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华人的加拿大石油梦,由负债累累到亿万富翁(终于写完) -- oiler2

共:💬130 🌺5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华人的加拿大石油梦,由负债累累到亿万富翁(2.1)

      云和他的两个伙伴看上的,是世界著名的最近炒得铁红的加拿大油砂。

      说起加拿大油砂,很多不是行业内的朋友可能不熟悉。有必要做个简单介绍:在侏罗纪(对,就是那个产恐龙的年代)之前大约有3亿多年的时间内,加拿大西部还是一片开阔的浅海,连接西面的古太平洋,海浪,沙滩、众多的珊瑚礁加上螃蟹、大虾和好吃的鱼们应有尽有。3亿多年不是一个随便就能憧憬到底有多长的时间段,海洋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能生油的生物也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知是何年了。巨厚的生物尸体层被埋藏起来,经过高温、高压和百万年、千万年岁月的洗礼,石油产生了。(有进一步兴趣的朋友可参照,《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新生的石油是以轻质油为主,有的石油轻到跟水一样,无色透明的,直接就可以开飞机用。忍受不了压力的作用,石油会沿着任何可能的通道向压力低地方向流动,(学术上叫运移,英语里叫MIGRATE,移民?嘿嘿),碰到有空隙的低层,油们就会钻进去,藏在地层的小空隙里,如果没有新的通道,油就定居在某些有孔地层里,我们现在所谓找油就是找那里有能圈得住油的有孔隙的地层,然后在上面打井,油们一看有新的通道形成,欢喜得很,争先恐后往地面跑,上来才知道上当,不过已经晚了。被管线、油轮、火车、汽车运往各地,进入石化厂分崩离析,然后各部分该干啥干啥去了。

      扯远了,回来再说油砂的形成,侏罗纪末,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彻底断开了,多少年做邻居积下的应力使他们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太平洋板块一头扎进北美板块之下,被北美板块就势压住,从此再无出头之日,现在所谓北美大陆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它在下面不服,时不时试着反攻闹的。北美大陆也吃了不小的亏,原来的浅海,给挤出来个落基山来,这一运动石油们可受不了,不管是新生的还是已经在储集层定居的,来自西面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恐慌起来,仿佛一声令下“跑吧”,一起向东迁移,几百公里来到一个现在叫FORT MCMURRAY 的地方。(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华人的加拿大石油梦,由负债累累到亿万富翁(2.2)

        等油们到达FORT MCMURRAY 的时候,已经是白垩纪的末期了,在白垩纪早期,这个地区是一片海陆交互带,海平面上升时就是浅海,海平面下降时,从西面和南面高山地区来的河流带来大量沙子,沉积在这里。有的砂层竟达60米厚。白垩纪中后期海平面进一步上升,在沙子上头又盖了一层层浅海泥岩和细沙。

        沙子层是石油的最爱,因为沙子颗粒之间,有着很多空隙,想象一下把一大下碎砖头堆在一起,中间肯定到处是缝缝洞洞。油们一见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全都一头扎进去,准备在“沙家浜”安家了。

        一旦安顿下来,油们就开始进行内部调整了。在重力作用之下,原油里的轻组分如天然气等依然不安分,他们通过各种通道进到上部地层,形成天然气藏。更多的则直接到达地面,进入大气层,云深不知处了。

        而白垩纪之后,加西盆地大幅抬升,含油砂层上部地层进一步被剥蚀掉,在北部地区甚至直接出露在地表或地面20米以下。更多轻组分从油层里溢散到大气层,跑掉的组分占了总油量的80%。只留下20%最重的胶质和沥青留在砂层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油砂。油砂看起来就象用沥青和的沙子,更像我们小时候吃的结块的黑色砂糖。

        如果轻组分没有跑掉的话,这部分石油的储量可以说比整个中东加起来还要多。即便现在,加拿大目前技术下可从油砂里采出的储量也在3110亿桶,远高于沙特的2650亿桶。

        这就是为什么说加拿大油砂是人类能源的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说如果布什把打伊拉克的钱花在油砂上,可保美国200年不愁石油。

        这就是为什么ALBERTA省长去年在中国夸口如果中国愿意投资加拿大油砂,他可保中国今后不愁石油。

        可是在99年之前,只有少数大公司开始对油砂进行试采,只有极少数有识之士,了解油砂的价值(尽管喊得人多,真正了解价值的还是不多,现在虽大有好转,但美国\中国有关人士还是认识不深,以至行动依然缓慢!)

        扯远了,云的两个伙伴贝尔和汤姆,就是最早真正了解油砂价值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通宝推:老老狐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