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贴图】抗日名将---孙立人(1) -- 浣溪沙

共:💬352 🌺256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孙立人与夫人

                <封面故事-台灣三十年來的兵變秘辛>退隱後的孫立人

                黃碧玲 1984年7月16日

                這裡就軟禁著那位一代名將

                台中市晴朗的天空下,向上路一段十八號的日本是房子裡,高大蓊鬱的樹椏在夏日明靜的微風中輕輕

                拂動,這裡,就是已經軟禁三十年的一代名將--孫立人的住所。

                這座環屋圍有護城河的兩百多坪房子,過去是日據時代一位日本參議員在台的宅第,如今屬於省政府

                的財產。從大門口一進去,就是孫立人兩位副官的房子,任何訪客經過這裡,都必須向他們登記(孫

                立人剛被軟禁時,副官多達十二人,後漸減為八人、四人,今只剩兩人,不論孫立人出外到何處,這

                些副官必緊隨左右。屋後,孫立人種了許多玫瑰花,屋前的二樓洋房,三十年來一直都有人「注視」

                著孫立人住所的動靜。

                出門時,有一輛國防部的黑色裕隆將級坐車,和一位司機--具看過那輛車的人說,那大概是全台灣

                最破的將級座車。過去他出門,若只是上街看看電影,帶小孩買冰淇淋,只要不跟人接觸,大多不用

                勞動上級批准。多年來,他也只有檢查身體或處理特別事務才上台北來,但如今榮總在台中已經設了

                分院,孫立人恐怕是更難有機會上台了。

                經濟狀況並不富裕

                孫立人至今仍領上將的薪水,每月三萬左右。「兵變」案發生之後,孫立人財產都被沒收,他靠著薪

                水慢慢積蓄買了一塊山坡地,每個禮拜上山一兩次去「作山」,種種番石榴等果樹,二姨太梅英一度

                還載著這些番石榴到市場叫賣,貼補家用。

                「新聞天地」曾報導孫立人所有的土地漲價變賣後,生活情況很好。也有人說,孫立人曾向國防部要

                求退役,停領薪水(其實,不論他是否退役,都無法改變終生軟禁的命運),因此推論他的經濟情況\r

                必然不錯,但是根據了解,為了撫養四個兒女,孫立人的境遇頗不寬裕。

                兒女有成,親朋疏遠

                由於孫夫人無法生育,孫立人乃於中年納妾,長女孫中平於民國四十一年,孫立人五十一歲時出生(

                三年後,發生「兵變」)。孫中平為清華核子工程系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力學博士。長子孫

                安平,民國四十三年生,中原理工學院物理系、清華物理研究所畢業。次子孫天平,四十五年生,輔

                大數學系畢業。次女孫太平,四十七年生,清華化學系畢業,現正留學美國攻讀博士。

                孫立人的子女現在都在國外,大太太則住在永和中正國小附近,一位任職國大代表的乾兒子家中,過

                年時才回台中與孫立人團聚。

                據接近孫立人的朋友表示,由於家中並不寬裕,孫立人的孩子出國,都是靠獎學金。長女孫中平留美

                之前,曾在清華大學擔任兩年助教,等到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獎學金才赴美。此外,為了添購音響,也

                要儲蓄多時。

                孫立人雖然有高血壓,但健康情況還好。如今他的生活安排,出門旅行都要馬紀壯負責批准,與一般

                老友很少來往,由於謠傳當年兵變係由每軍顧問團團長蔡斯策動,所以他更避免與任何美國人接觸。

                所有勳章都失蹤了

                孫立人一九○○年出生,如今已八十多歲。他為人隨和,無論對待子女或者帶兵,都很少嚴厲管制。

                據說女兒長青春痘時,他曾著急得滿街四處買藥求醫。這位身高一八○,長得英挺帥氣,堪稱中國近

                代最傑出的軍事人才,出世後,照顧孩子、看書成了他的生活重心,過得相當安靜孤寂。

                緬甸戰役後,緬甸政府曾送了一頭象給孫立人。他返回大陸後,因為東北剿匪戰役成功,有關人士恐

                他坐大,解除他在東北的兵權,於三十六年七月貶至台灣,孫立人帶著那頭象來到台灣,大概由於養

                不起如此龐然大物,終於送到動物園。

                數年後,大象老死,動物園用大象的角做成四個小沙發送給孫立人,至今仍然放在家中,算是畢生戰

                功唯一的紀念--「兵變」事發後,他被迫遷至台中,在搬家途中,他所有的勳章都神秘失蹤了。

                被認為是親美派軍事強人

                孫立人和吳國楨當時都是受人矚目的親美派,兩人出事後,親美派的勢力大受打擊,政工勢力遂急速

                發展。以蔣宋美齡為首,走親美路線的「國后派」,在鬥爭中,終於輸給宮廷派和政工派的陳誠、蔣\r

                經國。

                孫立人當紅之時,叱吒風雲,風光一時,當時的美國軍援皆需他簽字後才可發下。

                案發之後,當局為了證明對孫立人的寬厚,曾安排記者訪問孫立人。根據當時的紐約時報刊載,孫立

                人表示,只要他個人願意,仍然保有相當的行動自由,只是不能打高爾夫球,較為不便(因為高爾夫

                球場較大,「安全」上不易照顧)。此一報導曾被政府拿來廣為宣傳,但據了解,與事實並不儘相符

                孫立人無論通信、打電話,或出外旅行,都在看管之下進行,他絕不能出國,也不能和任何外國人接

                觸。甚至到了七十多歲,也不能赴美參加子女的畢業典禮,或者前去接受普度大學頒給他的榮譽博士

                學位。當局甚至「不願」他在公開場合出現。

                生性率直,不免得罪當道

                吳國楨去世前不久,在美國接受訪問時,曾提到孫立人,他說:

                「孫比我大兩歲,清華小兩班,在台灣的時候,我們事先約好,公開場合避免見面,他總是在深夜十

                二點才來看我,孫身中七槍,我的孩子都見過他的傷痕。據他說,蔣先生最對不起他的,是『四平之

                役』,鄭洞國屢攻不下,蔣派孫率兵輕取,可是,打長春時,蔣先生讓鄭攻其易,孫攻其難,簡直和

                『三國演義』差不多,『入長安,二將爭功。』蔣先生不願孫功勳過人,下令孫退出,由鄭軍凱旋入

                城,你想想,孫氣不氣!」

                這篇訪問稿在分析指出:

                東北將帥失和,吃虧的自是孫立人。

                (一)孫非黃埔系統,受各方排擠。

                (二)孫受史迪賞識,而史與蔣交惡。於是,孫被解除軍權,調陸軍訓練司令,派到台灣鳳山練兵。

                孫是真正的軍人,出言過份直率,往往得罪人,自己還不知道。吳國楨舉出下面的故事加以說明。

                一九四九年九月,蔣先生自舟山致電陳誠,告有赴台之行,陳在廿四小時內未行覆電,蔣只好改從高\r

                雄登陸,因高市非陳區勢力範圍。孫立人、彭孟緝前往等迎,蔣先生關頭第一句話:『我在此地安全

                嗎?』孫立人回答:『由我們保護,有什麼不安全?』

                吳連連搖頭,『我告訴他,你應該說,台灣是總統的地方,當然安全,為什麼要說,你保護呢?』

                老一輩的軍系出身的軍人,大都是出身日本士校,或者是留學德國。當時軍隊的訓練一向是德國或日

                本式的。孫立人是極少數留學美國的中國軍人。他是美國大學中的外籍高材生,而且戰術觀念新穎,

                作風美國派。在他擔任訓練司令與陸軍總司令的時候,正是中國部隊開始接受美式訓練、美式武器的

                階段。由於這個原因,一般人下意識地認為孫立人是美國派,也因為如此,有些人認為孫立人是美國

                所支持的軍事強人。事實是否真如此,可能除了他本人、麥帥等少數人外,沒有人知道,甚至他本人

                也並不十分清楚。不論如何,這些已煙消雲散,成為前塵往事了。

                抗日名将孙立人与他的护士夫人

                李伟文

                当年,在抗日战争的浴血疆场上·曾有一位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因为他有着与张学良将军同样的幽一禁生涯,因为也有夫人伴他高墙风雨同一舟,相濡以沫;所以,人们称他为张学良第二。

                台湾,闹市中的一普通民居。朱红的铁门,不及人高的矮墙,园里,碧草如茵,玫瑰怒放,稀疏有致的树丛青葱翠绿,儿间不起眼的日式房子掩映其间。每逢晴日,一位银发盈颠、精神矍铄的老人行在庭院,给园中的玫瑰花施肥、剪枝、浇水……他,就是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将军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去美国留学,求读于美国维吉尼亚军校,立志强兵救国。1937年.肩任少将团长的他率部参加人称“血肉磨坊”的淞沪战役,身先士卒,身中13枪,幸得生还。日寇侵入缅甸,欲切断中国外援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时,将军率新38师出国远征,在仁安羌一役“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的友军(英军),”英皇赠以“帝国司令”荣誉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颁赠“丰功”勋章,抗日英名名扬中外……然而,1954年正当盛年的孙将军被罢翻兵权、投闲置散,翌年又被幽囚软禁,直到人生蓦年才恢复自由.

                赫赫战功的抗日名将,他的晚年婚姻与家庭也与一位护士夫人紧紧相连。

                将军生活中的第一位女人叫张晶英。

                张晶英生于湘江畔,教会学校中长大,个性独特,性格豪爽,喜欢爬山、游泳、跳舞。1930年,张晶英高中毕业,与孙立人在上海结婚。

                婚后的生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军旅生活无定所,张晶英跟着丈夫到处流动。

                后来,孙立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赴台湾训练新军,忙得不可开交。张晶英随丈夫到台湾后,丈夫忙于工作,家中又无小孩,她便与许多台湾妇女一样,开始信佛,为她的信仰而繁忙,当时台湾佛教衰微,她出资买回被政府征用的善导佛寺,又花钱编印佛教经典,普及佛学文化。

                春花秋月四五载,孙立人已过半百之年,然仍无子嗣。张晶英做出了一件令丈夫未曾料想的事来。这天,她对孙立人说:“立人,我对不起你,至今没有生一男半女。”孙立人笑了:“看你说的,有没有孩子,这有什么关系呢!’’

                然而,张晶英立意甚坚,她坚持要为孙立人另娶一个妻子,自己则饭依佛门(并不出家),奉佛终生。

                这天,张晶英的卧室阳光满室,她对一位年轻女子说:“美英姑娘,你今夭应该给我答复了。”

                一朵红云飞上姑娘的脸颊,阳光照得更加亮丽。她伍促地低着头,说:“我恐怕配不上将军……”

                “不,不,你配得上。他有你照顾,会干出一番事业来的。”

                姑娘默默地点了头。她就是张晶英替将军物色的夫人张美英。

                张美英是台湾高雄人,当时不满30岁,家道小康,护士学校毕业,知书识礼,性情婉顺。半年前,张美英应征为孙立人家中的家庭护士。她相貌端庄,工作踏实,孙立人对她很满意。她也敬佩将军。

                就这样,张美英,一位纯朴、善良的护士姑娘走进了将军的生活。谁料1955年,晴天忽起霹雳,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心怀猜忌,于是一纸总统手令,就把孙立人变成了张学良第二,软禁在家中。秉性淡泊的孙立人对失去名誉地位,他泰然处之,但一家数口没有工资没有存款如何度日?他变得优心忡仲起来。

                看似柔弱的张美英,挺身而出为丈夫分忧。她说:“只要人在,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她把家搬到台中,买了一处地势偏僻、大院落的日本式房子。从不以吃穿为生活目的的孙将军,年近花甲要为生活操心了。当时台湾养鸡业盛行,张美英决定养鸡。将军亲自动手搭鸡棚。监护他的副官帮他们买来了来亨鸡,将军在家里当鸡农,生了鸡蛋由张美英拿到市上去卖,一时间市上盛传“将军蛋”。后来养鸡的太多了,饲料价格飞涨,又改养起金丝鸟。

                收入不见增多,家中的支出却日见增多。张美英与将军结婚当年就生下长女,到1958年,家中已有两儿两女。

                养鸡养鸟失败,他们又在台中大坑买了一块山地,在山上栽种了荔枝、龙眼、柠檬、杨桃、芒果等果树。有一个时期,每夭清晨,铁门开了,驶出一辆黑色轿车,后面,一辆军用吉普紧紧相随。轿车里坐着将军、张美英与心爱的猎犬,后面车里是三四个“监护”的便衣。车至山地,将军和美英戴起斗笠,带一壶水、几个馒头、几样小菜,牵狗上山,除草、施肥忙个不停。中午就在山上用餐,直到月上西山才回家休息。长年累月的辛劳,果树终于开花了,结出累累的果实,四周套种的玫瑰花也开得鲜艳可悦。果子熟了自己收摘、清洗,次日清晨,美英用自行车载着去市场上卖。几年水果收成季节,他们忙得又黑又瘦。以务农为生,终日劳作,辛苦劳累自不待说,也是他们排遣心头痛苦的一桩乐事。

                温婉贤淑的张美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日益衰老的丈夫。每天亲手做丈夫的饭食,嘘寒间暖,稍有疾病,端汤进药不离左右。

                古语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孙立人在幽囚的岁月中,有张美英相伴,有张晶英不时前来探望,有儿女绕膝,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孙立人最初失去自由时,长子孙安平出世了,大女儿中平刚刚4岁,后来天平、太平相继出生。看妻子为照顾孩子忙得团团转,老将军也参与养儿育女的工作,孩子们吃、穿、玩,他都经手,从换尿布到请钢琴教师,他样样兼管。将军不再指挥士兵,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抚育他们成人。

                在戒备森严的围墙内,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先后上了大学。1980年7月4日,长女孙中平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结婚,作为父亲,将军不能前去主持婚礼,只好委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任教的义子以义兄的身份带中平走进该校教堂,完成了终身大事。两年后,将军接到电话,知道女儿中平生了个“宝宝”,他喜出望外,在日记上写道:"82岁了,终得第一个外孙,岂不感慨?!”

                历史的天平终于记下了一个感人的记录。1988年3月20日,将军被当众宣布获得了行动和言论的自由,终于结束了33年的幽囚生活。

                同年ii月25日,孙将军的90寿诞。台中市中正小学礼堂举行盛大的祝寿会,6000多友人、同僚、部属到会。当年将军创办的女青年大队的昔日女兵们朗诵起颂歌:

                将军,敬爱的将军!

                终有一夭拨云见日

                春秋大义把沉冤洗掉……

                一阵阵的掌声伴着朗诵声,张美英扶着将军,这对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夫妻的周围是无数尊敬的目光,将军双手高擎,眼含泪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当代护士 1995年08期 (资任编辑李小玲)

              • 家园 花,最后一句有些添足了

                要不要在老萨拿大包子砸你之前自己好好想想?

              • 家园 【文摘】天字情報員/22歲兩岸女密使藍敏 力阻美軍登陸日據台灣

                天字情報員/22歲兩岸女密使藍敏 力阻美軍登陸日據台灣

                2005/09/12 17:07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8年1月15日,藍敏(右)與孫立人將軍(中)及其如夫人美英(左)合影。(圖/翻攝自1995年出版的藍敏口述回憶錄)

                記者王宗銘/台北報導

                著名詩人北島有句名詩,「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裏,我只想做一個人」,用來形容60多年前的一位「兩岸女密使」,可以說是再貼切不過了。藍敏,一個被後人所遺忘的名字,一個當時才22歲的屏東大家閨秀,為了台灣人民的安危,避免受到美日二戰最後決戰的波及,不惜變賣祖傳首飾,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獨力從上海前往江西,希望國民政府勸美軍放棄登陸台灣的計畫,她的努力,遠遠超過了其他今日形形色色的兩岸密使,堪稱台灣人民的「無名女英雄」。

                藍敏,1921年生,藍鼎元的九代孫。屏東里港藍家在日治時期是赫赫有名的家族,其父藍高川除創辦商工銀行(即後來的第一銀行)外,並任台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曾獲大正、昭和天皇的授勳,其兄藍家精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轉赴上海,出任汪精衛政權參贊武官公署少將武官(後升任中將)。

                藍敏自台北一高女畢業後,即赴東京女子大學外文系就讀,後因驟遭父喪,哀痛之際,決心捨下未竟學業,奔赴上海,一則就近與兄長聯繫,一則思欲擴展視野。藍敏先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政治系、金陵大學修習國際法,並在當時上海灘各路情報人馬來往,了解台灣最新情勢。

                太平洋戰爭爆發,藍敏念及美國將以台灣為戰場,不忍故鄉生靈塗炭,毅然從上海赴江西泰和面晤戴笠陳述她從日方得知以及對於台灣情勢的了解,並利用其兄的特權,為政府地下工作人員攜發報機回台。

                1942年4月19日,藍敏與其他4名男性友人一起離開上海,雖然原因名義主要是要前往重慶,一展報國之心,不過實際上則是一段「兩岸女密使」的蘇浙閩贛皖五省「死亡之旅」。

                藍敏一路徒步,翻山越嶺,該年10月才到達江西臨時省府所在地泰和,與戴笠方面及重慶方面取得聯絡,便在泰和等戴笠等了將近一年。

                1943年6月12日,藍敏與戴笠見了面,於是便向他說明了此行的主要目的。藍敏指出,「據說美軍在1944年夏登陸台灣,距今只餘一年,現在台灣原有五師團的兵力,又自關東調來兩個師團,總共約20萬人;另有海軍4萬餘人。同時因太平洋各島均被美軍佔領,故日本將所有物資都集中在台灣,打算鞏固台灣、背水一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左圖/1947年的藍敏,翻攝自1995年出版的藍敏口述回憶錄)

                「今美軍若在台登陸,依據美軍過去登陸的作戰方式,必定先將台灣夷為平地,再用大砲射擊,待所有危險清除後,才敢登陸。美國是個物資豐富的國家,不怕大砲和飛機的損耗,所有作為只是為了保護人命,但一旦和日軍起正面衝突,日本士兵可以以一當十,美軍的犧牲一定非常慘重」,藍敏分析說。

                藍敏告訴戴笠,「既然現在中美已經成立聯合司令部,戴先生又為中美合作所的主任,是否可代向美軍建議,放棄登陸台灣的計畫。因為強行登台,也許比在太平洋上各島的戰爭犧牲來得慘重,而且若美軍的目的只是要利用一個到日本本土的跳板,不如改在琉球,因當地配備少,物資不豐,於戰事有利」。

                藍敏後來回憶說,「戴先生對我的意見表示同意,並願向美方反應」。

                後來戴笠也要求藍敏利用其兄藍家精專機不受日方檢查之便,帶一發報機回台。藍敏於是依約回上海時找一位李先生拿發報機帶回台灣。

                1944年4月,年方23歲的藍敏才回到上海。藍敏回憶說,後來雖然沒聽說美軍登陸台灣,但也「不敢保證自己的一席話可以產生任何效力,只是沒想到後來美軍竟然真的登陸琉球」,「至於其決策的內情為何,我無從證實」,1946年戴笠搭機離奇墜機而身亡,「我更無法求得解答了」。

                藍敏因為這次「死亡之旅」,在回程中身染肺疾,體重由出發時的52公斤降到37公斤,於是抵達上海後不久,立即便回台休養。

                1945年日軍投降後,雖然藍敏仍在繼續休養。不過,藍敏的際遇仍然與國家命運的發展息息相關,戴笠一度曾派人詢問藍敏是否有意參加組織,但是被她婉拒。藍敏說,「戰爭中我因身為台灣人,替台灣人做事是義務,覺得為故鄉做點事是很光榮、很有價值的」。

                「現在戰爭已經結束,我身體又不好,不知還能活多久,所以很抱歉,我想回去做藍家的千金小姐,不再做任何事了」。

                「何況去後方,我不曾用過政府的錢,因為他們也不敢怎麼要求我。而我攜回的發報機,也在回台後不久,由一位郭先生依上海站的指示,到北投別墅來拿走了」,藍敏回憶說。

                但是因為這次與戴笠的因緣際會,藍敏也因此當上了中華民國首任台灣地區空軍司令林文奎的翻譯秘書,又見證了當時的歷史。

                1945年9月16日,林文奎搭軍機來台,18日便立即到台北東門町四條通找藍敏。兩人素昧平生,林文奎馬上說明來意,表示戴笠要他來拜訪她。兩人立即成為工作上的搭檔,從9月20日起,林文奎要馬不停蹄地視察全島機場,而藍敏則是擔任了這位司令的日語及台語翻譯秘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右圖/1946年1月,二排左三的林文奎與二排左二的藍敏及其屏東家族合影,翻攝自1995年出版的藍敏口述回憶錄)

                藍敏後來還成為林文奎一家人最大的恩人。原來林文奎後來在得罪陳儀及國民政府的派系鬥爭中被迫在1946年辭去空軍司令一職,後來在1948年改赴聯合國任職。而當時國共戰爭甚為激烈,林文奎的家屬偏偏在那個時候才得以與其他空軍部隊一起來台。

                藍敏回憶說,「林文奎離開台灣時拜託,他的妻子與兩個兒子不久將抵台灣,但不知道他們在哪裡,要我幫忙尋找」。於是藍敏到松山、新竹、岡山、東港等空軍基地尋找,最後才在東港機場的難民營中找到。然後帶他們三人到台北藍敏兄長的家中安頓。

                而深受藍敏照顧的林文奎大兒子正是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

                雖然藍敏有心於戰後遠離政治,但是她仍然因緣際會地認識孫立人將軍。1947年,孫立人的部隊調到高雄鳳山練兵,孫立人向藍敏請求暫住藍家的屏東別墅,兩人得以相識。藍敏在屏東的女幫手(丫環)美英,後來就成為了孫太太。

                對於藍敏不顧危險盼美軍放棄登陸台灣的事蹟,林中斌評論說,不論美軍後來是否真的是因為藍敏的建議而放棄登陸台灣的計畫,「她的勇氣及英雄事蹟是非常了不起的」,「她真是一個劃時代的奇女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左圖/1995年出版的藍敏口述回憶錄,翻攝自1995年出版的藍敏口述回憶錄)

                在美住了29年的林中斌說,當他在1990年代中期回國擔任當陸委會副主委後,才透過友人再度找到藍敏,感謝她當年的照顧,而且「她憂國憂民的熱情依然沒有改變」,「真是非常了不起」。

                藍敏在2002年去世,後事十分低調,林中斌也親自前往弔唁,對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不勝唏噓。

              • 家园 所以说有些封建糟粕也是不错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