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S3恐怖的身影已经浮现在地平线 -- 不远攸高

共:💬721 🌺3750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么你看一下是北上广深跌的最猛,还是其它城市跌的最猛

                                        何况,如果政府如果目的是要降房价,比如,你认为目标叫是一半。你土地拍卖就半价拍啊,无论新房,二手房肯定会里面跌到位,然后开始企稳。

                                        问题,现在你土地拍卖还原价,二手房已经大幅折价了,二者在这里拉扯,然后就会跟日本一样,拉扯个10年8年。

                                      • 家园 ccceee,这个ID张口人民利益,闭口党的理论,自称左派

                                        刚开始乍一看还挺迷惑人,看了几个帖子就发现它不过是个假左派之名的画皮鬼。

                                        得罪也就得罪了,得罪的好。

                                        • 家园 人家是左派,不是颂圣派
                                          • 匿名 为房地产鸣冤,为金融女心疼的“左派”?

                                            “左派”只是人家嘴炮时装“革命者”的画皮,屁股一直老老实实的坐在食利者一边。

                                            • 家园 我为6个钱包的刚需并且受经济下行失业断供的底层劳动者鸣冤

                                              ——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这个本来应该是新中国宪法规定的领导阶级。有话直说,不用匿名,这样会显得你心虚。

                                              • 家园 这算啃老还是算投资?

                                                老是听你们说“六个钱包”,好像还天经地义了似的,凑近了看,这算啃老还是算投资?有点all in 押涨的感觉啊。

                                                • 家园 赌命。拿家人的命去赌。

                                                  赢了有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得到。淘空6个钱包付首付的,有几个有能力在房价波动时做出并实施相应的财务安排?全程背黑锅戴绿帽看别人打炮,绝大多数的绝大多数,没有一丝不输的机会。20年,25年,30年,一个浪头来,就all out。

                                                  武大贺雪锋还有人大也有一个搞田野调查的,不约而同的关注了农村自杀问题。

                                                  房地产问题,表观在房价,推手在金融,源由在各种大城市化,根子在买办化,体现在把全国所有资源集中在某些局部,以外贸为主要支柱。取消土地红线,增加(高房价地区)房子供给,是助纣为虐,一个城市,多少土地多少房子,才够全国1/4的人住?

                                                  “城市效率”高,这个说法,要辩证的看了,或者说,抄来的西方经济学,起码要本土化改造。 @custjcy 河友说被迫,然后一推理由,问题是,为什么非得在某地结婚生孩子不可?为什么要广州而不是泸州?为什么是深圳而不是深村?

                                                • 家园 算被迫,为了结婚,为了孩子上学,不得不买房

                                                  租售同权,保障房拉低房价,公共租赁住房拉低租金价格。中央提的这些多少年了,地方政府根本不搞,想的办法是跟房地产厂商勾结拉高地价房价,卖地多赚钱。没有任何缓冲基金,70年的钱,一年就花光光,给公务员发福利,给自己小舅子小姨子的各种项目发钱;还要借一屁股的地方债城投债。

                                                  鹅城收到99年这个艮就是这么来的。

                                      • 家园 你既然都给我扣“和他们是一路货色”的帽子了——当然 -- 有补充

                                        这是80后风格,在大路朝天之前,我必须给自己辩解一下.

                                        首先,我不是炒房客。

                                        其次,我没有“鼓吹放水救楼市”,你翻遍我的文字都没只言片语关于“救楼市”这样的低级经济认知。

                                        你痛恨炒房客的心情可以理解,只要是人民的一员,谁不痛恨炒房客呢?

                                        但是,简单粗暴一刀切,已经严重伤害了居民财富——当然这是大资本必然的收割程序,但是其实真正需要打击的是炒房和房地产利益集团,而要将他们跟凑齐6个钱包首付的底层人民区别分开——须知这些底层劳动者才是扛经济风险能力最差的。你只痛恨炒房,却对这些底层人民的痛苦视而不见,可见你在河里10多年仍然还是小资思维。

                                        好了,该说说了,大路朝天。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西西河的小资们,给这个再来洗一洗。 -- 补充帖

                                        几十万套法拍房背后:那些还不上贷款的普通人

                                        • 家园 最好确认下法拍房的城市分布

                                          这份痛苦不是平均分布在全国各地,平均的分给14亿人。

                                          我认为是18-23这段时期的“刚需“们顶雷了,家底被掏空,家庭资产缩水恐怕在20-30%,其中最严重的是当地二手房倒挂的(某些一二线城市),恐怕缩水超过60%。如果婚姻出问题,人生就算填进去了。

                                          不幸又幸运的是,16年之后的超高房价,已经把很多想6个钱包上车的家庭拦住了,实际强行上车且债务严重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这部分人数量应该在几万左右。当然几万人也足以影响舆论了。

                                          另一个佐证是这几年超低的结婚率,以刚需的视角来看,买房都是家庭决策,都是为了结婚才上车的,没有自己单身图一乐花上百万买房的,真要享乐一百万能买到远超一个住房的快乐。超低的结婚率也佐证了买房家庭其实不会很多。

                                          至于16年之前的买房者,他们考虑的不是债务问题,而是相对于最高点的资产缩水问题,这又是另一问题了,并且我认为完全不严重。不能把21年的高点当作心安理得的资产,毕竟你没有落袋为安收入囊中,那么涨得起跌得起。

                                          真正痛苦的是最近5、6年买房的刚需,经济下行期的债务压力确实很要命,但是人数没有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个地步,而且能做购房决策也并非底层,所以就是现在看到的中产返贫故事,可以说是政策的牺牲品,但是很难为这几万人出政策帮他们重返中产。同时,其他中产看到他们也会调整思路,调低资产杠杆。

                                          总结就是,很同情这一批中产返贫的人,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没什么好办法。毕竟优秀的人就能过上什么什么生活,幻想这种上升通道畅通的人,恐怕现在也不多了。

                                          • 家园 可不是几万人而已,16年以后高位接盘的起码4成
                                          • 家园 很高兴看到兄台心平气和讨论问题。刚需之问已经贴出来几天,河里

                                            没有人正面面对,到现在只有兄台一个。看得出来,兄台背后有大数据支持,不过个人觉得你所透露的“几万人”似乎与现实不太贴合,因为肉眼所见,16年涨价去库存,也就是房价最高峰时候,买房人比任何时候都多,16—23,不可能只有“几万”,而是要多加一个零甚至两个零。

                                            他们现在掌握着超越全球国家的精准大数据,是不是为人民服务就在一念之间,而这个念其实就是体制本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