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零)经济物理学原理 -- 唵啊吽

共:💬337 🌺7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确实想找一条科学解释纷纷扰扰世界的方法

          从物质守恒出发来解释政治经济这样的社会现象就把解释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了。

          中国的东西差距正是世界南北差距的缩影,中国找出解决东西差距的模式,就有了解决世界南北差距的手段。

          谢谢阅读。谢谢支持。新年幸福!!

          • 家园 小结和问题

            文章将人与物质资源的关系作为讨论的中心讨论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将增加资源循环速度和均衡资源分配作为解决现阶段一系列地区、国家矛盾的着手点,提出根据物质循环的新的产业部门划分,点明提高消费效率的重要性,将社会分工看作人类介入、控制物质循环的方式,将现在的主要矛盾定位于现行以地域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关系同全球范围内物质循环的冲突,定义为控制物质循环的国家不接纳循环以外人口但要求整合其物质循环的冲突,将效率定义为资源从无到有的产生率、资源利用率而不是劳动产出率或资本回报率,将跨国婚姻作为破解文明冲突的基础。

            这一系列文章同现有经济学体系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注意并抓住了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问题:资源在现行体制下的价格无法代替资源的产生,无法弥补资源的消费对物质循环的影响。例如原油100刀一桶,可是生成这一桶原油要花多少工夫呢——即资源消耗殆尽问题;原油被消耗以后造成一些无法循环的物质残留,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即全球环境问题。这一系列文章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不同,在将民族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作为国际主要矛盾。文章比西方经济学多了环境和资源问题,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多了民族矛盾,比国际政治多了血生生的内容,值得再三阅读。

            虽然文章敏锐的发现了问题,但是提供解决方案不如指出问题那样有力,大多表现为呼吁改变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观点建议,且操作起来很困难。例如:“效率的度量,应该是以同样的物质循环提供更多的人类幸福”,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就是说应该这样提高效率:同样的物质循环条件下要“均富贵”,使物质财富在全球分配的更平衡一些;均富贵的方式只能是将更多的人纳入已有物质循环当中。可行度?或者要提高现行物质循环水平,需要科技,可是如果不经过现行的价格机制,谁会有动力发明创造呢?文章将理论建立在现实世界问题上:如贫富差距环境资源霸权主义,这些问题由现行体制产生,现在还看不到一个以其他体制来解决的希望,当然现行体制现在也未能解决。

            下面是一些精辟文字的摘录:

            “效率的度量,应该是以同样的物质循环提供更多的人类幸福”“消费效率是人类经济学中被忽视的研究领域”“物质循环观点来看,人类能够以什么速率来使用石油,以往是由石油供给决定的,但今天应该由森林光合作用的速率来决定”“国际政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角色:资源国家,制造业国家,贸易金融国家。资源和制造两角色是物资循环基础角色,贸易金融是维持这一物质循环的社会政治结构。”“人类今天控制全球物质循环的制度,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可以最佳配置资源,前提是商业合同的实施不产生外部效应”“经济学家夫里曼1984年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概念,应该由公司治理推广到国家治理,由公司行为推广到国家行为。”“按照物质循环理论,按照现在的国际政治,已经控制了全球物质循环的国际政治,是不可能轻易将能物质循环以外的人口的。”“生产力(葡西的航海技术)、生产关系(荷兰的商业制度)、上层建筑(英国的议会、文化和科学)循次发展,最终导致适合全球物质循环的生产力飞跃—工业革命,整整来了一个螺旋上升循环。”“所有,即便今天,民族矛盾依然是国策中主要要考虑的问题,而阶级矛盾反而成为次要问题。”“博弈论的研究发现,个体利益的极大化不导致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因,不是私有制的错误,而是私有制的不够完善。”“要减少以致消除国际暴力冲突,跨国婚姻大概是破解亨廷顿文明冲突的最佳切入点。”

            • 家园 花谢讨论。这是新的探索,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

              人类文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以“有限”创造“无限”。如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有限的集合体,但可以写出无限多的小说和文章。

              地球上的物质是有限的,但经过循环,可以产生无限的效用。

              此系列前边十几篇,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回顾,那就是人类社会和文化与其控制的物质循环像吻合。结论是如今全球物资循环需要一个人类统一的主文化和制度。后边的文章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但目标是明确合理的。如何解决人类的问题和避免人类生存环境的毁灭,是现在联合国和许多绿色组织乃至许多各国首脑会议关注的问题。真正掌握权力对全球资源有控制和影响力的集团和势力如果能够在这点上达成共识,自然就有实际机制来解决问题。我一个小小老百姓提出的方法当然难以实现。如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方法,如果不是京都协议各国提出,而是由此系列提出,同样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你提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我要思考一下在写另文。但有一点我是相当肯定的,人口控制必须是全球行动,这比巴哩岛讨论全球共同减少污染排放更重要。可惜,这没有全球共识。不单没共识,还有人权组织坚决发对,他们高举人类普世道德的旗帜来毁灭人类生存环境。

      • 家园 新年好

        这是地地道道的挂羊头卖狗肉啊。狗肉也是肉,味道也不错。

    • 家园 【原创】跨国婚姻是人类和平的希望

      最近,网上对跨国婚姻特别关注,尤其对中国女人外嫁褒贬不一。不过,这篇文章要从南开大学的网上课件谈起。

      南开大学把世界上古中古史的课件放到网上了。喜欢历史的读者最好看看,这个课讲得很有水平。其中第四讲,讲的是氏族部落的婚姻制度。其中讲到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而相互通婚的各个氏族组成一个部落。即部落实际上是以婚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独立政治单元。人类漫长的部落社会历史全靠婚姻制度维系。这个部落婚姻制度,是当今国际政治最值得借鉴的人类文化遗产。

      婚姻与政治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欧洲各王室通婚是与国际政治中各国联盟策略并用的。而中国自古就有姻嫁外交,如秦晋之好,昭君出塞,文成公主等等。对应于国内政治的“党同伐异”,国际政治实际是“姻同伐异”。所谓民族利益的主体、国家利益的主体,大致可以用婚姻圈子来界定。

      以前美国黑人备受歧视,其原因之一是种族隔离。如今黑人地位提高也与黑人同白人通婚成比例,尽管因果关系不存在。欧美一体,和他们的跨国婚姻不无关系。

      如果历史上婚姻在国际政治中如此重要,面临今天全球化的世界,婚姻是否能再显神功呢?

      如果用部落文明来类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话,文明冲突就是婚姻不相重叠部落之间的冲突。我们知道,中东穆斯林、基督、和犹太的一神宗教文明实际上是一个共同的上帝,文化和文明不能说不接近,然而中东战火连绵不断。最近以色列总理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高层会谈,以求中东和平,但和平前景依然黯淡。笔者以为,如果像汉族禁止同姓之间婚姻一样,以色列禁止犹太人族内通婚,要求以色列人必须嫁娶巴勒斯坦人,那么中东和平不日可待。伊拉克民主建设,就没有军事解决前景,政治解决前景也不乐观,但是,如果禁止逊尼、什叶和库尔德各族内婚姻,只允许跨族婚姻,那么,伊拉克民主建设就有希望了。

      如今是全球物质循环的世界,全球和谐治理是国际政治的道德目标。要减少以致消除国际暴力冲突,跨国婚姻大概是破解亨廷顿文明冲突的最佳切入点。中国女人外嫁,对中国安全有好处。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应该鼓励中国男子娶外籍女人,东北男娶俄罗斯女,广西男娶越南女,云南男娶缅甸女,援助非洲建设的民工们不妨顺带娶个非洲女,能嫁娶政要、明星、富商更好。跨国婚姻是促进世界和平的民间壮举。中国政府应该在税收上政策性倾向地支持跨国婚姻介绍所,这个政策性倾向的费用作为军费开支,是低成本国家安全建设。外交上最后有个《中日韩友好通婚条约》之类的东东。如果胡锦涛的儿子娶了克林顿的女儿,以后中南海和白宫也不必国事访问了,走亲戚就行了,那对国家安全顶得上一个导弹防御系统的功效。

      联合国和平与安全事务,也不要老动不动就派维和部队,文明冲突靠堵截是无法消除的,要消除冲突得学大禹治水的疏导策略。联合国和平与安全事务应该大投入地鼓励、疏通和便利跨国婚姻。我们有WTO了,我们有世界银行了,金融和商业已经全球化了,但是国际政治却是支离破碎,国际政治的上层建筑与国际经济基础完全不像适应。世界的明天应该只有一个民族叫“人类”,明天的人类应该只有一种文明叫“大同世界”。

      文明冲突不是人类的宿命,跨国婚姻是世界和平的希望!

      http://history.nankai.edu.cn/program/data/spsk.ht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要耻笑这女孩,不要嫉恨这洋人,他们的行为,或许正是缓和文明冲突的润滑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娶得洋妞有如此者荣立国防三等功

      关键词(Tags): #跨国婚姻#文明冲突#人类和平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中国人种之谜:纯种汉族人消失了吗?

        中国人种之谜:纯种汉族人消失了吗?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即使曾经被确切定义为汉族地区的居民,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汉族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

        “根据研究,现在的客家人倒是很纯粹的继承了当时中原人的文化传统,比如他们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们现在只能以少数族群的形式存在了。”

        “中国不存在纯种汉族人与长期的大规模人种迁移也有关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周边国家都在不断与汉族融合。”

        说明:把这个文摘放在这,是想说明混血不是什么可怕或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恰恰是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情。汉族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大的族裔,恰恰是因为跨容和接受融合。

      • 家园 大同世界还是过于理想了

        大同世界要么于核战争之后产生,要么于外星人入侵产生。我不知道LZ为何对人类那么有希望,几千年的历史早已表明,人类这个东西,只要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几乎是避免不了争论的,战争也是争论的高级形态。

        女人嫁出去作润滑剂也值得商榷,首先,中国男多女少,女人出去就更少,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如果中国男的都跑到贫穷国家去讨老婆,是不是又要给那些国家带来不稳定?如此以往,如何天下大同?其次,要说人类文明,首先要说自己的文明,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首先是被其他文明看不起(人类的劣根性,或者说是动物的劣根性,看不起自己认为是弱者的弱者),既然都已经被看不起了,剩下的都不用说了。而女人,我并不认为是文明的承载者,关于这点我不想展开,但是我想说中国女人嫁出去,肯定不是传播中华文明去的(当然,肯定是传播中华饭菜去的,但是这决不是文明的主要部分),而是接受西方文明去的(事实上,中华文明是什么?这里谁能够回答?)。

        • 家园 跨国婚姻之说或许不现实,但不现实不表明联合国不朝这方面努力

          如你贴子所说,没有战争的人类是不现实的,但联合国安理会就是致力于世界和平的。

          如果你把这个系列从头看下来,你就会理解我的意思。即如今的世界经济把人类结为一体,这样的经济基础,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人类统一文明。即人类应该要一个共同的主文化,共同的主文化之内容纳多元的相容的亚文化。世界今天相互冲突的文化不是人类福音,这是亨廷顿担心的文明冲突问题。

      • 家园 难.

        比如我曾去过的马来西亚:

        穆斯林的子女天生是穆斯林;华人要嫁娶穆斯林,必须先入穆斯林;而一旦加入穆斯林,是不可以选择退出的.

        穆斯林本来就是一个相当排外的宗教.

        如果以色列人嫁娶穆斯林,你让他(她)信仰什么?

        • 难.
          家园 伊斯兰教的封闭性我很早就有感受

          游遍中国名川大山,佛家寺院,道家道观,天主教教堂都可以参观,为有清真寺,就在我住的城市里,我去数次敲门都不给我进。来到海外,还是没进过清真寺。

          • 家园 马来的某些清真寺,倒是可以进的,在非祈祷时间,着装讲究

            不可短袖,裤须过膝,女士须穿上带帽子的长袍——门口有提供。

            这是马来西亚的“国家清真寺”,大概因此比较开放点。可惜我去的时间不对,过了当天可参观的时间。

            东南亚的穆斯林比中东开放些,在大马,只戴彩色头巾的是本地妇女,全身穿黑袍的绝对是中东来旅游的。我曾遇到过一对中东的璧人,那女子只看眼睛就知道是美女。我自以为很得体地用英文问她“是否能与我合照?”结果那女子看了男人一眼,断然地摇头走开。颇有些觉得他们不大方,后来才听几个男同事说,他们一个个早拿相机对着人家咔嚓咔嚓,那女子一路躲过来,最后遇到了我,难怪她神色不愉。可惜啊,她的眼睛又黑又深邃,鼻梁的轮廓也清晰分明,身材高挑苗条,因为看不到她的脸,反而更显神秘——原来黑袍也能穿出这样动人的风韵。天!我只是女子,便有这么多联想,换了男人只怕......

            穆斯林,想用黑袍保护他们的女人吗?危险危险!

          • 家园 跟我们还是不同的

            一身教的东西,缺乏包容性,非此即彼,非我即敌——不放弃这种宗教立场,通婚率是不会提高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和而不同”,老是觉得,这种心态恐怕是今后解决文化冲突的根本立场才行,否则没有出路。

            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当然是使人们不得不交往的根本原因,但没有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始终是难以和平共处的。

            伊斯兰教也好,基督教也罢,在这点上做得都不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