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回葡萄,关于中美比较 -- 大众河蟹
现在可以叫独裁、专制或者好听的威权主义,中国与其他威权主义不同的是还有一个过时的意识形态抱着不放,总是要以官办经济为主,我认为英国的政府模式值得借鉴,在经济上,我想应该大力扶持华为、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助其快速成长,尽快培育中国的三菱、西门子、GE。
尽管困难重重,我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
我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新闻和通讯,总是把中兴当作比华为更重要的宣传对象,不过即使中兴,也抱怨国家的电信政策。没有华为,可以想见,我国的通讯设备可能就是引进-国产化循环的路子。奇瑞,别看现在挺活跃,如果不民营化,我想一汽就是前车之鉴,我未来看好吉利。正泰只有挺进高压市场才有希望,而这又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没有国家的强有力支持,我们很难产生ABB、西门子这样的电气自动化厂商。
中国未来肯定要出这样的企业。
至于最后是那家企业胜出那就不好说了。
这样培育出来的民族资本家不和您口口声声呼唤的自由竞争精神背道而驰了吗?
还是您骨子里还是相信政府力量的?
让市场决定吧。中国这么大,能人这么多,现在政府也不压制他们,他们要是能竞争得过国营的,好呀,那就就当老大;要是竞争不过,那你就应该被淘汰。
别老拿国营原罪那套来说事,市场对大家都是平等的。国营有优势,可是包袱也重;私人经济有先天不足,可是国家并没有如你认为的打压,而且政策灵活。
你不要因为被主义束缚,闹出:
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这样的笑话。
政府的思想不变,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就要晚一些啊,我们已经输给韩国好多了,如果越南也学韩国那一套的话,说不定10年20年之后,越南也比我们强!
如果老兄不是睁眼说瞎话,那就是你的信息不足,看看吉利的成长过程啊,看看中兴(还是官办呢)老总的发言啊,被政府打压的民营企业、民族资本家太多了啊,网上这种文章很多的啊!
不违背啊,通过自由竞争选出值得扶持的有能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啊!并不是随便指定个人就行的啊!
我现在已经不认为有什么叫社会主义了,不过是骗人的把戏而已!我倒是相信国家资本主义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但绝不要官办的!
现在中国人对财富追求的狂热和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有一拼。
一则,哪个国家的电信企业,不在抱怨本国的电信政策?不抱怨的才有问题;
二则,80-90年代,国家曾经一度“市场换技术”在电信设备制造业中支持合资企业,这是不假。但无论是中兴、华为还是大唐、金鹏,在95-98年正儿八经崛起的时候,政府没有对他们进行支持?“边际网”的概念是怎么提出的?多去调查调查,走访走访问问人,别把论证放在自己臆想的口号上。
三则,中兴的“国有民营”是怎么一回事?华为有没有国有股分?政府直接控制奇瑞、沈阳机床的战略以及日常经营吗?如果你连目前中国大批企业的“产权”和“经营”问题都没有什么直接的认识,就来批评陈经所称的“官办经济”,那只能说别人前面的描述挺对的,“你现在还停留在文革时代”。
四则,靠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来产生大企业,甚至直言要通过这种支持、扶持(要是碰到个经济学家,就会说白了是“干预”,“扭曲要素价格”),看来您归根到底并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支持者,而同样是一个“官+办”经济的支持者,希望通过强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实现成功。那您就不应该拿英国来说事,应该拿韩国来说事。
五则,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史河友说要有GE、三菱、ABB,于是我们便有了GE、三菱、ABB,我代表我们崩塘村的父老乡亲感谢您。
官办经济我也是不赞成的。中国经济与其说是官办的,不如说是混合型的。
目前在重要的战略领域国有资产占有绝对优势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必然的—这些行业要么门槛高,要么风险大,要么周期长,短时间内民营资本不能担负重任,如果国家资本盲目撤出,就会造成命脉被外国资本控制;而中国自身民营资本又无力填补空缺的局面。即使如此,国家也在逐步培养和扶持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最新开放的领域就包括军工领域。
其次,前些年如吉利等企业确实在成长中遭遇不少苦难,但那时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应该说,我们中国走的路是前人没走过的,要摸索着来,那么,作为先驱者的他们必然要冒风险,同时奉献给他们带来了超额的利润,后期的进入者都没有他们的先发优势。至于说打压他们,我不这么看,共产党真想打压的话,别说企业了,李书福监狱都该进几回了。
与其说是国家打压,不如实在点。让我这样在机关和企业都走过的告诉你真相:
官僚都是不愿意冒险的!不仅中国,世界上都这样。在上面政策没有明确之前,那个官僚也不会主动拿自己乌纱帽冒险。谁主动为你开这个路子,为你把自己的前程压上去。只能说你对企业和政府的运作方式根本没有基本的了解。
所以,我敬重奇瑞的领头人—詹书记。真的很尊敬。
所谓韩国企业成功吗?我看未必。与其说他们成功,不如说中国已前净閙革命(文革),所以让小人得志。你看到的韩国成功,如果没有中国支持,他们早完蛋了。韩国那样,把绝对的机会和资源集中给几家企业发展的路子根本不适合中国!
中国这么大,要是这么搞,固然会有几个大企业,可是其它地方难道都喝西北风吗?
相对来说,台湾、日本、欧洲的模式都比韩国的模式更有生命力和抗打击性。世事无常,把赌注都压在一两家企业上,是小国寡民不自信的表现,成了固然好,失败了怎么办?
中国是大国,有无数优秀人才,只要不搞韩国棒子那套,给大家机会—即使这个机会不太平等—那么,中国,假以时日,也会涌现出无数的成功企业家,即使他们的规模、名气、影响不如GE、三菱、西门子,只要它是健康的、赢利的,能够充分促进就业,增加人民财富,我就不相信:
一个全身细胞健康、各个器官强壮的人会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中国之所以历经坎坷,饱经忧患而不灭亡,愈挫愈奋,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内部充分的竞争。虽然这种竞争很无情,但是也让中国很少有白痴弱智当权,所以总不至于一蹶不振。
如你所言,自由竞争后选出胜利者然后国家指定他,扶持他,他就能成就大业了?
回去好好看看资治通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打压他,他未必会死,而且为了生存,它能爆发出无法想象的力量;你要保护它,扶植他,他还搞什么技术革新,管理革命。
以自由的名义扶植专制—这是我对很多国内、国外自由主义者彻底失去信心的根本原因。
他们所谓的爱自由,不过是为了自由实施专制的借口罢了。
搞政治如此,经济也如此。可叹!
是不是绝对了点?
如果这
我当然不是一个彻底的市场经济的支持者,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人,况且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国家实行你说的市场经济,而且早已被历史实践证明不对了啊!
通过自由竞争选拔技术先进、管理有方的民营企业,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促其迅速的做大做强,这就是就是你说的“官+办”吗?你难道希望我们优秀的一些中小企业和那些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企业进行你所谓的自由竞争吗?难道实行我所说的政策的政府就是“强势政府”了吗?英国政府就不对自己的企业扶持吗?
恕小弟愚钝,愿仁兄不吝赐教。
无论什么主义也不过是宣传而已,没人较真。意识形态本身也不干扰具体政策,除非背后有重大利益分歧。反而西方的民众整天一口一个“民主”一口一个“人权”,他们才是抱着意识形态不放手。
我看阁下心中是抱定了这样的歧见:那就是中国由共产党执政,而共产党必然是意识形态化的,因此它做什么事都首先考虑意识形态。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产物,因此你认为共产党一定扶植国企而压制私企。
你说现在是“独裁、专制或者好听的威权主义”,应该扶植民营企业。难道说扶植了民营企业就不“独裁”,不“专制”,变的“民主”了?
另外,真正强大的企业应该自己先站起来,不要一开始就要人扶植。那样才是长不大的。
韩国企业,至少人家在汽车、重工、核电、电子文化宣传领域是比我们成功的。
我没有说扶持一个啊。
回去好好看看资治通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打压他,他未必会死,而且为了生存,它能爆发出无法想象的力量;你要保护它,扶植他,他还搞什么技术革新,管理革命。
对啊,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啊,不断的生,不断的死,但是不能因为他要死就不让他生了吧?怎么会几十年几百年就产生一个就扶持一个?把它扶持(当然不是简单的给合同,这需要科学的方法,不在讨论之列)到那些超大型企业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行不行,让它到国际上和那些大的公司进行优胜劣汰啊!
他们所谓的爱自由,不过是为了自由实施专制的借口罢了。
搞政治如此,经济也如此。可叹!
完全同意,这也是我每每读到近现代史就对共产党感到恶心的原因。
尽管我很讨厌马克思,但是我现在还是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是正确的,我是这样想的,将来产生了两个超大的民营企业,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那么他们的利益代表就会坐下来谈判,进行妥协,这就是我认为的民主的产生过程。
完全正确啊,我不是说先要自由竞争进行筛选了吗?
尽管我很讨厌马克思,但是我现在还是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是正确的,我是这样想的,将来产生了两个超大的民营企业,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那么他们的利益代表就会坐下来谈判,进行妥协,这就是我认为的民主的产生过程。
这叫寡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句话固然对,但是用来讨论具体问题的话就太模糊了。
我只是简单化了一下说明我的意思而已,但是它总比相对的铁板一块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