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博客第三篇:周末听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 雪个

  • 共: 💬 41 🌺 16
  • 博客第三篇:周末听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演奏曲目是:

    亨德尔D大调第四奏鸣曲

    圣桑d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

    新春乐

    梁祝(片段)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格什温三首前奏曲

    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亨德尔这曲子没什么印象,惭愧。更惭愧的是,听了以后还是没什么印象。。。

    圣桑这首奏鸣曲好象也没听过,一般听的都是那三首小提琴协奏曲。这曲子听起来倒是不错。

    新春乐是跟很多小孩一起拉的。这个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了。

    吕思清拉梁祝的时候很动情,可惜拉错了一个音,而给他伴奏的老外钢琴家则更离谱地连错了好几个音。梁祝从小听到大,其中每个变奏每个转折都熟得不能再熟,一点点毛病都能感觉出来。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陈刚改编的作品,我一向是很喜欢的。不过今天吕思清还是让我吃了一惊,在开始的几个乐句上他的滑音揉弦用得太狠,还从没听过别人这样处理这个曲子!回家后我又找出这个曲子吕思清自己以前的录音,也不是这样的,也许是现场即兴的发挥?实话说,我觉得这个更改并不恰当,如果换到梁祝之类的曲子上会更好些。这里产生几个半音阶效果着实有点不伦不类,而且全曲也就最前面是这样,后面却又没有变化,风格很不统一。

    格什温的这几首曲子我只听过一次,是海菲兹拉的。因为曲调有点古怪,就记住了。说实话非古典的音乐我是不大接受的,实在不好听。格什温这个还算勉勉强强吧。

    萨拉萨蒂的卡门自然是有难度的,听得最熟的是穆特的版本。现场和CD不好比较,我觉得吕思清这首曲子拉得不错,拨弦比前面那些曲子里都要好。

    最后加演了一首查尔达什舞曲。

    关键词(Tags): #音乐赏析#吕思清
    • 佩服佩服,高人就是高级啊

      实话实说,俺是属于坐在音乐厅里不至于睡着、但是绝对听不明白的那种。别说人家拉错了一个音,就是他演奏结束了没有我都没有把握(看见别人鼓掌才赶紧边点头边拍手)。

      有段时间,我的那倒霉孩子弄了把萨克斯回家学艺术,结果是吵得四邻不安。我只好安慰他说“孩子,玩不转这喇叭不怪你,得怨咱家没这个遗传,以后咱们就安心在台下拍巴掌吧,上台威风的场面,可能还得再等几代了……”也别说,我孩子这回还真听话,第二天就把乐器还给学校了。

    • 还是再说说现场超水平发挥的吧

      别都念叨现场出错的啊,还有更难得的是现场超水平的呢。那是比较绝的。

      先来举个例子,九几年(?),在上海音乐厅,上交的贝多芬第七。那天上半场是波澜不兴,正常又正常。可下半场,从指挥到乐团,整个全‘疯’了,其精彩超过‘上交’绝对不止一个量级。

      到今天为止,个人以为,那是我听过的最棒的贝七之一。当然,也是最值的一场。

      具体时间等细节,要回去查查再汇报了。

    • 呵呵,滑音揉弦都是普通的小提琴技法啊

      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太傅所说的,“几个半音阶效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效果。

      音乐会现场,坐最好的位置是必须的,正面席位里的黄金区域才可能不受乐音衰减的影响,得到全面欣赏的效果。否则,如果不是为了感受气氛或者凑热闹,而是为了听正确演绎的话,真还不如在家听CD。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耳朵来说,听现场的震撼力还是远远强于在家听普通音响的。

      • 那得看使用的频率和力度了

        那天有很多学琴的孩子,他们都是坐在侧面的位置,我想,大概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 对于学琴的孩子。。。

          呵呵,实在忍不住要笑一下。

          当年我也是学琴的孩子之一啊。。。

          只是,以当初的年龄和经历以及听力,我都不是天才。

          • 吕思清把家搬到湾区

            打算在这边办个小提琴学校,所以很多孩子都来了。跟他学琴,谁不想啊?

            这次他花了三天时间,听了四十多个孩子拉琴,选出来一些与他合奏《新春乐》。据他说,还发现了有好苗子呢。

    • 敢情是吕思清知道雪个坐下面听

      一紧张拉错了吧,因为你那对小耳朵太灵光了

      佩服呀

    • 懒猫好奇许久了:雪太傅是学音乐的吧?

      还是学指挥什么的?

    • 圣桑的要听第三,太傅切不可错过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