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三十九) -- 王外马甲

共:💬342 🌺107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普通迫击炮抵近可以直射

          好象距离是100米以内,好象教材上也有.

        • 家园 其实就是抵近发射的拉发迫击炮

          并非所有迫击炮都是坐发的... 一般大口径迫击炮用拉发...

          • 家园 的确,67式的82迫击炮就可以拉发

              67式82毫米迫击炮1968年设计定型,1971年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该炮炮身采用单筒身管,外部制有上、下炮箍槽,口部为内锥形,便于装填炮弹,身管下部制有螺纹与炮尾旋接,炮尾装有拉发机构,便于平射及发射特种弹;缓冲机为单管双簧式,由缓冲杆、缓冲管、长短簧组成;托架上方左右各装有滚轮和偏心轴6并以螺钉固定,滚轮作为炮身运动的辅助支点,其高低位置可由偏心轴调整;方向机装在托架下方,瞄准镜座装在托架左上方;高低机由大小锥齿轮、螺筒及外筒组成,转动手柄可使大小锥齿轮及螺筒转动,进而使高低螺杆上下移动,赋予炮身高低射角;该炮配用62式光学瞄准镜,镜头放大率2.55*,视场9度。

              该炮配用榴弹、照明弹(5.48KG)、发烟弹(3.58KG)、燃烧弹(3.44KG),还可发射宣传弹、长弹和炮榴弹(14.4KG)。

            口径:82毫米

            全炮重:35千克

            炮身重:13千克

            炮架重:10千克

            座钣重:12千克

            炮身长:1220毫米

            榴弹全弹重:3.16千克

            装药号:0-3

            初速:211米/秒

            射速:25发/分

            最大射程:3040米

            最小射程:85米

            高低射界:45度-8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3度

            炮班人数:8

            关键词(Tags): #67式82迫击炮
        • 家园 平射应该是为了破墙,尽快攻下据点。怎么打不知道,也许把

          炮弹从前面往炮口里硬扔?

          发了才发现马甲兄已经在下面答了。

        • 家园 这好象是赵章成的创造

          平射时用一种拉火击发的装置发射,能使炮筒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迫击炮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攻击碉堡、炮楼,轰击寨门、城墙,甚至打汽车坦克什么的,用曲射的效果远不如直射。所以这个土发明对缺少平射炮的八路军挺有用的。

          不过,缺点也明显,用这种办法发射,出现“哑炮”的概率比较高。

        • 家园 找到了!又是赵章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炮兵虽然有了发展,但武器装备仍很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新的战法,才能适应作战的需要。当时129师只有一个炮兵营,所属4个炮兵连,大炮和弹药都是缴获敌人的。遇有日军大规模"扫荡"时,为了突围就要将部分火炮暂时埋藏起来。针对八路军弹药缺乏和经常转移的特点,炮兵指战员们打破常规,创造了许多新的战法,如"抵近射击法"。这是炮兵采取近战、夜战,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主要方法。只有抵近射击,才能弥补我技术低、器材不精和弹药少的缺陷,发挥我军英勇顽强的长处。抵近是为能直接看到目标,使没有瞄准具的炮,用炮膛瞄准,在300米内,命中相当准确。这种方法,对一般山炮而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对迫击炮来说,却是不能做到的。因为它的构造和射击方法完全不同。82迫击炮是从炮口装弹,炮弹打出后先升空后落地,才能命中目标。针对这一特点,赵章成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82迫击炮进行改造,在炮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82迫击炮达到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由于迫击炮重量轻,机动性能好,行军作战时,分解后几个人就可背着走,所以改造的82迫击炮更是深受广大官兵喜欢。

            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赵章成改造的82迫击炮,多次有效地摧毁了敌人的碉堡,拔掉了敌人的据点。为此,受到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首长的通令嘉奖。1943年4月29日,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颁布了《第129师命令》(训练第8号),命令指出:"查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研究迫击炮平射装置已经成功,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炮火不足之弱点,收效必大。此种无产阶级的创造性实值得全师干部学习!除业由总部明令嘉奖外,特制发列宁式军服等奖品,以示慰劳优异,并通令表扬之!望即传达,励所属发扬。"

          老赵是个DIY的高手!

          关键词(Tags): #赵章成#迫击炮平射
      • 家园 板凳

      • 家园 沙发!

        花!

    • 家园 再向马甲请教

      有关武器的问题。

      问问当年骑兵团武器装备的问题。八路军出征时从装备上说和国内当时其他正规武装没有太多差别。单兵制式步枪应该是汉阳造和中正式,这两种应该都是仿德毛瑟1898式步枪。班用轻机枪一般是捷克式,冲锋枪好像没有在步兵班中有配备吧?随着缴获,开始使用日明治38年式步枪。但骑兵马上作战,一般会配步骑枪或者卡宾枪,38式步枪太长了。我记得黄崖洞兵工厂曾研制成功59式步枪,不知道是不是骑兵团也有配备。不过我也听说59式步枪由于制造材料限制,性能不稳定。

      还有就是骑兵团战术问题。

      文中讲到一些细节,象骑兵冲击时的砍杀动作。能不能讲讲当初骑兵如何训练的?我想一个普通步兵战士好当,但是一个好的骑兵就不容易了。因为刀借马的奔跑时冲击力砍上去,力道会非常的大,收刀不及时就会收不回来。象电影《Gladiator》开头一幕中,一剑砍下敌人的头颅但是也深深钉在木头上。老刘砍死敌人的动作似乎很轻巧,只是利用了马冲击时候的惯性在关键部位一抹。

      还有就是骑兵冲锋时是不能象步兵冲锋那样吧?马之间要间隔?还有就是不是象什么大片里是那种密集方阵,因为马蹄扬起的尘土会遮掩后面的视线?我就不知道了,马甲兄说说?

      • 家园 请教不敢当,探讨一下吧

        先前之所以没敢在系列里提这事,是因为我自己也吃不准。我们权当探讨一下吧。

        武器方面。1、我知道的是骑兵团手枪多、轻机枪多,不用重机枪。47年,仅一连就有12挺捷克式,以至于挺进大别山的路上子弹不够了,一半的机枪成了摆设。2、老刘当战士的时候用的是三八大盖。当时骑兵团基本上是下马步战,武器也和步兵差不多。3、他当干部以后,乘骑作战多了,就选了枝步枪,是汉阳造。

        据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骑兵用冲锋枪,但他们基本不用马刀,全是下马作战。

        还据说,乘骑作战,很少进行远距离射击(远远地和步兵对射是找死),所以有经验的骑兵常选择老步枪,挂在马鞍上。这种枪虽然准确性不行,可近距离打威力大。步兵的“特等射手”在骑兵团作用不大。

        还是据说,骑兵团最怕的武器不是机枪,是炮。机枪扫过来,战马照样冲,可遇到几颗炮弹爆炸,队形就全乱了。所以骑兵团打日本一般是下马,打伪军就上马,因为日军有炮伪军没有。当然,比炮更可怕的是飞机轰炸,刘大爷说过,46年,国民党飞机一个俯冲,他的“公鸡”能吓得窜到老百姓家里去。

        马刀砍杀是要练的。先在地上练,骑在板凳上拿个木棍挥来挥去,要是没有合适的板凳骑在墙头上也可以。不过几个人一起在墙头使劲,有时候就把老百姓家院墙整垮了。

        刀法这技术,不练就生疏。一套操,左右劈刺三十刀,新兵老兵都不敢马虎。练习时多用木棍,否则剁到自己或者砍到马都麻烦。

        实战中采用砍、撩、刺,力量大小不是关键,而是要注意进刀角度的准确性,否则不仅伤手腕,刀也容易脱手。据说,骑兵经常用一根玉米杆当靶子,来回冲,一截一截地砍下去,厉害的人能全砍在梗节上,而且玉米杆还始终不倒,这就要看刀术、马术的水平了。

        老刘的刀法我没见过,只见过他拿苍蝇拍子打蚊子苍蝇,确实比一般人准。

        骑兵冲锋,不同的阵形有不同的间隔,起码左右五米前后二十米,并且在冲锋过程中还要逐渐拉大间距。骑兵冲锋也很少是从正面直接突击的,多是侧翼出击。所以在真实的骑兵冲锋照片中,一张相片里能见到二三十匹马算不错了,而且跑得乱七八糟的,一点也不壮观。

        拍电影时,为了突出效果只有搞密集队形了。这就好比拍炮兵阵地开炮,如果按实际间距,一个镜头里就装不进几门炮了,只好把他们摆密一些,好象放礼炮一样。这是也没办法的事。

        • 家园 请问马甲,战马的伤亡大吗?

          俗话说,射人先射马。骑兵冲锋的时候,战马的目标那末大,而且据说骑兵有蹬里藏身的说法,一仗下来,战马的损失估计不小,可能比骑兵的损失要大吧。

          一般的战马,冲锋的时候挨上一两颗子弹,会不会就调头乱跑?

        • 家园 俗称的“马三八”是不是三八式骑枪?

          另外,当时的我军骑兵用过这种三八式卡宾枪吗?看上去很适合骑兵用。

          点看全图

          • 家园 马三八就是三八式骑枪

            至于这三八式卡宾枪嘛,当然适合骑兵用了,因为它本来就是为骑兵开发的嘛--它的本名应该叫三八式骑兵铳。卡宾枪(carbine)正规的汉译名就是骑枪,俗称马枪,卡宾只不过是个音译名。至于这个音译名后来大行其道,那应该是得益于M1卡宾枪这种专门设计的卡宾枪(这种枪似乎就不应该称为骑枪了)。

    • 家园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四十三)

      南下旅游

      打死了关玉平,四连又接着追,直追到沛县,追上了一百二十支队的军需处,抓了军需处长。问他们:“前面还有多少人?”,“我们是后尾,撤退时在最前头,前面没有人了”,于是拨马转回。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伙顽军围着高马村打枪,看样子是村子里有我们的部队,骑兵立刻冲上去,敌人没敢抵抗就交枪了。这时候,从村里出来几十个沛铜大队的战士,嚷嚷说战利品是他们的。原来,这些游击队本来是准备实施伏击任务的,看见敌人垮了,就不再打埋伏,跳出来跟着追。可没想到,溃败的顽军越逃越聚拢,越跑人越多,回头一看,跟在后面的就只有这么几个土八路啊!于是转身就把游击队包围,差点把他们给灭了。

      李树茂和四连长觉得人家沛铜大队也怪不容易,就让他们把俘虏和枪都带走了。

      其实,对骑兵来说,抓俘虏并不难。往回走的沿途,不断可以遇到三、五个或者十来个溃兵,只要喊一声“缴枪不杀”,他们就乖乖投降了。

      部队到张双楼集结,清查人数和马匹,登记缴获的武器弹药。盘点下来,四连光顾追击了,只缴获了四挺机枪,可一连却缴了十六挺,大家都很不服气。周开树说:“不要紧,我们打死了关玉平,这可没得比”,大家这才想起把关队长的皮包打开看,发现一份作战计划,是命令他们接应魏楼守军突围南逃的。从这份计划上看,顽军有二千多人,而且“沛县狼”穆伯仁也应该在这队伍里,就在这时,有人跑来说:“沛铜大队从高马村的俘虏里找到了顽军支队长穆伯仁!”,这下可把刘大爷他们搞郁闷了。

      这么大的一个战果,稀哩糊涂送给了游击队。

      这一仗打得痛快,半天时间就消灭了耿聋子的主力。一连冲得猛、四连追得凶,都立功受到了表彰。

      可接下来却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骑兵作战地域宽大,于是民兵也来帮忙打扫战场,有个小伙子发现一匹战马守在尸体前不走,认出那是牺牲的八路军骑兵,于是就把烈士遗体横搭在马背上驮着。一路上,他又拣了不少七七八八的东西,也都随手压在了上面,不料,被二连的战士遇上了。

      骑兵是最忌讳把战友的遗体搭在马上的,再一看那是自己连里的班长,还被乱七八糟的行李器械压着,顿时火了。那民兵莫名其妙被骂一顿,也觉得委屈,双方就打起来,结果,一个战士失手把民兵打死,自己随后也被枪毙了。

      四连的伤亡不大,但由于奔跑时间过长,战马损失不小。王元力骑垮了两匹马,刘大爷也骑垮了一匹。一般战马跑累了,就要慢慢牵着“遛”,让马把身上的汗收回来,但如果战马累过了头,就怎么“遛”也恢复不了,脚打软、跳不起来,这是伤着了,不适合再作战。44年的时候,骑兵团条件已经比较好了,后勤处有部分备用马,基本上能够保证干部的换乘,刘大爷说:“这是当官的好处”。

      魏楼之战后,又经过陈楼、孟寨、常庙、大屯等多次战斗,骑兵团已拥有上千匹战马,再加上辎重部队,行进的时候十多华里尘土飞扬、首尾不见。敌人见了,军心混乱、士气低落,他们说:“这次遇到的是老八路,攻城用的是掘子军(指坑道作业),冲锋用的是铁甲兵”,还说骑兵的红马会咬人、黑马会踢人什么的,弄得神乎其神。

      到了十月份,冯子固已经不敢和八路军正面交锋,东躲西藏地打起了游击战。

      十月中旬的一天,部队在沛县境内休整训练,刘大爷拉着副营长李树茂、供给处长舒明昌和军需员去看马。这是一匹三岁儿马、灰白色,比大洋马矮点、比蒙古马高,身段矫健,漂亮极了,可就是没骟过也没训过。军需高韵轩不主张买,说是三岁马驹没法骟(连骟带训会把儿马弄死的),再说这儿马是洋马和蒙古三河马的混种,将来也许很好、也许很差,买这匹马就跟赌博似的,太玄。

      可刘大爷守着马舍不得离开。李树茂牵马走了几步,又策骑了一圈,觉得步子、身段都不错,也喜欢上了,大家都盯着舒明昌看。老舒处长犹豫了半天,说:“要不,这马……你们自己训练……”,大家高兴地跳起来。

      当时通货膨胀、钞票各式各样,因此做买卖时老百姓不要钱,只要粮食。这匹马要值三千斤小麦,老舒心痛得不行,可战士们却不在乎。李树茂抱来一床毯子搭马背,再三提醒这马驹现在不能上鞍子、不能跑伤了,还说他要来帮着吊马、压马。刘大爷多了个心眼,他怕营长“见财起意”,就没敢麻烦别人,一直把儿马带在身边自己训练。大半年以后,这匹马驹成为老刘最后、也是素质最好的坐骑。

      就在大伙忙着给新“公鸡”剪鬃毛、打烙印的时候,团部通知紧急集合,骑兵团编入“南下支队”,跨越陇海线作战。

      南下支队由十一分区司令员王秉璋指挥,由七团、十团和骑兵团组成。大家心里咯噔一下,这三个红军团都是军区的宝贝疙瘩,现在一家伙全用上,准是出大事了。

      接下来,团长又宣布:“部队从砀山、黄口之间越过陇海路,直插肖县、夏邑地区,沿途不许恋战。突破作战时,第一梯队一律不准救护伤员,由二梯队负责抢救;行军途中不准等待掉队人员,一律由后续部队收容。任何人不得以救助为名擅自脱离队列,否则按临阵脱逃处置!”。此令一出,全团惊悸,大家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人人都想:南边的新四军遇到麻烦了!

      老兵们都听说过“皖南事变”,所以当时都以为又发生了类似事件,大家都急得不得了。

      在老八路眼里,新四军是“小兄弟”,更何况自己是老八路中的老红军部队,那是豁出命也要去救援的。战士们纷纷表态,即便累死也不拖部队的后腿。有的还向战友们打招呼:我受伤了不要你们管,赶紧去接应新四军,千万别给咱们红军团丢脸。刘大爷说:“那时候,主力团队的荣誉感、责任心强得很”。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是:9月中旬,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八里庄战斗中牺牲了,但这消息并没有公布。10月中旬,敌暂十四师、骑八师、暂三十师3个师,刘子仁、段海洲等6个纵队以及其他地方顽伪武装,企图南北合击,消灭四师西进部队。四师参谋长张震担心抵挡不住,就向冀鲁豫军区杨勇、苏振华求援,电报落款是“彭雪枫”,而杨、苏首长是知道彭师长已牺牲了的,顿时觉得情况危机、不同寻常,因此立刻派遣主力驰援。

      骑兵团不顾疲劳、日夜兼程,一路上不断突破顽军的拦阻。行军越紧张,越需要把马调理好,部队停下,人不吃饭也要先给马筹粮筹料,战士们眼熬得布满了血丝,困得常从马背上掉下来。刘大爷他们这些当干部的就得强撑着时刻留神,发现前面的哪匹马停住了,就赶紧去捅一下,弄醒睡着的战士。徒步大队的人拽着马鞍绳跟着走,也是边走边睡,夜里赶路,刘大爷听见旁边的一位班长嘟嘟哝哝,接着又嘿嘿地笑,正想问他乐什么,他就一头撞到马肚子上,原来是睡着了说梦话呢。

      涡河以北的敌人察觉我冀鲁豫部队快速南下,顿时乱了手脚,四师随即反攻王貌文的暂十四师和马彪骑八师。骑兵团开赴永城时,一路上看见顽军丢弃的辎重和伤兵,知道仗已经打完了。四师副师长韦国清、政治部主任吴芝圃和旅政委赖毅前来欢迎南下支队,先是宣布:下一步的任务是歼灭涡阳、蒙城的敌人,可过了两天又说不打了。原来是顽军方面提出停火谈判,我军则根据毛主席“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同意谈判。于是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八路军三个主力团辛苦奔波一场,没捞到仗打,有的人就不甘愿了。十团的一个营和新四军某部一起看戏,不知怎的就吵了起来,十团这个营长也有点“二乎”,跳起来喊一声“十团的,上刺刀!”,楞把别人赶了出去。结果,害得骑兵团以后参加联欢会都不许带马刀了。

      其实,骑兵团和兄弟部队的团结友谊搞得是不错的,开会的时候,那边喊一声“欢迎坚持华北抗战的八路军!”,这边就回一声“向善于斗争的新四军学习”;那边喊一声“向八路军老大哥部队致敬!”,这边就答一句“向英雄的新四军致敬”。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参观访问、交流经验、听报告看演出……忙得不亦乐乎。

      11月中旬,南下支队返回沛县、丰县。用刘大爷的话说,这次战役,是虚惊一场,到南边旅游了一趟。

      [B][/B]

      关键词(Tags):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