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土伦到阿布基尔 -- 消逝的拿破仑东方远征舰队 -- 萨苏

共:💬34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登上阿非利加

      布里埃斯不敢保证。他是一位传统保守的法国海军高级军官,从留下的画像依然可以看出他浓厚的贵族气质,他在艾奥尼安岛战役和威尼斯都打过漂亮的战斗,但是被提升为海军总司令后,却显得并不那样自信,他在给督政府的信中写道:“我的人员不足,现有的训练也不够,军舰的火炮很多陈旧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接管指挥权,的确需要一点儿勇气。”他的不自信也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因为他面对的是世界第一的海军舰队 ?C 英国皇家海军,更何况他们的统帅,还是那位最富有攻击精神的纳尔逊勋爵!

      纳尔逊是英国历史上公认最优秀的海军统帅。

      拿破仑在东方号上大发感慨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官纳尔逊勋爵,正带着他的舰队在地中海上拉网一样的往返,因为机动幅度太大,他和舰队的眼睛 ?C 巡航舰部队失去了联系,此时纳尔逊的感觉恐怕如同骑上了一头瞎眼的公牛。当然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战斗的信心,他的唯一问题是:法国人在哪里?

      霍雷肖.纳尔逊勋爵是英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至今不变的偶像。这位剽悍的诺福克水手早年和拿破仑颇为相似,也是一个出身于贫寒世家的传奇人物。幸亏他的舅舅是一名舰长,小纳尔逊十二岁就得到机会加入了皇家海军。很快,他就依靠自己那种天生的海狼般的本能在众星云集的英国海军中脱颖而出。二十岁就成为亨廷布鲁克号战舰的舰长,同时受到胡德海军上将和杰维斯海军中将的青睐。1797年,他在圣文森特海战中立下战功,晋升为海军少将。那一次,他违抗杰维斯中将的命令,率舰独自冲出战列,勇猛的对敌舰队迎头截击,冲上敌舰肉搏,迫使西班牙舰队降旗投降。这种不顾敌我兵力“见敌必杀”的主动攻击精神成为了后人所说的纳尔逊精神。追歼拿破仑的东方远征舰队,是他第一次获得独立率领舰队作战的指挥权。

      在士兵眼里,拿破仑和纳尔逊都深受爱戴,拿破仑能够对每一个士兵的情况过目不忘,能够在队列中一下子找出某一个老兵来,因此每个战士都以为他效命为荣。纳尔逊更是和粗鲁的水手心心相通,有一次听到一个水兵抱怨家信没有来得及赶上邮差,他马上下令邮船返航来取这封信,原因只是“谁知道我这个兵下一仗会不会给打死?”

      纳尔逊和拿破仑也有很大不同,拿破仑只有一次在紧急关头抄起一面军旗直冲敌阵,平时他反对指挥官拿自己的性命去好勇斗狠。纳尔逊却不然,他天生就是一个亡命之徒,每战必身先士卒 ?C 他和麦克阿瑟那种身先士卒不同,麦克阿瑟虽然也喜欢在枪林弹雨下走来走去,但无论巴丹还是科雷吉多尔,从来没有一个日本兵打中过这个大个子,他只有运气没有教训。纳尔逊每次身先士卒几乎都要付出血的代价,1793年,在科西嘉的围攻战中,他丢掉了一只眼睛,1797年的加那里群岛战役,他又丢掉了一只手臂。但是这个家伙只休息几个月,就又生龙活虎的出现在战场上,而且照旧冲到第一线,乐此不疲。这也不奇怪,那个时代的优秀海军统帅,最后的命运往往是葬身大海,荷兰海军上将“老爸爸”特朗普是这样,纳尔逊的偶像布莱克海军上将也是这样,在滑膛炮和狙击手面前,海军上将和当兵的没什么区别。这一点,更赢得了包括敌人在内的水兵们的尊敬和爱戴,只要一声令下,水手们愿意为纳尔逊勋爵赴汤蹈火。

      但是,纳尔逊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军人,就象二战中美国海军的名将尼米兹不会成为一个艾森豪威尔总统。因此尽管他在海战中百战百胜,在战略方面,这位勋爵总是略逊一筹。比如这次拿破仑的远征,纳尔逊的追击就显得颇为拙劣。

      首先是他到达土伦的时候已经太晚,拿破仑的运输船已经跑得不知去向。这还可以算作天公作梗,可是他接下来的判断离了谱,法国一直宣传土伦的部队是登陆英国的左翼兵团,纳尔逊信以为真,全军转舵向西,扑向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咽喉 ?C 直布罗陀。天,这时候拿破仑正破浪向南走呢。等到纳尔逊从几个美国商人那里知道拿破仑已经拿下马耳他,他才赶紧掉头往回赶,这时候拿破仑慢腾腾的船队已经赢得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

      法国人在哪里?

      纳尔逊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他在地图上仔细研究一番法军的行动路线后,认定拿破仑这次的目的地是埃及。但是,他也有些怀疑,这个荒凉的沙漠国家,法国人去干嘛呢?纳尔逊不是政治家,所以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离奇,为了能够确认情况,他决定派出跟随舰队的最后一条巡航舰前往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去侦查拿破仑的动向。

      几乎在同时,布里埃斯也派出一条巡航舰前往亚历山大,去拜会当地的法国领事,它的任务也是了解纳尔逊在哪里。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动作快有的时候也误事。英国人的航海技术果然出色,比法国人提前一天到达了亚历山大,当地人不要说拿破仑,连一个法国兵都没有见过。英国舰长看看岸上的一片和平景象,耸耸肩膀回去向纳尔逊报告了。

      纳尔逊完全被这个报告搞糊涂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法国人这些行动都是声东击西,他们真实的目的是欧亚交界的君士坦丁堡,闹不好是要掉头去打俄国… 无论他对自己的怀疑有多少信心,反正纳尔逊的舰队转过身来,又向东方开始了武装大游行。

      其实纳尔逊只要不在海战里面遇到,似乎头脑不能算是很精明,1805年,拿破仑要登陆英国,也是派出一个分舰队实施佯动,纳尔逊马上稀里糊涂的跟着横渡大西洋直奔美洲而去,要不是维尔纳夫在地中海正碰上一场暴风雨出不了港,等纳尔逊发现上当只怕英格兰银行已经换了主人,也就谈不上令他名垂青史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了。看来就是大英雄也不免有局限。

      法国巡航舰第二天到达,自然从当地人口中弄清了英国舰队的行踪。

      掌握了准确情报的拿破仑军团,立即在亚历山大港开始登陆。

      [待续]

    • 家园 这是我最近以来读到的难得的好文章

      文章历史性,故事性都很强,文字优美流畅,叙述明确。这绝对够得上正规出版水平,变成铅字。

    • 家园 二。地中海第一要塞的陷落

      6月9日,法国人到达马耳他,一名法国军官彬彬有礼的登上瓦莱塔港的码头,要求马耳他对法国人开放港口,以便补给淡水和食品。

      马耳他地处西西里和突尼斯之间,扼守地中海的咽喉,号称“地中海第一要塞” -- 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能够打下半个法国,却没法拿下马耳他。1798年的时候,这个要塞是由忠于教皇的“圣约翰骑士团”控制,他们是古代十字军的孓遗。教皇派有一名红衣主教作为政府首脑,以及一支称为“马耳他军团”的雇佣军。

      面对法国舰队的光临,马耳他一片恐慌,红衣主教是英国的盟友,但又不敢拒绝拿破仑的大炮。在议会开会全无成效的情况下,他自作聪明的提出允许法国人进行补给的照会,但是要求每次只允许五艘船进港。他的想法是岛上的力量对付五条船还可以应付,而如果法国人照此办理,淡水补充完毕,英国人的封锁舰队也该赶上来了吧?

      这就够了。只要两脚落了地,拿破仑就所向无敌,他立即指挥一支小部队登陆瓦莱塔,攻取马耳他要塞。他比红衣主教还清楚双方的实力。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法国,他们不会抵抗自己的祖国吧?

      果然,法国的骑士们拒绝对法国军队作战,剩下的骑士们军心大乱,和马耳他军团在港口进行了一场象征性的抵抗,一名骑士战死。6月12日早晨三点,法国的三色旗就飘扬在了马耳他的上空。

      马耳他的胜利,不仅使法军得到了一个补给和休息的机会,而且获得了圣骑士团几百年搜刮商旅积下的巨额财富,这一点,对远征信心不足的法国士兵来说无疑于一针强心剂。而另一个好消息也在等着拿破仑,德赛将军的那个师,也终于赶到了马耳他,虽然晚了三天,但是完好无损!拿破仑在马耳他心满意足的休息了一个星期,在6月18日起锚,杀向埃及。

      可是,危险依然无所不在,根据情报,纳尔逊勋爵的舰队正在地中海上巡弋,这个生性如同斗牛狗的家伙哪怕只有一条舢板也敢去消灭一支舰队 -- 更可怕的是无论他的朋友还是敌人都相信他确实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果说拿破仑是陆上的雄狮,纳尔逊就是大洋中的海狼。

      毫无疑问,拿破仑很可能在担心这件事情,将军们看到这位统帅转过身来,都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布里埃斯将军身上,贵族气十足的海军中将,也不禁屏住呼吸,等待这位恺撒的垂询,拿破仑出发前抱怨了好几次,他不喜欢坐船,他晕船,他应该主宰一切...

      然而,此时拿破仑.波拿巴的目光里,却带着一丝孩子般的迷茫和惆怅,他没有看布里埃斯,而是转向了将军们身后的法兰西院士们 -- 当拿破仑要求在远征军中带上一百六十七名科学家的时候,将军们都以为他疯了 -- 为了再现古埃及的历史和辉煌?天哪,难道这位恺撒是个历史教授么?现在,拿破仑面对这些院士们,说出了自己这么长时间里思考的问题:“你们来说,”他指了指那些浩瀚的星群,“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一切?”

      这个问题超越了将军们的想象,院士们纷纷恭敬的阐述自己的意见,恭维神邸的和强调自然之伟大的两派很快就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拿破仑饶有兴致的听取他们的看法,他本人对于上帝和基督教的教义一直有着自相矛盾的看法,因此很想从这些专家身上得到新的启示。

      发生在东方号上的这一幕被记入了史书,根据纪录,这次议论持续了几个小时之久,而这几个小时里,如果纳尔逊的舰队出现,迎接他们的,就是毁灭,舰队的毁灭。也包括拿破仑一生伟业的毁灭。事实上,英国舰队在拿破仑的航渡中两次都和他擦肩而过,法国水手甚至听到了英国军舰上开饭的钟声,幸运的是英国人的了望哨只长了两只眼睛,他没有办法象蜻蜓一样同时看到各个方面 -- 而拿破仑这一面,恰好没有人注意。

      拿破仑对科学的态度是真诚的,正是他带的这批科学家,重新发现了法老时代埃及的辉煌。拿破仑的东方远征的成果,带给科学界的远比带给法国政府的多。在敌人的炮口下专心的讨论起了上帝造人的话题,这就是拿破仑。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或许就在于他具有超越时空的目光。丘吉尔在不列颠之战最艰苦的时候,却在研究怎样大批量的制造登陆艇,以便反攻欧洲大陆!他们都有着无视眼前险恶处境的奇异本能。我们不能认为他是在演戏,因为他在后来的战役中,也曾经象恺撒那样吩咐他的随从:“我要睡一会儿,除了坏消息不要叫醒我。”于是,报捷的使者只好在门外久久的等候。

      只要上了船,作为一名陆军炮术军官,他又能做什么呢?海上的事情,就交给海军吧,交给布里埃斯。

      但是,布里埃斯能够保证把海上的事情办好吗?

      [待续]

      • 家园 当浮一大白!看萨兄此文我想起了曹操

        看到拿破仑在大敌当前时和学者们讨论哲学问题,俺突然想起了曹操在赤壁的横槊赋诗(就是那首“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一样在船上,一样的大敌当前,一样的舍陆战而仗舟楫,一样的远征没有成功。。。看来“领袖气质”这种东西,不分东方西方,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按照韩信的话说“此天授也”,与生俱来,一般的所谓“学习”,往往是学不来的。可惜后世(比如拿破仑三世等人)又总有人东施效颦,那就只能给人徒增笑料了。

    • 家园 噢,原来萨兄俨然已是专职作家啦?佩服!
    • 家园 一。东方号上的凯撒

      一.

      拿破仑.波拿巴的目光扫过繁星密布的天空。地中海的海风温暖而柔和,就象他的故乡科西嘉,带着新鲜葡萄和橄榄油的味道。在东方号战列舰宽阔的橡木甲板上,这位将军比平时更显得矮小。1798年6月22日的深夜,法兰西埃及远征军的司令官拿破仑站在东方号的后甲板上,不动声色的望着月光下连绵不断的舰队向南方埃及的方向缓缓前进,他的神情抑郁而庄严。

      这支属于他的舰队蔚为壮观,由十三艘战列舰护航三百二十九艘运输船装载着三万八千名法兰西最优秀的陆军官兵,舰队几乎充斥了整个视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乘坐的旗舰东方号战列舰,这艘排水量四千吨的巨舰用去了四千颗最好的欧洲橡树,三根主桅上飘扬着法国国旗,海军军旗和各式各样的将旗,舷侧三排大炮的炮口在星光下闪闪发光。和其他战舰不同,它庞大的身躯闪着金属的光泽,那是因为它的船身覆盖着一层铜皮 -- 这并不是为了装甲,而是为了增加航速,却不自觉的使它显得更加出众。

      在拿破仑身后,司令部的将军们,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们踌躇的看着这位威震欧洲的统帅,没有人能够猜出他的心思。几个他亲信的将领,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了这支舰队的海军总指挥官 -- 45岁的法国海军中将德.布里埃斯。他们想,也许拿破仑将军在担心海军吧。

      他们的揣测不无道理,拿破仑这位最伟大的陆军统帅,一生也没能摆脱海军带给他的梦噩。尽管他出生在一个岛上 -- 也死在一个岛上,生死都和大海有缘分,但他从来也没有想过去指挥一场海战。在那个时代,法国军团象陆上的雄狮,横扫整个欧洲,但是在海上,它却未曾打赢一次决定意义的海战。在陆上,法国是参孙,是大卫,在海上呢?法国只是一头笨拙的水牛,在英国这头瑟布鲁斯面前显得那样的软弱和无助。也许,上帝给了这位战神所有陆战的灵感,因而吝啬地拒绝再给法兰西海洋上的光荣吧。

      实际上,拿破仑对法国海军的实力比任何人都清醒。从数量上说,法国海军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1797年,在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前,它拥有三十八艘战列舰,每艘最少装备74门炮,其中东方号和阿密涅尔号装备有120门大炮,是那个时代最有威力的战舰。当然,这个数字对比海上霸主英国的五十九艘战列舰稍稍逊色,但也完全可以一战。然而,法国海军的战斗力却和它的数量不相干,它的优秀军官和水手大多是保王党人,大革命初期就站在共和政府的敌对一方,而它的战舰长期被封锁在港内,无论是炮术还是航海都无法得到训练。这使它面对经验丰富的英国海军总是力不从心,而不佳的战绩更增加了法国海军对英国舰队的怯战心理,法国海军里面普遍流行着“恐英症”。正是因为对这些了如指掌,拿破仑从不对他的海军报太高的期望,他的所有军事行动,无一例外尽量采取从陆上行动的方针,这些战役几乎个个精彩绝伦。

      然而,这一次,他却不得不渡海出征了。

      因为他的目标是东方的埃及。到埃及,他必须渡过浩瀚的地中海。

      他的将军们至此还不是很明白这位统帅为什么选中了去攻打这个古怪的沙漠国家。埃及,早已经不是克里奥帕特拉时代的富庶源泉,在十八世纪欧洲人的眼睛里,那里只意味着贫穷,陌生和不可思议。当然,他们对这个小个子绝对的敬畏,尽管他长了一张清秀的娃娃脸,但他的意志如钢。高大的奥热罗将军曾和他争辩过一次,这位科西嘉人的愤怒吓住了所有的人:“我知道将军您比我高一个头,但假如您乐意,我可以马上消除这个差别!”-- 接着,他带着奥热罗横扫意大利,成了1797年法兰西最大的英雄。有人说法国出征埃及是当时执掌权力的督政府嫉妒拿破仑的战功,试图借刀杀人,实际上,这次出征是拿破仑自己提出的。他的远见超过了督政府的目光所及。当时欧洲的形势是所有君主国都联合起来反对大革命中的法兰西,第一次反法同盟由于拿破仑在意大利的胜利而瓦解,但是在打赢意大利战役的时候,拿破仑就认识到反法联盟的核心英国将是法国未来最大的敌人,只要不征服英国,法兰西的敌人就还会重新联合起来和他作对 -- 当然那时候他不可能知道滑铁卢和威灵顿公爵。当明白突破英吉利海峡没有希望的时候,他便向外交部长塔列兰建议从另一个地方去打击英国,那就是埃及,去切断英国和它的财富之源 -- 印度的联系,去建立法国自己的东方殖民地 -- 也让他自己离开腐败的督政府,以便将来回头收拾残局。这里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埃及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向往亚历山大的光荣,这位马其顿人是古今英雄的偶像,凯撒也曾在这位大帝的陵寝前痛哭。拿破仑认为欧洲太小了,真正伟大的事业是在东方进行。 尽管督政府不能理解他建议的深意,但还是同意了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方案。督政府的核心巴拉斯深怕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在巴黎和自己作对 -- 他看起来总是骄傲的像一个古代罗马皇帝。如果他拿下埃及,当然很好,如果他不幸死在埃及,也未尝不可以说是去掉一块心病,因此,他们全力的支持他的远征,甚至让他自行挑选需要的将领和军团。

      1898年5月,拿破仑率领三万八千名战士组成的法兰西东方军团和三百余艘运输船到达了土伦,其中有三万二千名步兵,三千名骑兵,三千名炮兵和工兵。现在摆在拿破仑面前的问题,就是英国海军的地中海舰队了,它就在地中海上等着他,随时准备把他精锐的陆军师团送到海底。确切的说,皮克斯准将的舰队就在拿破仑出征的土伦港外二十海里,严密的封锁着法国人进入地中海的航道。英国人对法国舰队的集结已经有所警觉,皮特首相指示正在封锁西班牙加的斯港的地中海舰队加强对土伦的监视,一支由纳尔逊勋爵率领的舰队正从加的斯开向土伦。

      拿破仑选择了经验丰富的布里埃斯中将指挥他的护航舰队,这位老将十三岁的时候就加入了海军,他曾经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拉法耶特将军麾下效力。法国舰队和华盛顿总统的陆军把英国军队包围在约克敦,英军司令官康华利被迫缴械投降。这是法国海军对英国人最骄傲的一战。拿破仑本来还有其他选择,比如比布里埃斯资格更老的查亚拉将军或者杜加里将军,或者是普遍被认为非常勇敢而且精通战术的维尔纳夫将军,但是这位统帅显然认为有过战胜英国人的资历更为重要。布里埃斯中将的麾下有十三艘战列舰和四艘巡航舰,不过,他的舰只普遍比较老,而且训练不足,谁都清楚靠它打掉英国的封锁舰队几乎是不可能的。

      5月19日,法国舰队忽然开出土伦军港,果断的冲开英军的封锁线,扬帆入地中海而去。

      不得不承认法国人的出击时机把握得非常出色,皮克斯将军的舰队当时正离开阵位去补充淡水,封锁线出现了四十个小时的空缺。掌握了英军封锁舰队行动规律的法国人巧妙利用了这个空隙,扬帆突围。从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开来的法国船只纷纷加入。为了避开英国舰队,出港后布里埃斯将军选择了一条远远偏离主航道的航线,尽管因为水手们经验不足,德赛将军的那一个师的运输船没有跟上船队,跑得不知去向,总的来说,这还是一次成功的突围行动。后来和法军相遇的马耳他人发现法国人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象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快活的感谢他们的好运气。”

      他们的好运气还在继续。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