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 -- 葡萄

共:💬214 🌺5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三)

        印度国歌中吟颂道:。。。水源丰富,果实累累,庄稼茂盛,郁郁葱葱。。。土地承载的不仅仅是印度的大国梦,还有印度的全部希望。

        在“一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在1952-1954年的风调雨顺,但是随着印度土地改革进展的缓慢加上政治与经济改革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让原本就问题重重的印度的国内变的更加复杂了。问题首先是来自大垄断财团的资本高度集中化趋势,印度在2个5年计划中经济实际增长了66%,但是垄断工业资本与垄断金融资本仅仅在注册资本上就膨胀了三倍。当时在印度国民生产环节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钢铁与水泥生产上,排名印度大财团第一塔塔财团控制了印度水泥生产的50%,而排名第二的比哈尔财团控制了印度水泥生产的25%,直到1968年印度控制的国营钢铁产量只达到了印度当时钢铁总产量的33%。第二问题来自社会贫富悬殊急剧扩大,早在印度"二五"经济计划结束后,尼赫鲁就问:2个5年计划国民人均收入提高了42%而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10%而农民却处于破产边缘,这些增长的财富哪里去了.第三就是国内国际局势动荡,加之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党团政治反复争端利益并利用各种政治军事手段转嫁社会矛盾.其中在1962年爆发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印度军费开支在政府开支中的比例从冲突爆发前的40%提高到了60%.到1963年3月的时候,印度外债实际达到当年政府开支的300%是1951年时候的51倍.当时在尼赫鲁执政时代末期的印度政府,利用军事冒险失败后的国内局势动荡实行全国紧急状态才顺利度过垮台危机.但是军事的失败同与之而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印度当时是一座等待爆发的火山.

        由于军事开支急剧增加,印度政府的"三五"经济计划实际已经破产.当时的印度粮食在50年代半心半意的土地改革失败后一直不能实现自给,印度被国际社会讥笑为讨饭篮子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却一直需要支付原本已经少的可怜的有限外汇来购买粮食.到印度1964年1965年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粮食急剧减产,当时印度的粮食饥荒已经到了来一船吃一船的地步,如果没有美国以及苏联的粮食援助,印度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灾难 .但是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美国在中印冲突后2年里给予印度的援助尽管急剧增加到与印度建交后美国援助综合的200%.但是美国人的附加条件是:今后印度的5年计划必须由美国政府认可.面对独立与生存的选择,印度终于在1966年接受了赫鲁晓夫的橄榄枝.

        1966年1月19日,印度国大党两院中526名议院举行秘密投票。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在议会大厦外等待选举结果。四小时后国大党议员领袖辛哈出现在走廊。人们纷纷上前询问:“是男的获胜还是女的获胜了?”辛哈宣布:“女的赢了”。继承了父亲巨大声望与与治国策略的英迪拉.甘地以355票对169票(2张废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对手当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英迪拉的时代开始了。

        英迪拉.甘地在执政早期是依靠由当时国大党第一大派系的辛迪加集团支持下上台的.但是让代表垄断财团的辛迪加集团大跌眼睛的是,英迪拉.甘地不是他们眼中的洋娃娃和线控木偶.首先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5月宣布卢布贬值35%,为此印度得到了急需的300万吨粮食和9亿美圆的援助,沉重打击了国内垄断财团的势力.而且利用和美国的短暂亲密关系,从墨西哥进口了粮食种子,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尼赫鲁时代的土地改革出发的开始了绿色革命.终于到1978年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随后,印度政府在越南问题上的表态代表了印度在国家独立自主上坚定的政治立场,同苏联的握手不仅获得了大量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而且在苏联的帮助下,印度政府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与改造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印度政府以国家中央集权为手段,以国家经济国有化为方向推进经济计划.终于在1967年5月宣布了为期10年的"经济计划10点建议",同年7月19日英迪拉.甘地宣布控制全国54%存款的14家印度银行收归国有,此举受到印度人民的热烈欢迎.受此鼓舞,在1969年12月,英迪拉.甘地颁布"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法"成立了"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委员会".此后1969年9月取消给予印度土邦主年俸与特权1970年2月颁布的加强工业许可证制度的法令与1971年把全国64家普遍保险公司受归国有.就此印度混合制经济体系框架完成,尼赫鲁建国时的构想在他女儿手里实现了.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打击了印度国内垄断财团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而且为印度国内局势的稳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同巴西一样,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庞大人力物力与技术支持与印度本身家底使印度必须要在可以做长期经济规划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一步步去实现.印度不是巴西,巴西的拉美奇迹是以牺牲国家经济自由的基础上实现的,印度为了国家经济主权既选择了苏联的橄榄枝并与美国保持有限的合作关系.印度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位置要比同时期的巴西与中国要有利的多.但是,印度恰恰不能作到的就是对经济长期计划作出有保证的规划.印度政府与国内各种各样的垄断集团的利益斗争,印度政府在长期经济计划与短期经济效益的选择中不断的在选民的利益趋势下左右摇摆,印度政府在遇到国内国际危机的时候往往通过国外军事冒险来转嫁选民的视线与国内即将爆发的危机来赢得大选.但是自身实力的孱弱,往往在军事冒险与干预后印度政府又陷入财政危机并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印度在60年代后形成的改革-危机-冒险-更深的危机-再改革的循环行为模式,终于让80年代的印度总理感慨:印度已经失去了工业时代.

        印度得到了民主与独立却失去了未来!

        (待续)

      •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二)

        60年代越战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一方面美苏争霸到了新高潮,一方面随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恢复经济活力后加紧对传统势力范围恢复影响与控制。如果说英国试图把新独立国家尽可能约束在英国联邦体制里,法国在北非构建法郎区这个桥头堡是一个标志的话。那么在中东在越南在非洲甚至在南美,燃遍世界的战火,此起彼伏的军事政变与各种颠覆活动的后面由始致终美国与苏联直接或间接的参与,都显示着中国印度与巴西势必在自己的道路上即将面临的艰难抉择。尤其是越南战争,这场从1961年爆发到1975年结束的战争,终究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转折。中国巴西与印度在自己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终究需要迫使各自的国家再次问自己:何去何从!

        在瓦加查自杀后,其继任者库比契克继续进行巴西大规模工业化改造与经济国有化进程.但是一直以来如何发展巴西的经济在巴西的经济学家一直有着两种对立的争论,一派继承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经济国家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而当时的执政党秉承的就是这个路线,其支持者包括民族主义者和新兴工业资本家;而另一学派推崇的是

        现代化附属理论,这个派别的代表经济学家叫:西蒙森(M.H.Simonsen) ,西蒙森认为这个西蒙森把吸收外资看成促进巴西摆脱经济贫困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这个学派的拥护者为大地主大工业资本家和中产阶级.

        虽然库比契克执行的发展主义为后来的军政府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并在70年代成为当时世界八大工业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伴随面队外债增加公共赤字增加与通货膨胀加剧而来的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在60年代初巴西就究竟走什么样的经济道路和发展战略展开了全国性的大辩论.最后这场争论以,以美国插手的军事政变与随后开始的军政府时代终结了这场争论.在当时占上风西蒙森的学说成为了,巴西军政府的指导思想.虽然巴西军政府依旧大力推行的是进口替代政策,但是从本质上说怎么解决巴西工业化和进口替代中的瓶颈问题,军政府的选择是:以经济与金融国际化为目标,实行负债发展;当时雄心勃勃的军政府坚信巴西在几十年后必定是世界经济强国.随后巴西经济在巴西历史上经历了最强劲的增长时期,连续八年年均增长10%的高速让巴西奇迹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并且在世界经济学界引起对比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模式与日本及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的的争论.但是放弃国家自主独立的经济发展奉行了现代化附和理论的巴西终究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代价在今天有个代名词:拉美化.

        在1964年军政府上台后,就推行了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并归还给大庄园主的土地改革,这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土地改革.早在1962年7月当时的巴西政府就拒绝了美国强迫巴西承认与美国资本紧密联系的汉纳矿业公司在巴西的权益,确切的说就是开采巴西国有铁矿的权益.在军政府上台后,为了获得负债战略所需要的美国资本,为汉纳矿业公司服务的人在1964年后就获得了一个副总统和三个经济部长,就此巴西铁矿甚至巴西所有让世界羡慕的资源对美国人敞开了大门.1965年汉纳矿业公司与伯利恒钢铁公司组成康采恩共同开发巴西租让的铁矿.而后美国钢铁公司也与巴西一家叫淡水河谷的国营矿业公司联合最后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而美国只需要为进口巴西矿石向巴西政府支付4%的合理费用就足够了,尽管这是在1962年巴西政府用法令明确关闭了汉纳矿业公司要求之后.令人讽刺的是,让巴西中产阶级支持西蒙斯的主要原因是:外债 赤字与通货膨胀,但是奉行西蒙斯理论的军政府,最终把外债赤字与通货膨胀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军政府上台时就为拉美化种下了深刻的成因.

        不过,60年代的巴西除了农民与矿业工人的声音淹没在巴西奇迹之下,巴西依旧如此自信。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一)

        20世纪的后半叶,是世界政治军事风起云涌的时代.战后原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独立的斗争时刻伴随以美苏争霸的主旋律.作为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印度巴西和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各自在不断跌倒中摸索前进,也因为各自不同的选择在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中采取了迥异的态度与策略.如果我们抛开时代背景仅仅从当今的时代背景来简单分析,而不从实事求是的客观角度分析当时决策环境的种种现实的局限,那么除了可以轻率的做出谁对谁错谁懂经济谁不懂经济外,对我们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毫无助益.这里在对于那个时代为民族独立与国家独立作出不懈努力的巴西印度和中国的三个领导人表示致敬,我尊敬他们的原因不仅是他们为各自的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因为他们对各自国家至今还产生着深远影响,他们的命运其实也是他们各自祖国在一个时代的缩影.以他们为坐标我将分析那风云岁月中巴西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变化.这三个领导人分别是:巴西的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印度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中国的毛泽东.

        在50年代,无论是巴西印度还是中国在经济上都获得的出色的成就.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除了中国在50年代早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外,在50年代三个国家都是明确把经济建设做为自己国家明确的施政目标的.

        印度在50年代初步构造了全面工业化的布局,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在国家建设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印度在经济建设里也摸索出印度独特的混合经济的雏形,并且在总结"一五"计划的时候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蓝图.并在"二五"计划中对"一五"期间所倡导的混合经济模式有所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为起始加速国家工业化领域的投资尤其是重工化的投资.在复杂与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印度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的全面提升社会与国力作出巨大努力.在避免国家分裂的同时,试图快速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并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这样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对于印度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早在1938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在国大党党团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实现印度工业化消灭失业与贫困.为这个构想,印度在50年代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超的政治与外交手腕下,不仅仅在国内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而且充分利用国际形势纵横俾阖,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来自美国和苏联的技术与经济援助,大大加快了印度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的步伐.因此尼赫的个人声望在国内外都获得交口赞誉不但是尼赫鲁本人的荣誉,也是那时候印度在世界50时代的写照,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1947年豪迈的那句:印度要成为世界的一极,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

        在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革命成功后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自30年代起就倡导国家在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从日用品替代生产为起点开始了以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为目的的进口替代战略.尽管当时农业资本寡头设置层层阻碍,但是以二战为催化剂.启动了巴西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巴西乃至拉美第一家由政府控制的大型企业沃尔塔.雷东达钢铁厂在1946年正式投产,同年巴西最大的矿业公司巴西多西河谷公司与巴西国家经济开发银行(BNDE)也先后建立.50年代的巴西就是这样大步开始了工业化,开始了进口替代战略.这个战略至今对巴西与拉美仍然有深远的影响.在1950年瓦加斯以绝对多数票开始了第二次执政,继续执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和经济国家垄断政策,在巴西成立垄断巴西石油勘探 开采炼治生产与进出口的巴西石油公司,为实现电力国有化筹办巴西电力公司(1962年成立)

        .但是在1954年由于瓦加斯执行的民众主义政策,巴西寡头和与之关系密切的新闻界\军人在彼此关系日益冷淡后利用1954年8月5日巴西中央政府卷进政治谋杀事件发难,在军人要求瓦加斯辞职的情况下瓦加斯于1954年8月24日自杀身亡.虽然其后继任的库比契克在50年代后续的时间中继续执行并深化瓦加斯的基本政策,但是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似乎预示着巴西的未来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坎坷与困难.尽管那之后的巴西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尽管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与其后任为巴西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而不懈的努力着.

        与印度和巴西比是遭遇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最深重的国家,再近100年的屈辱与半殖民化进程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选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方始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千疮百孔久历战火的山河,更有一个历史命题放在当时的中国人和中国执政党面前:救亡图存!.如果不理解这四个字,那就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毅然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请在评论那场战争前清晰的读一下八个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短暂的中苏蜜月之后,意识形态已经不能弥补两国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的巨大分歧了.尽管一五之后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尽管苏联给于了一五期间的中国全面发展以巨大帮助,尽管我们曾经浪漫的称呼苏联为老大哥,尽管...我曾经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我们可以有其他选择么.就象我们不能不在朝鲜被迫进行一场我们自己不情愿的战争一样,那时候的中国没选择.而一五的杰出成就为随后的二五计划注射了兴奋剂,而以三年自然灾害作为50年代的收尾无疑说明了.中国人要从此站起来需要付出的是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的艰辛.

        这时中国所面对的困难,也为巴西为印度寻求经济独立自主的未来路做了一个注脚.终于不期而遇的60年代印度和巴西都需要为自己的路再一次作出抉择.

        (待续)

      • 家园 看得意犹未尽, 加油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