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工业故事:奇瑞的故事(0) -- 碎片与记录
竟然才注意到这个精彩系列--看着那么多点击,还以为是老帖子呢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谢谢碎片兄,飧我好文.
领导人清廉无私,企业就能发展壮大,这是人治。我关心的是长期远景,奇瑞有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成熟的企业文化。伊退休之后,奇瑞还能不能正常运转,奇瑞有没有建立法治管理体系。
第一 奇瑞是不是股份公司,股权如何分配,谁负责监督企业高管,防止他们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侵害股东利益。
第二 奇瑞有没有完善的利润分配方案,既能够调动员工,高管的积极性,有能够保障股东的合法利益。
第三 企业的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体系,合不合理,有没有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第四 有没有人才培养计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快速国内,海外扩张。
第五 奇瑞的质量控制水平如何
精神力量非常重要,也确实有效。不可苛求刚刚搞起来,处于极端远离平衡态的企业,具备完善的经营制度。有时候强求这些会适得其反。
等到有了一定市场份额,进入到坐天下的时候,当年的StartUp一定会经历震荡和整合,进而完备起来。但是这一天只有闯出了一片天地之后才可能。
大家之所以兴奋激动,主要是因为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他虽然还不漂亮,不健壮,但是他是俺们自己的。有些企业再好都没用,因为它是狼孩……
奇瑞是100%的国企,但不能说“奇瑞不是股份企业”。奇瑞的国有股份由几个不同主体分别持有,它有自己的董事会来负责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监管这些高层职业经理人。100%国有持股,跟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事实上,您所讲的这几个方面,奇瑞都有。我不能做10年20年的担保,但可以说的是起码从制度建设上,它不会比一汽二汽上汽南汽这样的企业差到哪里。甚至你所提的第四条,他们目前显然做得更为出色。
回头想想,你所提得这些问题,中国其他通过出售国有股权、通过合资等等途径进行改制国有企业都解决了吗?在私营企业身上,你以为就由于他们是私营,他们老板就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挠头挠脚甚至夜不成寐?问题在哪里?我这样说并不是想通过损其他企业而达到捧扬某个企业的目的。相反,搞部分私有化之后的国有企业,给自己定200万年薪,但是又想着办法要把企业整体卖掉,甚至不惜要去改报表的,俺的确不是没见过。
而相反,把您的四个问题放在同样不是上市公司、显得神秘的华为这家企业身上,同样看起来都是完全成立的。但放眼中国,谁能说华为不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呢?
我们再回头想,国际前500强的企业,他们就都没有这个问题?他们的董事会都能够倘然自己的经理人肯定不会“滥用职权”?
有些问题是某个企业特定的,需要通过个案来了解,来寻找解决方案。而有些问题则是“企业”这种形态所本身固有,难以从本质上避免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企业的监管与效率更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如果那这种问题去责难特定一个企业,在没有得到信息的基础上,那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好比我们无法在没有看到之前,指责一只黑猫比另外一只黑猫更黑一样。
委托代理,监管与效率,短期与长期,大股东与小股东,这些话题放在一个转型经济体中,多种因素交错,的确显得更为复杂。但改革开放马上就30年了,我们回顾这三十年,从厂长负责制到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分散股权、股权多元化。什么措施能够带来效率,什么措施是不起作用的,我们已经应该要去做一些总结了。起码就西方给我们开出的“产权”改革这个药方而言,我们以它为中心做了近20年的改革,大量的企业股份出让,然而同样有大量低效率、破产、恶性MBO、经理人通过报表作假牟利。我们还能那么简单地说“产权改革”——具体地说是私有化——是给企业经营层面带来效率的良药吗?我们还能那么简单地因为一个企业是100%的国企而就判定它“与众不同”,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管理上的弊端吗?当然,如果您拥有详实的、直接的信息除外,但这种判断更多也只能基于个案吧。
我在前面说过,奇瑞的成功与发展,起码在它未来没有上市之前,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于中国的工业政策,都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这指的就是它对于我们所走过道路是一种反证,或者说例证。与其他正在崛起的国内制造业,例如沈阳机床、振华港机、中兴通信股东与管理层的协议、还有长安汽车的双元制等等一样,他们良好的发展态势是提醒我们曾经在国企改造或工业技术政策上犯了错误的警号。产权能自然带来效率吗?产权问题就必然与现代企业制度、好的监管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吗?
但如果我们却是一味依照过去错误的药方,对新的现象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那也许我们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个我没看懂,好像没有什么MBA课程说企业要什么法治管理体系的吧。
对高管来说,都是别人的,自己就是领工资的,近可能给自己开高工资是正经。比如联想的杨,就给自己开几千万的年薪。
真的假的?有什么问题?
现在都热销每月10000了。
原因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高层管理者发现无法有效管理,选拔人才。欧美似乎普遍采用绩效管理,但也不是对每个企业都奏效,sony就水土不服,说扼杀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但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制度化是必须要跳过的槛。
伤气倒是金壁辉煌,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