怎么能够用1975年的事否定1971年发生的事?

                            你觉得你有逻辑吗?

                            • 家园 推广桃园经验王光美是啥职务啊,你是精神有问题了吧?做个样板

                              就是担任领导职务?

                              差不多得了,越说越乱套了。

                              请问文革时期邓小平是怎么支持文革的,你是精神不好吧,这么瞪眼撒谎有意思吗,如果他支持文革,还会有复出吗?这不是笑话吗?

                              毛主席不得不同意周总理放他出来,去联合国开大会等于邓小平支持文革吗?你这不是瞎胡说么。

                              我当然有逻辑,你有吗?1975年没同意,之前1971年就同意了吗?你这是精神错乱了吗?

                              简直好笑,用这个来证明,这是你在日本的学习成绩吗?既然要重复官方话术也是你的自由,但是我不能忍受了,恶心。

                              简直可笑。

                        • 见前补充 4979015
    • 家园 你少了两个重要的维度

      你少了两个重要的维度:

      1,生产力的进步,中国逐步从农业国进入到工业国。这直接导致了几个重大的改变:

      1A,厂矿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公社等工业化的基层单位出现了,并成为社会的主流,取代了农业社会的村庄;

      1B,通讯技术的发展,两报一刊能迅速下到县,广播能下到村甚至家庭。

      1C,交通技术的发展,全国性的大串联成为可能。

      2,人口构成的改变。40后和50后成长起来了,他们识字,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同时整个社会还有相当的旧社会思想的残留。

      这两个维度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内部的力量对比。比毛主席和刘少奇的路线差别更重要。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ccceee,审度,史料推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