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议--如何克服中日的技术差距 -- 清水

共:💬9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小议--如何克服中日的技术差距

    中国自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经济实力大幅增长。自是不需细表,可要说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还谈不上。至于“世界工厂”之说就看如何理解了,如果国人能达到些满足感倒也无妨,毕竟热火朝天的干了这么多年也确实辛苦了。但要认识到,与此同时靠中国的人力,物力赚了大钱的米日等富豪们也正在俱乐部里得意的数着荷包。

    当然世界经济已渐为一体,起点低,基础差给人打工咱也无话可说。可所谓的米日赢家们得了便宜,醉生梦死的喝喝红酒,当个寓公倒也罢了。再居心叵测的制造个中国威胁论,搞些遏制手段,恐怕就不是无知,消遣那么简单了……

    要说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些经济成就的远非中国独有,可为何中国总被特殊关照呢!?归根到底一个是日米某些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且犹以日本甚重。其二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技术领域等各方面的突破确使日米头疼。

    发达国家自从确立且优势地位以后,努力维持的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平台。即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大幅领先,基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你要发展就离不开他的技术。你要另搞一套,他就会不择手段的牵制,扼杀。

    在钢铁领域,中国钢坯产量世界第一,但高级钢,特种钢大多要靠进口。日本学者说了要是没有日本的特殊钢材,北京的奥运设施,上海的高楼大厦等是搞不起来的。听着是刺耳,可这是事实。

    新日本制铁靠中日贸易赚得是盆满钵满,而同时却掀起原料涨价风波,遏制新兴的中国钢铁工业。新日铁前身就是靠甲午赔款营建的官营八幡制铁。三八大盖,战车装甲,零式飞机就有其贡献。当然,如今谈友好合作,咱也要与时俱进。可这强制华人劳工的事儿就捂着盖着,一句道歉的话儿不说,一个子儿不赔。这说的过去么?!

    但现在中国又离不开人家的钢,奈何人不得。要说某些日本人的对华优越感就是这么树立起来的。

    当然,新兴工业企业似乎没有那些历史包袱。但在发展上中国也受之于人家的技术优势。最形象莫过于电视等视屏技术,未来电视的两种制式----液晶屏技术在夏普,等离子技术在松下。而这些核心部件才是最赚钱得,所谓国产品牌也多是个日本“芯”,卖台电视的利润一多半儿就交了出去。且在快速成长的手机,电脑等未来市场方面,此类视屏技术正在被大幅推广利用。

    中国在手表等表类加工出口方面已是世界第一,但大多也是个日本“芯”的。你卖的越多,人家就赚得越多。

    但这也正是当今中日实态,政治经济冰火两重天。中国需要日本技术,日本需要中国来赚钱。到似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时半会儿谁也离不开谁,谁想翻脸都没那么容易。

    可在未来的发展中能这么受制于人么。狭隘的民族主义顾不可取,但要没有自己的绝活儿想要立足强者之列恐非简单!这就要求当今中国急需重视科研技术及先端领域的开发。

    只要中国想搞好的也不是搞不了。从文革终结时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满地开花也就是二十多年,这个速度还是很惊人的,最起码比日本人不差。而且在某些领域已渐露优势,像航天方面也许用了日本钢或芯片但就是飞上去了,被受援助国领先这让日本人很不是味儿。况且在生物科学,核技术等方面中日差距不大,亦有领先项目。当然,任重道远中国还需要时间。

    但要认识到日本,德国的技术优势实际上是来源于其体制的优势。日德这样的国家虽然是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体制,但也有一只强力的看得见的手,即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干预很强。算是种高度接受政府产业指导控制的经济制度,结合了市场机制和计划经济的特点。这一点是不同于美国的。

    这种体制非常有利于其对先端科技的开发研究。日本大会社的研究所等等实际上都在接受政府的指导和意见。像丰田,三菱等汽车,轮船重工业巨头们,在战后成长初期都得到了来自政府的技术转让,把军用技术转为了民用。日本的技术优势与其政府的扶植是分不开的。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的指令和措施就太过“放任自由”了。民营国企各是自己的一套,各级国属地属的研究所,大专院校又是一套。企业间要是竞争对手共存共荣都是问题,技术合作更是别想。这样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暂且不提,而行政部门则是拖沓冗长,效率低下。科研成果甚少恐和此难脱干系。

    立帆老总尹明善也许是个“善人”,会为自己的剥削,职工的低收入而难过。但会不会为落后的技术而难过呢?每年花了大钱砸假A也不是什么大错,可其的研发中心一年能有几千万资金运转么?能搞多少新技术出来呢?还是甘愿做个二手的加工承包商呢?!与此类推,中国的企业老总们,研究所的所长,校长们也会为落后的技术而难过么?!

    对此,中国政府应指导或半强制的责令大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者和专门机构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如经费,资源等不足,可整合靠国家预算维持的各地类似钢铁,机械研究所等机构。另一方面对国家资助的各地研究所进行改革,大胆的关停并转,对长期没有成绩的部门应把其推向市场。而对高精尖技术则成立高级开发中心,集中而有效地进行研究。

    这样一方面可减轻国家负担,更有效率的使用科研经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研结合,而且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科研工作者的待遇会大幅提高,企业也会有更多的利润成长点。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际上日本就是类似这么搞的。

    实际上在个人的“人智”方面,中日德等无太多差距,可技术难关为什么难于克服呢?恐怕还是要在体制上下功夫得。殿堂上的大人们还是要费心得,全套美国的模式是走不通得。

    关键词(Tags): #中日技术
    • 家园 再顶一下!叫个好!

      中国人心灵手巧,作出几样技术不难,难的是让技术长大的环境、土壤。

    • 家园 我倒看好美国的模式,坚持下去再过若干年应该有起色.

      中国有高技术的巨大市场,有大量的人才。目前还没有但正在形成一流的企业,比如联想、海尔。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产生真正的高科技企业,那样的企业才有生命力。靠政府强制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

      • 家园 我认为美国模式(即完全的市场淘汰机制)现在是不适用的。

        姑且不论罗斯福的新政和美国的大企业在两次二战中得到的大量政府订单。假设美国模式就是Adam Smith和John Stuart Mills极力主张的完全由看不见得手操纵的经济模式好了。

        这种模式的成功有一个条件:国际环境的相对和平与稳定,没有极力想遏制你发展的敌对势力。

        可这些条件中国具备吗?

        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对资源的浪费将是惊人的。

        为什么历史上德国,日本都形成了大企业集团,并由政府的协助与调节,我认为和两次大战前后的政治局势是分不开的,那时候的德国,日本,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都是在力图发展而外部却存在一个敌对的环境。(德国的对手是英国,日本的对手就是全体西方列强)

        适当的政府干预,加强效率,减少重复浪费,组建企业集团以加强竞争力,国家适当投入长线的研发项目,都是强国必经之路,我以为。

    • 家园 多说说最后说到的克服的办法, 和现在有什么差别?
    • 家园 花之

      据统计,中央所属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不包括中科院系统)中,科研院所的所有申请专利数量的总和不如中石化(或者中石油,记不清楚了)一家多。虽然专利数量不说明什么根本的问题,但也从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科研院所重研究轻应用的不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