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 一 前言 -- 龙骑兵

共:💬199 🌺85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向名帖挺进

        早日完成,这个系列没道理不进名帖滴!

      • 家园 推荐另一本书:hansell的回忆录

        相对李梅,韩塞尔准将是个默默无名的人物,他唯一的有名之处就是被树立为对日轰炸初期错误坚持精确轰炸的典型。他的仕途颇不得意,战后就以少将军衔退役,对比李梅的平步青云真是一天一地。就连他当时的副手某L开头的准将(名字忘记鸟),在他自第21轰炸司令部总指挥官位置调离后转为李梅的副手跟对了老大,70年代初也干到了美国空军的上将总参谋长鸟。

        他的回忆录就是应这位当年的副手,当时的空军总参谋长邀请完成的。和李梅长期担任一线部队指挥官所不同,韩塞尔长期在陆航总参谋部工作,之前则是航空战术学院的战略轰炸课程教员,带着学生考察如何对纽约费城等地实施战略轰炸,在出任21轰炸司令部指挥官前唯一的实战经历是在英国的第八航空军待了6个月。他非常偏重于介绍陆航整个作战理论的从建立初期到二战结束的发展轨迹,他也坦率地承认,相对于海军作战计划处和陆军的军官们,当时的陆航领导层多时理论多于实践,缺乏经验的学院派,参谋军官的主力大都是航空战术学院的教员和理论家。在不断反应和摸索使用航空力量的最佳方式中磕磕绊绊,一方面要为争取陆航的最终独立而和陆海军斗争,一方面又要平息内部斗争,比如对B29部队的控制权争夺,战略轰炸机部队和战术轰炸机部队直接的冲突,甚至要借用海军的力量来压服陆航内的反对派。谁知道,B29当年是被设计为从中近东起飞轰炸德国的战略轰炸机呢。

        JMH在2002年的那篇文章我很仔细的看过后面三分之二(就是没看COA开头的那部分),它的观点我很赞成:在从精确轰炸向面积轰炸转型的过程中,韩塞尔和李梅所做的都没有大错,但李梅出现在合适的时机。韩塞尔也搞面积轰炸,李梅也搞精确轰炸,而李梅的实际应变能力更强,韩塞尔还是吃了长期坐办公桌的亏。

        • 家园 谢谢提醒,回头找来看看

          从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李梅和这些参谋出身的高级军官最大的不同恐怕还是在于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事情光蹲办公室不在一线待过是想不出来了。

          不过将Hansell以及李梅替换的另一位-驻印度的20轰炸机司令部的Wolfe等等的作用一笔抹杀就有点太简单了。作为一种崭新的飞机,B29大规模形成实战能力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前人的辛劳,李梅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就能出成绩。Hansell的主要功劳好像在于:

          1)通过降低负荷等等提高了B29的可靠性,而相当长的时间内机械故障造成的损失率居高不下;

          2)通过不同轰炸战术,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虽然主要坚持了传统的白天高空精确轰炸德模式,其他如夜间轰炸等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燃烧弹已经大量采用。实际上,就在交接过程中1月19日Hansell组织的最后一次对位于Akashi的川崎飞机制造厂的空袭第一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生产量降低90%,而且没有飞机损失。这对于Hansell的离职也算是最大的安慰。

      • 家园 一章比一章精彩,细细看了,真过瘾。

        龙兄的大作一点儿也不枯燥,辛苦了。当年JOHN TOLAND在他的名著<日本帝国的兴

        亡>一书里对火攻东京有过细致的描写。但是龙兄的文章还是非常有新意的,引人入

        胜。 叫人那种每章都不得不看好几遍。

        那张飞机生产下降的图表的确很能反应问题。这么偏的角落里的宝愣是叫龙兄给挖

        出来了,不简单,看来您真是下了大功夫。

        加油。

      • 家园 可以说我同情心不足,反正我看到日本人遭到打击就非常非常高兴
      • 家园 送花——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 家园 地板,先花后看

        大鹏和总统是河里最牛叉的快枪手了,严重怀疑两位事先得到小道消息了

      • 家园 放放放!
      • 家园 沙发花!
    • 家园 【原创】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 四 磨刀霍霍

      这一段会略微枯燥一点。

      基本的产品拿了出来,效果怎样当然不能光凭你一张嘴瞎忽悠,下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显然就是测试了。河里地主山而王 都是这方面行家。不过呢这黑猩猩测试法对燃烧弹等武器系统来说显然不行的,虽然测试的基本原则说起来还是基本相通。一般来说都得根据具体情况搭起一个平台-测试环境,看看自己的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如何。不过对燃烧弹来说可就有点麻烦,效果好坏先不说,这一烧怎么也得一片,大规模测试尤甚,这测试平台一把火可就没啦,又得从头搭不是?

      在燃烧弹研制过程当中,必要的筛选、比较、测试工作实际上就已经在进行。1942年的春天,在产品基本定型以后,对这个新型燃烧弹进一步的全面测试就立即展开(3年以后才大规模使用)。

      一开始呢当然先有简到繁。标准石油公司和NDRC委员会建造了一些居民模拟建筑进行了初步测试,比如燃烧弹的穿透能力以及穿透后在房间内的表现等等。接着,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兵工厂Edgewood Arsenal,另外一小组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测试, 重点考察这种燃烧弹对工业建筑及相关工厂设施的破坏性,比如工作台,包装箱、储藏箱等等。燃烧弹采用迫击炮抛射,工程师们仔细测试了不同落点、距离等等对上述物品燃烧效果的影响,甚至还建立一个相关数学模型来分析模拟对一个标准厂区的燃烧效果。

      尽管以上的初步测试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理论数据, 但陆军航空队当然希望能够在真正对实际目标的模拟空袭中获得真正的第一手数据。这可就比较麻烦了。

      1942年四月,在阿拉巴马的Huntsville Arsenal ,Army Chemical Warfare Service安排进行了第一次对真正建筑物的测试。一个废弃的农场被选中对几种燃烧弹进行比较,不过由于恶劣的天气,不少投掷的燃烧弹偏离目标, 结果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数据, 只不过采用弹出式尾部(tail-ejection)的新燃烧弹M69的效果显得稍微好一点。 接着,从7月9到22号,在印第安纳的Jefferson Proving Ground, Army Chemical Warfare Service联合陆军航空队,NDRC委员会,也选择了一个废弃的但是仍然完好的农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测试,使用B25进行了大量空投实验,对已有的M47、M50 以及新研制的6.2磅的燃烧弹进行了广泛比较 。这一次的测试比较成功, 提供了大量不同燃烧弹的涉及穿透能力、发火能力、飞行稳定性等等第一手重要数据,而且结果显示这种新研制的燃烧弹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这次测试结果, 陆军航空队最终确认这种新燃烧弹成为制式标准炸弹, 并最终命名为M69,并安排和已有的M47、M50一起开始生产。

      虽然总算有了‘番号’,上了‘户口’,不过M69距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多瞎扯一点。如果说一般意义上讲,一个项目的头头理所应当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的话,工业界的参与往往就有一些私心,或者干脆说利润的因素也在发挥重要作用。最早还是在宋宜昌先生的‘燃烧的岛群’里读到战争中资本家的是如何追逐利润的。

      在一千亿美 元的军费拨款和租借法案的旗号下,美国纳税人的钱迅速转到各家军火商的账号户头上。他们当然不会把钱锁在保险箱里,金钱的生命就在于它的流动。军火商立刻 用它们购置机器,试验武器,更换陈旧的生产流水线,转产有利可图或利润丰厚的武器系统。这仅仅是一部分,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一部份。还有一部分钱,包括武器 生产的利润在内,并不是都投在新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上。这部分钱被用来套购股票、房地产、公债券、国外的矿山、土地,资助流亡政府,给濒于破产的外国公司输血,甚至用低得可笑的价格购买油画、古董、艺术品。在盟军还未登陆或还未占稳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同流亡政府的要人谈判好了买下最有潜力和前途的矿山、油 田、农场和工厂。

      那 些外国的抵抗分子们,实在也弄不清美国公司和政府的复杂关系。他们既缺武器又缺金钱,他们还害怕开罪了公司就得罪了政府。说不定美军会找借口推迟某次起了 古怪名字的战役,于是他们的人民又得继续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纳粹集中营里又会增添新的尸灰。甚至说不定在某次美国总统和苏联首脑的会谈中,干脆把那块地 方划到俄国人的势力范围里去。

      大公司在默默地接管战后的世界,不用铁和血,只用金钱和物资。一切都是那么廉价,那么肥厚,那么有前途,凡是重要的矿产、工厂、金融集团,都象真空吸盘一样 被美国大公司吸进去,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当年哈德逊河口的殖民者用二十四美元的玻璃珠子买下了曼哈顿岛,一八O三年用一千二百万美元从法国手里买下路易 斯安那州。如今无非是来一个翻版:别人流了血,美国大公司和大财团得了天下。

      当 休伊太太的丈夫在太平洋上,贝尔福太大的儿子在大西洋上,马克林小姐的哥哥在意大利山区,为着“盟国神圣的民主事业”,上起刺刀,发射鱼雷,用坦克炮射击 的时候,名叫埃米尔的那位经理,他彬彬有礼,留着土耳其式的胡须,鬓角上挂了白丝,眼皮浮肿而疲倦,人略带伤感,他同美国的其他许多经理、股东、董事长, 或者什么叫不出名称职务来的有钱人,正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描绘战时世界和战后世界的蓝图。

      这种蓝图不同于罗斯福的政治地图,不同于尼米兹和艾森豪威尔的军用地图,它有特殊的山脉、河流、城镇、碉堡、敌情和兵力部署。他们也在打一场世界战争。仅仅是,这张地图是不属于休伊太太、贝尔福大太、马克林小姐她们千千万万平凡普通的美国人的。

      联想到现在伊拉克战争以及大发横财的有关人士,很是耐人回味不是? 具体到这个M69燃烧弹,那个M69项目的负责人之一Russell(标准石油的副总裁),当然会希望这种他们负责开发的,而且会使用大量汽油的产品投入生产(最好只是他们来生产)并大量使用,所以对M69燃烧弹一直不遗余力、充满热情。1942年9月,Russell等人到英国和英国人交流这次Jefferson测试的结果同时也希望获得英国皇家空军的第一手资料,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销-试图说服英国人使用M69。

      此时英国人已经开始对德国的报复性夜间轰炸,而且重点是打击德国平民的士气。 前面提到,由Harris 负责的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的轰炸行动此时已经逐渐升级,比如5月份对科隆的千机轰炸,混合使用了普通高爆炸弹和燃烧弹,摧毁了20000多间房屋和60多个工厂,而这也算是英国人的轰炸方案的最终定型实验-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最多的轰炸机,这次仅仅用了2个半小时,以前得需要7个小时。

      虽然美国陆军航空队此时仍然坚持长期以来的白昼高空精确轰炸的传统思路,不过对燃烧弹项目的有关参与人士来说,英国人的实践当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Russel的这次英国之行收效不多:英国人怀疑他所推销的M69能否对德国城市达到预期效果,虽然的确引起了英国人的兴趣。不过接下来英国人在42-43年的冬天对其进行的测试结果不好,主要还是对M69对德国房屋的穿透能力表示怀疑,而且Chemical Warfare Service 的头头William Porter 将军也对M69的效能也有所保留, 因为已有的数据显示大约10%投下的燃烧弹失效,这可不是小数目。43年的2月,William Porter召集NDRC委员会的代表讨论了目前的问题,决定在尤他州的Dugway Proving Ground 进行一次大规模测试,包括德国和日本式建筑在内,主要是民用建筑(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对NDRC委员会和标准石油公司来说,这种对完全仿真城市建筑的模拟空袭可以提供足够的数据来打消别人的疑虑。

      这次测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凡事就怕认真,这个测试平台-完全模仿德国或日本的建筑是测试的前提条件,麻烦事可就来了。除了建筑物本身,房屋内所布置家具的木料、大小、厚度、油漆等等一切都要求和德国或日本的完全一样,德国的还好说一点,毕竟和美国这边有类似的地方,日本的就可就费事了。除了动员一些熟悉日本建筑的建筑师、艺术家甚至家具进出口商以外,还不得不跑到好莱坞以寻找关于德国、日本建筑和家具的资料。

      一个出乎意料的困难是日本的榻榻米,在美国很少生产。当时日本侨民不多,而且主要在加州和夏威夷等地。结果在军队的帮助下,从侨民的家里、商店以及俱乐部等等搜罗一空。另一个是房屋所需建材的问题。日本房屋主要使用两种木料-扁柏hinoki和雪松sugi 。后者用在房屋框架方面。好不容易找到落基山的所谓花旗松Douglas fir来替代hinoki,不过这个雪松北美愣是找不到替代物,找来找去发现只有俄国的云杉spruce相似。没办法,进口吧。礼尚往来,用了那么多租借物资砍几根树还是没啥问题的。结果,NDRC动用了他们的最高优先权弄了一船,按照日本人的方式加工好以后再运到尤他组装。

      直到1943年的5月,这个完全模仿德国和日本建筑的‘村落’才算建成,紧接着5月17日对三种燃烧弹(M50 4磅镁弹;M52两磅镁弹和M69)的全面对比测试就开始了。此时,NDRC的有关人员的心情大概和两年后新墨西哥阿拉莫多试验场的科学家们是一样的。这个测试过程比较长,一直持续到9月份。也能想象,虽然配备了全套灭火设施和人员以便能在获得数据后立即灭火不至太浪费, 弄不好仍然是烧了建,建了烧,这实验出点数据容易么?

      评分标准有三种:

      a 消防队员无法控制的破坏性火焰(扑都扑不灭);

      b 如果不经救助才会产生破坏性效果的火焰(换句话说可以扑灭)

      c 自己熄灭没有效果的火焰

      日本房屋 德国房屋

      M50 M52 M69 M50 M52 M69

      A 22% 26% 68% 0% 0 37%

      B 20% 14% 13% 26% 18% 16%

      C 58% 60% 19% 74% 82% 47%

      显然,M69的表现是最好的,不仅对日本脆弱的木制建筑有显著的破坏性效果,甚至对德国式建筑同样表现良好,结果皆大欢喜, 开始大批量生产。

      外链出处

      这有一个德文资料,可惜看不懂,图片还无法显示。见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劫后余生的德国建筑

      关键词(Tags): #燃烧弹#轰炸#东京#测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