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一) -- 冰冷雨天

共:💬237 🌺40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十五)

      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陆军大学校毕业生们就已经开始进入军队中枢机关了,象东条英机他爹东条英教在甲午战争时就是大本营少佐参谋了,前面提起的长冈外史当时是第一军兵站部少佐参谋长了。连那位第五期的明石元二郎也已经是近卫师团大尉参谋了。

      到了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8年(明治41年),陆军大学校已经有20届学生共计463名毕业了。有人可能会奇怪怎么人数那么少?陆军大学校的意思倒不是“很大的陆军学校”,每届招生也就不超过50人,一开始每届也就十几二十个人。还有人可能会问,1883年(明治16年)陆军大学校开始招生,怎么到1908年才毕业了20届?这是因为中间打了两次仗,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战时按规矩陆军大学校闭校,大家一起上前线去,命大的活着回来再来读书。

      陆大毕业生这时已经不仅限于当当旅团师团参谋了,甚至都不限于参谋本部的参谋和陆军大学校的教官了。从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除去极少数例外的,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的主要位置全是陆大毕业生了。就是说作为参谋人才培养出来的陆大毕业生们,现在又是参谋官,又是指挥官,还是行政官了。

      那么这些毕业生们作为指挥官,行政官合格吗?

      答案大概是:“不合格”。

      陆大毕业生们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侍材自傲,目中无人;这也难怪,你想每年就那么三四十个人能通过难关入学,能不牛B,能不看不起人吗?所以一旦出事,从不会检讨自己,总是别人的过失,把电影《逆风千里》中的一句台词翻过来说就是:“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再一个就是视界极端狭窄;陆大毕业生们大多不识社会,不懂政治;因为陆大的毕业生中陆军“幼年学校”出身者占绝大多数,这种“幼年学校”是陆军办的一种学校,在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各有一校,每年各校招50人,全部寄宿制。毕业生一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从军,再考入“陆军大学校”,毕业后再从军,和社会不发生交往。所以经常会自行研制一些荒唐无稽的“理论”,然后再沉醉其中。

      还有陆大的教育制度也有严重问题;片面强调分数。陆大和陆士(陆军士官学校)一样,对平时成绩看的极重。在校分数跟随学生一生,所以老冰在前文谈到东条英教的仕途时才说他混得不好,因为东条英教是首届首席毕业生,而只做到中将就被转成了预备役。

      老冰不是在说分数无用,而是在说分数决不是万能的。举一个旁例,最有名的美国军人是谁?可能大部分人会说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吧。出身于显赫的军人世家,论成绩更是无人可比,从小学开始到西点军校毕业几乎所有功课“All A”。1903年以陆军少尉从西点军校毕业,空前绝后,到现在西点军校还没有人能超过麦帅的成绩。毕业后在军旅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一直做到五星上将。

      可是实际战绩呢?当然也打过“仁川登陆”那样的漂亮仗,但是在菲律宾扔下部属逃跑的不就是他吗?朝鲜战争对中国会不会出兵判断失误,发现错误时还不能及时修正,反而要用原子弹来解决问题的不也是他吗?如果不是杜鲁们总统及时决断,真被他弄出一个“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也没准。

      美国的西点军校教育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日本的什么陆军大学校了。

      比如招生面试时,给考生一个CASE:“XX地方有敌军,怎么办?”考生要是问一句:“有多少敌军?”就完了蛋了。应该怎么回答呢?应该这么回答:“包围起来,消灭了他”。这是在考你有没有“进攻的气质”呢!哪里是考试?整个一个问惮。

      平时的考试和提问也是这样。明显防御有利的场合,哪位倒楣蛋要是不当心说出了“防御”这个词,就等着不及格吧。一定要说“虽然条件困难,但还是要寻找时机进攻,消灭敌人”。也就是陆军大学校就不教防御!所以日后日本陆军就不会防御,进攻时挺牛B,美军,苏军打回来了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办。实在要是发昏当不了死,那就来一个所谓“全军玉碎”。谁要是理解不了“自取灭亡”这个词的话,就看看皇军的历史就行了。

      这是梅克尔少校留下来的遗产,到陆大建校为止,不管是普鲁士陆军还是德意志陆军都没有打过防御战。只有他们打别人,还没有挨过打呢,所以教不了日本人。而日本人呢,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也都没挨过打,所以就忘了还有“防御战”这个词了。

      陆大毕业生们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严重迷信“精神万能”,这点应该是从梅克尔少校那儿学来的普鲁士陆军的传统。但比普鲁士的前辈的后代们又进了一大步:二战时的纳粹德国还知道打仗要坦克,飞机,日本陆军根本就可以说不知道。大家可能都看过一张先帝爷在北京西苑机场阅兵的照片,那照片里的坦克就是日本的九五式坦克,象伸出来的一条短鼻子样的东西据说就是炮了,装甲只有12毫米厚!12毫米是什么意思?当时(1930年代)的共识是坦克装甲至少要25毫米,这还只是意大利那样的穷国的标准,美国是30毫米。在中国战场上就经常有日军坦克被国军的捷克式机枪打穿的实例。也别说,那坦克也能出口,卖给二战时日本的同盟国泰国五十辆,后来被泰国因为质量实在太差退了30辆货。而日本陆军还是敢坐着这种象纸糊出来样的“坦克”去和美国佬掐架!您说是不是应该佩服这些皇军一下?

      在马来战场上有日军指挥官把坦克埋起来做火力点,很被不明真相的人讥笑了一番。其实不应该讥笑动出那个脑筋的日本军官,应该称赞他头脑灵活,会利用废物才对!皇军们的那号“坦克”,本来就什么用没有,加上当时又没有燃料了。能用的就只有上面的机枪大炮了,虽然也不怎么样,总比从明治38年(1905年)用到那时候的“三八式”步枪,“三八式”山炮强点吧。

      话再说回来,这“精神万能”的顶峰,当还属咱们“永远健康”的副统帅。人家都发明了“精神原子弹”了。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陆大毕业生们逐步占据了陆军三大衙门(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的大多数要害部门。但是大权还是掌握在山县有朋及其直系弟子们的手中,陆大毕业生们只是做些事务性的工作。

      但现在,他们要参与军国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后来一直做到首相的田中义一。

      关键词(Tags): #战犯#参谋#田中义一元宝推荐:你克我服,你克我服,
      • 家园 看到这一段,忽然想到我们的一些企业高管和公务员

        陆大毕业生们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侍材自傲,目中无人;这也难怪,你想每年就那么三四十个人能通过难关入学,能不牛B,能不看不起人吗?所以一旦出事,从不会检讨自己,总是别人的过失,把电影《逆风千里》中的一句台词翻过来说就是:“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再一个就是视界极端狭窄;陆大毕业生们大多不识社会,不懂政治;因为陆大的毕业生中陆军“幼年学校”出身者占绝大多数,这种“幼年学校”是陆军办的一种学校,在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各有一校,每年各校招50人,全部寄宿制。毕业生一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从军,再考入“陆军大学校”,毕业后再从军,和社会不发生交往。所以经常会自行研制一些荒唐无稽的“理论”,然后再沉醉其中。

        冰兄一片冰心,说得好啊。

        反观咱们自己的有些个新精英,也是这个样子啊。真的叫做智力超凡,信心爆棚,思路奇特,操作性全无。

        有时候开会,听着一些火星人一样的聪明说法,就会觉得送他们下乡去冰兄的“屋场”呆几天,也许是个不错的治疗方案。

        对于现在尚未管理过企业,但却已经读过MBA的朋友,也许自己创业,办个两三年企业,会是很好的修炼。

      • 家园 差点儿错过了这个系列

        长见识,佩服!

      • 家园 very interesting
      • 家园 抢沙发!

        先花后看!

      • 家园 小日本的小坦克有它的适用对象

        日本的梦想就是征服中国,变成大陆国家,进而征服世界。所以当时的主要假想敌一直是中国,考虑的主要陆战战场也是中国。

        对付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日本当然用不着什么大坦克。

        日本又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一战里的坦克实在也表现不怎么样,没有直接参战的日本当然没有切肤之痛,不肯花大价钱造重型坦克也就不稀奇了。

        至于38式的问题,有网友已经指出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 家园 别急着下结论,还有别的很多原因,慢慢都会说到的。

          他那坦克在大陆战场也表现不佳,除了张学良那个二流子外没人怕那个。

          • 家园 可叹老蒋的装备比二流子还颇有不如……

            俺亲自在北京坦克装甲博物馆看过,那个装甲薄得……给俺个锤子,半小时就能弄出一大窟窿。

            但是在蒋委员长领导下,俺们的战士就被这样的薄皮大馅打死碾死了……

            • 家园 要不然也不叫他二流子。

              那位“不抵抗将军”的人力火力比关东军加上朝鲜军还要强好几倍。居然被人家用100人打下了北大营!

              现在那位二流子好像被奉为“爱国英雄”,我不太清楚为什么那位抽鸦片的二流子不是“汉奸”。

              • 家园 HJ的说法有点过了

                无能、败家子的帽子是铁定的,HJ么。。还算不上。另外,关东军攻打北大营的直接兵力是不多,但也不能说后续支持的兵力就不存在。

                要我说,张学良(其次还有蒋)的最大错误在于把对外关系中的手段(战、和、降)当成了目的,当时的“和”的策略大方向上是没错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和”而使用“和”的手段,导致关东军脑子发热作出了愚蠢的判断(妄想远远超越双方实际力量对比的非份要求,不幸的是这样的举动还真让其得手了,以致于日军期望值大大提高,在后来的中日冲突中均提出同样的非份的要求,导致中国被迫提前全面抗战),才是大大的失策。当然,这跟国民ZF对日情报工作的无能也有关,把日本ZF的克制态度当了真,其实就是日本ZF也有鲸吞东北的计划,只是没有像关东军那样急吼吼,而张对此均一无所知,“九一八”之前只会泄愤式地一味地挑衅对手而无任何相应的准备。

                • 家园 我想不算太过。那场战争如果说能避免的话,那是最后的机会了。

                  张学良如果能让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碰一鼻子灰(不需要完全胜利),石原学说的根本就动摇了,日本就不得不修改国策。

                  但是张学良的无能鼓励了日本陆军参谋们的勇气,使他们开始了“15年战争”,张学良的行为是资敌行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张学良自己心里有数. 为什么不回来? 不愿? 不敢? 不好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