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联趣谈(1)----对联的起源和孟昶 -- 信陵门下客
认真想了半天,这黄瓜刷绿漆是歇后语,怎样才能对上个同是歇后语的对联呢?
上一回咱们说到,对联最初的形式是春联,大年初一往大门上一贴,里里外外都透着喜气。
可是对联出来没多久,它的用途就给推广开了。从大门到厅堂,再到亭台楼阁,名胜风景。到后来连追悼会上都用上了。看来咱们老祖宗的创新精神,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作为追悼会上用的挽联,起于何时,没有确切的记录。清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引《秋雨庵随笔》说:“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则但有挽词,即或有脍炙人口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唯《石林燕语》(南宋文学家叶梦得著):韩康公得解(考举人)、过省(考进士)、殿试(考状元)皆为第三人(第三名),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之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是挽联之体耳。”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这大概算是最早的挽联。
挽联虽然问世较晚,但普及得很快。写得人多了,自然高手也层出不穷。但要数此中第一名人,则非晚清名臣曾国藩莫属。
曾国藩一生所作对联极多,尤以挽联著称。曾文正公全集中共收录了挽联七十七幅。让我们先挑几幅来看一看:
挽乳母联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此联对仗工整,用了韩信遇漂母一饭之恩千金相报的典故,整联读来浅近明白如话,然深情发自内心,感人至深。
挽妾联
未免有情,对帐冷灯昏,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咸丰十年,因夫人远在湘乡,军营起居无人照料,经彭玉麟撮合,曾国藩娶了二十二岁的陈春燕为妾。春燕身材苗条、仪态端庄、性格淡雅、羞涩可人。曾国藩十分怜爱。无奈红颜薄命,仅相处一年多时间,春燕即染上咳血之症,一病不起,终告不治。曾国藩很是伤心,书下此联。此联以鹤膝格嵌“春燕”之名,整联读来如低吟哀唱,缠绵转折,情真意切,令人长叹不已。
挽妓联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
此联以鹤顶格嵌所赠妓名“大姑”,颇有化平凡为神奇之力。翻遍一部曾文正公全集,够得上香艳二字的,大概只有这一联了。文正公也说浮生若梦姑且销魂,让我们多少窥见道学大师的另一面。
看了几联,大概有朋友快坐不住了。老曾的这几幅挽联,的确是写得不错,但是要说古今第一,是否有点王婆卖瓜?呵呵,莫急,这要细说起来,可就和老曾的勤奋有关了。
挽联虽然是小道,但短短几十个字,既要总结逝者的生平,又要表达撰联人的情感,也实在是很考人功夫。老曾这人,治学严谨,治联也不例外。时不时地就抽时间练习一番。可是别的对联也就罢了,这挽联,得赶上开谁的追悼会,才有机会写上这么一联不是?把老曾憋急了,想出一个损招,把能想得起来的亲朋好友,不管人家有没有下订单,也不管人家当下一顿能吃三大碗饭。统统排上号先预制起来。
这不那一年过年,各部门按例放年假。曾大人在家写完春联,觉得还不过瘾。于是把书房门一掩,几张六尺宣纸裁开,磨墨添笔,把亲朋好友一一请出来哀悼。正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耳听一声“伯涵”,有人推门而入。曾大人抬头一看,哦,汤鹏,多年老友,所以可以不用通报,直入书房。正待放下笔来招呼,一眼看见桌面上那联的抬头——“海秋(汤鹏字)夫子千古”,曾大人的背上当下就见了汗了。
咋办?早知道换张小纸片写,还可以团一团塞嘴里,落肚为安。六尺整宣裁的,这要也往嘴里一塞,非得噎死不可。手足无措之下,曾大人往桌上一趴,争取趁老汤没看见,先把这烫手山芋揣到怀里去。
老汤呢,本来到是没在意这位在写什么。这下反好奇了。“写什么呢?看看。嗯?怎么的?不给?不给汤大爷还非看不可了。”这位动了蛮劲了。
要说曾大帅,人称“曾剃头”,那是杀人如割草的主。无奈其时神功未成,更兼心慌意乱之下招法大乱。三招没过,那张催命符就跑到人家手上去了。
老汤得意洋洋,“让你掖,让你藏,什么好宝贝”,等到打开这么一看——当时汤大爷就炸了。这没法不炸,大新年的兴兴头头出门,迎面让人给送一花圈,搁谁谁也受不了。汤大爷当下割袍断交,摔门而去。
老曾这回算是溴大了。那要是赶今天,够得上壹周刊头条。当时还有一个湘军将领江忠源,义送友人灵梓千里返乡,一时传为美谈。有京中好事者,将两人凑到一起,编了两句词,曰:“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作挽联”。合着整个儿一殡葬公司。你说老曾广告都做到这份上了,这个第一不算他的还算谁的?
[待续]
白纸写黑字
青蛙望玉兔
瘸驴配破磨
跛子骑瞎马
连瘸驴瞎马都出来了。。。
动物保护组织要求介入。
太有意思了,送花一朵,楼主再接再励.
我是不折不扣的新人
为什么偏偏把最容易写的某某千古先写出来?
不过要搁到魏明帝,说不定还很开心地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