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溜子撞墙记】草原战火——诺门罕事件(上) -- 冰冷雨天
“单片自增压炮身(one piece autofrettage tube)”在军工行业好像翻译成“单肉身自紧身管”,应该是比较先进的加工技术,但是在当时还不是很成熟,就像大家都知道造船上焊接法比铆接法先进,但是在1930-1940年代还属于不稳定的技术开拓期。当时的日本对引进技术还是很热心的,但是由于军方(陆海军)占用了过多的资源,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继续发展都很差。
日军的重炮是马拉的,那个150mm榴弹炮要16匹马拉,第一重炮联队那开上战场的重炮为16门,上了1500匹马(打仗么,还要有弹药、辎重啦),单说这个150mm榴弹炮哈,射程才11.9公里,苏军的M1937 152mm炮的射程是17.3公里(那时苏军152mm大炮射程最狠的能到30公里),更要命的是苏军占据了台地,地势高,所以对射时,日军占不到便宜,尤其是日军的观测气球被击落后,简直就是瞎打了。
天皇的女婿(叫啥东久弥宫盛厚亲王)也参加炮战了,任野战重炮第七联队的中队长,指挥4门150mm榴弹炮,记得炮战中他被一颗近弹掀翻,大头朝下栽进沙坑:)
随行的宫内省随员被炸死。
这位好像就是东久弥宫盛厚亲王~~~殿下
苏军的M1937 152mm大炮(摄于kursk 1943)
这关系有点乱的,他爷爷是明治天皇的爷爷的养子,就是说他是昭和天皇的叔叔辈,和大正天皇同辈。
他娶的是孙女辈!
现在的日本陆军也因为国内场地限制,装甲部队20公里以上的奔袭训练几乎没有,最近才想起来去美国训练。结果美国人看着日本的射击训练成绩都奇怪,静止射击几乎满分,运动奔袭中的射击则不及格。
回想起来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各种战略战术经常遭人非议,公平地说这是日本第一次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打陆战,一开始哪能领悟到真谛。
M1910-30式152榴弹炮,还有部分M1909。
主要是觉得M1909/30与M1910/30身管太短,打不了那么远,所以猜测是M1937:)
但从苏军上场重炮的射程表现看,一定会有一种长身管的火炮,等啥时有空再查查吧:(
图为苏军的M1909/30,我很怀疑这家伙要能打出17公里的射程,那个M1910/30跟这个模样差不多。
Available ammunition
Type Model Weight, kg HE weight, g Muzzle velocity, m/s Range, m
Armor piercing shells
APHE BR-540 48,8 0,66 600 4,000
APBC (from late 1944) BR-540B 46,5 0,48 600 4,000
Naval semi-AP model 1915/28 51,07 3,2 573 5,000
HEAT BP-540 27,44 680 3,000
Anti-concrete shells
Anti-concrete howitzer shell G-530 / G-530Sh 40,0 5,1 665 15,600
Anti-concrete gun shell G-545 56,0 4,2
High explosive and fragmentation shells
Gun shells
HE-Fragmentation, steel OF-540 43,6 5,9-6,25 650 16,800
HE-Fragmentation, steel OF-540Zh 43,6 5,9-6,25
HE, old F-542 38,1 5,86 660 13,800
HE, old F-542G 38,52 5,83
HE, old F-542ShG 41,0 5,93
HE, old F-542Sh 40,6 6,06 650 12,800
HE, old F-542ShU 40,86 5,96
HE, old F-542U 38,36 5,77
Weight combat: 7,100 kg
travel: 7,820 kg (with limber)
Length 8.10 m
Barrel length bore: 4,240 mm / 27.9 calibers
overall: 4,405 mm / 29 calibers (without muzzle brake)
Width 2.34 m
Height 1.99 m
Crew 9
它的各项数据都和M1937相当。
Weight combat: 7,270 kg
travel: 7,930 kg
Length 8.18 m (with limber; barrel pulled back)
Barrel length bore: 4,240 mm / 27.9 calibers
overall: 4,412 m / 29 calibers (without muzzle brake)
问题是数量太少,才275门的产量。它和M1910/30两个产量都不大,加起来才500出头
但是我很怀疑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后来的学家根据苏军的M1937数据写的,而不是根据实际使用火炮的数据写的,我看ML20的产量年表
Year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Total
Produced, pcs. 148 500 567 901 1,342 1,809 1,002 275 325 15 6,884
到1939年诺门槛的时候苏军全部ML20只有700上下,这些火炮估计更优先装备西线部队,而不是驻蒙军这样的部队,就装备水平看远东苏军一直比较差。
苏联挺重视这一战,只有把日本打疼、打怕了,才能保东部平安,否则该两面作战了。毕竟苏联的战略重点在西部,那时欧洲已经战云密布了。
印象里苏联的炮兵主帅都来指挥作战了,所以推测必得调来些压轴的东西。从苏联空军说,还把在西班牙打过空战的尖子飞行员也调来了跟日本人死磕:)
苏联炮兵装备掰着指头数数,觉得M1937上场的可能性比较大,故有此猜测:(
有时看战史类东西,可能在某些作品里,有的作者(甚至创作集体)对兵器不甚了了,所以疏漏也是有的。反之也是一样:)
其实俺看的大多说是M1909/30和1910/30,不过可以查查看
也是google来的:)
ノモンハン事件とモンゴル・満州:太平洋戦争への序章 鳥飼行博研究室
图多的好处是比较直观、生动。
严重谴责老冰发帖时只发字不发图的陋习:)
晨枫的帖子以图文并茂著称,嘿嘿
德国土地面积也不大。一战开始时51万平方公里,二战开始时37万平方公里,和日本刚好一样大小。但是对军事思想的理解水平天上地下。怎么解释?我觉得还是可以套用麦帅那句话“日本人只有12岁”。但日本人也有他们的长处,那就是具体做事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