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dreamflyer

共:💬527 🌺271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三十六)

      公元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一年之后,他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正式建立了大唐帝国。李渊自己可能都没有料想到,他一手建立的唐王朝,不仅在时间上延续了近300年,而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在大唐帝国300年中,由于政府的扶持,道教一直凌驾于佛教之上,凌然以国教自居。只是,在这样辉煌的道教全盛时期,道教的开创者——天师道,却令人奇怪地避身于龙虎山之上,仿佛成了一个不幸的被遗弃者,或者,一个毫不相干的局外人。

         张天师们眼睁睁地看着,山下的世界,一夜之间,几乎成为了道士们的天下。南北朝道教被佛教攻得左支右绌的局面,一扫而空!

        造成一切的原因,是一个新王朝的崛起;而这个新王朝的当家的,恰好是姓“李” !

        

         宗教和政治,总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双胞胎。著名的“剃刀定理”的提出者奥卡姆说过,“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这句话只要把“笔”改成“嘴”字,就可以被当时中国的道教所用了。道士们需要皇帝手中那把宝剑,使天下的和尚们知趣地闭上嘴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砍下秃厮们的项上人头!

         姓李的皇帝们呢?他们需要的是得到天下的承认,而承认的理由,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他们的出生问题。“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出生不正统,这是个让皇帝们相当头痛的问题。例如后来的清帝国,按统治的水准来说,应该是不输给唐帝国的。但就是因为来路不正,不是“轩辕氏之某代子孙”,结果反清复明的呼声,从建国一直喊到灭国。连毫无大汉族主义思想的韦小宝,一开口都是,“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住手!”

        

         唐朝李氏的出生很成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自称是源自汉族的赵郡望族。后来,又觉得不够威风,便改口说,祖上是著名的军事贵族——陇西李氏,祖上出过一系列的名人,如汉朝飞将军李广。不过,后人对这个说法相当怀疑:李广一脉传到李陵,好像就投降匈奴了吧,莫非……?

         于是就有好事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皇上这家人的根底,很是令人生疑,似乎大有“胡儿之气”!他们的基因,不是纯粹的大汉民族的基因,而是夷狄之人——鲜卑族的混种!这些好事者进一步考证:十六国的时候,李氏曾经有个鲜卑人的姓氏——“大野氏”。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天下百姓之中,良民自然占多数,但小人辈也不少啊!如果让他们知道了皇上原先姓“大野”,那么,在他们的口中,李渊就不叫李渊了,而是“大野渊”;李世民更不是李世民了,而该叫“大野世明”!——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大唐皇帝的名字呢?还是倭国天皇的?

        

         这种情况李家的人想想心头就不舒服。怎么办呢?——好办!攀亲戚!“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中国人的攀亲历来都是很有名的。《说岳全传》里面有个周三畏,以前开了个兵器铺子,客厅里挂了副对联,暗示自己攀的祖亲。岳飞上门来买剑,一语便道破,这位周三畏是汉朝大将周亚夫的后代。周三畏立刻对岳飞另眼相看,后来卖剑时打了个很大的折扣给他。

         也有攀亲戚攀出笑话来的,如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她见唐朝的皇帝上台后就攀了门大亲戚,自己篡唐之后,也琢磨着要攀亲。不幸的是,“武”这个姓氏,着实过于生僻了,翻遍了历史,也找不出半个有名的。武则天没有办法,只好攀了周武王。何也?名字里面有个“武”字嘛!

         李渊比武则天幸运的是,他姓得太好了!“李”姓当时就是个大姓,现在更是大得可怕!名人那是一捞一大把。我有个同事,海外华人,姓李(Lee)。经常给我吹嘘:“大陆有李鹏,香港有李嘉诚,台湾有李登辉,新加坡有李光耀。——就连美国,也有个著名的将军罗伯特.李!(Robert Lee) ”——你看,攀亲都攀到洋人那里去了!

         李渊可没有我这位同事这么眼光短浅,要玩可玩大的!他一眼就相中了李氏家中最老最早最牛的一个——老子李耳。

        

         这下子,天下的道士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就看谁的眼明手快,最早接到皇上抛过来的这粒球了。

         张天师的天师道仍处于政治冷感症之中,所以主动弃权,退出这场拥戴争霸赛。剩下的上清派、丹鼎派、灵宝派等等各路大佬抢个不亦乐乎,仿佛黄飞鸿电影中的狮王争霸。但当最后胜者“黄飞鸿”胜利地夺得锦标时,台上的各位选手,以及台下的观众们却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因为这位“黄飞鸿”,不是来自大家公认的夺标大热门中的上清派,也不是是灵宝或丹鼎派。此人姓歧名晖,来自华山的道派——楼观派。

        

         岐晖这个人之所以夺得锦标,与其说是“手快”,还不如说是“眼明”。在李渊还没有露出苗头的时候,他已经在到处发布预言了:“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还没有等李渊自己开口攀,他自己先把大红拜贴给递了过去。

         不仅如此,他还四处搞策划,制造太上老君显灵的事件。这是道士们玩熟了的把戏,但岐晖却加上了政治色彩,“天道将改,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按当时隋炀帝那种搞法,是人都知道“天道将改”了。岐晖是个谨慎的人,他通过太上老君预言的时间是“数岁”,其实李渊起兵一年就基本搞定了。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晋阳后,随即进兵关中。李渊的女儿,著名的平阳公主在关中起兵响应。岐晖“逆知真主将出”,拿出道观中所有的粮食,来资助平阳公主的军队。大局为重,为了道教三百年的前途,只好暂时委屈一下各位道友的肚子了。

         后来,李渊率军来到浦津关时,岐晖喜出望外,“此真君来也,必平定四方矣!”为了替李渊制造一个好兆头。他玩了一个绝招:将自己的岐晖,改为李渊一听就喜欢的“岐平定”。

         拍马屁拍到底!反正是死是活就押定这一宝了。岐晖派了观中道士80余人去接应李渊,干脆真刀真枪地帮忙打架吧!

         大家不要小看这80多个道士,要知道,岐晖后来还被著名的剑仙门派——蜀山派尊为祖师爷呢!这80个道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会不会放飞剑就不清楚了,但肯定比少林寺派出的十八棍僧强。再说了,一个十八,一个八十,少林和尚的小气可见一斑。以后,他们将为自己这一次的吝啬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八,唐军攻打长安之前,李渊特地派人到楼观设蘸祈福。第二天,十一月初九,唐军胜利地攻克了长安。楼观派——不!天下道士们的幸福生活,从此降临了。

      • 家园 楼观派莫非是华山剑派的前身?

        那奥卡姆的格言就可改为:“你用剑保护我,我用剑保护你。”尚方剑&桃木剑,绝配

      • 家园 看来光靠嘴还是不够的

        真刀真枪的交投名状才够诚意。

      • 家园 贫嘴道士们的幸福生活~
      • 家园 合着蜀山派从这来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80多个道士,要知道,岐晖后来还被著名的剑仙门派——蜀山派尊为祖师爷呢!这80个道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会不会放飞剑就不清楚了,但肯定比少林寺派出的十八棍僧强。再说了,一个十八,一个八十,少林和尚的小气可见一斑。以后,他们将为自己这一次的吝啬付出惨重的代价!

        合着蜀山派从这来的!

        再闹出个李逍遥来才好玩呢!!

      • 家园 梦飞兄好文

        纠正一个小错,《说岳》中周三畏是冒认的五代的周德威做祖宗,不是汉代的周亚夫。

        献花。

        不过李唐一开始不是认老子做祖宗,而是先认五胡时期的李嵩做祖宗,然后上溯到汉代的李广家族,再往上上溯到秦朝的李信,这一支跟老子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 家园 谢谢青兄的指正。

          《说岳》这本书是初中时看的,写的时候托大没有去查证,故而有此之失!

            至于唐朝李氏的宗族渊源,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扯开来说很麻烦。此处,为了不太节外生枝,只是抓住了他们混有胡气和乱认李耳这两点敷衍开来写。也就是说,在大致不损文章的准确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扩展文章的趣味性。这是本文的一个主要目标。

            毕竟,后人大多只是推测。李氏渊源的问题,以及和道教的关系问题,在我看的资料中,似乎并没有定论。

          • 家园 这里边最后还是攀李耳作祖先,当然,木有明说或强调

            仅仅是给李耳的封号里面体现,好象是"祖皇帝"什么的。这有很大的优点,一则李耳是人而神的人物,道教的精神领袖,再者,李耳的归宿是出函谷,去西北,可以最大限度的解释李家的胡人血统疑惑,李家后人追随祖先去过胡人地方很多年,当然有胡人血统,这是道士说的.要是别人再有疑问,让道士诅咒之.道士呢,要是有有钱有势的人物跑来说他是你过世的终身独身导师的私生子,非得给你捐钱捐物,你怎么办?顺便说一下,李唐攀附的另几位也都是与少数民族有关的,这只能说头回做假脸皮不厚.

      • 家园 双宝板凳,质量超群!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