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诺曼底故事 (1) -- daharry

共:💬36 🌺19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击节送花】补课!

      先二后一

    • 家园 好啊,写的很有意思,身临其境

      大兵装死地在《最长的一天》就有啊,不过BOB里面没有说他。

      空降这一段,《第三帝国的灭亡》一书写的很详细,可以参考。

    • 家园 哈哈,好坑,花之

      就喜欢看这样的文章

    • 家园 送花

      我几年前去过诺曼底登陆场,走了三个登陆场,Utah,Omaha,和Gold,不过那次时间不长,只在那里停留了两天。我文笔没有楼主那么好,晚上送上几张照片吧。

    • 家园 大哈兄好文!不花不行!
    • 家园 大哈瑞把大哥给震懵了,

      无法说话,只能献花儿啦。

    • 家园 期待中献花。图文并茂,太棒了。
    • 家园 最后这张照片真感人

      俺也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这么感觉……

    • 家园 这一段电影中描写得很详细

      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个倒霉蛋, 一个掉到井里, 一个直接降到着火的房子上, 不幸就是火里面.

    • 家园 好坑,花
    • 家园 哈哈,张文,装死地,跟体育版大虾翻译的

      蒋百里有的一拼

      我看的电影,当时跳伞,是出舱门大概2-3m就开伞阿。如果来不及开伞摔死,那飞机飞的多低?我曾经听说有人跳伞赌气,差不多离地100m才开伞。当然纯粹是听人说

      • 家园 关于跳伞高度

        在华盛顿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观看过第82空降师的低空跳伞表演。估计他们的跳伞高度约为200米。飞机进入速度不详。伞兵也不是全副武装。基本上是开伞后十秒左右着地。看着挺悬。

        我有个同事,是西点军校毕业的。曾在第82空降师担任炮兵军官。他告诉我,安全跳伞高度和和地面风速有直接关系。有一次他参加低空跳伞训练时,遇到地面风速过大。他在飞机上就嚷嚷开了:上帝呀,这回完了,这回完了(Oh, my God. This is gonna hurt. This IS gonna hurt)。不过人家毕竟是西点的军官,知道要这会儿是在士兵面前掉链子,以后就别在这地面儿上混饭了。绿灯一亮,老兄心一横就跳出了舱门。

        至于他是怎么落地的,他自己压根儿就没有任何记忆。整个摔晕了。醒来后挣扎着往前走了几步,还想着完成他的战术动作呢。不过他马上又晕了过去。等他再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正躺在病床上,裹着石膏和绷带。命大。

        第82空降师在D日凌晨空投时,飞机进入速度应为100公里/小时。但由于德军的防空火力太猛烈,飞机的进入速度普遍过高,有的高达200公里/小时。此外,盟军空降兵的个人负重在60千克左右,使安全跳伞高度随之增加。在夜暗和德军的防空火网之中,精神紧张的C-47驾驶员可能判断高度不那么准确。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出现摔死伞兵的事就不奇怪了。河里有没有共军或者国军的伞兵?请给讲讲低空跳伞的知识。

        摔死伞兵的情节在斯蒂芬安布罗思的名著“D-DAY”里有精彩描述。不过摔死伞兵在D日仅仅是极个别飞机。倒是滑翔空降团着陆时伤亡非常惨重。

        看看下面几张美军CG4滑翔机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WACO CG4A 滑翔机(资料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CG4滑翔机内部。从后往前看。 滑翔机的蒙皮是七合板。内部承力是钢梁。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前方有薄弱保护装置。着陆时撞上棵树就完蛋。特别是德军在诺曼底空旷地带普遍设置了隆美尔芦笋(地面斜插根木头,上面顶着个触发雷),非常有效地阻碍了滑翔机着陆。(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CG4滑翔机内部。机头侧视(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CG4滑翔机内部。从前往后看,像不像个大棺材?士兵后面的黑色栏杆是博物馆阻拦游客用的,并非原来的东西。CG4滑翔机的作战载荷为1700千克,可载15人(包括正副驾驶员)或一辆吉普车或一门75毫米榴弹炮和其炮手(daharry摄)。

        关键词(Tags): #跳伞#高度#滑翔机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