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脚踢开古典音乐的大门 一 -- 五度

共:💬108 🌺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脚踢开古典音乐的大门 一

    基本上是一个杂烩文。因为兄弟我打算明年古典吉他考级,所以被迫要上古典音乐欣赏。在这之前我基本上只听摇滚,偶尔听听流行。所以这是我这N年来第一次认真听古典。说实话听了这一段时间我感觉古典确实还行。。。下面就是我的经历,算是个古典音乐和吉他入门。

    古典音乐,又有人叫严肃音乐。每当我听人说起后一种叫法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太舒服。这个说法的意思就是只有古典音乐才是严肃的,其他做音乐的都不严肃。于是我就先有了一种排斥感。

    除了这点,同学中听古典音乐的人群中能有超过70%都是靠听古典来显示自己的品味或出身,也让很我反感。现在想来,当时听古典的人中,真心喜爱的当然还是有的,比如从小学钢琴的,或者因为喜欢某个作曲家某支曲子开始听古典的。但大多数都是王二老师所说的媚雅。同媚摇滚的人以另类衣着来体现自己的品味一样,媚古典的通常是用设备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即使现在想来,当时有些大学同学的设备也是厉害得很。CD机,功放,音箱,可谓铁三角。国产的当然是不要的,喇叭是要特大能听到所谓礼炮的,CD也是要原装进口几百块钱的。但你和他聊起来,他通常跟你说的也就是这几样东西。有时候我真想问问:哥们儿,除了礼炮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动静儿,比如后面的音乐?

    后来机缘巧合,我进了大学的合唱队,唱男高一。这个声部的最大好处就是有主旋律,有调儿,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其他像男中,男低一首歌下来都是唱和声,嗯嗯阿阿的没什么旋律(女声部也是如此)。所以一旦这首歌里有男低音的主音(比如一些苏联歌曲),他们就扯开嗓子示威。男低音基本都是大胖子,再用上吃奶的力气,震得整个舞台都跟着抖。

    当时像这样的趣事还有许多,比如有一次演出。因为要上节目,之前电视台就把音都录好了。后来我们一上台,节目组跟我们说对口型就行了,假唱。几个学长在人群里说:咱们服吗?然后大家就唱起来,那真是比驴叫都亮,完全盖住了音箱的声音。唱完以后节目组表情不太自然,但也没说什么。

    因为那个时候都是这样,正经演出的时候也是打打闹闹,所以我反而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不少古典的东西。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拉丁圣歌这类的宗教音乐。通常是一架钢琴或者不用乐器,只是三四十人在台上唱。有些人模仿管风琴轻声哼唱,有些人模仿拨弦做蹦蹦声,甚至有些是专门负责出像鸟叫,嘬嘴之类的怪声。顺便提一句,因为有宗教内容,教育部对这类歌曲很不感冒。

    正因为这段经历,认识了一些人。我开始学钢弦吉他,弹了半年学会了天堂洒泪。一年后别人说来一段,我又弹天堂洒泪。后来出国后停了一段时间,没忍住,买了把琴,又弹了一年多,又有朋友说来一段,我想了半天还是弹了天堂洒泪,因为除了这个没别的可弹。终于我作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很英明的决定,在报纸上找了一个古典吉他老师,开始学古典。到目前为止我学了大概6,7个月,感觉比之前三年的进步都大。令我难忘的是第一堂课,我跟老师问我弹的怎么样。老师犹豫了半天终于说:你的手劲儿很大。

    敢情之前我练了三年全白练,光长劲儿了。

    关键词(Tags): #影评乐评元宝推荐:雪个,
    • 家园 谁这莫说来着?

      古典音乐,又有人叫严肃音乐

      说这话的人给自己戴高帽。

      同学中听古典音乐的人群中能有超过70%都是靠听古典来显示自己的品味或出身

      这帮人不免太做作了吧。

      媚雅

      在下出身普通家庭。不知何故,从小开始媚雅,连我母亲都感到诧异。后来就真的爱上了这个"雅"。可见自我暗示的效用还是很大。俗话近朱者赤。那是你自己打算"近"朱,最终才会变赤。所以"媚"之一字,甚是要得。

      媚古典的通常是用设备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要不说,京城大傻之一是请人吃龙虾呢。

    • 家园 哈哈,花一下~~~~
    • 家园 你们这些唱高音的最没有技术含量了

      就知道扯着嗓子喊,也不管人家会不会跑调。

      • 家园 合唱和独唱可不一样

        如果一个人扯着嗓子喊,声音就从人群里蹦出来了。基本技巧是要用类似打哈欠的气声感觉去唱,而且所有人要保持一致才能和谐。

        • 家园 我这是出于一个低音对高音刻骨铭心的仇恨啊!

          分练得时候都是好好的,一和练就被带得乱跑。还会被人说:“怎么都听不出你们在唱啊?”只好很没面子的回答:“我们如果不唱你就听出来了。”

    • 家园 【原创】一首新作,过去的影子

      基本上用guitar pro 5搞定。计算机的演奏不错,我的唱功有待改善校园民谣+迷幻摇滚风格,希望大家喜欢

      外链出处过去的影子

      听到她的声音 看见她笑容渐渐清晰

      昨日点点滴滴 翻来覆去播映难以清醒

      就在这昏昏沉沉之中 就在那犹犹豫豫之中

      就在这纷纷乱乱之中 就在那哭哭笑笑之中

      过去的影子 慢慢走近

      清晨梦中惊醒 看到身边熟睡你的身影

      昨日争吵声音 回响难以清静

      就在这起起落落之中 就在那聚聚散散之中

      就在那缠缠绵绵之中 就在那从从容容之中

      过去的影子 慢慢走近

      关键词(Tags): #过去的影子
      • 家园 花!

        这首曲子大概可以分三个方面:作曲、配器,和演唱。

        作曲和演唱我都比较喜欢。感觉五度兄在演唱上也许有意无意地受到老狼的影响?还是天生声线就跟他比较接近?

        配器再分两部分,一是配器效果,另一个是配器设计。配器效果方面感觉生、愣,而且几种不同的乐器(至少是吉他和Midi吧?) 似乎彼此都不搭尬,各干各的。这些缺陷在歌曲的前半部特别明显 --- 当然我是拿那些专业配器的歌曲作参照啦。没有那套专业器材自然难以达到专业效果。

        但从配器的设计上还是能看出五度兄的过人天赋的。“过去的影子”第一次出现并重复时 配乐是那种类似“咚咚咚”鼓声的音乐,很有气氛;第二次出现并重复时 在鼓声中加进了吉他solo,是很出彩儿的设计。

        • 花!
          家园 哈哈,许巍

          从《在别处》我就一直听他的专辑,到现在n年了,受的影响挺大。

          煮酒老兄说的都是点子。配器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想找一些书籍也找不到,基本上都是模仿。我之前总是把贝斯写的和吉他差不多复杂,后来也是听别人说才知道其实简单就是美。一个小节就一个四拍音,嘣。。。这首歌里就是如此,确实自然一些。其他就不行了,来回循环的吉他分解和弦实在是不得已为之。据说也是应该避免的。真正的流行歌曲里面其实很少是这样的。

          那个咚咚的是古典吉他砸5和弦长达三个音符的solo更是我亲手弹的

          • 家园 那段solo是你自己弹的啊

            牛,我还以为是电脑做的呢

          • 家园 说到贝司,冒昧地向五度兄推荐几首歌曲

            其实我听流行歌曲不多,欣赏面儿很窄;而且我也从未玩过贝司更未写过音乐和配器。只是完全从流行歌曲的普通消费者角度乱说一哈。

            第一首让我清晰感觉到贝司作用的是80年代听到的一首英文歌曲,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在美国是如此的有名和影响深远,以至于Sarah Brightman也要翻唱。这首歌就是 A Whiter Shade Of Pale。它的贝司就非常简捷,但如果没有了贝司,这首歌曲的魅力大概要减半。

            再有两首都是港台商业歌曲,一个是90年代初 黎明的“对不起,我爱你”,好像是翻的一首日本歌。这首歌我觉得不仅贝司好,吉他部分也非常精彩。黎明的声线条件本来一般,但这首歌的配器与其闷闷柔和的声线可谓相得益彰。另一首是90年代末 容祖儿的“痛爱”,配器的低音部分给人印象极其深刻。

            流行歌曲中配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我反复听一首流行歌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流连于其配器音效带给我的那种梦幻迷离的感觉。而且流行歌曲配器我以为关键是两点:(1) 重复的段落要同中有异;(2) 后面的精彩程度不能逊于前面的。

            再就是某些具有特殊效果的音响,如果只出现一次就不再清晰地出现,也会令人产生某种神秘感。比如“痛爱”中第二段出现了一次比较特殊的音效,但如昙花一现般再不出现了。这些小技巧对专业玩儿音效配器的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吸引力,但对我这种普通消费者来说就很有吸引力了。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这句话对服饰、家居、家私,以及流行音乐,我以为都是至理名言。

            另外就是五度兄提到的

            “来回循环的吉他分解和弦实在是不得已为之。据说也是应该避免的。真正的流行歌曲里面其实很少是这样的。”

            --- 诚哉斯言!我听过一些歌曲,其吉他部分本身就是一首独立的曲目,其复杂程度决非几个分解和弦反复循环弹奏可比,即使没有歌手和其他配器,单拉出来也是一首不错的吉他曲。当然这样干实在太耗费精力,所以不能指望曲曲如此,但如五度兄这样的高水准玩家,怎么也得弄出一两首这样的精品来吧?

            再就是,同样的吉他分解和弦,也不能成天老是C-Am-F-G7-G-Dm-Em 这些大陆和弦,Am7, Dm7 也不够独特和颠覆,还需要有更颠覆一点的东西,比如9和弦、加减和弦。即使是 soft rock,这些罕见和弦独有的特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方面我在国内时见到过专业配器方面的书,五度兄不妨多探访一哈~这是左手方面。右手方面也要有变化。大学时代偶尔弄倒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的主题曲的吉他伴奏部分,发现它居然使用了10种和弦,而且有些和弦,虽是同一和弦但摁法不同,其效果迥然。

            再就是根据曲目情绪的发展不断变换右手分解和弦的技法,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出新”。

            乱谈 乱谈, 五度兄一笑~

            • 家园 接着聊配器

              那三首歌里我感觉最精彩的是容祖儿的那首。从这首歌中也能听出来现在的流行歌曲比以前进步不是一星半点。比之A winter shade of pale,从编曲乐器使用音色都复杂出很多。我在网上搜到了一篇讲配器的文章。我感觉正好能解释这三首歌的低音部分。

              http://ch.midifan.com/m_TechArticle/Detail.aspx?id=81

              黎明的那首歌就相当于作者说的和弦根音,也就是著名的一小节一个音。简单实用,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A winter shade of pale就是节奏型的低音了。我感觉这类一般是为了和鼓配合,作用是突出节奏,有时候往前赶有时候往后拉。最后容祖儿那个就是旋律型了。也是最难写的。一个高音部一个低音部各有各的旋律,而且还能和谐统一,写作难度可谓是不小。

              另外这篇分析配器的文章总结的4点也是很精彩。1旋律层2和声节奏型3低声部4噪音层。以往的老流行歌曲对1主旋律层非常重视。一首歌不用伴奏也是很上口的。但现在越来越发展,往往更受重视的是后两个。一个是低声部一个是噪音层。也就是煮酒兄说的特殊效果了。

              这里面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电子音乐的发展。一般专业音乐人的合成器都能弄出n种音色,随便您使用。所需要的就是靠自己的耳朵听,然后调调数据。而对普通听众,尤其是大部分创作人写的歌都是一个味的情况下(并且都是爱情题材)。谁加入的花样比较多,自然就比较吸引人。也就是the devil is the details了,这大概也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创新不如以前了。我对这个东西最早的认识是u2的with or without u,里面的合成器丁丁当当在当时也是很新鲜的,眼前一亮的感觉。

              吉他分解和弦就拿黎明这首歌来说,虽然是分解和弦,但这首歌的左右声道是交叉出现,有一种呼应的感觉。所以听起来就不感觉单调。我还得多学点这样的好手段才行。

              和弦应用就太深了。我感觉打个比方就是写完旋律,配和弦就是往上涂颜色。颜色涂坏了,原来的的旋律也给糟蹋了。但煮酒兄说的和弦多我不太支持,我感觉流行歌曲大概4,5个比较好。可惜用吉他写歌经常是2,3和弦就搞定了,所以就出现了写的歌都是一个味了。有朋友教我,要先在脑子里写旋律,然后再找和弦。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到,都是弹和弦,然后想到旋律。所以起伏很小,给人感觉是一条线。这个只有继续充实乐理了。煮酒兄所说的9和弦加减也正是我正在看的,不过就不是那么明白了。大多是按照书上的图片一按,弹出来听听是什么动静。好听就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