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电子产品(一) -- 寄意寒星

  • 共: 💬 55 🌺 253
  • 【原创】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电子产品(一)

    谈点轻松的话题。

    过去几十年,许多电子产品曾风靡一时,这些产品不仅在当时引领潮流,也曾经让疯狂地追逐过这些产品的过程,成为个人人生记忆和回忆的一部分。这个帖子简单地记录曾追过的电子产品。

    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 II e,内存64K,5寸软盘驱动器。主要是练打字跟玩游戏了。

    点看全图

    游戏都是英文的,小时候也看不懂,所以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印象最深的游戏就是《karateka》空手道。游戏是个经典的英雄救美的故事,变态的是到最后通关后,却被公主一脚踹死了。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另一个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竟然支持DIY,玩家可以自己设计关卡版面。不过关卡有150个,还不支持存盘,下次进来可以输关卡密码直接进入。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最后一个游戏始终没有通关过。

    之后,中华学习机出现,家里又换了一台中华学习机。CEC-E中华学习机增强型与Apple IIe微机兼容,其功能与Apple IIe相当,并有所增强,它可以运行Apple II上运行的各种软件,主机上有固化的监控程序,BASIC语言,中文BASIC语言,以及LOGO语言。

    至于后来风靡中华大地的小霸王学习机,反而从来没买过。

    后来毕业设计也是用Apple II e,用basic语言编写的

    第一台笔记本电脑。1996年买的康柏笔记本,奔腾133的,操作系统是win95,价格大概是14800,早就不知道扔哪里了。现在只剩下个14.4k的猫。

    点看全图

    当然后来也不断升级上网设备,比如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记得同时还买了一台康柏的台式机,具体规格忘记了,也是133的。系统是win32的。还有dos6.2中文版。

    那时候印象最深用的最多的的还是组装机,200m硬盘4m内存486DX2。好像2m内存条要300元左右。当然还是玩游戏为主。台湾智冠的《笑傲江湖》那个动画,当时看了简直是震撼。最伤心的还是,当你辛辛苦苦打到结尾的时候,突然会发现游戏的剧情嘎然而止,直接放出下部预告。彼时的我更想不到,这样剧情腰斩的毛病,日后居然成了很多金庸改编影视游戏的通病,这个传说中的“笑傲江湖II之东方不败”,直到31年后的今天还不见踪影。包括李连杰经典的电影《笑傲江湖》,在张敏那句我会回来后,也是再也看不到她回来了。

    点看全图

    之后就是《仙剑奇侠》《轩辕剑》系列、《三国群英传》。还有国产的第一个游戏《金鹰敢死队》。后来又配了56k的猫,也逐渐走进了互联网的世界。最后一个猫大概是全向的了,现在依然能想起那握手声。

    大概又过了2年,oicq出现,后来改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QQ。

    当年QQ还出了一款随身qq,也就是一个u盘,里面自带安装程序,附送一个5位、6位的QQ号,价格也是惊人。可惜有一段时间没上,居然号被收回了,狗日的马。当年炒QQ号的时候,5位的号最高有炒到几十万的,比如99999是以100万成交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闻弦歌,朴石,gb2312,假设,铁手,
    • 仇富,歪楼插我写的第一个能运行的程序

      匿了。毕竟已经放弃了专业。

      这个程序放在一张磁盘上,磁盘耗费我1.5元巨款,这在九十年代年代中期可以买很多吃的了。后来磁盘坏了,好在我有备份,但又继续耗费了软妹币。终究,这些磁盘都团灭了。

      我始终想不起这是用啥语言写的什么工具编译的了,不过,这个程序是这样的:输入一个字符串(包括但不限于某童鞋的学号,名字拼音缩写),就会显示他的绰号,加大满屏显示的那种。

      那时候班上有两个“电脑通”,其中教我硬件启蒙知识的童鞋后来在老家卖硬件,据说童叟无欺但没有发达,另外一个老师很喜欢的经常玩电脑的童鞋现在五线城市做外包。那时候我们班的学霸对电脑一窍不通,现在在霓虹国也在打字,写着我同样不知道是什么语言的代码。

      唉,我想我入错行了。

    • 我的第一台个人电脑

      Commodore SX-64。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内存64K,有个五吋软驱,五吋彩色显示器。可以接游戏杆打游戏。那个支架可以转动成为一个提手,这个型号貌似是最早的带彩显的“便携式”个人电脑。

    • Apple II 我用过

      当年初中的机房,连软盘都没有,开机直接开始写BASIC程序,关了机就程序就没了,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学了几何坐标,写了个程序,可以画二次方程曲线,让我得意了很久。

      反而玩游戏我一直没啥兴趣,我怀疑是生物课的缘故,老师讲过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的狗的故事。

      我一看这个电脑游戏,来来去去就是键盘那几个按钮,随着着画面反应,这不就是条件反射嘛!有啥好玩的?

      我弟的儿子上初中时有点沉迷游戏,我跟他讲这件事,他一脸狐疑,说,你不是拐着弯骂我是小狗吧?

      通宝推:北纬42度,
      • APPLE II 有软驱吧

        小学电脑课用过,我记得是有5吋驱的。

        当年小学电脑课,真的就和网上说的段子一样,进电脑房要套鞋套。每两个或三个人一台电脑,就是听老师讲点小学生根本听不懂的原理,然后就按照老师写的小程序打字,程序运行了能执行点加减法运算啊,或者按照半径画个圆圈啊什么的。

        当时我和另外两个男生一组,其中一个爸爸是大学老师,懂电脑,他就抄了些小游戏程序带来,我们就轮流往里敲,那些程序都有几十条上百条,小学生打字又是用食指一个键一个键一阳指的敲,特别慢,而且如果中间敲错了一个字母都得重来,所以我们就一个人打字,两个人盯着检查,而且当时根本都不知道那些命令是啥意思,完全是天书,只能硬对,经常就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才成功,玩几分钟就下课了,甚至就差几行了,一节课都白忙了。如果成功了就特别兴奋,有时引得别的同学也会过来看。

        为什么我记得APPLE II是有软驱的呢,因为终于有一天那个同学神神秘秘的带来了一张还是两张五吋软盘,说有了这个不用打字就可以直接玩游戏了,他从他爸那拿的。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就在键盘上乱打一气,假装在打字,等老师走远了他就把软盘插进去,鼓弄了半天终于成功了,不但不用打字,而且游戏也比辛辛苦苦打字打出来的好玩,把我们高兴坏了,周围也围了一堆同学看,结果把老师招来了,老师一问,就吓唬我们说会有病毒,把我们吓坏了,那个同学就老老实实承认是他爸的,结果老师把软盘没收了,说下课才能给他,以后不许带了。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回去敲键盘了,唉,幸福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关于游戏和狗。。。

        当年年级主任有次开会教育我们不要看课外书,说他就不明白那玩意有啥好看的,有一次他没收了一本,打开一看,根本看不懂,傻子才看那玩意呢。结果下面有个同学小声说那你不是连傻子都不如么。

        你给你侄子讲这个故事,就不怕你侄子反杀你不会玩游戏,连狗都不如么😏 (开个玩笑,你觉得不妥的话,我提前道个歉😜)

        通宝推:铁手,
        • 最早的型号没有

          使用磁带存储。但进入中国的,肯定都是有软驱的。包括显示器,前面有人说apple的游戏是黑白的,显然是没见过实物了。apple的显示器都是彩显的,这也是它大获成功的关键因素。

          您说到的进机房的事,确实是当时的特点。我们那时候没有用鞋套的,都是换拖鞋,所以进机房里都是一股臭脚丫子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装空调。而当时的条件下,可能校长的办公室都不会有空调的,计算机房大概是环境最豪华的场所了。这也是我当时毕业设计选这个方向的原因,因为可以在有空调的机房里渡过最炎热的季节。设计最紧张的时候,每天都是在机房待到凌晨4点左右,然后回宿舍睡觉,6点多起床统一跑步,然后吃早饭去机房,开始新的一天。

          而游戏装到5寸软盘里,也确实是当时的奢侈品了吧。我一个同学当年就有一盒Maxell五寸盘,里面都有游戏,但他的设计内容跟计算机无关,所以软盘就交由我保管。每天11点后指导老师回家,他就偷偷跑到计算机房,我们用老师的机器玩会儿游戏。而老师的机器是有秘密的,输入的时候都是背着我们,我们是通过几个人接力偷看的方式,用了大概半个月时间才把秘密看全记下来。因为毕业时比较匆忙,这盒软盘一直在我手里,后来是毕业几年之后,这位毕业分到厦门的同学特意利用回家休假的时机,找我取走了。

          当时的5寸软盘还有一个使用技巧。正常的容量是360k,在一侧有一个正方形的开口,但是如果在对称的一侧自己剪一个同样的方形口子,把软盘翻过来也能用,相当于一张盘可以当两张盘用了。

          当年常见的软盘品牌就是3M跟Maxell了。

          另外还想起来个事,最早上网的时候都是利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拨号上网的时候电话是不能通话的。上网费用大概是1小时15元,想想也是够昂贵的。

          通宝推:方恨少,
          • 拔号上网没那么贵吧

            记的那时拔号上网收二部份费用:市话费和上网费,上网费应该是1小时一块多吧。

            前几年家里好象还有个5寸的驱动器,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

            • 那得看是什么时间的事

              那时候资费是不停调整的,当然一直也是在降低。

              点看全图

              中国接入互联网 30 周年,你见证了哪些发展变化?

              比如这个95年上网的在回忆里就说了:拨号上网,国内一小时6块,国外12,电话费另算

              • 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

                当年有科学院的一个网,电子工业部的一个金什么网,好象国家教委还有一个什么网,以及邮电部的公众网。

                所以说到费用,还要具体看是那个网。

                一般来说,上网是指邮电部的公网,当年是163能上外网,169上国内网。

                你所贴的是一道题,那是为了计算用的,和真正的资费应该关系不大。

                而邮电部的163拔号业业务是在1996年开始运营的,当年163拔号上网电话费记得大概是3元一小时,上网费为1.2-1.5元一小时吧。

                现在的回忆很多都默认当年的上网和现在的上网一样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其实不是,象下面就有网友说用学校内网电话上网,估计用的教委的那个网。

                所以要搞清当年的上网费用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上的是那个网,估计这是比较麻烦的事。

                • 你说的当年跟我说的当年并非一个时间点

                  当年有科学院的一个网,电子工业部的一个金什么网,好象国家教委还有一个什么网,以及邮电部的公众网。

                  这是90年代的四大骨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63网)、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这四个网不是同时建设的,受众也不同,公用互联网是针对大众的,邮电部管理,97年邮电部撤销后由中国电信经营;其他的三个和运营商无关,教育网由教育部管理、金桥网由信息产业部管理、科技网由中科院管理。科技网连接科研机构,属于非营利性质的,也不对个人用户开放;同样教育网连接全国高校,也是非营利的,但对高校的师生开放,教育部有补贴,收费比公网便宜,但只能校园内部电话拨号入网。金桥网跟公网一样经营性的,采用167拨号,但发展较晚,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其实是没有机会使用的,因为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到了1999年才开通,之后没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话拨号上网已经被ADSL取代了。

                  点看全图

                  所以对普通人来讲,真正能够接触的就是公网,即通过163拨号上网。

                  这4个骨干网我当年是都使用过的,另外还有长城网,最初是拨军网163上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针对特定用户的骨干网,比如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那就更没多少人熟悉了。

                  上面这个属于早期的划分,后面还有更多的骨干网,很多是外人不知道的了。比如CN2,也叫CNCN,是中国电信的第二个骨干网,曾经定位为精品网。第三个骨干网,是CN2-DCI。联通成立后则建立了自己的公用互联网,通过165拨号接入。至于你说的169网,那出现更晚了,是邮电部97年才建设的完全独立于63网的,采用私有地址10.0.0.0/9,只能国内互访。这个网到了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网通整合了金桥、吉通加上从163网拆分出来的部分骨干网,称为CHINA169。2008年网通跟联通合并,又加入了长城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北方地区的网络建设联通好于电信,南方电信好于联通。

                  而之后又出现了很多互联网服务公司,比如263,就是通过95963接入提供互联网服务,95963的上网资费标准为0.04元/分钟,加上上网通话费为3.6元/小时。

                  回到资费上,163的拨号上网资费最初就是15元/小时,后来降到12元,169网出现后又降到10元,97年后出现的169先是6元/小时后来降到4元,这跟我上面引用的知乎那个文章回忆的“国内一小时6块,国外12”是相符的,他所说的国内就是169网、国外就是163网。当年还有一种资费是包月的,600元(40小时)、300元(20小时)、100元(5小时)和50元(1小时),超出部分按每小时20元计费。还有个例子,1996年号称中国第一家网吧的威盖特的上网价格为40元/小时,另一家叫实华网络咖啡屋的网吧收费是每分钟5块钱。

                  1999年之后,中国电信开始打价格战,169拨号上网自费从每小时4元降至2元,通话费减半。

                  你说的“当年163拔号上网电话费记得大概是3元一小时,上网费为1.2-1.5元一小时”可以想见是什么年代的事了,绝对是2000年以后了,跟我说的国内互联网刚出现的年代就不是一个时间点。

                  通宝推:铁手,
                  • 时间点还是要说的

                    这里只谈163/169。

                    邮电部和美国人谈妥允许中国接入互联网是94年,95在北京和上海各开通了一条64K的线路联美国,96年163运营,97年169运营。

                    即使按你说的"97年后出现的169先是6元/小时后来降到4元,"那就是在90年代上网费也只要4元左右。

                    而且在一年的时间内163的费用从15,降到10,再到6再到4,这变化也太剧烈了点。

                    另外,联通在北方的网络好是因为当年电信被拆分成南北电信,电信公司的北方网络归了北电信,而北电信又和联通合并,才是造成联通在北方网络好的根本原因。

                    • 互联网的记忆肯定比你的记忆要准

                      而邮电部的163拔号业业务是在1996年开始运营的,当年163拔号上网电话费记得大概是3元一小时,上网费为1.2-1.5元一小时吧。

                      点看全图

                      这是2000年11月22日的新闻,里面的信息就完全能够说明很多。

                      其一,263上网费原来是每小时9元,注意这已经是2000年11月了;

                      其二,169的费用是1.8-4.2元,163的费用是4元;

                      其三,这是中国电信不断打价格战的结果;

                      其四,上网费用相比以前有了大幅度降低;

                      其五,年内上网费用还将进行幅度不小的下调,而这时候已经是11月22日了,也就是一个月之内还将大幅调整资费。既说明价格战的激烈,又说明当时的资费调整是及其频繁的。也能解释你说的“而且在一年的时间内163的费用从15,降到10,再到6再到4,这变化也太剧烈了点。”

                      看完这些,可以说你上面讲的“163拔号上网电话费记得大概是3元一小时,上网费为1.2-1.5元一小时”不可能是90年代。

                      上面这些都是上网费,通话费则另有标准。

                      点看全图

                      也就是1999年12月1日起,163的上网通话费才从3.6元每小时降到1.8元,而169/263仍是3.6元。

                      综合这两个新闻,可以看出2000年11月之前,263上网的费用是9+3.6=12.6元每小时;163是4+1.8=5.8元每小时,169是5.4-7.8元每小时。而1999年12月之前,163拨号上网,一个小时要7.6元每小时。

                      往前推到1999年之前,上网费用没找到官方的新闻,因为当时确实是小众的。1996年1月,中国电信的ChinaNet在北京的拨号端口只能支持2000个用户,但当时全北京也凑不够这么多个用户,上网很少占线。1996年底时北京拨号接入量也只有3000 余户。不过大家记忆最深的应该是1995年中关村大街上那家叫做“瀛海威”的公司出现以及当年那个经典无比的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除了“瀛海威时空”,老网民有印象的应该还有“263首都在线”、“2911畅捷通信”等一大批ISP的名字。1997年年底,北京地区的网咯用户已经超过10万户,随之而来的就是资费的不断调整。

                      点看全图

                      这是央广网上的一篇回忆文章,上网费12元、电话费2.8,加起来14.8一小时。不过电话费0.14每三分钟应该是记错了,因为上面的新闻可以看出,99年电信的通话费还是每3分钟0.18元。

                      另外,联通在北方的网络好是因为当年电信被拆分成南北电信,电信公司的北方网络归了北电信,而北电信又和联通合并,才是造成联通在北方网络好的根本原因。

                      联通在北方网络好,不是因为合并。老联通是94年成立的,主要经营GSM移动通信业务,它自己后来也建了UNINET骨干网,通过165拨号上网,也称165网,但网络效果并不好。真正精华部分是老网通自建的CNCNET加上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北方九省一市剥离的原163网,它们合并组成了CHINA169网,后期又加入了金桥的CHINAGBN网,成立了新网通。这样它拥有了北京1/2,上海、广州四个核心节点和陕西、四川、山东、辽宁四个区域节点。到了2008年,老联通跟新网通合并为新联通,出现了CHINA169+CUII的双网格局。因为历史原因,CHINA169一直是建设最早发展最快的网络,业务流量也远远高于南方,所以新联通也是把建设重点放到了这一块。

                      • 说明你的记忆肯定有问题

                        263不是电信的,你用它举例没有说服力。

                        而且在1999年或更早之前,电信公司推出了宽带包月服务,各地资费有差别,基本每个月费用在80-120左右,所以说你用的2000年的临时上网费用根本就没有代表性。

                        更何况,你说的2000年的169上网费是1.8-4.2,163的上网费4,和我的4.2-4.5非常接近,可以说是间接证明了准确性,而1999年后的这种按时计费怎么降己经不重要了,有可优惠的包月乃至包年资费了。

                        这也就是说"在一年的时间内163的费用从15,降到10,再到6再到4,这变化也太剧烈了点。”是成立的,而且这里面还没有加上更便宜的包月资费。

                        而你举的例子里内容也自相矛盾,一面在那说"1997年中国电信面向囯内推出了价格较为低廉的163网/169网",另一边又在抱怨每天上个一小时每月就要500元,这是不是有点精分吧,更何况还把市话记成0.14元,你怎么保证他说其他费是正确的?

                        至于网络,除了原邮电局后中国电信的网络,其他公司的网络说句不好听的都是屁。

                        事实上,各大运营商经营的好的业务都是从原邮电局带出来的业务,其他半路出家的,基本都是属于想圈钱而没圈成功的,到后来活不下去了,只能把原邮电局拆了,然后给那些半路出家的公司输血,然后这些公司才活下来的。

          • 说起拨号上网

            拨号上网真是贵,真是上个网都能倾家荡产。

            当年我有个同学,家里是大学的,大学老师家里都有一部内线电话,学校出钱,但也可以拨号上网,相当于免费上网,当年会上网的人不多,这相当于是个漏洞,这哥们就天天泡在网上,混迹于QQ上,认识了一批搞广告的。当年广告业属于新鲜事物,没几个人懂,他天天跟他们扯淡也学了些皮毛。有一天他在我们那一个高档写字楼下等人,看见一个招聘启事,一个广告公司招人,他就上楼和老板一顿聊,结果老板说你比我懂啊,你必须来我公司,你就是副总了,第二天他就入职了,成为了公司的二号人物,直接负责招聘,招了一批正经大学设计专业,市场专业的人。后来他们公司干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演唱会,直接搞砸了,老板跑路躲事去了。他也躲在家里继续上网,北京的朋友说你现在也算是广告圈的人了,来北京吧,他就去了北京,进了一家外企广告公司,至今一直在广告业。

            另一个同学,家里也是大学的,可以免费拨号上网,他的QQ号是5位的,而且是1开头,据说后来可以卖很多钱。他每天晚上趁爸妈睡觉之后在QQ上聊天,认识了一个邻省的小姑娘,俩人每天晚上聊好几个小时。当年拨号上网很贵,小姑娘就问他你怎么能天天上这么长时间网,他就说家里有钱,两人就网恋上了,这哥们确实很帅,据说那小姑娘也挺漂亮的。要说这小姑娘怎么能天天上网呢,因为。。。她是电信局的,晚上值夜班,无聊就上网,也是免费。后来小姑娘要来看他,他吓得不回应,小姑娘说我是电信局的,能查到你家的电话号码和地址,他只好坦白他家不是有钱,是有内线电话,可以免费上网。。。

            后来我终于也买了台586,让同学教会我用QQ,不过我不爱聊天,天天在网上闲逛,打联众。有一天我妈回家说,家里电话欠费了,去缴费,结果一个月电话费500多,是不是被人盗号了打长途了什么的,要不然电话费怎么可能这么贵,得找人查查。吓得我不敢再频繁的上网了。

            后来我妈问我你玩电脑是不是用家里的电话线了,为什么往家里打电话总占线。我说我要查资料,我妈说那给你再办一条电话线,现在电话便宜了,只要150块钱开机费,每个月20块月费,当年最早有电话的时候好像要3000块开机费呢。我妈就去办了一个新的电话线准备专门给我上网用,省的占家里的电话线,结果办好之后一打,那个电话号大概是8189488,8185894之类的,谐音就是拨一拨我爸就死,拨一拨就死爸爸之类的,我就怒了,我妈说有那么多8是好号,我说你咋不说还有4呢,我让我妈去换个号,我妈说选号要加钱,她当时就没加,所以号是随机分配的,我说什么随机分配,这肯定是电信局发不出去的烂号给你了,故意恶心你,就是让你加钱选号。我妈说现在得把号注销了重新办,而且注销还要交钱,太麻烦了,不去。我就跟我爸说,我爸说。。。你自己看着办吧。我说太晦气了,我不用,结果那个号我就一次也没用过。过了一年我妈说那个新号你是不是不用,每个月白交钱,浪费了好几百块钱,不用你不早说,我说我早就说了那号晦气我不用。我妈骂了我一顿说我小小年纪还讲封建迷信,又把号给注销了。

            通宝推:白马河东,寄意寒星,
          • 我有这样一个古董

            还没拆包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