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考古遇“鬼”记(一) -- 单甲

共:💬120 🌺20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个花再说

      盗墓不露土?土去哪啦?吃了?哪位干过工兵的给说说

      • 家园 我知道的情况是

        盗墓的会用雷管向地下爆破,地下土质松软缝隙大,会挤压起来,多出来的空间就是盗洞了,以前好像在河里有人聊过,不知是真是假

      • 家园 这我就不知道了,为啥?

        咱没干过呀!

      • 家园 土都平撒在附近的田地里。

          挖的坑也不宽,比老萨的差远了,出土量不多。

    • 家园 考古遇“鬼”记(三)

      说来也巧,那天同组的小李去县城领工资,考古队其它的人也都有事,整个古墓,就小刘一个人。小刘来到汉墓后,就拿着汽灯准备下洞,到古墓的中室去测量大顶的壁画。那时候考古挖墓,可没现在这么好的装备,照明使用的,都是那种老式的汽油灯。点燃这种汽灯,还真得需要点儿技术。点好了挺亮,跟我们现在使用的电灯差别不大;点不好,灯就发红,亮度也受影响。平时小刘点汽灯挺在行,考古队属他点汽灯点得好。可那天就是邪门,小刘怎么点都点不着。

      换了个位置再点,还是没点着。

      小刘就觉得挺奇怪,心想:刚说了闹鬼,这就出怪事,连灯都点不着,真是见了鬼啦。再点几次试试,就不信这个邪。

      又试了几下,还是不行,小刘还是点不着汽灯。

      这会儿,小刘自己也有点纳闷了。他倒是不信有鬼,可就觉得今天这事儿——邪。平时怎么点怎么有,可今天一次都没点着,这还真有点儿不可思议。小刘干考古也有些年头,入古墓也算是家常便饭,这种点不着汽灯的事儿,可从来没碰到过。他很犯嘀咕:要不先回村?想想,又觉得不妥。就这么一个人回去,不仅耽误了工作,考古队其他人肯定也不相信,准会说他是老鼠胆,一个人不敢下古墓,给自己找个借口罢了,这样回去得窝囊死。想来想去,觉得不能就这么放弃,还是应该想办法,先把汽灯点着。

      小刘稳了稳神,安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又专心地点了一次汽灯。这次,工夫没白费,还真把汽灯给点着了。不过,汽灯点着得不够好,发红发暗。但小刘还是挺高兴,觉得总比没灯强。借着这汽灯的昏暗光亮,凭着对古墓结构的熟悉,小刘下到古墓中,在里面左拐右转,很快就来到了中室。他爬到为测量壁画专门搭建的架子上,顺手把汽灯也挂在了架子上,就仰着头,开始认真研究墓顶的壁画。刚才点灯费了半天劲,这会儿总算可以干正事了。

      正仰着头看头顶的壁画,就觉得脚边的汽灯变得忽明忽暗。

      这样的灯光很影响工作,小刘弯腰想去调整一下汽灯。可就在这时,他似乎听到远处有一种“沙沙”的声音。他往声音的方向看去,从上往下,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灯光太暗,古墓里什么也看不见。再仔细听,又什么声音也没了。也许是听错了——小刘心想,就接着查看身边的汽灯,调整灯的亮度。

      汽灯还没弄好,可就又听见了响声。这回,是一种“噌蹭”的声音,象是什么东西蹭着古墓的什么地方,响声是蹭着发出来的。

      “噌蹭——噌蹭——噌——”。

      这会儿,小刘可开始有点紧张了。若大的古墓就他一个人,守着个半昏半暗的汽灯,听到这奇怪的声音,联想到之前遇到的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不由得他不恐惧起来。他甚至开始后悔,不该轻易和别人开玩笑,讲墓里闹鬼。

      再听声音,似乎又没了。

      小刘不敢大意,也没心思看壁画了。一个人蹲在架子上,竖起了耳朵,睁大了眼睛,想搞明白倒底是怎么回事。可是灯光很弱,架子下很黑,他还是什么也看不见。越是看不见,越是心里没底,小刘的心也就越跳越快。

      这“噌噌”的声音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渐渐的,这声音由弱变强,已经可以听得很是清晰。小刘在架子上掐了掐自己,感觉到了疼,可以认定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望着昏昏暗暗的古墓,心里的恐惧象古墓中的黑暗一样,再也挥之不去。再看四周壁画上的人物,似乎也有活过来的迹象。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自己都不知道看到的是真是假。不过最为恐怖的,是那“噌噌”的声音竟然由远及近,朝着自己来了。

      小刘当时可没想到鬼来的时候带不带声音,只觉得不管是人是鬼,自己今天很有可能就交代在这儿了。因为他隐隐看到远处架子下面,似乎有一团白乎乎的东西,在空中慢慢的飘。那团白绒绒的东西,看着就象是一团夺人魂魄的烟雾,随着“噌噌”的声音,不断向他飘来。

      小刘没见过鬼也不信鬼,可看见了那团白雾,不由得他不信——看来古墓闹鬼是千真万确的了。不过仗着年轻,小刘心想,不管来的是什么鬼,自己也不能这样束手待毙。于是,他从架子上抄起一块砖头,然后就大气不敢出,吓得一动不动地爬在架子上待着。他在等鬼来到跟前儿,趁着自己的魂儿还没丢,先拿砖头砸鬼。至于这招儿能管多大用,就想不了那么多了。

      黑暗的古墓中,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小段时间。

      这段时间,对小刘来说可是无比的漫长。从未有过的恐惧感,象这神秘的千年古墓一样,紧紧笼罩着紧张万分的小刘,以至于他在“啊——”的一声惊恐的尖叫声后,竟然没能扔出自己手中的砖头。

      (待续)

      关键词(Tags): #考古#古墓#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中国民间盗墓趣谈-----转篇文章

        真正的民间盗墓活动非常隐秘(乱世军阀搞破坏不算),可以说是自成体系的,有些绝招是“决不外传”的。

          

          中国现代意义上、由国家发起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活动还不到一百年,记得十多年前看过几篇几十年前的发掘报告,那与其说是“发掘”……倒不如说是“盗墓实录”。因为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完全全是盗墓者的那一套,没有“自己的”东西。到现在,在有些手段上可能先进了……加入了一些高科技成分,比如探地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等等,但原理还是一样的。

          

          真正的民间盗墓者受各种限制,他不可能带着雷达去盗墓,连个洛阳铲还得想办法拆开“藏起来”……,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绝招。他要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要想各种办法,有些是很精妙的。

          

          比如:一个十几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我这样的门外汉连想都不敢想。怎么可能呢?!……不相信嘛!

          

          但后来相信了,因为实地一看就相信了。现场让我找口子……我走来走去找不到!回头人家说“就在你现在站的这地方……就在你脚下,你正好站在口子上!”吓我一跳。赶紧躲开……,然后人家找把铁锨在我站得那里挖下去,一分钟过后就看到一个口子,……原来我是站在一个“篦子”上了,盗墓贼干完活以后会把洞口封起来。现在打开……只有一个污水井盖那么大的口子,打开以后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人家还讲……你要是有胆子还可以下去!下面很结实,塌不了,你可以下去看看墓里。我说算了吧,四五层楼那么高的洞子……看看就头晕。而且更奇怪的是……这周围都是一片平原,都是很平整的土地,都种着庄稼呢,就在青纱帐里有这么一个井盖子,外面几百米、几里地看出去也没有土堆,不可能把土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时候还要封起来,那真是谁也看不到!……尽管不知道具体做法……但必须承认这个事实!人家告诉我,这个口子是一年多前被盗墓者打开的,一年多过去……洞子还是很结实,不会塌陷。真不知道怎么干的。眼睛看了……也不明白。

          

          还有“看地形”,更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来,明白诀窍的人在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出来。有些盗墓贼“喜欢”在下完雪的天气出来“四处转转”……尤其喜欢下“很细很细的雪粒”那种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关。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别。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我认识的那位考古系研究生曾在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被学校安排到三峡去搞过探方(对史前文化的抢救性发掘,现在三峡涨水后已被淹没),他就对我讲过……什么样的土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很清楚的。而且有意思的是,他自己也承认:我们这点水平跟真正搞盗墓的没法比,经验上差太远了,我们主要是理论,你挖出个什么东西……来分析分析,看看特点、分析分析是什么时候的东西,这行,但真要是“找墓”……那就笑话了。首先,各个朝代的墓葬都有其特点,比如在形状上的特点,等等。掌握了这些特点,干起活来就能事半功倍。

          

            可以先用探条去探,根据手上的感觉……去“感觉”是不是有墓;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深度也是个标志,带出来的东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这都是特点;然后,用泥铲把墓的形状“方”出来……。就是定坐标。左边打一个……打了十米没有打到,那就是“过了”,再回头往右边一点继续打……,以此类推,一个个的点连起来,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状了……。然后根据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

          

            一般来说,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一看形状是汉墓,东汉或是西汉,那么脑袋里就有个“图像”了……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心里就有数了。等真的下去以后……直奔那里就挖过去了(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进,东西们都在土里)。我在上贴中提到的“左肩右脚”就是这个特点,……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也就是说,墓还没有挖,你的头脑里就有了整个墓室的概念,等真的挖下去了,直接就奔着你想找东西的地方去了……

          

            还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你想一想……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有两米多厚、会是多么得坚固!),那就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否则打在墓顶上的话……你一个晚上很可能干不完活,第二天你还敢来么?说不定公安已经在等你了。

          

            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铲子提上来会带有砖灰),那在开洞时要避开墓顶。反正墓的形状已经“方”出来了,墓门、墓墙、墓顶的位置你都了解了,所以开洞子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找其他地方往下打……

          

            这个“其他地方”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

          

            你说的“墓道石”那不存在问题。假如真的有这个东西……也早在地面上下铲的时候就探出来了,打洞时避开……直接打到墓的后墙就行。

          

            一个墓,就象一辆坦克,尽管有装甲(墓墙、防盗层)、象堡垒(墓顶很厚),但也有弱点。弱点就是墓墙,或是墓底。

          

            有些盗墓者一看这墓太坚固了,顶上和周围都不好办,那就干脆一个竖井外加一个横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了……。到墓的正下方以后再继续垂直向下开一个竖井,然后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个小洞,很轻松的……墓底的地板、石料、木头等等直接就进了垂直的竖井里了……。然后通过这个小洞就可以进入墓的内部……

          

            这样,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

          

            一般来说不用这么费劲,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据我所知,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观察盗墓路线的剖面……一眼就能看出那是直奔着墓后墙去的。

          

            古盗也很厉害,很窄很窄的洞子,但目的性相当强……

          

            解放前盗明墓的,很多只有一个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穿着老鼠衣、手脚并用,挖洞、进墓、拿东西走人……相当不简单的。那时候一个人没办法打竖井,他就离开墓一段距离,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墙,然后凿透、进入……,计算的非常精确。

          

            盗墓者也各有“爱好”,有些是专盗汉墓、先秦墓,你让他盗明墓他不知道怎么办,实在逼急了有可能给你来个“大揭顶”……拿炸药把墓顶炸开,这一看就不是“行家”所为。……还有些是专门盗明清墓的,你告诉他这里有座汉墓,他也找不到,无论如何找不到。这两种墓不是一种类型,方法不一样,观察角度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

          

            而且两者互相瞧不起……。有的说铜器值钱,鼎是值钱呀!就瞧不起盗明清墓的。后者也有自己的道理……说你盗汉墓的一抓住就枪毙,太危险,而且你傻……你不懂行市,你就以为挖个鼎值钱,你挖出来敢卖么?!……我挖个瓶瓶罐罐的(明清墓中陪葬品多为瓷器、金银、字画)……难道就不值钱么?说不定更值钱呢,还好出手。各说各的理。

          

            另外,据说汉代及再以前的墓都没有什么气味,闻是闻不出来的。明清墓因为离得较近,又是砖石结构,墓中会有各种气味,这是对的。但靠着闻味道来辨别墓的年代……这样的人我还没见过,哈哈。我是听人说过辨别青铜器时……有通过手指摩擦后闻味道来辨别真伪的。

          

          与国家有组织的保护性挖掘相比,盗墓者是极其聪明的。

          

            首先,国家发掘不存在“违法”,因此工作细致,甚至用刷子干活。方式上几乎全都是“大揭顶”(地宫庞大的明清墓除外),不存在“技术”问题。而盗墓者不然。因为历朝历代对盗墓行为都在法律上给予严惩,现代更是如此,所以,其“时间”概念很强、“隐蔽性”很强。

          

            实际上,并不是那些庞大的墓盗不开,而只是受制于时间罢了。曾有一个人对我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月的时间,算上我、只要两个人就够,那么…我有把握进到骊山始皇陵。”我听罢大惊,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但他却告诉我曾数次到骊山观察过,称其“不过就是大了些罢了”。

          

            解放前的盗墓贼,一般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干,不要太多,时间是一晚上,干活有自己的专用工具(挖掘设备),有专用连体服装(老鼠衣,上面布满各种“装备”)。我曾见到过那种解放前的挖掘设备,简直就是现代打隧道的掘进器的缩水版,非常精妙。它选用锋利的铧犁叶片的一部分做“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见过绞肉机的相关部分么?就是那样。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能够打透墓砖(螺丝钉原理……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

          

            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个人各有分工。

          

            我曾以北京老山汉墓被盗掘(未遂)一事向某人“征求意见”,结果,其人对盗掘老山汉墓的团伙不屑一顾。认为……“他们那根本不是在干活,而是在找着挨逮呢”。我觉得当时那些人在被抓前已经快挖到墓室了,“够可以了”,但其人强调“第一,外面不能有土,这一点他们没做到。第二,时间拖得太久。就这两点看来,他们不是干这行的料!”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能够做到“外面不能有土”……,其人笑而不答。只是说“这算什么。有时下去以后还可能会碰到防盗层,就是墓周围灌了沙子或用‘琉璃’搭成的防盗墙,不小心就会被活埋的……”我问那沙子怎么办?其人还是笑而不答,半晌……言“我有本事向下打洞的时候在地面上不露土,也有本事有地方搁沙子或‘琉璃’……绝对不会让土上地面。干完活你在地面上一点土都见不到,只有一个井盖大的口子,简单处理一下就行。还有……我们在下面干活的时候,就算公安局的人在地面上旁边走过,那也是看不到洞口的。象老山汉墓那几个家伙……挖出土来没地方搁……摆坟头,那不是找死么。”

          

            现代的盗墓贼已经把盗墓工具发扬光大了……

          

            一般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和撇刀。

          

            一般来说,西汉墓不带耳房,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这是标志。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砖之间没有粘合,搭成穹顶。而有墓砖的汉墓并不常见(大墓除外),多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则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有的明墓墓顶厚达两米多(七辐七券墓顶)……非常坚固。

          

            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过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汉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则更深,要想一夜之间盗掘完成……必须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汉墓、西周墓历史久远,标志难寻,先有一个“找地方”的过程。确定好位置、下探条、下铲、看坑灰、落实墓室形状方位(也就是确定年代)……然后才能做好准备、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

          

            盗墓贼盗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进入墓室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左肩右脚”找东西,然后到耳室(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它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则弃之不顾。“看地形”时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

      • 家园 我估计

        是那俩个女售货员,偷偷摸摸跑来了,大家都害怕,互相吓唬

      • 家园 宋江背李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