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工业故事:奇瑞的故事(0) -- 碎片与记录

共:💬243 🌺103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

政府投了许多钱在国有企业身上,会不要求国有企业履行义务?难道我们的政府真的高尚如共产主义,心甘情愿的做活雷锋。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政府不干涉国企也不可能,政府大笔资金投入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干涉企业。如果企业的发展按照政府设计的思路运行,政府就不干预,如果企业的发展逆许的政府的意愿,政府就会利用手中的股权,干预企业运营。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完全的政企分开是不可能。

所以我的想法是究极私有,好似马英九的究极统一,在一个行业的成长期,政府可以入股扶持,但一旦行业成熟,国有资金就应该逐渐从企业退出,让企业自行发展,而国家则把这笔资金投向、扶植其他的新兴行业。

家园 你始终有一个成见

即政府和国家等价。这是不对的,否则哪里来的三权分立?政府只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所有国家机构的经费都由政府管理,但并非都受制于政府。

就说现实中国的情况。财权在财政局手里,财政局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但中国是政府最有权力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么你一定不了解中国的国家权力运作。答案是“否”。中国自建国以来,行政系统,即政府,始终受制于党政系统,最有权力的是党委首长,而不是行政首长,但党委下面是没有财政机构的,只有政府下面有。近几年,人大的地位迅速窜升(在地方上,人大主任始终排在行政首长之前,中央有时会有不同),至少每年人大开会期间,是牢牢压着政府一头的,人大的经费也从来不愁。

我说这些是要说明,出钱的很有权,但未必制约得了拿钱的。做个假设,国资委如果不设在政府系统内,而是投入人大怀抱,行政系统各部门能拿他怎么样?

话说回来,国家投入资金给企业的确是要回报的,为什么不要呢?不要才是傻瓜,就像现在一样的傻瓜。企业带来的国力上升,技术发展,经济繁荣,充分就业……就是国家要的回报,企业的分红回流,即可以充裕国库投资到其他方向,也可以集中投资,发展新的重要工业部门。

此外还有一点,国家投资在各个行业中的存在的持续性是不同的。一种是持续性存在,比如军工和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因为有时候国家利益要求这些企业做出自损行为以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的确是国家的干预,而且是必要的干预。这种情况下,国家干预自己投资的企业远比干预私人企业要有力度也更名正言顺。另一种是浮动性存在,国有资本在那个行业里的比例时高时低,适用于多数较重要的行业。该行业需要大量投资扶持时,国有资本大量注入;该行业过热时,国有资本抽出……这远比政府指导之类的宏观调控有效得多。此外,过期对投资人——国家还有很多其他回报。作为投资人,要求回报,进行干预等等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这没有问题。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会要求有投资回报,都会试图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都一样。如果说对国企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担忧,未来唯一值得担忧的不是政府对国企的干扰,而是给予特殊优惠,造成私有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家园 如果是纯粹文学站点的话,这个方法可以

文字转成图片后,页面的载入要花时间,赫赫。

还有图片的防copy,只要是在浏览器里面浏览,

不download本地是无法观看的,

估计建立一个copyright认证用的site比较好,

首发的时间,站点,作者,证据保存完整,然后

就是像高通一样,招一批Lawyer,打官司挣钱

家园 我国是党政合一的国家,

国家,党,政府本来就纠缠在一起,无法明确区分。在我国天大地大不如党大,党控制着军队,控制着国家机器,无人能挑战我党的权威。因此细分国家、政府并无很大必要。

国企存在的理由,无非就是一条,西方国家跨国企业处于竞争优势,我们必须补贴自己的企业才能与外企竞争。补贴有多种形式,手段,为什么一定要补贴给国企?民企屡屡遭遇玻璃门事件,说明了这种补贴,准入限制,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竞争,阻碍了生产力进步。削减国企现实意义在于反垄断,国内最大的垄断利益集团就是国有企业,只有打破垄断才能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再看国营和私营企业利润率之比较,国营大约3,5%上下,私营5%左右,明显私营高于国营,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虽然国有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可事实摆着赢利能力不如私有企业。企业的最大责任就是赚取利润,如果国有企业比较不负责,是否应该用私有企业取而代之。全世界国有企业的旗手法国,2006年也开始扛不住,逐步减持国企股,德国减持的更早,这么多国家进行国企私有化改革,一定有其必然原因,不仅仅是现代企业制度那么简单。

当前我国鼓励国有企业上市,我看就是私有化的开始,我党应该是认准了,政府机关的监控在好,也不如金融市场上的职业监控人。

家园 政府当然拥有股东的权力

对于政府有投资的企业,政府当然拥有股东的权力。目前政府在企业中的所有制体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由中央政府国资委直接控制,现有100多家企业,称中央企业;

第二个层面是由地方政府国资委控制(operate),实质上相当于托管,重大问题——比如说国资的转让售出、重大经营问题(比如追查重大亏损责任人等),中央政府国资委依然要履行其做为全民所有制财产直接体现人(委托人)的责任。而除去特殊与重大的时间外,一般就由地方国资部门负责了,比如说国资的增值保值、经理团队的任免更换等等。

在这第二个层面上,一般的称谓是地方国资委、国资局或者国资投资公司、发展集团以及其他专项投资集团。

第三个层面就是间接持有企业股份,即由大型国有企业持股的一些企业,再持股,再持股,再持股....的企业,他们的国资主体由上一级企业体现,譬如中兴的国资股份,联想的国资股份,甚至华为的国资股份都大概如此。

做为股东,政府当然有权力要求在企业的经营中体现股东的利益。如果不体现国有股东的权利,那才叫做“不是市场经济”这位拉罗谢尔的朋友,一直以来表达的唯恐国资托管者体现所有者权力的思想,其实是最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反资本主义的。当然,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不管是国外私人还是国外公有)就应该具有所有者权益,在这一点上,您的逻辑已经完全矛盾冲突了。

您看看在您的这一段话里面,把“政府”两个字换成“私人老板”,或者换成“外国资本”,有哪一个地方不通顺?既然都是资本,为什么私人的、外资的就是钱,国有的就没有所有者权力呢?您这个思想,完完全全就是想搞国有资产流失啊!

政府投了许多钱在国有企业身上,会不要求国有企业履行义务?难道我们的政府真的高尚如共产主义,心甘情愿的做活雷锋。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政府不干涉国企也不可能,政府大笔资金投入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干涉企业。如果企业的发展按照政府设计的思路运行,政府就不干预,如果企业的发展逆许的政府的意愿,政府就会利用手中的股权,干预企业运营。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完全的政企分开是不可能。

事实上,近两三年来国企经过几轮改革之后,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政府对国企干预过多,而是国资部门对下属资产运营的监管不足。低价MBO,顾雏军的案子,以及前两天出来的国企领导到澳门赌钱的事情,其要点正是在监管不力上;这就好比说私营老板或者家族打了个盹,让自己雇来的经理人当了老爷,或者私串外人,把家里的里外几间房便宜作价卖了出去。按您的话头,似乎国资都应该扔水里去,谁见了谁检才好了。

家园 我把您这段话的字眼替换一下,您自个看看

您的原文——

政府投了许多钱在国有企业身上,会不要求国有企业履行义务?难道我们的政府真的高尚如共产主义,心甘情愿的做活雷锋。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政府不干涉国企也不可能,政府大笔资金投入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干涉企业。如果企业的发展按照政府设计的思路运行,政府就不干预,如果企业的发展逆许的政府的意愿,政府就会利用手中的股权,干预企业运营。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完全的政企分开是不可能。

修改之后

李嘉诚投了许多钱在企业身上,会不要求企业履行义务?难道我们的李嘉诚真的高尚如共产主义,心甘情愿的做活雷锋。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李嘉诚不干涉企业经营也不可能,李嘉诚大笔资金投入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干涉企业。如果企业的发展按照李嘉诚设计的思路运行,李嘉诚就不干预,如果企业的发展逆许的李嘉诚的意愿,李嘉诚就会利用手中的股权,干预企业运营。因此对于企业,完全的“所有人-经理人”分开是不可能。

说一句,要加强学习啊

家园 李嘉诚和政府技术官僚能一样吗

一个是精打细算的职业企业家,另一个是拍脑袋做决定,凭借溜须拍马混迹官场的政客。国家的钱来自百姓集资,为了是这笔资金保值增值,你是愿意把它借给职业企业家还是政客?这就是我反对国企的原因。

家园 同赞一下

真是方便啊.

家园 多谢,剑兄严密的逻辑推理

我只是想要说明我党鼓吹的‘政企分开’是句空话,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同样我也不喜欢政府在投资方面指手画脚,那也不是政府擅长的领域,而是巴菲特和风险投资家们的工作。政府就应该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协调好人民内部矛盾就够了,用不着样样都插一手。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庞大臃肿的万能政府,而是一只短小精干的小分队。那么,不该做的就不做,该外包的就外包,庞大的政府机构只会肥了政府官僚,对中国经济有害无益。

国企改革过程中出了点问题,需要暂停反思一下,但不能就因哽废食。就顾雏军一案来说,顾雏军是商人,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有法律空子不可能不钻,如果涉及到政府官员的贪赃枉法,是政府的责任,也不关商人的事。西门子的董事长还涉嫌行贿2.5亿欧元,他辩解道,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我没做错,当然最终他被迫辞职,但我支持他的做法,错的不在行贿者,而在于收受贿赂的人。你说国企改革的在于监控不足,但监控是需要成本的,每个企业都配备一名监控官员,我们的政府机关要膨胀到什么地步,就算国企配备了监控官僚,你能确认他们是来工作的,而不是只吃饭不干活的官老爷。政府机关要削减规模,就必须摆脱不必要的行政职能,企业管理职能应该被裁掉。

家园 允许私有制发展不代表要终结公有制呀

另外,兄台不觉得社会融资其实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公有”吗?这不正说明了其实资本来源的发展趋势正式社会化而不是个人化。当股东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那种私有制与过去的集体所有制在产权关系上已没有理论上的差异了。

1、正如在下之前所说过的,资本就是资本,不管他原来的主人是国家还是个人,用起来都一样。所以,国家可以向私有企业投资,私人也可以向国有企业投资,最终,所谓国有与私有的划分,既非绝对的,又非静态的。

我从不否认私有资本的积极作用,但我要强调的是国有资本有独特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是一种持久的,固有的优势。因此,国有资本应该与私有资本一同长期存在,一同受到重视,一同充分发挥其作用。

2、你所提到国有企业所有的问题,错不在所有制,而在管理制度。说句不好听的话,荣毅仁把他的钱拿给他们来管,一样这个样子。另一方面,中国很多私有企业同样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管理效率问题,监督机制问题,特权问题,负担问题……都是制度问题,都不是所有制天然会带来的问题,所以都是可以在不涉及所有制问题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的问题。

我之前以中国的政体做例子正是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尚且可以受到制约,何况未来权力制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

你让国企替政府承担过错对国企很不公平。政府犯了错,却让国企去死,这显然不合逻辑。做个假设,没国企了,全私有了,那些问题就都不在了吗?显然,没有一个问题会得到根本解决。大财阀的企业一样可以享受特权,地方保护,行业保护一样存在,政府一样可以和企业纠缠不清(保护伞的说法想必你不会陌生)……而且还会有很多新问题,有些国企碰上了好领导,账面上可能一般,员工待遇却很好,就是说,赚的钱大家分了,但私企呢?账面上一样不漂亮(除非是上市公司,否则账面做得太漂亮就意味,且仅意味着多缴税),员工猪狗不如,唯有老板很潇洒,还把钱卷国外去了……我所知道的私人老板(当然,认识范围也很有限),全都已经移民或有移民打算。

3、欧美的情况只能考察,而不可一味照搬,毕竟国情不同。国情不同这一点倒是真的,从奴隶制社会开始,中国和欧洲就从没走过同一条路。同样的措施,放在不同的背景下效果就很可能不同。

比如欧洲很多国家的工业体系是不完整的,各有所长,从整个欧洲来看,才是完整的。但中国显然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工业部门。美国可以放心大胆地搞国际分工,中国就要小心翼翼,否则会倒大霉。欧洲放弃国有企业绝对有其特殊的背景。其实,如果我有100亿美元,我也会呼吁中国政府出售中国移动或是中国石化,阶级不同,立场就会不同,就是这么简单……

家园 私有是方向,是究极目标,马英九也说究极统一

但天知道什么时候台湾能统一,至少在50年内没戏。同理国有企业私有化是个长期过程,至少持续50年。

国有和公众的区别,这好比公有宿舍和自购房,产权不一样了,你的感情和责任也不相同。一个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国有企业和公众企业效率差距不大,在竞争不十分激烈的市场,这种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哪怕是这一点点效率上的差别对企业来说都生死攸关,优秀和卓越比也就差那么一点。

不错我国的国有企业就当前来看主要是体制僵化,管理制度不科学,但长远来看还是产权问题。举个例子,在法国有很多中小企业,业主退休了就把企业卖了,不是经营不下去,是因为委托给别人不放心,也不想操这个心,钱购花就行了,再多也没意思,企业主买卖企业很灵活,价格上容易谈妥,而且在经营手法上倾囊相授,因此私企间产权转移很容易就可以达成。反观国企,赢利的企业被卖掉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亏本的企业只能破产,或1元钱卖掉,这难道不是产权问题吗?私企国企间资本自由流动很难实现,原因是国企的资产所有者是国家,国家是什么,全民所有,空的,这就很难操作。比如你是私企业主想要收购私企,很容易,只要和几个股东谈判就行,而收购国企,你要的谈判对手是国资代理人,他本身不是股东,无权决定资产价格,这样的话,如果你出价低于民意,你就是顾雏军,如果高于民意你觉得不值,不肯收购。这样就人为的把中国产业界割裂成国有,私有两个阵营,极其不利于产业整合。

的确私有化,还是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但很明显根本性的理顺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让政府更关心经济的宏观运作,企业专注于微观,政府专注于法律法规完善,竞争环境治理,企业在专注于管理制度建设,我国也不必在为姓社姓资而纠缠不清。

垄断问题,我们要清本溯源,为什么我国反垄断法迟迟不能推出?原因十分简单,政府官僚是从垄断国企中直接选拔上来的,自然代表垄断国企利益为垄断说话,反对更有竞争力私企挑战者。如果你继续反驳美国的参议员也有很多垄断私企的大股东,没错,美国也不能绝对杜绝垄断,哪个国家都不能保证没有垄断集团的存在,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政府和企业间的利益关系越紧密,反垄断就越困难,政府独立工作的能力就越弱,如果你希望我们的政府更清廉,更有效,还是斩断国企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为妙。

私企老板也有对员工很好的,薪水的高低主要在于你处于食物链的哪一个层次和企业性质关系不大。当然不否认同等条件下,私企普通员工薪水低于国企,大锅饭人人喜欢吃,问题是你能吃多久,薪水还是由市场来决定吧。私人老板移民,国企老总子女,高干子弟都移民,中国的生态环境如此恶劣,是人都想移民,还是让政府先治理好环境在说吧。

别的国家不说,法国肯定是为了提高竞争性,增强企业活力才私有化国企的,法国企业大锅饭的一塌糊涂,人人都愿意做职员,没人想当老板,在这里老板是孙子和蔼可亲的很,反倒是员工们都之高气昂的公鸡一般,比谁都牛,怪异的很。

家园 【文摘】奇瑞拟引进以色列外援 58亿元建高端品牌

del

家园 【文摘】上海首家单品牌汽车城——奇瑞汽车城正式揭牌

18日,奇瑞汽车城———上海联海汽车销售中心揭牌,它的建成标志着上海首家单品牌汽车城暨4S店集群正式亮相,其背后是奇瑞汽车渠道模式创新的“纵横中国”战略雏形初现。

据奇瑞相关高层透露,下一步,深谙“得终端者得天下”的奇瑞汽车还将陆续在全国建立几十个单品牌4S集群,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培养和扶植三五十家像上海联海汽车销售中心这样年销售上万辆的核心经销商,每年的总销量将达到30万~50万辆,占奇瑞汽车全国销量的绝大部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主力。

其实,该变革的背后是奇瑞汽车渠道模式创新的“纵横中国”战略。记者拿到的一份奇瑞“纵横中国”战略布局图显示,北起哈尔滨,经102国道、107国道到深圳,贯穿10省12市,西起乌鲁木齐,经312国道至上海,贯穿7省9市,一共跨越16个省20个市的“纵横中国”战略,将成为奇瑞最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浩大工程。另外,奇瑞历时3年打造而成的第一款“全球车”奇瑞A1和瑞虎3也于当日登陆上海。

http://www.eeo.com.cn/industry/automobiles/2007/05/21/64390.html

家园 也有不太好的消息:奇瑞两海归高管出走 源于双方需求定位发生碰撞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阚雷和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辛军已于4月25日离开奇瑞汽车公司,这是继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等人离开后又一次海归出走事件。

据记者了解,阚雷是由当年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从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CEO职位上挖到奇瑞汽车的,他主导参与了和戴-克代工的谈判,以及和菲亚特的谈判。阚雷甚至成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而奇瑞研究院副院长辛军则来自美国本田从事发动机研究,也是早期参与奇瑞发动机开发的重要领导人。

据了解,目前从法国国家研究中心毕业的汽车发动机博士袁涛接任阚雷的职务。

2006年,业内出现了“海归”流动频繁的趋势。有接近奇瑞人士向记者分析,阚雷和辛军的出走是许敏离开奇瑞的一个继续。奇瑞发展到今天思路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认为继续从成熟汽车公司挖海归会使奇瑞快速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奇瑞挖海归想要的就是他们的技术,但海归们放弃优越的环境回国,其抱负却远远不止技术本身。(来源:新京报)

家园 这几句评论很到位

阚雷和辛军的出走是许敏离开奇瑞的一个继续

的确如此,所以事情其实也并不是很令人担忧。

针对于这些现象,就个人而言,这两句评论也很对,但是先后顺序或许应该倒一个个。

奇瑞发展到今天思路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认为继续从成熟汽车公司挖海归会使奇瑞快速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奇瑞挖海归想要的就是他们的技术,但海归们放弃优越的环境回国,其抱负却远远不止技术本身。

而尽管走了这么几个人,但留在奇瑞的海归们还是占了大多数。目前走的,差不多是1/10左右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