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上海这个厅官,也太狠了点 -- 漂浮游

共:💬525 🌺3338 🌵101新 💬59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是看孔庆东的东西不多,确实有一些不好的成份,我也不否认

                                    但是要说他毛左,我觉得也可以,干吗毛左要求那么大,朴素就行。

                                    孔庆东的选择性失明_凤凰网资讯_凤凰网

                                    北大教授孔庆东可能是由于在“文革”时也是工人或军人家庭出身,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少年时代享受的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对大多数人的苦痛,并没有痛彻心扉的体验...

                                    手机凤凰网

                                    孔庆东|批斗会解析_打人_折磨_斗地主

                                    文革初期大搞武斗的造反派,不久就纷纷失势,走进穷途末路,由耀武扬威的革命先锋变成“破坏文革”的打砸抢分子,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武斗者没有通过仪式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只能夺权一时,不能掌权...

                                    搜狐网

                                    北大教授孔庆东:美枪击案致死人数等于40个文革|枪支泛滥|...

                                    2014年9月24日 孔庆东试图用涉枪死亡人数来证明美国“枪支泛滥”这宗罪,逻辑链条显然是断裂的。但这还只是一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孔庆东将文革被迫害致死人数与美国涉枪死...

                                    新浪网

                                    北大学生发起辞退孔庆东活动 “倒孔派”占上风_中国发展门...

                                    2011年11月15日 在这封信后,有不少同学跟帖力挺“惩戒孔庆东”的观点。 记者看到一名叫 “jmx” 的北大同学这样写道:“孔庆东曾骂学生说:‘别以为叫我一声老师,就可以掩盖你...

                                    中国发展门户网

                                    CCTV.com-孔庆东西安讲文学:中国文学还会回到"汉唐时代"

                                    2007年9月18日 孔庆东认为,“文革”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保持了“十七年文学”的高尚一面,同时又大面积地开拓了人的生存空间;而上世纪90年代的...

                                    孔庆东的选择性失明

                                    羊城晚报

                                    2010年12月12日 15:06:08

                                    20人参与4评论

                                    □吴祚来

                                    北大教授孔庆东可能是由于在“文革”时也是工人或军人家庭出身,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少年时代享受的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对大多数人的苦痛,并没有痛彻心扉的体验。也正因为此,他不可能与多数人一样,形成对“文革”或改革前的灾难性政策有共识,他的两只眼睛选择性失明,譬如对“文革”时的灾难,他可以视而不见,而对改革时代出现的问题,他眼睛却炯炯有神起来。

                                    今年8月他在乌有之乡的讲座文稿,后来发表在他的博客里,他说:我到各地去参观的时候,无耻的导游经常说这块是文化大革命砸的,那块是红卫兵砸的。我就问,你看见啦?我说谁告诉你们这是红卫兵砸的?都是你们砸的!都是这三十年毁坏的。“文革”的时候当然有毁坏,但只占5%,现在毁坏的则占95%,这才是事实。

                                    如果上述言论出自网络匿名网民,我不会太介意,但这样的话出自著名高校的教授,我还是觉得惊讶,导游说一些文物古迹是“文革”时破坏的,这不是导游杜撰的,多是当地旅游部门或文物部门相关教材上书写的,或是当地人口耳相传的,它的可靠性当然比外来的游客高,孔教授很生气,认为导游没有亲眼看见红卫兵砸文物,所以,此事只能是导游自己砸的,他自己没见着导游砸文物,居然却能认定是导游干的,教授在这里吵架,与村野恶少打斗也就无异了。孔教授进而认为,“文革”破坏文物只占百分之五,而“文革”之后破坏的文物占百分之九十五。这样的事实不知孔教授从哪儿看到的,如此信口雌黄,令人匪夷所思。

                                    当人们谈论国庆九天长假时,他也忘不了“文革”时大串联那种白吃白喝的场景:“别说9天了,想当年‘文革’初期,全国大串联,不但不干活,而且白吃白喝白玩白住白坐车,成千上万的少年青年壮年中年,愣是免费旅游了90天还不止。你想想,那是天天吃不饱饭的国家能做到的吗?”孔教授用社会无序的大串联来证明当时人们不愁吃穿,似乎因为衣食无忧,所以大串联起来以体现制度的优越性。有趣的是,孔教授还能找到有力的统计数据,来证明“文革”没有影响经济增长:“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1966年因经济领域尚未受到‘文革’较大影响,故不计入),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

                                    即使是罪犯辩护都可以,但要依据法律,替“文革”辩护也可以,因为言论自由,因为通过辩论,可以使人们看到真相,看到悲剧的前因后果。可惜,孔教授替“文革”辩护不是正义前提,而是立场前提,支持“文革”或替“文革”辩护,是他的立场,而不是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相,当然更谈不上历史伦理的良知追求了。

                                    我们为什么要谴责“文革”、彻底否定“文革”?因为“文革”违反人性与法制原则,也许一些孩子们或少数人能够免遭灾劫,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更多的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相当窘迫,不说人人自畏,也是个个担惊受怕,一句话不当,就可能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而那些因为成分问题受牵连的家庭与孩子们,则更饱受歧视,失去了上学、就业、参军的机会。我们说的历史伦理与社会良知,是要我们站在那些受害人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某种虚拟的政治立场上表态,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

                                    吴祚来

                      • 家园 请问大家,谁在农村生活时,使用非纸类擦屁股?我恍惚记得

                        我在农村外婆家时一直就是非纸类,一直到进城后。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方平和有的帖子,我感慨万千,实际上,我回到矿山时,我是用纸的,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切换我认为很自然。

                        我们那里绝大部分使用玉米秆或者高粱秆,撕一半,刮着用。

                        说到虱子,我回到矿山,条件还行,是不太有的,但是,只要回到外婆家,就不能避免。

                        这是勤劳的洗漱在当年农村当地解决不了的。那时人们经常串门唠嗑,你家没有,别人也会带来,的确当地卫生习惯不够好,北方农村嘛,难免。

                        方平河友说,他爹带回来虱子很多的被子行李,把被子扔了,其实可以洗被单子,棉花需要暴晒几天,这样基本就处理好了,我估计是他们家老太太嫌弃棉花不干净了,所以就扔掉啦。

                        但是呢,我还是吃这套的,因为今天的很多先生,装都不装了,他们不屑。我也觉得方平的情感不像装的,就是他父亲的确这么认为,然后在这个官僚体系中,还在坚持一些东西,我支持文革,但是我对干部也还是教育为主。并非真的要打要杀的。我同意毛主席的治病救人说法。

                        大家可以从现代年轻人SWELL身上看到这种无视,也可能是不屑。

                        北纬河友说从好生活到坏生活,我则是不同,虽然切换,但是我是从小就在外婆家生活,因为父母那时比较不懂照顾孩子,也忙。等到我的妹妹出生,他们就能照顾了。

                        所以可能感受和北纬不同吧。

                        我是认为这种生活很正常,至于为什么没有达到更好的状态呢,应该是慢慢思考吧,比如当时确实不知道农村、矿山、城市之间的生活差距有多大。

                        现在想想,民国时期,我们村是个水洼地村,大部分土地是洼地,意味着十年九涝,虽然是有水,但是涝了也很可怕,这样,这个村子就存不下资金,又不可能都上地起房子,占用耕地啊,地主不干啊。

                        我们那里是平原,但是我村偏偏是洼地,没办法,民国时期的穷人为何住房自然是向洼地进军了。

                        我村是水塘的北方,涝的时候就会到我们村的我们住地那里,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所以一些人说江南邻近水就是鱼米之乡,我就呸,邻近水是不缺水,但是缺阳光和适当的干旱啊。

                        因为日常从我村住地到水塘中间有一大片地,现在都是耕地了,因为共产党新中国在建国后第一次兴修水利时期,联合水塘周边的几个村子立刻就把坝为了起来。

                        确实,以后收成还行了,哈哈,主要是粮食种类还不行,比较单一,我估计是我村种高粱种习惯了,还没能力改过来,所以在高粱转换玉米当中。

                        因为高粱不怕水,但是修好水池后,就没必要了,当地人也比较懒惰,所以领导不好好整理土地,所以土地产量不行。农产品加工工业少。

                        种大豆,种旱稻不敢,费地,产量还不行,同时,由于环境不错,人口快速增加。确实有意识的问题。民国人口1000,然后快速到了两千。不好富裕。

                        目光有点短浅,以吃饱为主。像我母亲这种学生都离开了当地。能维持也算不错把,其实到了70年代,我的印象是有了面条加工机器了,好像还有一个面粉加工机器,也算配套,哈哈。

                        埋汰是必须的,虽然有三个赤脚医生,但是喝冷水的习惯一直没改了。所以我那时候经常肚子生虫子,家庭环境也不太行,苍蝇贼多。现在卡奈,这些赤脚医生只是单纯治病,防疫这块不太行。我估计应该是人口太多的缘故,当地三个医生恐怕不够用。

                        方平也好,SWELL也好,都是经过美国高级生活的,这是发达国家的红利,其实我想说,所谓好的国家井盖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服务到位,也就是说,我村赤脚医生,也许应该10哥左右,估计情况就好了。

                        我承认美国是高级生活的,人均消耗品数字在那里,当然,我不知道为何美国人均寿命在发达国家中那么低。

                        但是我不羡慕美国的人均数字,我们中国人要求大概率应该不那么高,飞机我是要的,但是运十就行,哈哈哈。

                        小轿车,我也不要求兰博基尼一类的,现在的国产电车哪怕故障再高点,也没问题。就是说要求一定的现代化,并不需要达到美国的水准,这是我个人对待美国的态度,我估计,中国人大部分大概也就是如此没有进取心吧,哈哈。

                        当然了,上升通道的公平我肯定是要的,就是无论团派还是什么的,要求老百姓比例要达到三分之二的水平,这是我个人的目标哈。

                        我认为,贵门子弟也不过如此,智商比普通人,农村人,差距并不显著,即便当年他们有家族传承,但是富不过三代,五世而斩都是常态。

                        包括知识分子。

                        前几天我说杜甫千家注杜一家注李,没有人回应,我当然针对的是SWELL河友的思想空白,在他的思想圈子之外的思维,他既认为不对,也认为不存在,他完全不能理解有人根本不在乎他在美国的生活状态(精心普及房子),不是美国生活不好,而恰恰是因为太好,哈哈。

                        所以他不能理解我的思维,很显然,方平懂了。

                        知乎上讨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家都知道,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为了寒士,哈哈,这也是大家最近讨论的。

                        但是还有,

                        八月秋高注1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注2。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注3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注4。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注5。

                        公然抱茅入竹去注6,

                        唇焦口燥呼不得注7,

                        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卷了三重茅的一部分,到了江边,树梢,村头,杜甫拎着棍子去找,看见小孩子把茅草拿回家,就要人家还回来,还骂孩子是盗贼,流传了一千年,这是不是过分了啊?

                        杜甫当然不像话,但是这个帮助同情杜甫的是不是更不像话?

                        杜工部是因为他当过工部员外郎,入蜀时已无官无职,全靠好友接济,同时地也好房子也好是其朋友出钱,茅草刮院外还不让孩子拿?货物翻出货车了还不让村民拿?

                        哦,对啊,那么,请问,工部员外郎家的茅草被风吹落了,就不是杜甫的了?茅草和货物是不是一个价格我不知道,但是呢,无论茅草还是货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有主的。所以,拿茅草和拿货车翻出的货物也就都有了相同的地方,就是:不经允许而拿,就是偷、抢。

                        房子有多大,就是100万平米,那些茅草也是房主人的,东西是属于谁与房子多大没关系。人家不同意而拿走就是偷、抢……三十多年前俺们这边就是小孩拿支书家柴禾堆里的青玉米杆跑,人家照样出来骂小比样的……杜甫什么地位?此时杜甫无官无职,就是依附于朋友的落魄文人,草堂也是朋友出资修建的,这时的杜甫就是寄人篱下的落魄文人,他朋友去世后杜甫连草房都保不住,不得不离开成都……地位?地位再高,自己的东西别人可以随便拿?

                        这种思想空白是不是中国的常态呢。

                        我估计着,哈哈哈,大概河里没几个人敢于回答我题目的问题啊,我不是自豪,也有点自豪,主要是无感,觉得很正常啊。

                        还有比如我村1000人,很大的村子就四个五口水井。这就是民国。自来水也是打井的水,那种压式的井还是80年代的。

                        方平:

                        对于鄂西山区,说更苦我是信的,山区确实还是难。哪怕是80年代。

                        我觉得这是粉碎的成果。也是我支持文革的原因,实际上,下放的基本可以说还不是最穷的地区,后来莫言或者谁谁谁80年代那些自由派猎奇的地方才叫最穷。

                        比如天浴里写的那些地区吧,陕甘干旱地区。

                        • 家园 土坷垃,树叶、石头

                          小时候在地里玩就地取材,逮啥用啥。

                          小学校前面有一小片竹林,校后围绕着一条小溪,清澈见底,静水流深,趴下去喝个水饱。不免许多看不见的虫子喝了进去,上着课觉得底下一阵瘙痒,摸出个小肉头,拽拽,缩缩,拽拽,缩缩,不知不觉玩了大半节课。回到家和大人一学舌,大人叫撅起腚来,一下拽出尺把长的虫子来。吃了打虫的药,一会肚痛,上菜地蹲了,一摊一摊又一摊,一座山比一座山小,仔细一看,蠕动着的都是虫子。

                          家里的旱厕是一口大锅,上面两块木板,满了就舀到房前的小菜地。菜地里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还有两株指甲桃,捣碎了抹到指甲上,粉红、粉红,煞是好看。多年后见到她大脚上大红的指甲油,惊心动魄。

                          后来回了平原,公厕,还是旱厕。再后来改水厕了,再后来用上了马桶。下去核查食品厂,有一条就是看厕所是否是水冲式,距离车间有多远。厕所的改良真是治政的一部分。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对,不知道今天几个孩子知道,就是40年之前,我们就是这样的

                            哈哈哈。

                            瓦片,还有高粱或者玉米的叶子等等等。

                            旱厕的大缸里(真是科学,掏粪方便啊)坑里都是蛆,扭来扭去,看着真是奇怪的感觉。

                            小时候无所谓,大了反倒害怕了,恶心了,我的调子高了啊。说句不好听的话,家里苍蝇有点多,放壁虎进来抓苍蝇吃,能看半天。

                            房子上面还有燕窝。

                            我村我家附近是洼地,为此弄个船,雨大的时候还能抓鱼。这事我没遇见过,听老太太说的。

                            后来改成了渣子地,路才好走,唉。

                      • 家园 你父亲是你父亲,你是你。

                        老子英雄儿好汉吗?

                        • 家园 方平键政,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

                          方平键政,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

                          1,我爸是好汉。

                          2,我有内幕。

                          3,尊尊在反腐。

                          4,都赖老邓和团团。

                          • 家园 主要是1,其他稀松平常

                            2所谓内幕,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李强当总理。但是做出这个判断的网友一堆,也不打眼。

                            其余的3,4和广大颂圣主流比,不过沧海一粟。

                            关键就是1,一下子就意见领袖了。颂圣的不过是个副科发工资,见到副厅的儿子,当神一样敬着。

                            ======

                            除了你说的这些,我觉得体现出来他的能力,和1相关的,就是察言观色的能力,有眼力见,不是老百姓家孩子能比的。你看胡4在台上的时候,他在西西河说过啥胡4的赖话没有?

                            • 匿名 因为1才能支撑2让人相信3和4

                              今天这个主题的人把方平当意见领袖的捧拍嘴脸都暴露了。

                              昨天丽华天下发了帖子:同有一个有良心、不忘本、重感情的父亲。到现在不止过了24小时得花35朵,紧跟着不到一个小时有帖子失意党员和下岗工人的家庭组合,难怪会当毛左到方平发帖骂没种的时候得草4株(懒龙、西安笨老虎、心远地自偏、文衍)方平发帖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得草就从4株变成了7株,后面投草是看方平的骂帖才投的草还是对这个帖子本身的不满应该都不用明说了。方平骂没种的帖子你就是个没种的垃圾到现在得花32朵,不到8小时得花32朵。

                              同样都是写自己家庭,丽华天下的还更详细更有感情,但得花率差方平远了,为什么?因为她老爹失势了。同样是骂那个帖子,真离得花1朵、ccceee得花2朵和3朵,方平得花32朵,得花率超过那个帖子回复的丽华天下。

                              去方平的家园看一看,他的帖子得花一直都非常高,几乎是每帖都是高得花,比葡萄多很多,简直可以说是现在的河里罕见的得花高。

                          • 家园 方平始终局限于自身视角

                            始终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和全局视野,也没有历史高度。

                            此刻无比怀念忙总。

                          • 家园 话说回来,哪怕“枪口抬高一寸”,也应该是人民团结的对象。
                          • 匿名 你是嫉妒吗?

                            还是真不要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