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双石原作】《开国第一战》序言 生命中的一本书 -- MacArthur

共:💬203 🌺115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五章】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1)

      [SIZE=2]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励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SIZE]

      寇压东邻逼国门,

      哀兵奋起逐嚣尘。

      经邦济困两相顾,

      擎起江山挽陆沉。

      -- 笔者咏史绝句《七绝 出兵》

      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在战略上达成了最大效果。

      朝鲜人民军两面受敌首尾难顾的被动态势已经形成。

      在阿尔蒙德率美第十军登陆的第二天,沃克将军即率釜山防御圈内的美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师、步兵第二十四师、步兵第二十五师,韩军首都师、第一师、第三师、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等部开始向朝鲜人民军发起猛烈反攻。

      朝鲜人民军被迫转入战略退却。

      局势已不可逆转。

      但登陆的美第十军在战役和战术行动的发展上,却并不顺利。

      朝鲜人民军在汉城附近的部队兵员不足两万,都是新组建的后备兵团,装备和训练都很差,有些甚至连武器都没有。但为了给洛东江前线的人民军主力迅速北撤赢得时间,他们在民族保卫相崔庸健次帅的指挥下,对登陆的美第十军部队进行了英勇的阻击。其顽强精神和牺牲勇气令美国士兵们大为震惊,也大大出乎麦克阿瑟的意料之外。他们惊异的发现,这些东方人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遇到的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跑到公路上举手投降;只要有几袋大米和几发子弹,一两个北朝鲜士兵就可以给整排整连的美军制造很大的麻烦。这些勇敢的斗士一有机会就打死他能看得见的任何美军官兵。陆战队和陆军常常为朝鲜人民军游击队给后方和侧翼造成的麻烦恶语相交,争吵不休。

      9月25日 -- 战争爆发3个月的日子,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汉城已获“解放”的公报。可陆战队的军官和士兵却对那份公报厌恶不已,都说当然“在报上读起来比实地进行要容易得多。”虽然仁川距汉城不到30公里,美第十军8万之众在优势炮火和航空兵的支援下,爬行了13天,在这份扯乱淡的公报发表后的第四天,在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代价后,才真正得已完全占领。

      对于美军来说,攻击汉城确实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行动,也是好出风头的麦克阿瑟奇谋之后的败招。从美方的战争全局利益出发,仁川得手后,正确的做法应是置汉城于不顾,充分发挥其机动力强的优势,全力绕过汉城由西向东突击,迅速掐断朝鲜人民军北撤退路,力争在朝鲜南部解决问题,以避免日后触动三八线这个敏感问题。虽不敢说会将金日成全部解决,但至少会大大加重他们的危机。而麦克阿瑟却为了一时的风光,孜孜于汉城这个只有象征意义的目标,让具有高度机动力的陆战队在汉城的大街小巷上与北朝鲜人争砖逐瓦地较劲 -- 这与中国内战时蒋介石孜孜于延安一城之得失,如出一辄。无怪乎,愤懑的沃克将阿尔蒙德的美第十军尖刻地讥讽为麦克阿瑟的“公共关系部队”。

      真够刻薄的了!

      但仁川的效果对麦克阿瑟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又一次证明了他比白宫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蠢材们强过千百倍。

      时任陆军副参谋长的马修 李奇微中将后来也对仁川登陆行动作出了不算过分的赞扬:

      “这次作战行动从构思的大胆、制定特种作战计划的才干以及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锐势和艺术,在军事上都是很突出的。”

      “不过,”这位麦克阿瑟后来的继任者接着说,“仁川登陆的胜利带来了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就是人们对于麦克阿瑟将军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好象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定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结果,麦克阿瑟失去了得到坦率而有见识的批评的机会,而每一个指挥官本来是应该获得这种机会的,尤其是当他力图从700英里之外‘指挥战争’时。”

      这不,骄矜之状形于色的五星上将要抖抖威风摆摆谱了 -- 他要和李承晚总统一起,乘轿车返回大韩民国的首都。

      可是现在汉江上的桥都已被炸毁。

      “乘直升机行不行?”有人询问麦克阿瑟的司令部。

      “不行,如果没有桥,就现架一座。”

      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正在为汉城外围的战斗忙得焦头烂额,接到这个出风头瞎摆谱的命令真是怒火中烧,但也只好骂骂咧咧地把大部分陆战队员撤出战斗,来为招摇过市的司令官架桥。

      在吹吹打打的“还都”仪式上,老泪纵横的李承晚紧紧握住麦克阿瑟的手说:

      “我们敬佩你,我们把你看作我们民族的救星来热爱你。”

      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冒的杜鲁门总统也着实地夸奖了他一番:

      “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战相比拟,...也无法同你的最终的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作战行动相比拟...我向你们大家致敬,并代表我们在国内的所有人对你们大家说:‘干得好,干得漂亮!’”

      这个时候,谁也不吝惜赞美的词汇,纷纷争先恐后的往五星上将那张老脸上涂脂抹粉。

      颂歌盈耳神仙乐!

      兴头上的麦克阿瑟更是觉得意犹未尽。

      再露一手?

      9月23日,从洛东江反攻的美国骑兵第一师与从仁川登陆后向东南突击的美国步兵第七师在水原会合,完成对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合围。

      9月29日,沃克中将的第八集团军与阿尔蒙德少将的美第十军进抵三八线。

      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白宫面前。

      李承晚才不管什么三八线呢,他要的是全朝鲜。

      当他挺胸昂首地从国会大厦里热闹的“还都”仪式上走出来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志得意满的良好感觉,尽管连他自己也觉得这种感觉中多多少少有那么点狐假虎威的意思。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这种感觉保持到底,这种感觉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头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得意中,他召来大韩民国国防军陆军参谋长丁一权中将。

      “三八线上有什么标记吗?”他问道。

      “没有,所有的碑界和标记均被拿掉了。”丁一权答道。

      “你觉得我们还该把这些玩艺儿当回事吗?”

      “这条线只是划在地图上的一条线。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李承晚要听的就是这句话。

      他咄咄相问:“为什么不让你的部队越过这条不存在的线?”

      “只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才有这个权力。”

      “死脑筋,”李承晚骂道,“你是联合国军的陆军参谋长还是大韩民国军队的陆军参谋长?”

      “当然是大韩民国军队的陆军参谋长!”

      “既然如此,你不认为你应该服从大韩民国总统的命令吗?我可以授予麦克阿瑟将军指挥韩国军队的权力,也可以收回这个权力。今天我就收回这个权力。”

      诚惶诚恐的陆军参谋长立正答道:“是的,总统先生,如果你给我命令,我立即就执行!”

      身处深秋却如沐春风的总统潇洒地信笔一挥,一纸手令落在了陆军参谋长的手中:

      我是国家最高统帅,要按我的命令北进。

      捧着尚方剑的丁一权将军乘轻型飞机赶到前线时,韩军第三师第二十三团已有一个营靠近并准备越过三八线。

      他找到了正准备跟进的团长金淙舜上校。

      “立即给我叫通这个营长!”

      金淙舜通过电台找到了这个营长。

      陆军参谋长决定给这个冒失的营长开个玩笑:

      “你知道你这样干是违反了军规吗?”

      营长吓得声音直打哆嗦:

      “知...道,知道,不过三...三八线不...不是不再管用了吗?”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已违犯了军法,准备上军事法庭吧!”

      营长反而豁出来了,声音也不再哆嗦:

      “请给我们下命令继续前进吧,别丧失这个大好时机,我们都想做第一个进入北方的人!”

      “好小子,真有种!”陆军参谋长一边想一边接着问:“你看见北傀军①了吗?”

      “看见了,他们正忙着逃跑和焚烧粮仓呢。”

      “一个连够用了吗?”

      “这会儿一个排足矣!”

      “现在没有联合国军,没有麦克阿瑟和沃克,也没有李总统,也没有我这个陆军参谋长,只有你这个勇敢的营长!懂吗?”

      “明白!”

      陆军参谋长搁下了话筒。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新中国的领导人立即面临一次重大而艰难的抉择。

      仁川登陆的当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相朴一禹次帅奉金日成之命到达安东,向第十三兵团领导人邓华、洪学智等通报情况并恳请中国出兵援朝。朴一禹长期在中国工作,曾在八路军中任职,与邓华等熟识。

      正在惭愧中的金日成派他先给中国吹吹风,作个铺垫。

      毛泽东已预感到了一个历史关头的来临。

      仁川登陆后的第三天,他致信代管东北边防军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要东北边防军作好出发准备,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同时急调正在湖北的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赶赴东北西丰、辽源、磐石、海龙一带集结,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准备用作第十三兵团预备队。

      第五十军是1948年10月由曾泽生将军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及第四野战军加强的战斗骨干改编而成的,六十军是滇军部队,抗战时在台儿庄战役中有上佳表演,起义整训后又参加了南下解放四川的战斗,也是一支劲旅。

      曾泽生、徐文烈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与此同时,周恩来命令在京待命的柴成文率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明远、第十三兵团侦察处长崔醒农、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何凌登、第四十军一一八师参谋长汤景仲、军委炮兵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黎非等人以武官名义入朝了解情况,堪察地形,进行战场准备。

      9月20日,在毛泽东的赞同下,周恩来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请他向金日成转告他的建议,坚持自力更生,长期奋斗的总方针,力争保持三八线以北地区,使持久作战成为可能。

      当时,中国领导人的基本方针是:对外应先向敌人发出警告,争取让他知难而退。如果敌人打到三八线时提出和谈,就不应放过这一机会;对内则请各大区负责人再议一议,掌握好出兵的时机。

      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对求见的印度驻华大使潘尼伽阐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一旦战争起来,我们除了起而抵抗之外,是别无他途可循的。”

      与东西方人士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潘尼伽大使似乎不经意的提起,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麦克阿瑟曾对美联社记者托宾亲口说过:“给我500架飞机就可以摧毁他们。”

      曾在日寇重兵围剿中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模范根据地的聂荣臻轻轻一笑:

      “我们把原子弹都看成是纸老虎,何况几百架飞机?!”

      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祝国庆一周年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最后一句是周恩来在定稿时加进讲话稿的。

      其意不言自明。

      可就在同一天,韩国军队越过了三八线。

      第二天,朝鲜外相朴宪永携金日成的亲笔信飞到北京,面呈毛泽东、周恩来,正式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

      同日深夜,金日成在平壤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武官柴成文,希望中国尽快派出部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反对美国侵略。

      事急矣!

      正在兴头上的麦克阿瑟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三八线止步。

      早在美国刚出兵的7月间,他就毫无掩饰地对来访的柯林斯将军和范登堡将军说:

      “我要歼灭北韩军队,而不是把他们赶回去。我也许要占领整个朝鲜。”

      而现在,胜利女神已经向我们投怀送抱,凭什么还要刹住脚步?

      国务卿迪安 艾奇逊也和与麦克阿瑟看法一致。

      他认为,要是让指挥官们在抵达前线的当口脱离接触并转守为攻,在军事上是一项绝对荒谬的举措。

      不能让他们“挺进到一条正式疆界就停止不前。”

      李承晚更是欣喜若狂,韩国部队已经首先越过了三八线。

      自从美国军队介入朝鲜以后,白宫就始终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国务卿艾奇逊等鹰派极力主张突破三八线的约束,在朝鲜全境采取军事行动,让李承晚的“大韩民国”完成朝鲜统一;乔治 凯南等鸽派则认为远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排除了任何一方完成统一的可能,而且“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的军事行动,可能“导致与苏联和共产党中国发生冲突”。凯南早在8月21日就上书劝谏,“我们并无必要一定得看到一个反苏的朝鲜永久地扩展到全朝鲜。”因为,美国“并无能力使朝鲜永远置身于苏联轨道之外。”

      应该说凯南等人是真正为美国利益着想且富有真知灼见的。

      可惜凯南此时已离开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职位,变成了顾得上才问,顾不上就不问的“顾问”。

      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9月11日,美国总统哈里 杜鲁门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11号文件,而这个文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认定只要苏联和中国没有干预时,就应授权麦克阿瑟将军事行动扩展到北朝鲜,完成统一朝鲜的使命。

      美利坚合众国为此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直到20多年后,一个名叫理查德 尼克松的美国人把握着橄榄枝的手伸过太平洋,才为这种漫长的支付打上了句号。

      出于政客的圆滑心理,白宫一直含含糊糊地不对朝鲜统一问题作出明确决定。

      现在事到临头,杜鲁门仍然想耍滑头。

      9月27日,杜鲁门授权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布正式命令:

      你的军事目的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达此目的,授权你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包括两栖登陆和空降或地面行动...

      但这句斩钉截铁的话的后面,却带有诸多条件状语从句:

      ...只要在采取这此些行动的时候没有大量的苏联或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进入北朝鲜,没有要进入北朝鲜的声明,也没有恫吓要对我们在北朝鲜的军事行动进行抗击的话。

      也就是说,白宫把这个本该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抉择,交给了政治判断方面一贯表现弱智而又自命不凡的麦克阿瑟。

      不知麦克阿瑟是压根就没看出这是政客们的小算计呢,还是看出来了却仍然不以为然。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他一意孤行地让他手下的“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冲进了北朝鲜。

      不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还是有一点明确的指示:

      “出于政策上的需要,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各道或在沿满洲边境的地区,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

      对于联合国,杜鲁门决定避开它,现在苏联人回到了安理会,一张否决票可能会使“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的合法性丧失殆尽。他实际上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做法:在消灭北朝鲜军队统一朝鲜之前,避免使三八线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9月29日,那个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兴趣的国防部长乔治 马歇尔发来一封很重要的电报:

      我们希望你认识到:你在向三八线以北推进时无论在战术还是战略上都不受限制。...人们显然不愿意出现必须对越过三八线进行投票的局面。相反,人们希望看到你在军事上已证明有必要这样做。

      飘飘然的麦克阿瑟一定从这封信中读出了君临万物的感觉。

      就凭这一点,他日后成为白宫的替罪羊也是其本性使然 -- 今天不倒霉,明天也要倒霉。

      这也是一种冷峻而公正的历史选择。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拉塞尔 韦格尔在其著作《美国陆军史》中,曾对此作过一番不无冷静客观的评述:

      尽管麦克阿瑟在远东和朝鲜享有相当的自主权,但做出把战争扩大到三八线以北的决定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这项决定是由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统,以军事上打败北朝鲜军队为理由共同决定的。这时联合国大会加入了进来,这是受到一种思想的诱惑,即认为如果麦克阿瑟进入北朝鲜,战争的根源就会消除,南北朝鲜就能统一。

      的确,真要秋后认真算账,美利坚合众国的头头脑脑全都没跑!

      问题是,替罪羊只能有一只。

      就有那么怪,就有人死乞白咧自觉自愿地要当这只替罪羊。

      飘飘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飘飘然地行事。

      10月1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广播讲话,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谍”,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

      金日成当然不会予以理会。

      麦克阿瑟也没有指望他理会。

      10月2日,麦克阿瑟下达“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第二号作战命令”,命令沃克中将指挥第八集团军从陆地推进,占领平壤;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美第十军在元山实施两栖登陆,两支部队在平壤 -- 元山蜂腰部会合,切断朝鲜人民军退路,继续北进。

      麦克阿瑟称此为“绝妙一击”!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 沃克中将犟头犟脑地对“绝妙一击”提出了质疑。

      “把劲头正足的新锐之师第十军从仁川撤出,重新装船,在海上兜个大圈子到元山登陆。而让在釜山被打磨得精疲力竭的第八集团军担任陆地主攻,是何道理?第十军在海上兜圈子的时候,正在迅速前进的韩国军队大概已经占领了元山,很可能将费心劳神的两栖登陆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玩笑。更严重的是,此举将分散联合国军的兵力,从而让北朝鲜人获得喘息之机。为什么不让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合兵一处,全速向前推进呢?”

      麦克阿瑟根本不屑一顾。

      他不能容忍沃克染指第十军的指挥权。

      ——这在正需要集中兵力和争取时间的当口,实在是很荒谬的举措。多少年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 布雷德利将军为此懊悔不已,认为这可以算得上是美国军事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错之一。要知道,假如此计出自陆军参谋学院的一名少校的话,那位少校一定会在哄笑声中被赶出课堂。

      后来的事实发展确如沃克之所料,第十军在海上兜完圈子到达元山,又排了半个月的水雷,当他们好容易爬上岸时,岸上的韩国军队已经在这里泡了20多天了。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知麦帅贴自己时候有何感想。
        • 家园 【干笑两声】哈,哈哈,好汉不提当年勇么

          由麦克阿瑟主持亲自张贴《开国第一战》,这不是显得格外隆重其事么...

          我早说过了,老麦克是个演员,而且是个很棒的演员;管他叫“名将”是恭维他了 -- 生逢其时,在其位,换个脑子不太傻的干得总不会比他太差...

          他在军事上的建树远远不如他在公共关系上的建树大;他的战场与其说是枪林弹雨中,不如说是在记者们的照相机前 -- 为了兑现当年“I'll come back”的豪言壮语,放着登陆艇不坐,非要弄湿一条裤子涉水走上菲律宾滩头... 同样,为了能在摄影镜头前“亲自”乘车护送李承晚进汉城,他宁肯把正在打仗的陆战队调回来为他修桥 -- 虽然有直升机可坐...

          这等几近行为艺术的“壮举”,也只有老麦克才能干得出来

    • 家园 【第四章】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3)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续上)

      无巧不成书。

      8月31日,第十三兵团邓华、洪学智、解方在联名写给刚调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不久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兼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彪的报告中,也指出了“联合国军”在朝鲜人民军侧后登陆的可能性:

      “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敌人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成过去。”

      “估计敌人将来反攻的意图,可能一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鲜沿海侧后几处登陆,作扰乱牵制,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道公路逐步推进;一为以一小部分兵力于现地与对方周旋,抓住人民军,其主力则在侧后(平壤和汉城地区)大举登陆,前后夹击,如此,人民军处境会很困难...”

      他们同时认为,我军入朝参战的时机,以敌人进到三八线以北地区为好,不仅更有政治资本,军事上也是有利的

      不愧是百战名将,眼光就是犀利独到!

      还有政治头脑。

      毛泽东读到这封电报,一定比打了个大胜仗还要欣慰。

      几天后,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李相朝少将到北京访问,毛泽东和周恩来摊开地图,向他说明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并建议朝鲜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考虑将朝鲜人民军主力由洛东江前线向北撤退。

      据悉,李相朝在8月底返回国内后向金日成作了汇报。

      遗憾的是,笔者没有找到能说明金日成当时态度的历史资料。

      四十五年后的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苏联关于朝鲜战争的部分档案赠送给韩国总统金泳三。韩国外交部东欧科外交事务官白宙铉根据这些档案整理了《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1949年1月~1953年8月)。该档案表明,8月~9月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多次通过苏联政府和直接向朝鲜方面提醒过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此间,毛泽东还两次接见朝鲜方面的代表,与他们讨论朝鲜战局的发展。毛泽东分析,朝鲜战局可能出现两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是朝鲜人民军全歼美军,把他们赶下海;第二种是战争的持久化。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他估计美军将加强大邱、釜山地区的防御,把朝鲜人民军全部兵力牵制在这个地区,同时从其它地方登陆作战。

      毛泽东还着重提醒朝鲜代表,注意应付后一种可能性,确保充分的后备兵力,更要注意敌人可能前来进攻的防御据点,如仁川 -- 汉城和镇南浦 -- 平壤地区。

      可惜全是白说!

      形势瞬息万变,还得未雨绸缪。

      8月下旬,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建议,中央军委决定,调位于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尽快集结于津浦铁路附近,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兵团;在西北地区刚结束剿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则集结于陇海铁路附近,作第三线部队。8月26日,周恩来再次召开国防会议,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准备情况,决定从第四野战军各部队抽调10万老兵,准备于开战后补充一线兵团。会上还估计到战争第一年伤亡将会有20万人左右,并要求准备相应的医疗力量。

      会议同时决定向苏联订购装备,加速空军、装甲兵、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建设,要求各兵种制订3年建军规划,以适应一旦参战的需要。

      后来战局发展,处处证明了这些决策的英明、正确、及时。

      8月27日,毛泽东将调集兵力的决定,电告正在西北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

      临阵吹风!

      9月1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柴成文被周恩来电召回国,当夜,柴成文按与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汇报提纲》,向周恩来扼要汇报了朝鲜局势,并提出了两点看法:美、韩军退出大田后,人民军与敌人已形成对峙,难以再进;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长期顶下去,十分不利。而朝鲜西海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军有可能选择在仁川登陆。

      周恩来仔细听完汇报后问:“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柴成文认为,运输和语言不通问题比较突出,将来作战就地补给是不可能的,粮食和弹药都不可能象国内战争那样取之于敌。

      毕竟来自战火纷飞的朝鲜,倪志亮、柴成文对未来作战会遇到的问题的考虑要深入和具体得多。

      周恩来让柴成文在京待命,并吩咐将《汇报提纲》“印发政治局常委各位同志”。

      老兵柴成文知道,中央已经在准备应付最严峻的局面了。

      他既忧虑,又振奋。

      9月12日 -- 也就是仁川登陆的前三天,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MB扎哈罗夫大将时,曾询问过苏方有无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情报,并指出了这一危险性。

      谁错误估计对手,胜利就离谁而去。

      毛泽东的提醒得到了朝鲜人民军情报部门的认同,但没有资料显示金日成对毛泽东的提醒有什么积极反应。仁川和其它港口的防务情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朝鲜人民军主力仍然执着于对釜山敌军的进攻。而此时距离敌军在仁川登陆时间还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无论增强兵力还是考虑布雷沉船等都还有足够的机会。

      可是机会与时间一起,白白地流走了。

      历史无法假设!

      8月29日,英步兵第二十七旅在釜山登陆。至此,釜山防御圈内共有美、英军部队5个师另一个独立团,韩国军队8个师的兵力。

      9月1日,朝鲜人民军由金策大将指挥,又发起了一次超出沃克预料的猛烈攻势。其间,美英军承受了参战以来的最大伤亡,防线又一次岌岌可危,濒临崩溃。

      可沃克心里有数,这次攻势最多能维持3~4天,军需短缺很快就会拖住北朝鲜人的腿。

      果不其然,数日后,朝鲜人民军的攻势很快减弱。9月8日,总参谋长姜健中将触雷牺牲。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沃克熬出头了!

      “联合国军”顺势于9月10日转入进攻,朝鲜人民军被迫转入防御。

      金日成如果这时考虑有步骤的交替掩护撤退,还是有机会摆脱被动局面的。

      可是机会仍然与时间一起,白白地流走了。

      历史无法假设!

      劫数已到!

      虽然麦克阿瑟用自身的魅力感染了五角大楼和白宫,但他自己心里却比任何人都要紧张和空虚。自己所有决心都是以“敌人兵力配备薄弱,判断我军不会在仁川登陆”这个判断为基础的,一旦这个基本判断出了问题,北朝鲜人预有准备,这次行动将以史无前例的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次用五美元赌五百万美元的超级赌博!

      在开往仁川的“麦金莱山号”两栖登陆舰上,麦克阿瑟对海军掩护舰队司令官乔伊中将说:“仁川登陆的取胜希望是非常渺茫的。然而,我正在习惯于赌与赌胜。”

      如果麦克阿瑟此刻得知,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已经准确预测出了他登陆行动的时间和地点,“麦金利号”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历史无法假设!

      能否得手的关健在于能否达成“奇袭”!

      若要欺骗敌人,就要首先欺骗自己。

      麦克阿瑟知道,登陆企图和时间是难以哄过内行的,唯一能隐瞒的只有登陆地点。为此,他布置了一系列的欺骗和佯动。

      9月5日至13日,海军和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对西海岸最适宜的登陆点群山实施佯动。

      9月13日,“密苏里号”战列舰上400毫米舰炮在东海岸的三陟海面向岸上进行猛烈射击。

      同日,“特里姆盖号”航空母舰和“海伦娜号”巡洋舰对平壤外港和镇南浦、清川江口的达阳岛进行炮击。

      东京的报刊和广播也有意识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釜山防御圈内的战斗上去,故意暗示反攻将在10月进行,届时联军将北进。造成反攻是从釜山开始的假象。

      花活儿玩完了,该动真格的了!

      9月15日凌晨2时,19艘舰船组成的登陆舰队,神不知鬼不觉地驶入通往飞鱼海峡的航道。

      5时45分,所有舰炮和火箭发射船进行15分钟的火力准备。

      6时整,登陆行动开始,陆战队向月尾岛发起冲击。

      近500架次的飞机反复对仁川进行航空火力突袭,并对汉城周围地区进行严密的空中阻滞。

      朝鲜人民军守备部队奋勇抵抗,战至最后一人。

      没有人投降,被俘者全是伤员。

      8时,月尾岛被攻占。

      为掩护登陆行动,舰队舰载机出动300架次以上,攻击仁川为中心40公里内的目标,所有200毫米舰炮封锁通往仁川的全部道路。仁川守军朝鲜人民军海军陆战队第二六六独立团和第一0七边防团虽拼死抵抗,然因火力悬殊,寡不敌众,最终损失殆尽。

      朝鲜人民军第十八师团的增援部队从汉城赶来,被猛烈的地空火力拦阻,无法增援仁川守军,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登陆部队随着下午的第二次涨潮的潮水,蜂涌漫上仁川海堤。

      晚间,18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数十辆坦克和成吨的补给品登上了仁川港。

      9月1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完全控制了仁川。

      9月17日,陆战第一师占领富平市。

      美国大兵们惊喜地发现,这儿屯集着大量的军火和补给品,光各种炮弹和机枪子弹就有2000多吨。真是“上帝保佑的补给品”。这个仓库原是美军撤退时留给韩国军队的,战争初期落到了朝鲜人民军手中,现在竟然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登陆的美国军队。

      怎么没人想到在美军进占时引爆它?

      历史无法假设!

      麦克阿瑟又一次大获成功。

      也是他最后一次成功。

      **********特许版权,请勿转载**********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第四章】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2)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续上)

      “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 典型的毛式表达方式,气魄非凡!

      8月5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边防军要准备于9月上旬作战。

      8月13日,受中央军委委托,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师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朝鲜局势和将来与美军作战的问题。

      与会者都是有一、二十年战争经历的战将,打败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对战胜美军充满了信心。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在会上说:“怕个熊,美国鬼子又不是三头六臂,咱们把纸老虎当真老虎打就是了。”

      其他军长师长也摩拳擦掌嗷嗷叫。

      会上讨论出战胜美军的4个有利条件:一是对敌人拥有兵员数量的优势;二是部队战斗素养好,士气高昂;三是供应线敌远我近,后勤保障我占优势;四是正义在我们一边,世界人民的同情在我们一边。

      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这些战将见地不凡,确非等闲之辈。

      但第三个“有利条件”却是个错误的判断。

      从小米加步枪的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美军强大的海空力量对我后方运输的破坏与威胁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以地域的远近来比量。同时也缺乏现代战争条件下实施后勤保障的经验,没有预料到在后勤保障方面我军不仅不占优势,恰恰是自身最薄弱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拖了战争的后腿。

      借着临战前短暂的时间,东北边防军抓紧以美国为假想敌的突击整训。由于对美军缺乏了解,只能靠寻找与曾在印缅战场与美军一起作过战的前国民党官兵了解,然后研究相应对策。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大都是在20多年的战争中取之于敌的,是真正的“万国牌”,光是步枪一项,口径就达11种之多。

      这大概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但这也是这支军队值得骄傲的特色。

      不过,这也给出国进行大兵团作战带来了弹药保障的困难。

      东北边防军只好在各部队中进行统一调配,让一支部队尽可能地使用相同口径的武器。比如第三十八军的步枪就大都调整为日本的三八大盖,第四十军的步枪就大都调整为美式30步枪。

      然而破家当搬过去搬过来也还是破家当。

      就这样的家当,别说跟“老大哥”比,就是和金日成的队伍站在一起,也显得象支杂牌军。

      这还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四野主力军呢!

      可他们就是拿这些破玩艺儿打了个天下出来,你服不服?

      麦克阿瑟认为出手一击的时机已经到来。

      8月15日,他完成了仁川两栖登陆部队的编组。

      登陆部队编为第十军,军长是麦克阿瑟的参谋长爱德华 M 阿尔蒙德少将,弗吉尼亚军校的高材生,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率第九十二师在意大利作战。此人责任感强,既有不俗的作战指挥经历,也有长期参谋工作煅练出来的协调组织能力,是理想的登陆部队指挥官。

      登陆部队编成内有奥利弗P史密斯少将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戴维 巴尔少将的美国陆军步兵第七师、金圣恩中校的韩国海军陆战队、白仁烨上校的韩国第七战斗群(团),以及作为登陆作战的预备队在日本待命的美步兵第三师第六十五团和美空降第一八七团。

      陆战第一师为登陆突击部队,步兵第七师为第二梯队,两者组成登陆作战群,指挥官为詹姆斯 杜伊尔海军少将。

      海军方面由特纳 乔伊中将指挥的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若干火箭发射船和辅助船只等共260艘舰船,以及400架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提供海空掩护。

      登陆联合部队被命名为“第七联合攻击部队”。

      行动代号:“烙铁行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在这节骨眼上,却从五角大楼来了几位吹冷风的钦差大臣。

      一听说老麦克把登陆地点选在仁川,五角大楼就炸了营。

      仁川?离汉城20公里的仁川!要在那儿登陆,就得把已经捉襟见肘的“联合国军”兵力分出一大块来,那釜山防御怎么保证?釜山如果不保,仁川势必崩溃!把步兵第七师加入仁川作战,日本就空了,治安怎么办?北极熊谁来看?把大量正对第八集团军进行补给的舰船用于仁川,釜山因此而架不住北朝鲜人的攻势怎么办?

      再说,仁川是能去的地方吗?那里潮水平均涨落差为6米多,最高时可达11.2米,为世界之最;退潮时,几百年积淤下的泥滩,向港外延伸能有4公里。登陆行动只能在高潮时进行,而仁川的高潮只有早上6时59分和下午7时19分各一次,每次时间不到两小时。如果两小时之内登不了岸,那搁浅在泥滩上的攻击舰船,就会成为北朝鲜人岸炮绝好的攻击目标。在这两小时之内,还要压制并占领鸟瞰全港的要地月尾岛,冲过飞鱼海峡——对了,还有那要命的飞鱼海峡,潮汐起伏使其潮流速度达到每小时11公里。要是对手再布上雷,那可就成了通住天堂的最便捷的航程了!别说布雷,只要在那儿沉上几只破船,人家就是把枪扔了,咱也干着急上不了岸!

      不行,不能让这个倚老卖老爱出风头的家伙胡来!

      得说服他另择良港!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个个义形于色。

      不能说他们的顾虑不对,不能说他们的思谋不详,他们都是经过大战考验的沙场老将。他们考虑得非常全面周到 -- 几乎是面面俱到。

      但历史一千次地演绎着这样一个事实:

      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俱不到!

      同为将帅,与麦克阿瑟相比,他们少了一样最宝贵的品质:

      胆略!

      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 布雷德利上将委托,陆军参谋长劳顿 柯林斯上将、海军作战部部长福里斯特 P 谢尔曼海军上将和空军副参谋长伊德沃尔 爱德华空军中将一起前往东京,要去说服麦克阿瑟。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钦差大臣们出席了麦克阿瑟在东京召开的作战会议,讨论仁川登陆问题。

      麦克阿瑟简短致词后,由麦克阿瑟的作战部队埃德温 怀特少将和有关参谋人员介绍仁川登陆方案。

      这当口,甭说是这几位钦差大臣,就是麦克阿瑟手下的将军和参谋人员们都对仁川登陆方案普遍不抱信心。他们介绍情况时,情绪大都是低调的,无不暗示仁川登陆的冒险。登陆作战群司令官詹姆斯 杜伊尔少将甚至带着诚恳的神情以劝告的口吻对麦克阿瑟说:“我认为仁川登陆不是不可能,但作为负责人不能推荐。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谢尔曼海军上将建议将登陆点改在群山。

      一片反对的声浪。

      从一片反对声浪中,麦克阿瑟站了起来。

      他头脑里回荡着父亲阿瑟 麦克阿瑟 -- 也是一位将军 -- 的声音:“道格拉斯,大胆地指挥你的部队,危急时刻要果断,甚至要专横。记住,不要迷信军事会议 -- 军事会议往往产生胆怯心理和失败主义。”

      “奇袭是战争中获取成功的最大因素。”

      麦克阿瑟不慌不忙却充满自信地说道;“你们提出的有关仁川登陆不能实施的种种理由,在我看来恰恰是保证此战出奇制胜的因素。敌军司令官会这样推理:没有人会如此鲁莽地做那样的尝试。”

      五星上将旁征博引地用战争史上的先例论证他的决策。

      “至于潮汐、水位、地形和其它障碍,海军提出的难点,确实是严重的,很值得考虑。然而,最大的难点也必定能克服,我完全信赖海军。实际上,我比海军本身更相信海军。”麦克阿瑟不失时机地给海军打粉,“太平洋战争中,海军在我指挥下参加过多次登陆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情况同仁川大体一样,困难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对海军的能力没有任何怀疑。”

      反对的声浪渐渐沉寂了下来。

      麦克阿瑟最后说:

      “假如我的估计是不正确的,同时,万一我陷于无力应付的防守地位,那我本人将亲临现场并在我们的部队惨遭挫折以前立即将他们撤下来,那时唯一的损失只不过是我个人职业上的名誉而已。

      但仁川之战不会失败!”

      70岁的五星上将被自己的话感动得双目湿润。

      反对的人们也被感动了,全然忘了老麦克这是在偷换概念 -- 在这里讨论的是军国存亡的大计,而不是职业军人的荣辱。二者的价值是不能随意换算的。

      谢尔曼海军上将站起来对麦克阿瑟说:

      “这是为伟大目的发出的伟大声音,你赢了,伙计!”

      柯林斯也点了头:“我们将把你的计划报告参谋长联席会议,看起来,它是可行的。”

      五角大楼站到了麦克阿瑟一边。

      9月9日,白宫、五角大楼与东京之间数度往返磋商辩论,又派特别代表艾夫里尔 哈里曼与麦克阿瑟面洽后,屈从了麦克阿瑟的坚定意志。

      一锤定音!

      就在麦克阿瑟在东京会议上巧鼓簧舌游说柯林斯们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向军委上报了两份由总参三部作出的情报分析报告。

      报告认为,美军有可能在朝鲜东海岸的仁川港实施两栖登陆。

      据当时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将军回忆,总参作战室的年轻参谋在讨论朝鲜战局的时候,大家也都表示了担忧:朝鲜人民军主力全部调往釜山三角区,后方空虚;而釜山美第八集团军苦苦支撑却不撤退,在日本的两个师,也不见增援的动静;朝鲜半岛特殊的狭长地形又使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极易被掐断。这僵持的战局中极有可能隐含着危机。

      而危机的爆发点,极有可能就是仁川。

      支持这个结论的有6个依据:

      一、 釜山包围圈内的美伪军队已近13个师近20万人,既不进,又不退,凭借强固的工事、密集的火力和优势的海空军,困守一片狭小的海滩,用意何在?——只能作一个解释:故意留在那里吸引和牵制朝鲜人民军主力,以实施更大的阴谋。

      二、 驻日美军两个主力师,即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在釜山十分吃紧的当口,既没有任何增援的迹象,又不在日本沿海部署防守,而是突击训练,并编组成美第十军,是何道理?——只有一个解释,要采取新的战略行动开辟新的战场,最大的可能是把他们用在朝鲜半岛别的什么地方。

      三、 美英在地中海、太平洋的大批舰船,最近正在向日本——朝鲜海峡集结,这显然也是一个登陆和扩大战争的征候。

      四、 朝鲜半岛地形狭长,南北长800~900公里,东西宽只有100~300公里,三面环海,可登陆、且有利于分割之处甚多,如元山、镇南浦、项浦、兴南、仁川、群山等地都是。这些地方中,尤以仁川登陆对其最为有利,此处既可以割裂进攻洛东江的朝鲜人民军的南北战略联系,切断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又可配合由洛东江向北反攻之敌,形成夹击和包围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态势。

      五、 美第八集团军和麦克阿瑟等将领均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作战,有丰富的登陆作战经验。麦克阿瑟本人极擅长两栖作战,太平洋战争中每每恃此对五角大楼抗命弄险,最后都获成功。这次会不会故伎重演?何况登陆作战不仅可发挥其海空优势,而且进退胜败都有恃无恐。

      六、 朝鲜人民军主力打到洛东江是个很大的胜利,但也潜伏着极大的危机,这就是部队连续作战,疲劳不堪,兵力分散,补给线猛然延长了400~500公里,后方空虚,又在洛东江地带碰上了啃不动的硬骨头,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朝鲜人民军的8月攻势实际上已经攻不动了,其主动地位正在向被动转化。而美韩军则相反,兵力相对集中,工事坚固,补给方便,可攻可守,战略地位已逐步向主动转化。尤其苏联和朝鲜都沉浸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极为麻痹,这一点,极易为麦克阿瑟之类的沙场老将所利用。

      根据潮汐等情况分析判断,最有可能的登陆时间是9月15日。

      毛泽东很重视这个情况。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当获悉杜鲁门派柯林斯等前往东京与麦克阿瑟晤谈的情报时,毛泽东就预感到朝鲜战局可能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连日来一直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汇集的情况,面对地图思索这个问题。此前的8月18日,他又一次对东北边防军发布命令:

      “务于9月3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

      与周恩来商讨后,他确定采取3个应对措施:

      ㈠立即督促一下东北边防军各项战备工作的情况,严令他们务必在9月底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保证随时可以出动作战。

      ㈡可将敌人在仁川等地登陆和朝鲜人民军就应该有些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如主动后撤等,通报朝鲜和苏联方面,供他们参考。

      ㈢总参和外交部,要随时密切注视朝鲜战场情况的变化。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布置落实了毛泽东的指示。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第四章】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1)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兵者,

      诡道也!

      -- 《孙子 始计》

      不论他持多么激烈的反共态度,不管他有多少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公道地说,作为大军统帅,麦克阿瑟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杰出者之列。

      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将军乃将门之后,西点军校1903年优秀毕业生,毕业时年仅23岁即授上尉军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赴法国作战,历任参谋、师参谋长、步兵第八十四旅旅长及步兵第四十二师师长。因表现出色,战争结束后被授予准将军衔,尔后回国就任母校西点军校校长。1925年晋少将军衔。1928年任驻菲美军司令。1930年升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晋上将军衔。1935年卸任,重返菲律宾任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1937年退出现役。1941年7月重入现役,以中将军衔出任远东美军总司令。珍珠港事件后,出任西南太平洋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指挥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因其战功卓著,1944年10月,晋五星上将军衔。他首创的“跳岛作战”战略,更使他在太平洋战争中名声大噪。大战结束后,在密苏里战舰上主持日本投降仪式。朝鲜战争爆发后,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成为美军中资格最老的五星上将。

      此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喜欢别出心裁,突发奇招,以指挥两栖登陆作战见长。在太平洋作战中,他首创大幅度机动蛙跳战法,把顽强固守在许多岛屿上的日本军队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散兵游勇。他所指挥的11次侧翼登陆作战,11次大见成效。

      的确功力非凡。

      可缺点也很要命。

      抛开他性格中那些令人厌恶的缺陷不说 -- 诸如爱说大话出风头等等,缺乏政治头脑和战略远见这个致命顽疾,就很是让白宫的那些政治家们感到头痛。本来,作为美利坚合众国一个战略区域的统帅,具备这样的素养应该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可碰上麦克阿瑟这样战功赫赫的名将,谁也不能不把那些理想主义的标准大打折扣。

      碰巧老麦克又是那种不懂政治又偏偏喜欢掺和政治的人。比如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他就不顾欧洲战争正打得难分难解的大局,鼓吹“对日作战第一”,结果在罗斯福那里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大战后,在美国对亚洲事务的政策上,每每与白宫意见相左,偏又喜欢自作主张一意孤行,弄得上上下下皆有不满之意。只碍着他三朝元老的身分,或是敢怒而不敢言,或是想言而不便言,因而也就越发地使他趾高气扬。

      不过,作为大军统帅,麦克阿瑟还是挺有名将风范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他就乘自己的座机飞往朝鲜,在水原机场险遭朝鲜人民军空军的一架雅克飞机攻击。降落后,不顾疲劳,立即要赶往前沿视察。

      当随员们劝阻时,麦克阿瑟断然拒绝:

      “了解战争的唯一方法是亲临现场和正在作战的部队。走吧!”

      麦克阿瑟冒着危险在溃逃的南朝鲜军队和逃难的平民中穿行,然后顶着细雨,淌着泥水,来到汉江边的小山上。遥望着在一片火海中的汉城,听着朝鲜人民军迫击炮弹发出的爆炸声,瞧着挤在公路上一群群奔逃的人们,他难置一言。此情此景,使他感觉到:韩国军队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北朝鲜人的进攻的。

      在驱车返回的路上,五星上将已开始在胸中勾勒未来的战局:

      “一步一步把预备队投入到缺口中,作为鼓舞南朝鲜人士气的权宜之计;在尽量靠南的防御地区建立环形防御阵地,以稳定战局,使美军能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立足点;增强美军力量,直到达到势均力敌或者超过敌人的水平;最后,实施在太平洋战争中极为成功的两栖作战,在远离战线的北朝鲜后方发动大胆的进攻。”

      实际上,当他伫立汉江边的山头上时,已经选定了两栖登陆的地点:汉城以西20公里的仁川港。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座山上,在我脑子里描绘着能够对付现在绝望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国陆军和转败为胜的唯一战略机动——仁川登陆方案,并且分析了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姜,果然是老的辣!

      在返回水原途中,又遇上朝鲜人民军的雅克飞机空袭,所有的人都手忙脚乱地往树丛里躲藏,麦克阿瑟却叼着玉米茎烟斗,若无其事地稳坐在那辆老掉牙的道奇车中,乜斜着天空,直到雅克飞机离去。

      其时,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已年逾七旬。

      名将之风!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赶紧稳定正在急剧恶化的形势。

      美军地面部队投入战斗后,并没有象麦克阿瑟预计的那样使战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第八集团军部队仍在节节后退,到8月初,已经退到了洛东江一线。金日成已宣布,要使8月成为全部解放祖国土地的月份。

      此时的麦克阿瑟,再也不敢把朝鲜人民军看作“一只手即可对付”的、一触即溃、训练差劲的乌合之众了。相反,他认为朝鲜人民军是“顽强的对手,指挥得当”,他们把日本人的渗透技能与俄国人第二次大战的坦克战术融为一体,而且能成建制地在夜间调动、行军和进攻 -- 老麦克承认自己也从没练过这活儿,“北朝鲜人运用坦克的能力几乎等于苏联军队的水平”。

      骄傲了一辈子的麦克阿瑟,实在难得这样高抬对手!

      而每当他正确估计对手的时候,胜利就和他亲热。

      从朝鲜回到东京,麦克阿瑟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首先阻止北朝鲜军队南进,然后,在仁川附近登陆,切断其补给线,南北策应,一举将其击破。”

      他立即着手进行登陆的准备工作,让参谋长阿尔蒙德将军研究登陆的具体地点,拟就“蓝心行动计划”,并对驻日本关东地区的美骑兵第一师下达了准备在仁川登陆的命令。

      然而,实现这个意图的首要前提,是沃克的第八集团军必须守住洛东江防线,必须守住釜山外围。整个朝鲜都可以让给北朝鲜,唯独不能让出釜山环形防御圈,否则任何登陆行动都将会被置于无用之地。

      现在最让人不放心的恰恰就是这个“前提”。

      看到在釜山防御圈里苦苦撑持的沃克,麦克阿瑟感到,仅靠第八集团军现有部队已难当此任。无奈之际,他只好将骑兵一师改赴釜山登陆,增援沃克,自己另组部队担负登陆作战任务。

      与此同时,他还向白宫大喊大叫:

      “抓住在太平洋上的任何船只,把增援部队和物资运到远东!”

      “按部就班,让那种概念见鬼去吧!”

      增援部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釜山。

      剩下的就该看那杂种小子沃克的了!

      沃尔顿 沃克中将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

      此公曾在乔治 巴顿将军手下任坦克部队指挥官,作战以凶猛强悍闻名。巴顿常常亲热地称他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他的风格也和巴顿如出一辙 -- 佩着两支手枪,驾着吉普车在战场上到处奔走,骂骂咧咧地怒斥那些表现不佳者。

      可在这臭虫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的朝鲜,遇上这么凶狠强硬的对手,沃克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支撑。第八集团军的军官和士兵,在日本当了几年快快活活舒舒服服的占领军,在酒吧和妓院的寻欢作乐中,早已经养下了一身臭毛病。有些部队甚至到了连擦枪洗炮这类事情都出钱雇人来干的地步。在战败后生活无着的日本人面前,每一个美国士兵就是一个麦克阿瑟,吃饭有人做,洗涮有人管,袜子有人补,命令有人服从,没人胆敢顶撞,一切顺心如意,而每月只需为此付上几十美元 -- 还有什么比这更潇洒自在的?美国大兵们自己也说,这比在俄克拉荷马或德克萨斯的家里过得强多了。

      有人送他们一个雅号 -- “榻榻米部队”。

      你能指望这样的军官和士兵高高兴兴地在这该死的地方来打这场该死的战争?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在战斗中会有勇敢顽强的出色表演?

      虽然“联合国军”此时的人数已超过朝鲜人民军,虽然“联合国军”的地面炮火和空中力量远优于朝鲜人民军,但仍然无法抵挡朝鲜人民军的攻势。朝鲜人民军的将士作战英勇顽强,既使在被包围、被分割的情况下,也能不慌不乱,独立作战。瘦小的人民军战士能整天在酷热下翻山越岭,而牛高马大的美国士兵却没有几个能经得起这番劳累。头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的将军们开始意识到,在朝鲜,仅靠兵力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冒着炮火频频奔走于前线的陆军中将沃克,面对这样一群宝贝少爷兵,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位粗鲁的中尉。

      他不止一次地对着部下暴跳如雷:

      “我不想见到你从战场上回来,除非是装在棺材里运回来!”

      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沃克焦头烂额气急败坏。他赶到美军步兵第二十五师师部所在地尚州,向全师官兵发表了“就地死守”的训话:

      “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争取时间的战争。不能再后退、后撤或调整阵地以及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措施。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各部队必须反击,使北朝鲜人陷于混乱状态。不能有敦克尔刻的再版①,也不能再有巴丹的再版②;退守釜山会使那里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屠场之一。

      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被北朝鲜人俘虏比战死更糟糕。我们将同生死共患难。谁丢失阵地,谁就将对数千名同伴的罹难负责。”

      就冲这番话,沃克在美利坚将军群中,也算是最有种的一个!

      以笔者揣度,看到“联合国军”源源不断的增援,金日成心中不能不佩服毛泽东的料事如神。但仗已打到这个份上,也只有硬着头皮豁出来打到底了。

      幸而现在对付的仅仅是骄生惯养的驻日美军,如果美国本土的部队赶到,那胜利的指望怕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必须在美国本土部队没有到达之前,拿下釜山!

      金日成调动最精锐的师团投入战斗,终于突破了洛东江防线。

      8月8日,朝鲜人民军各部队从各个方向强渡洛东江,重创美骑兵一师和步兵第二十五师,继续向前推进。

      沃克也豁出来了,他动用刚上岸的增援部队拼命组织反冲击。

      海军陆战队先头部队刚一到达,就立刻被派出对朝鲜人民军实施反冲击。

      海军陆战队是美国军队的王牌,装备和战斗力在美国诸军种中均属一流,但上阵后仍然不敌朝鲜人民军。

      用随军记者们的话来说,“伤亡令人难以置信”。

      战线仍在后退。

      沃克真是到了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的程度。

      然而,战局越往后发展,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就越呈疲软之势。整个洛东江战役进行了近一个月,虽然杀伤和俘获敌军3万余人,将敌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但自身损失也非常严重。据战后日本陆战史学会的调查,从开战到8月初,朝鲜人民军自身损失已达5.8万人,火炮类装备减少到1/3以下,坦克仅剩40辆。第一线的11个师团,兵员折损严重,总兵力已不到6.9万人。而且随着战线的南移,补给线急剧延长,海岸防御压力加重,加上美军的空中威胁,军需供给越来越困难。

      在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下,朝鲜的军需军工生产也被破坏殆尽,运输线上所有的桥梁都被炸毁,有些已被反复炸毁多次。据美国空军统计,仅汉城以南的桥梁被炸毁的就达280座之多。原来策划的海运,也由于美国优势的海空封锁而无法实施。

      朝鲜人民军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已呈现严重危机。

      而沃克手中的底牌却越来越硬。

      随着增援部队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达,釜山防御圈内的“联合国军”与当面朝鲜人民军的兵力对比出现逆转,8月上旬已达到2:1。如果算上空军、炮兵、坦克、补给等,特别是炮弹,“联合国军”已占绝对优势。而对朝鲜人民军来说,釜山包围圈的缩小,也意味着敌军的兵力和火力密度的加大,加上沃克在没有空中顾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机动力,将预备队随时调来调去地填补漏洞,也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美军的危急局面。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越来越困难,冲击势头越来越弱,最终陷于停顿。

      8月底,战斗开始呈胶着状态。

      沃克稳住了阵脚。

      危机走近了金日成。

      北京密切注视朝鲜战局的进展。

      对于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虽然中国领导人是欣慰的,但与金日成的热烈乐观相比,他们却显得很冷静。

      一位苏联军事代表眉飞色舞地对周恩来说:“人民军稳操胜券,要不了几天,李承晚便土崩瓦解,朝鲜全境统一指日可待。”

      周恩来平平静静地说:“那好”。

      毛泽东对金日成大张旗鼓地庆祝胜利很不以为然。他觉得现在根本不是谈胜利的时候,朝鲜领导人该冷静下来,作短暂休整并调整部署,然后再接再厉,一鼓荡平。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预防不测。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开会,分折研究朝鲜局势,作好迎战准备。毛泽东在会上说:

      “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朝鲜战争有短打、长打、原子弹打几种可能。美国若打原子弹,我们没有,只好让他打,这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但是我们不怕,我们还是打手榴弹,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del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 家园 【第三章】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3)

      [SIZE=2]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SIZE]

      (续上)

      第三十九军原是1946年9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其前身是1930年在鄂豫皖苏区的商光独立团,后发展成为红25军,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率领长征到达陕北苏区,编为红十五军团一部。抗战爆发后,该部编为八路军第三四四旅一部,以后又南下编为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中,作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从北满一直打到广西。

      也是一支王牌军。

      吴信泉、徐斌州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四十军是一支后起之秀的部队。

      该部原是1946年初在南满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韩先楚曾任该部司令员,。最早的底子是1937年底在鲁中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山东军区第三师和警三旅。抗战胜利后北上东北,编为第三纵队,一直是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在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是著名的“旋风部队”,从松花江一直打倒海南岛。在改编成东北边防军的3个月前,还驾木船横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战争奇观。

      温玉成、袁升平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后来编入第十三兵团的第四十二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

      该部是1948年春由辽东、辽南组建的3个独立师改编的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 -- 说来有趣,当时全军各大野战军中,只有东北野战军有第五纵队。原因似乎是其它野战军觉得“第五纵队”这个番号不顺耳,太容易令人想起西班牙内战中那个间谍“第五纵队”。

      这支部队虽然年轻,但朝气蓬勃正是它的特点,而且也经历过辽沈大战和东北剿匪的煅练。

      吴瑞林、周彪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要准备打仗了,各军当时的装备都陆续作了一些充实:

      每军编一个野炮营,18门火炮;有的军编有一个6管火箭炮营,12门火炮。

      每个步兵师编有一个山炮营,12门火炮。

      每个步兵团编两个炮连,九二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共10门。

      每个步兵营编八一迫击炮2门和火箭筒3具。

      每个步兵连编六0迫击炮3门。

      每军计有60毫米口径以上各种火炮520余门。

      这种装备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算是第一流的了。

      然而由于时间仓促,很多部队还是没有完成改装。

      炮一师、炮二师是原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所属部队,也是全军成立最早、经验最丰富的炮兵部队。

      炮八师是刚由东北野战军各部队的队属炮兵改编而成的预备炮兵部队。

      各炮兵部队装备的大都是日式75毫米山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共装备火炮320余门。高炮第一团装备日式75毫米高炮36门。

      邱创成、匡裕民将军时任炮兵指挥所主任和政治委员。

      各部开始按中央军委命令向东北中朝边境地区集结。

      全国解放了,许多部队正在进行复员工作。

      可这会儿一听说可能要打仗,谁都不愿走了,纷纷申请留队北上。已经安排到地方的同志也要求回队。原第三十八军第三四二团第一营营长曹玉海已经安排到地方当了监狱长,一听说部队要北上,立即找回老部队,一定要跟着走,官司一直打到中南军区组织部,最后在老首长梁必业主任的关照下,才如愿以偿。

      正在二八五七团①结婚杠上的干部们,恋爱的不结婚了,没恋爱的也不找对象了。

      第三三四团第二营营长冯怀志,已38岁了,一听要北上,坚决不找对象,组织动员也不行,理由是不连累人家姑娘,打败了美国鬼子再说。

      兵也如此。第三十八军42岁的老兵大老刘,本已安排复员,组织上张罗着给他找个老伴。可他一听说要北上,死乞白咧地一定要跟部队走。

      有些干部干脆连胡子也不剃,说是打完美国鬼子再说。美国鬼子嘛,不就是美式装备的部队嘛,还能比全美式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厉害?那些美械部队不也是一直牛皮哄哄目中无人吗,到了还不是让咱土八路给大卸八块啦!

      打美国鬼子还能超过3个月?

      据后来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老人回忆录所述,当时他也认为第十三兵团的部队都是四野的主力,完全能打败美第八集团军当时在朝鲜的两个师,或再多打两个师也不成问题,估计有3个月时间就差不多能解决战争了。

      虽然也有因刚结束国内战争向往和平生活而带来的各种思想问题,但经过政治动员,总的来说,刚打出了一个天下来的胜利之师锐气正盛,求战积极性都是很高的。

      大家都憋着那么一股劲。

      不过,这也反映出他们把打美国鬼子想得过于简单了点。美国鬼子的的确确不好打,一打就打了近3年,而且不是想象中的“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打败美帝,回家过年。”

      而是个平分秋色的结局。

      但是——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你从哪一支面对强悍敌人的中国军队将士身上,看见过这样积极求战的精神?这样坚定无畏的气魄?这样旺盛高昂的斗志?这样敢打必胜的信念?

      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

      ********特许版权,请勿转载********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第三章】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2)

      [SIZE=2]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SIZE]

      (续上)

      杜鲁门听到这句话,气得浑身发抖。

      这时候,他就有了让这位五星上将下岗的念头。

      不过,现在这念头还只能是念头,也就想想而已。

      还得找到这老家伙更大的过失。

      哈里 杜鲁门打破脑袋也没想到,这老家伙的过失,竟使美利坚合众国军队付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败绩的代价。

      这实际上是杜鲁门的过失。

      毛泽东“解放台湾”的口号,现在也变得“只能说说而已”。

      朝鲜内战的爆发,杜鲁门在朝鲜和台湾海峡的介入,使毛泽东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本来,新中国此时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向经济方面转移,特别是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鉴于中国大陆上大的战事已经结束,中央军委确定了全军的复员计划,准备分两期复员军队,第一期复员140万人,第二期复员100万人,两期复员后,军队将保持在300万人左右,以减少军费开支用于经济建设。

      军事工作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在南线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上。

      中央军委责成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负责策划起草了《台湾战役实施纲要》,进行进攻台湾的准备工作,并担任台湾战役的指挥员。

      进攻台湾的部队是第三野战军,计划以第九兵团所属的第二十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二十七军共4个军为第一梯队,尔后第三野战军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外,主力12个军全部投入攻台作战。

      在估计美军是否参战的问题上,粟裕认为:

      “直接参战在政策上、军事上对美帝是不利的,所以美帝只能间接参战,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帮助蒋匪。”

      粟裕认真研究计算策划了一番,也没太把这个当回事儿。

      八年抗战大家比划过较量过了,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是抗战前的国军,几万老日本鬼子即或真集合在蒋总统的麾下,也于解放台湾的大局无碍,就凭现在的家底,完全可以打发他们。

      粟裕还计划征用东南沿海的全部机动船只,分两批运送50万大军登陆台湾。虽然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有50万人,但根据双方当时的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的对比,常胜将军粟裕认为不一定非要具有绝对优势,只要有相等数量的部队登陆,就完全有把握在短期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扫清这些残汤剩羹。

      至于台湾战役中的海空掩护,中央军委也有所准备。

      当时,中央军委一面加紧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一面向苏联寻求援助。毛泽东在访苏期间,两次与苏方签订了海军订货协议,将苏联对华3亿美元的贷款中的1.5亿美元用于购买海军装备。

      考虑到不能在“老大哥”这一棵树上吊死,毛泽东在向苏联寻求空海军武器装备援助的同时,还通过中间渠道,向英国商人洽购两艘排水量为7000吨的退役巡洋舰、5艘护航驱逐舰、4艘扫雷舰,以解决战争中海空军掩护和配合问题。

      由于朝鲜战争,这些东西都泡汤了。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毛泽东当然不希望北边什么地方再有什么战事。何况毗邻朝鲜的中国东北,是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还指望着它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担纲呢!

      作为从来就强调“一个拳头打人”的大战略家,毛泽东历来主张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对于中朝两国来说,应该首先解决台湾问题,为金日成准备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全力的支援,然后再寻机帮助解决朝鲜统一问题。他始终认为,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朝鲜人民军,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经受过严酷的长期战争的考验,因而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熟起来,卓有成效地进行这场统一朝鲜的速决战,也很难对付直接参战的优势美国军队。

      朝鲜战争爆发一周后所有的事实,都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

      7月2日,周恩来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委婉地表达了中国方面对朝鲜半岛战事的看法。

      在讨论了如何应付联合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外交问题后,周恩来极为反感地告诉罗申说:早在5月与金日成的会谈中,中国领导人就已经提醒他美国可能干涉的问题,而金日成当时不相信。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估计是对的。

      与此同时,通过递交给苏联方面的一份综合反映外国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的报告,中国领导人也曲折地表达了对苏联选择这个时候支持统一朝鲜行动的疑惑。

      当然,在仗已经打起来了的这个时候,中国只能坚定地和社会主义的盟友们站在一起。

      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赠送给韩国的根据朝鲜战争档案整理汇编的《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1949年1月~1953年8月)透露,也就是在此时,周恩来将中共中央对朝鲜半岛的政治、军事形势的估计转告了苏联政府。

      中国领导人估计,美国在日本的12万驻军中,大约有6万兵力能够投入朝鲜;这些兵力可能在釜山、木浦、马山等港口登陆,然后沿铁路线向北进军,建议朝鲜人民军应迅速向南推进,以便占领这些港口。

      毛泽东认为,美军将有可能在仁川登陆,为了防守汉城,朝鲜人民军应该在仁川地区构筑巩固的防御阵地。

      毛泽东,是第一个对仁川登陆作出预测的人。

      这时候,甚至连麦克阿瑟自己,仁川登陆的设想也还只是在胸中蕴酿呢!

      对于美国的所作所为,毛泽东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

      在6月28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毛泽东义正辞严的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中国人民“既不受帝国主义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威胁。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他没有人民的支持。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总理也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是事实,永远不能改变,...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中国人民,必能胜利地驱逐美国侵略者,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

      7月10日,中国还成立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的群众运动。

      这是未雨稠缪。

      然而,解放台湾的决策和日程也被迫进行重大调整。

      6月3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正式提出:

      “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向后推延。”

      在那一段非常的日子里,中共中央极其审慎地研究了中国的周边形势,认为除朝鲜和台湾海峡外,与中国南方毗邻的越南也出现了现实威胁,美国除大力加强对法军的支援外,还有直接介入的迹象。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有可能与美军发生大冲撞的地方有三处:

      台湾海峡、越南和朝鲜。

      这三处中,台湾海峡是最不利的选择。

      以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空力量,是无法与美国现代化的海军进行海上较量的,一旦在台湾海峡与美国军队冲突起来,没有胜算不说,还极有可能陷入两面作战的被动地位。麦克阿瑟后来也说:“我每个夜晚都祈祷赤色中国能这样做 -- 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①

      拿破仑曾说:“不要做任何你的敌人想要你做的事情 -- 理由很简单,因为你的敌人想要你这样做。”

      越南也不是个好去处。

      那里远离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后勤供给就极为困难,难以对美军形成有力打击。

      能不打当然最好,但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朝鲜是最佳选择。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被动中的主动。

      后来,周恩来曾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解释中共中央的决策:

      我们和美帝国主义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

      中共中央当时将准备援助朝鲜的初步预案通知了斯大林,得到了完全赞同的答复。7月5日,斯大林通过苏联驻华大使馆转告周恩来,认为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合适的,即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中国军队立即以在中朝边境集结的9个师在北朝鲜展开行动。届时,苏联空军将予以掩护。他甚至还明确表示,将派出一个装备124架歼击机的歼击航空兵师掩护这些部队,而且当中国空军掌握这些装备后,这些飞机将同正在担任上海空防的巴基斯基混合航空兵集团的飞机一起,移交中国同志。

      这是中苏双方就援朝问题首次达成的“君子协议”。

      《台湾战役实施纲要》遂被搁置。

      而且最终不得不在事实上予以放弃。

      新中国军事工作的战略重点,被迫北移。

      由于美国出兵朝鲜,使朝鲜战局变得复杂,有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恶化局面。从未雨绸缪的角度出发,中央军委决定加强东北边防力量。为此,毛泽东委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7月7日和7月10日,在居仁堂两次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保卫国防问题。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出席者有在京的军委主要成员: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恒。

      军队有关方面负责人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空军政治委员肖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肖劲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李克农;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副政治委员赖传珠;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参谋长张经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委员傅秋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滕代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谭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万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苏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参谋长贺晋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赵尔陆。

      军委作战局副局长张清化、雷英夫等也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们几年后授衔时大都是肩上扛将星的人物。

      根据会议的讨论,中央军委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任务,并规定:一旦入朝参战,则“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

      会议还决定: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调集4个军3个炮兵师限7月底前在安东、辑安、本溪完成集结。

      为东北边防军准备的部队是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即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和已在东北的第四十二军和3个炮兵师。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国家应急动员体制,第十三兵团是全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被配置于地处中原重地的河南。之所以如此,正是考虑该地区地处中原通衢之地,便于向各方机动,可随时应付任何方向的突发事变,包括作解放台湾的预备队。

      当时,第十三兵团所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分别驻扎在信阳和漯河,第四十军在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后凯旋北上,刚从雷州半岛到达广州,正准备向河南洛阳开进。

      根据军委的决定,第十三兵团北上东北后,即与已确定集体转业、正在齐齐哈尔从事农垦的第四十二军合编为东北边防军;同时编入边防军的还有炮兵第一师、第二师和第八师。

      在确定边防军指挥班子时,原第四野战军主要领导人林彪、罗荣恒、刘亚楼认为,这种牵涉国际政治复杂问题的任务干系重大,非该兵团现任司令员黄永胜一介武夫所能胜任;而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不仅是一员骁勇的战将,且谋略不逊,有政治头脑,属于军政全才。故提议:将该兵团领导机关与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对调,原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组成新的第十三兵团领导机关,任命邓华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中央军委批准了第四野战军领导人的建议。

      然而,由于朝鲜战局发展很快,原定的东北边防军主要领导人粟裕身患重病在青岛休养,肖华、肖劲光又忙于海空军的组建和总政日常工作,均不能到职。7月23日,经毛泽东批准,东北边防军暂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

      7月19日,任命著名战将、原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调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8月上旬,任命洪学智为第十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后因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赖传珠患病离职休养,由邓华兼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第十三兵团的领导干部可以说是黄金搭配。

      风度儒雅、狐步舞跳得极好的邓华,1910年4月2日出身于湖南郴县一个书香世家,原名邓多华,字实秋。祖辈三代都是教书匠。他自已7岁就进私塾发蒙,一直是个勤奋好学、聪颖过人的好学生,老师常夸他过目不忘。12岁考入颇有影响的美国教会学校 -- 郴州新华高等小学 -- 启蒙教育就是中西合璧。

      美国人可能没想到,美式启蒙教育为自己栽陪出了一个对头。

      1925年秋,15岁的邓华到长沙考入岳云中学,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常常参加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他在一篇题为《论青年的人生观》的作文中就呼喊出他的一腔报国热情:

      “嗟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当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

      大革命的时代,这样的青年多为共产党所吸纳,邓华当然不会例其外。1927年,17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次年,朱德、陈毅领导湘南暴动时,他跟随朱军长走上了井冈山。以后,18岁当连党代表,22岁成为师政治委员,直到担任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时也不到40岁 -- 笔者常纳闷现时电影电视上那时候的营长连长怎么个个看上去都是些四五十岁的半截老头。

      抗战爆发后,邓华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政治委员,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建立晋察冀根据地时,与宋时轮组成宋邓支队深入冀东,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冀东大暴动,之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奉中央命令率五分区部队挺进东北,当过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七纵据称是东北野战军中最野的“三凶”部队 -- 对敌人凶,对老百姓凶,对自己人凶,只有邓华和陶铸能镇得住。该部后来编为第四十四军,尔后在全军整编时与八纵改编的第四十五军合编为第五十四军,1953年入朝参加了最后一战 -- 金城反击战。

      在长期的战争经历中,邓华常常是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一肩挑,特别有政治头脑 -- 这种战将往往能比一般的勇悍型战将有更宽广的驰骋舞台。

      韩先楚是出自徐海东将军红二十五军的一名战将。

      他16岁参加红军,跟随徐海东从鄂豫皖长征北上陕甘,从来都是打恶仗、打硬仗的角色。抗战初期,韩先楚担任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副团长。1938年曾配属刘伯承的第一二九师攻打马庄。当时,因敌人火力猛烈,部队节节后退。就在指挥战斗的刘伯承心急火燎之际,突然从望远镜里看见一个小个子提着驳壳枪怒气冲冲往前沿奔,后面忽喇喇跟着一群人;又见前面退下来的部队一看见那个小个子,全换了个人似地掉头折身潮水般地涌向敌人,三两下就把敌人阵地占领了。

      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军神”刘伯承高兴得直拍手:

      “好样的,好样的!那个小个子是哪个?”

      “第六八八团副团长韩先楚!”

      “这个副团长有胆量,打得好!打得好!”

      解放海南岛也是这样,部队还没占领滩头,韩先楚就跳下指挥船淌着齐腰深的海水往岸上冲,先头团团长一看军长带头冲锋,大惊失色,连忙命令一个连跟上去保护军长。战士们一看军长就在身边,个个奋不顾身地拼命往前冲,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冲垮了敌人。

      据说,当时军委作战部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报告韩先楚已登陆的消息后,聂说:“我只要你这句话,先楚登陆了,我们就放心了!”

      据说,每次战斗后,韩先楚都要在党小组会上作检讨,内容恒定不变:指挥太靠前。

      据说,有人曾问过声名赫赫的许世友将军,在军中同级将领中最佩服谁,很少服人的许世友不假思索地说:“韩先楚,老韩有胆略!”

      洪学智,是从大别山区红小鬼成长起来的战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军师干部,曾经三次走过雪山草地。抗战中在黄克诚手下的新四军第三师当过参谋长、副师长。抗战胜利即跟随黄克诚开赴东北,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军长,、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被调任东北边防军时,正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此人思维严谨,作风泼辣,到哪儿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好手。

      第十三兵团所辖部队大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头等主力。

      第三十八军原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最早的底子可以追溯到1928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建立的红五军一部,该部后来编为红三军团;抗战时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首战平型关后,随罗荣恒挺进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后又编入原东北军起义的一一一师;解放战争时期全部整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一直是东北野战军的头号主力。解放战争中从山海关一路打到镇南关,战功卓著,威名赫赫。

      梁兴初、刘西元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第三章】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1)

      [SIZE=2]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SIZE]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

      专吃杜鲁门。

      杜鲁门,

      一生气,

      喝了两碗滴滴涕

      -- 中国童谣

      朝鲜人民军攻势如潮,很快演成破竹之势。

      韩国军队没有象美国顾问团所预计的那样,“完全有能力击退任何进攻”。倒是在逃跑方面表现出美国顾问团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能力。

      开战第一天丢掉古都开城。

      第二天丢掉汉城的门户 -- 议政府。

      第三天干脆丢掉首都汉城。

      接着就是没命地奔逃 -- 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

      英国战地记者西德尼 史密斯对这个场面作了非常形象的描述:

      我看见一些卡车上的高级指挥官坐在士兵们中间,戴着雪白的手套,一只手握着佩剑,另一只手擎着树枝做雨伞。离奇的现象到处可见:一些南朝鲜人在前线骑着军马逃跑,牲口被枪炮声吓得挣脱缰绳或者扬蹄跺脚;韩国士兵用枪逼着老百姓脱下衣服,穿在自己身上遮住军服,以便混杂在逃难的人流之中,军官则站在一边无动于衷。

      什么叫“兵败如山倒”?这就是!

      大不咧咧的美国人也并没有象斯大林和金日成想象的那样,大不咧咧地坐视李承晚步入穷途。

      战争爆发当天,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官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在自己的办公室与约翰 福斯特 杜勒斯进行会谈,商讨朝鲜局势。

      两次大战的传奇英雄麦克阿瑟神态轻松自如,他告诉杜勒斯:

      “假如华盛顿对我不碍手碍脚的话,我可以把一只手缚在背后,只要一只手就可以对付。”

      -- 他压根儿就没把那些黄皮肤的亚洲人放在眼里当回事儿。

      他很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这种对对手毫无来由的轻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不过,此时此刻,从没玩过枪杆子的政客杜勒斯是不会对威名赫赫的五星上将的话产生任何怀疑的。

      他当天就给华盛顿发去电报:

      南朝鲜人有可能运用自己的力量阻止并击退进攻,如果这样,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他们无力做到,那么我们相信就应该动用美国部队。……坐视南朝鲜无端遭受武装进攻的蹂躏,将会产生一连串的灾难,很可能会最终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是第一篇提出让美国动用军事力量干预朝鲜的文字。

      白宫很快作出了反应。

      6月25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对零票通过了美国提案,对北朝鲜军队“向韩国发动武装进攻”表示“极大的关切”。而苏联的缺席,则丧失了利用否决权在政治和外交上予以反击的机会。

      6月26日,杜鲁门在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会上作出了动用军事力量干涉朝鲜的决定。为牵制中国,还决定第七舰队侵占台湾,“实行双向封锁”。

      据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约瑟夫 格登先生的《朝鲜战争 -- 未透露的内情》披露,这个时候,杜鲁门甚至开始“琢磨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办法,他希望考虑将‘台湾重新划归日本’的设想,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状态,并且将其置于麦克阿瑟的控制之下”。①

      6月27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命令美国远东海空军参加朝鲜内战的第二号指令:

      “为了直接支援韩国军队,要以远东海空军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此项行动的目的在于,把北朝鲜军队从韩国赶出去。”

      同时,杜鲁门发表声明,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占领台湾。

      12个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又一次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美国这个实际是先斩后奏的提案,号召联合国成员国参加侵朝战争。

      6月30日,杜鲁门决定派遣美国陆军部队开赴朝鲜,并授予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他所统辖的地面部队的全权,派往朝鲜的美国师数量不限。

      7月7日,联合国又一次利用苏联缺席不能行使否决权的机会,在安理会通过决议,以“联合国军”名义让美英等国军队到朝鲜作战。

      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从此时起,先后有16个国家加入“联合国军”序列,派出部队到朝鲜作战。

      斯大林失算了。

      不过,失算还不等于失败。这两者之间能不能产生因果联系,还得看老麦克究竟有多大道行。

      而麦克阿瑟日子正难熬着呢!

      现在要面对的现实是:别说缚着一只手,就是手忙脚乱使出浑身解数,也阻挡不了攻势凌利的朝鲜人民军。

      为阻滞朝鲜人民军南下的步伐,美国远东海空军的空中出动已到了近乎于疯狂的程度。麦克阿瑟向远东空军司令官厄尔 帕特里奇将军下达了一连串的口头命令,要求远东空军部队在以后36小时里,“动用一切可供支配的手段”,狠揍北朝鲜人。

      可北朝鲜人也不是好对付的。远东空军12架B-26轰炸机首次出动轰炸铁路就遭到沉重打击,12架飞机每架都被猛烈的地面高射炮火打中,其中3架坠毁。

      情急之下,B-29“空中保垒”也披挂上阵,虽然这是一种战略轰炸机,但在麦克阿瑟将军气急败坏地一再坚持之下,空军只好把它当作战术支援飞机使用。给飞行员们的下达的任务是,只要看到人或别的什么东西,只要看上去“值得炸一气”,就扔炸弹。

      “这是奇怪地使用战略轰炸机!”飞行员们摇头。

      许多空勤人员执行任务时完全处于歇斯底里状态,哪怕是看到一头牛,都要扑上去扔个副油箱把那可怜的畜牲烧成焦炭。

      炸弹扔得性起之时,甚至不辩东西南北好歹是非,连韩国军队也炸。一次,一支南逃的韩国部队遭到一架飞机袭击,愤怒的士兵们举枪射击,飞机被击中起火迫降。当飞行员狼狈地爬出机舱后,双方却尴尬地发现,一方是自己的美国盟友,一方是自己奉命保护的对象。

      据美国空军披露,7月,美军空军出动的近距空中支援的作战飞机为4336架次,8月增加到7028架次,对每个师出动支援飞机的架次,比被誉为世纪大战役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各师得到的支援飞机的架次还要多。

      这就是麦克阿瑟要求的,“最大限度的显示力量”。

      可朝鲜人民军照样步步前进节节胜利。

      懊丧的麦克阿瑟转而寄希望于地面部队的卷入。

      从7月1日起,驻日本的美第八集团军所属步兵第二十四师部队陆续进入朝鲜,步兵第二十五师和骑兵第一师的部队也于7月10日和7月18日先后在釜山和浦顶登陆,投入地面战斗。

      在麦克阿瑟的想象中,“美军地面部队一出现在战场上,敌军司令官就会心惊胆战...”。

      他又错了!

      7月1日深夜,美国重型巡洋舰“芝加哥”号编队在朝鲜西海岸注文津附近向朝鲜人民军阵地和和平居民进行炮击,次日拂晓遭到朝鲜人民军海军一支鱼雷艇编队袭击,双方互有损伤。

      7月5日,查尔斯 史密斯中校率领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的先头部队在水原与朝鲜人民军第四师团相遇,一交手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几乎被全歼。

      7月7日,朝鲜人民军乘胜发起大田战役,金日成亲临前线指挥。

      在日本养骄了的美国军队又一次败下阵来。

      7月20日,朝鲜人民军将总预备队第十三师团和新组建的第八师团两个新锐师团投入战斗,迅速攻占大田,歼灭了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主力大部。

      此时,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兵员已由入朝时的15965人,锐减为8660人。

      17天的战斗,损失了45.6%的兵员和60%的装备。

      师长威廉 迪安少将被俘。

      朝鲜人民军继续长驱直入,不到一个月,就解放了南朝鲜3/4的土地。随后,主力直扑洛东江,将美韩军队向釜山三角地区压缩。

      8月15日,雄心勃勃的金日成在平壤欢庆“8.15”祖国解放五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长篇讲话,向全军发布命令:要使8月成为完全解放朝鲜国土的月份。

      麦克阿瑟再也不说“一只手也能对付”之类的大话了!

      他现在恨不能生出八只手来!

      面对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的局面,最感喜出望外、做梦都笑出声来的,并不是金日成。

      是和李承晚一样激烈反共的蒋介石。

      自从中共入主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蒋公的处境是每况愈下,甚至不如那个傀儡“天子”李承晚。人家好歹还有自家的一半庄园,可蒋公那会儿是连屋檐下躲雨的地角都快没了!

      美国人早就不耐烦这个满嘴假牙的总统了。

      你是个什么玩艺儿呀?给你多少枪多少炮多少好家伙你转手就送给共产党了,连收条都不打一张。弄得人家都叫你什么来着?“运输大队长”!几十亿美元哪!就是扔水里也能翻个大水花花吧?还有脸死乞白咧缠着要?合众国的钱就那么好花?这样下去不是糟践咱美利坚合众国的纳税人吗!

      就你这整个儿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谁有功夫再搭理你?

      那时候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基本是上听任蒋介石政权自生自灭。不再向台湾提供物质援助,解放军进攻台湾时也不插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杜鲁门就决定从台湾撤出美国妇孺。他表示,中共几乎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拿下台湾,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他再也不愿让美国人留下来牵涉进任何麻烦问题中去了。

      杜鲁门和艾奇逊在1950年初的讲话,更是在蒋公头上炸响了一声惊雷,“美国政府将不向福摩萨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顾问”。

      什么意思?

      这意思就是说:台湾俺美国是撒手不管了!你毛泽东爱怎么的就怎么的吧!

      这可怎么是好?

      台湾的那爿弹丸江山,现如今也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要多脆弱有多脆弱。军队是败阵之众,政府是流亡组合,大学生在校园里扭秧歌舞,工人在工厂里护厂待变,但凡兜里有俩钱儿的人都琢磨着还能往哪跑。军队更是军无斗志,士无战心。国民党军队不象共产党军队,没有饷银是绝对哄不住的。虽说手头还有从中国大陆逃跑时卷走的国民政府全部黄金储备,尚可救救急,可老这样坐吃山空也不是个长法呀。本来好容易在金门得了次手,大败了一回共军,总算提了点气回过些神,结果被杜鲁门、艾奇逊的讲话一搅,又弄得人心惶惶,不可收拾。

      没有人相信蒋介石还能守住台湾。

      万般无奈之际,蒋介石请出被他豢养的日寇大战犯冈村宁次,让他写信给日本的旧军人,还委托自已在日本军校的同学张群赴日招募从中国被遣返的旧军人到台湾当“志愿军”,以报答蒋介石在日本投降时对他们的“恩德”,幻想让这些老日本鬼子来帮助保卫台湾。本以为这些人回到日本后生活无着,日子难熬,一旦重金招募,必当勇夫云集。没曾想这些曾经凶神恶煞的老日本鬼子,早在中国让神出鬼没的八路闹腾得没了脾气,宁愿在家饿肚子,也不愿到台湾跟蒋介石凑这个热闹。

      真是没咒念了!

      4月份,林彪的第四野战军10万大军又乘木帆船打过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这阵仗,怎么保得准他们不在哪天早上开着大军舰冲过台湾海峡把红旗插上阿里山?

      连蒋总统自己都在打开溜的主意了。

      前不久曾想到过把家搬到菲律宾,为此曾托美国代理国务卿韦布向菲律宾政府询问:蒋总统及其军政要员是否可以到贵国“避难”?

      可人家那位总统季里诺立即表示了不欢迎态度。

      更可气的是那位持激烈反共态度的外长罗慕洛 -- 他来得更刻薄,说什么上岸可以,但不能超过24小时。

      差点儿没让蒋总统背过气去!

      万般无奈之时,总统大人甚至对美国记者团表示:

      “可以考虑将台湾交麦克阿瑟管理”。

      霸气了一辈子的蒋介石,混到了这步田地,那份凄楚、沉痛、没落和绝望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

      朝鲜南北双方在这当口大打出手,不是送救命丹来了吗?

      金日成和李承晚在中国大陆边上中共的眼皮子地下打起来了,而且越打越大,把美国人也搅和进去了,这天下还能不大乱吗?这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是眼看着就要打起来吗?那美国佬为了牵制中共的需要,不是也还得想起我蒋某人么?

      这能不让正走投无路的蒋总统喜出望外吗?

      他立刻向美国人提出:派国民党军队开赴朝鲜作战。

      您甭说,蒋总统还是很有点国际大战略的眼光咧!

      这是一根救命稻草,赶紧抓住。

      果不其然,朝鲜这一开打,蒋介石的行情立马看涨。

      杜鲁门立即改变了年初宣布的对台政策,对以往宣布的不介入中国内战的声明也统统食言而肥。他于6月27日宣布“台湾地位未定”,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防止战争蔓延。

      6月28日起,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十余艘舰艇陆续进占台湾基隆、高雄两港口,并在台湾海峡举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

      8月4日,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一批飞机进占台北基地。同时,美国远东军总部还设立了名为“驻台考察团”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其侵台的海、空军部队。

      朝鲜内战,竟成了美国占领中国领土、领海的理由!

      几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将军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这种混帐逻辑痛加驳斥:

      各位代表先生,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可崇尚自由平等博爱,鼓吹民主人权和平的美利坚合众国从来就不认这个账。

      人家只承认强权和实力!

      虽然如此,杜鲁门此时也并不愿意冒与中国军队直接冲突的危险。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虽是遏制和牵制中国,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但也有制止蒋介石军队超出遏制的范畴向大陆进攻的使命。

      不过东京的麦克阿瑟可没尿这个。

      在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人争夺过岛屿的麦克阿瑟从来就很重视台湾。每遇来访者,他总是喋喋不休地宣传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失去她将后患无穷云云,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

      麦克阿瑟觉得杜鲁门这没脾气的总统太便宜了中共。

      为什么要坐视共产主义在亚洲泛滥呢?有蒋介石这支反共力量在亚洲共产党中心的眼皮子底下,美利坚合众国干吗不用?反正不用白不用。

      麦克阿瑟认为,他需要和蒋介石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7月31日,麦克阿瑟未与白宫请示即亲赴台湾,与蒋介石就“纯军事问题进行磋商”,随行的有由16名“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官员组成的代表团。

      整个阵势给人的感觉就是招招摇摇引人注目。

      恶劣的天气延误了降落时间,但蒋总统表现出非常的耐心,在机场足足多候了一个半小时。

      从未谋过面的两人在机场紧紧握手。

      让人觉着这两位是绝对的铁哥们儿。

      这是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唔面。

      麦克阿瑟对蒋介石大加颂扬,使这位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挣扎的总统倍感惊宠,憋在心里的委屈不觉间也散了不少。和麦克阿瑟漫步海滩时,还不时轩昂着气宇向海那边的大陆指指点点,颇有一番今非昔比马上就要打将过去的慷慨气度。

      然而,麦克阿瑟虽然与杜鲁门在台湾问题上看法有分歧,但对使用蒋介石军队的建议却同样不感兴趣。

      杜鲁门的出发点是不想让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发生过于直接的牵扯 -- 那样会给美国的英国盟友带来麻烦。英国人之所以能够保留香港这块殖民地,仅仅是由于中共的容忍,否则中共军队勿需动用一兵一卒,只需围困,就能让香港在顷刻之间变成“臭”港。况且,使用国民党的军队实在是没有什么军事上的价值 -- 麦克阿瑟在这一点上,也持与杜鲁门同样的看法,装备国民党军队并把他们运送到千里之外,劳民伤财不说,也没有理由认为他们在朝鲜会比在中国大陆表现更好。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一样,最终以不要影响台湾本身的防务为由,婉谢了蒋介石的美意。不仅如此,还给他反攻大陆的热望浇了一盆凉水,明确告诉他:如果蒋介石军队进攻大陆,第七舰队将奉总统之命予以制止。

      那意思就是告诉蒋介石,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是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来的,不是来给你看家护院的!你蒋介石也只能在符合美国人利益的前提下拔拉你的小算盘。

      在政治斗争的擂台上角逐了大半辈子的蒋介石能不明白这个?

      不为你的利益你也不会找上门来呀?你早不来晚不来,朝鲜一打起来你就来了,不就是看到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吗?

      但这对于蒋介石已经够了!

      有第七舰队这个保护神,中共军队是没法越过台湾海峡的。至于反攻大陆,蒋某人也就是喊喊而已,真要把仅有的那么点本钱往那无底洞里扔,说实话,别人不心痛蒋总统自己还心痛呢!

      在交易所混过的蒋总统绝不干那赔本的买卖。

      当然,随时放几只船在大陆沿海岛屿乒乒乓乓小打小闹一阵,那不算“进攻大陆”,你第七舰队总不能天天为这几只船的事情跟我蒋某人过不去吧?最低限度,就是为了在北边牵制中共的需要,美国人想必也会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蒋总统在心里拔拉算盘珠子算这笔账的时候,脸上一定挂满了灿烂的笑容,而且一定笑出了声。

      他终于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8月1日,蒋介石喜不自胜的发表公报,称他和麦克阿瑟的会谈,已经奠定了共同保卫台湾和“中美军事合作”的基础。

      返回东京后,麦克阿瑟也发表声明,声称如果台湾受到中共军队的攻击,美国与台湾的“有效合作”马上就能完成部署。

      麦克阿瑟这种不把白宫放在眼里的自作主张让总统极为生气。而且这时台湾问题已提交联合国,共产党们正发起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指责美国的所谓中立化政策实际上是要把台湾变成美国的军事基地,华盛顿正为此头痛哩。

      8月4日,杜鲁门以国防部的名义致电麦克阿瑟:

      “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全面战争爆发的行动,或是给别人提供发动全面战争的口实。”

      这是对麦克阿瑟提出委婉的警告。

      可人家三朝元老麦克阿瑟压根就不买总统的账。

      8月28日,他在发给美国“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野营活动”的贺电中,驳斥了美国保卫台湾会失去亚洲人支持的说法。

      “说这种话的人,并不了解东方!”

      自认为很了解东方人的麦克阿瑟用鄙弃的口气如是说。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