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百花

      我来献这第一百朵花

    • 家园 我们还是谈一点对个人财富有益的应用

      有什么海外上市的,国内垄断经营的企业可以让我们个人也能在海外分享官办经济的成果?银行里面窟窿太大,就暂且不为国家作贡献了。最好是公路、电信、电力、能源等等民生必要的行业。不知道有没有垄断性医疗企业上市?

      我自己持有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这几年业绩股价都很好。河里的兄弟还有什么特别介绍?

    • 家园 大家看进来

      陈经兄的这个系列已经写完。帖子已经很长了。如果大家有问题要继续讨论,请单独开贴,不要直接在这里回复。

    • 家园 官办经济不错,中国的股票里面最值得买的就是官办企业

      除了银行,嘻嘻。中国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不错,股民买这些股票就是因为他们垄断官办。

    • 家园 从非洲说起的官办经济另一种出路

      从非洲说起的官办经济另一种出路

      前几天看200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关于非洲的一篇研究报告上说,现在非洲电力市场的14%已经由中国供应了.而且中国是现在对非洲的第二大出口国,也是对于非洲第二大的进口国(仅次于美国).

      早前大约十年前的时候,当时中国砸三铁.机电行业尽管有低廉的价格,但是技术可靠性精度尤其是产品的市场针对性都没有丝毫竞争力,内销市场被来自外国尤其是来自日本的产品冲击(当时因为其他考虑有意纵容日货进入中国市场,今天不同了),外销市场上日本占据机电产品第一级,韩国台湾等四小龙控制着第二级,而东南亚国家还有巴西与印度控制了第三级.

      当时中国在机电产品只能做1 2 3级外的残羹剩渣,但是没想到继承苏联产品缺点的中国急电产品也继承了苏联产品的一个优点:皮实,能在不良条件下工作的皮实.在非洲这样对产品其他性能要求不高对适用性要求高的市场中,中国人找到了第一个立足点.也就是在非洲市场带回来的一点资金,让中国机电产品开始了一个循环在这里我把东南亚金融危机乃至其他地区的金融危机看做中国发展的机遇.正是这样的沉重打击(有的国家可以说一晚上回到40年前),让中国有机会填2 和3级的市场空间,甚至有机会进入第1级的市场空间,此役过后四小龙的眩目光环就被中国制造的竞争逐渐替代.东南亚被我们甩开不说,尽管和日本这样的第一梯队有差距,但是和四小龙我们可以在很多领域同步竞争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四小龙里第一个吃不住劲的却是新加坡,今年新加坡已经不怎么提科技立国的口号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未来几年里建设国际赌城为发展的目标,其中中国制造的因素对新加坡的转变不容忽视.

      在我看说到底,一个国家的企业竞争究竟还是一个国家综合的竞争.美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实际是美国综合国力在世界的竞争.在美国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种产学研,政府大学与企业积极配合的循环机制.2战以来当今世界的重要关键领域里的科技突破,无一不带有浓厚的军用色彩.由于苏联在巨大投入的军事领域的研究没有和一样在军事领域里获得巨大投资的研究项目中有效的反哺社会,形成如美国一样的投入产出再投入的循环体系,(这也许是苏式制度本身的必然缺陷)最后苏联苏联倒在冷战漫长的消耗中了.同样,为什么总有人说中国能造两弹一星与神州飞船却造不出象尖端高技术车床这样大量市场需求的产品的时候就已经说明,我们的体系出现了和苏联一样的问题了.我这里曾经接触或者身边有人做过军用技术民用化,并取得很好的效益,但是该技术很快就签署保密协议于是乎就禁绝了民用的一切用途.索幸的是,在中国到2020科学发展大纲里已经提出了寓军于民的方针.不仅一些军用技术将被转为民用,而且一大批军工项目将放手给民用领域搞.去年发放的300张军工生产牌照也只是,冰山的一角落.未来象美国那样的军用定单和日本那样利润是民用几倍的军需定单,将陆续给我们的民用领域的企业在高技术上使用与推广上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制造在技术升级与研发怎么升级的一种思考与出路.

      • 家园 现在看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有可能按机电产业的路径崛起

        早前大约十年前的时候,当时中国砸三铁.机电行业尽管有低廉的价格,但是技术可靠性精度尤其是产品的市场针对性都没有丝毫竞争力,内销市场被来自外国尤其是来自日本的产品冲击(当时因为其他考虑有意纵容日货进入中国市场,今天不同了),外销市场上日本占据机电产品第一级,韩国台湾等四小龙控制着第二级,而东南亚国家还有巴西与印度控制了第三级.

        当时中国在机电产品只能做1 2 3级外的残羹剩渣,但是没想到继承苏联产品缺点的中国急电产品也继承了苏联产品的一个优点:皮实,能在不良条件下工作的皮实.在非洲这样对产品其他性能要求不高对适用性要求高的市场中,中国人找到了第一个立足点.也就是在非洲市场带回来的一点资金,让中国机电产品开始了一个循环.

        与当年的机电产业类似,大约十年前的时候(1999年左右),当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尤其是产品的市场针对性都没有丝毫竞争力,内销市场被来自外部,尤其是来自台湾的产品冲击,外销市场上美国占据半导体产品第一级,日本、欧洲控制着第二级,韩国、台湾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控制了第三级。

        当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只能做1 2 3级外的残羹剩渣,但是没想到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出现了一个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市场:山寨电子产业。在这样对产品其他性能要求不高,而对廉价要求高的市场中,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找到了第一个立足点。也就是在这个市场带回来的一点资金,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了一个循环。今天,中国市场上出售的MP3/4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学习机之类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半导体芯片已经基本为国产货所占领,并由此催生了北京君正、杰得微电子、瑞芯微电子等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正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乃至其他地区的金融危机可以看作是中国机电产业发展的机遇,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抓住这次机会,中国就能占据2和3级的市场空间,甚至有机会进入第1级的市场空间,此役过后,至少台湾和韩国半导体产业的眩目光环就将被中国制造的竞争逐渐替代。

      • 家园 不太认同葡萄老大的这个看法

        由于苏联在巨大投入的军事领域的研究没有和一样在军事领域里获得巨大投资的研究项目中有效的反哺社会,形成如美国一样的投入产出再投入的循环体系,(这也许是苏式制度本身的必然缺陷)最后苏联苏联倒在冷战漫长的消耗中了

        苏联在的军事领域的研究的巨大投资未能获得有效收益,其原因很多,但在我看来,“体制”因素是最不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最不重要的原因的话),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成功的将苏联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而苏联自身的国内市场又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利润。对此不妨参考一下撒切尔夫人90年代初对日本人说过的话:你们的经济奇迹是靠我们开放市场才取得的,如果没有我们的开放市场,你们的经济奇迹根本不可能发生。

      • 家园 新加坡都堕落到这个地步了?

        在四小龙里第一个吃不住劲的却是新加坡,今年新加坡已经不怎么提科技立国的口号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未来几年里建设国际赌城为发展的目标,

        我在日本第一次买电脑的时候,去的秋叶原的一家店。后来再想买第二台的时候故地重游,发现变成老虎机弹子房了。没想到就是新加坡的写照。

        新加坡处在航运要道上,这个就保证它不会太瘦,不过也不能这么没志气吧。

    • 家园 呵呵,洋务运动的历史不是三国演义,从常识说说今昔差别

      首先看段上海地方志大事概要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9969/node69973/

      雍正九年(1731年)

      海禁全开,苏松道署从松江移来上海,设大东门内。

      这里大家应该看见,上海道是什么时候设置的,所谓西太后亲自下诏把上海县提升为上海市,从县变成道。有两个错误,1是说错了上海设道的时间,2是说错了上海设市的时间,上海设市,这个事情发生在1912年的民国.

      资料来源: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429/node4431/index.html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权决定撤道,裁府、州、厅,留县。上海地区废除上海道,裁松江府,改隶江苏省。1913年1月,民国政府宣布存道县,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划体制。道官改称观察使。上海地区自1914年始恢复“道”制,设“沪海道”,至1927年撤销,成立上海特别市。

      还有,搞经济特区最早不是在上海,地球人都知道那划了个圈的地方叫深圳,在香港的边上,搞的就是引进外资,允许合资,允许民办,提倡官督商办的经济特区,深圳十年而后浦东.

      再有提下洋务运动时候的中国,即没有意图改革更没有想过要开放,而且开启洋务运动的也不是李鸿章.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在清庭中央政府以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为首,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于1867年设同文馆。在地方,由胡林翼首开仿造西洋船只先河,后来曾国藩更是力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人的策略,最早的机械厂和造船厂就是他建立的。(1861年11月设安庆制造局,1865年曾国藩与李鸿章等联合创办江南造船厂)曾国藩还在1871年首派留美学童,为中国近代开启中国海外留学生大门的第一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一手提拔的学生,也是洋务运动鼎盛时期的干城,尽管在洋务运动历史上李鸿章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绝不是谁说的:大清的洋务运动,从一八六五年的太平天国被灭亡起,由他的重臣著名的改革派大臣李鸿章先生把它推开了。

      其实上面说的都还是枝节,洋务运动初始的目的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人.洋务运动,国富了么?对外,中国何止甲午一败,别说对外打败了要割地赔款,对外打胜了也要割地赔款.海关关税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以赔款抵押在英国人手里,加上战乱影响原本在茶\盐丝绸上的大宗收入锐减.而对于兴办洋务运动于各种实业的各种企业,不仅朝野处处都有人制掣,而且因为兴办人本身的保守本质对洋务运动也只力求对内镇压和对外维持和局的现状.国家不但从绝对财富总值还是从世界财富比例中都是逐年下降,而且整个洋务运动中除了轮船招商局借以海代漕得以维持赢利,其他洋务运动中的实业无不一亏再亏.如果说在洋务运动里富了批官的话,广大人民没有富不仅来自中外盘剥,更是因为鸦片卷走大量白银通货造成的通货膨胀与外国商品侵入中国市场造成的冲击还有连年对内对外战争下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中最终使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破产与没落.这里洋务运动中中国面对的危机是多重的,在军事上无力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上无法挽救传统社会经济的解体.而且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到1949年中国经济的总产出70%依旧来自农村.仅仅从经济学观点看,洋务运动不管在当时的经济基础,还是在物质基础,甚至是在经济结构上,与今天的中国计较有可比性么?

      当日甲午一战,既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也是明治维新成功的象征.甲午一战说是中国与日本两国之战,实际是李鸿章的私人实力与日本倾国之力一战,这里有政治与军事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无心也不可能调动全国资源投入战争中去,这个在今天的中国可比么.再有一点,在一战前在战争中那种寻找敌方主力寻求会战以达到使对手屈服目的的战争被一战中出现的总体战争替代.而后战争的本质,因工业化在经济中的影响,最终使战争变成整体国力的综合较量.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在8年抗战里无论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超过中国尤其是工业实力远超中国的日本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今天的黎巴嫩和以色列实力悬殊都打成僵持,今天除了狂人谁敢说中日或者中X一战可决胜负.

      李德.哈特,在<战争论>里把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看做战争四要素,如果以现代战争的观点来看这四点上还应加上信息一条.甲午当年中日较量,在政治上当时清政府不但保守而且对于打开国门诺干年后依旧对当时世界政治没有清醒的认识,更缺乏应对的经验.战前倨傲战后惶恐此甲午一败;在经济虽然总量中国胜出但是可以在战争中调动的经济因素不如日本可以调动的,以己之不虞对彼之倾巢此甲午二败;在军事上当时中国军队派系林立门阀倾轧,当日军屡攻刘公岛不克时清军十余万坐视不救,如此谋划纵使拿破仑坐镇也难逃灭顶,防自家犹过放敌寇此甲午三败;在外交上,一相情愿交由列强摆布,国权全操他手,焉有幸免之理,以羔羊之体托身虎狼此甲午四败.而且在信息上,中国丝毫不知日本倾全国之力在甲午终战之时只能维持一月军费,而且在马关谈判中往来电报内容日本无一不详细掌握,自己的底牌全为对手所知对手的虚实自己毫不洞察,马关之劫在于当时的中国对于日本是聋子也是瞎子.(反观日俄战争双方对于信息的运用,日本一方利用官民各种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尤其是俄罗斯远东舰队每一行动的信息都被遍布世界各地的三井商社即使通报,在俄罗斯一方在战败的时候由于间谍及时通报了日本当时的财政状况杂谈判中保持强硬立场最终作为失败一方的日本位获一份赔偿也几乎没有从俄罗斯本土获得多少土地,而且日本尽管作为战胜方在战争消耗过巨又不能获得有效补偿结果经济直到1910年才逐渐开始复苏和甲午一战天壤之别)就战前谈判中的信息准备上,以不知彼我对尽悉彼我此甲午五败是也.

      敢问今日之中国政府可是甲午闭塞之中国政府否,今日之中国经济可是甲午小农之中国经济否,今日之中国军队可是倾轧之中国军队否,今日之中国外交可是儿皇帝之中国外交否,今日之中国信息可是聋瞎之中国信息否.

      或许可对之视而不见侃侃而论,倘若放之当今海内是为笑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