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当年的BBS怎么没有成为现在的web2.0? -- 铁手
我严重同意你关于加强管理和维持人气的观点。
我的意思是,现在的商业网站,放松了对题材和内容的管制,以尽可能地吸引参与者和观众。这里的放松,并不等于放纵。我特别强调了对底线的维持。
这个关于网上内容的生产方式的观点很有新意。但是,BBS是属于集中生产么?
我不认为现在的所谓web 2.0的网站分散了管理。恰恰相反,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集中管理相对分散的内容生产成为了可能。
还是那个观点,各个网站对自己的管理底线都把守得挺严密的。而这个底线,通常是以term of services的形式存在的,完全是网站所有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确立的,并没有,也不可能,经过一个“民主的过程”。换言之,如果想在某个网站表达自己的存在,你首先必须接受这个term of services。
这个就是我所说的dictatorship。
GOOGLE除了内容,还提供技术或软件? 是你们找他们还是反过来?
这方面GOOGLE有其它竞争对手吗?
如果单单比较两者的SEARCH业务, 差别就没那么大了吧. 不过可惜M$软件业务的风头远远盖过了其搜索业务, 给人的印象就大不同了. M$已经意思要其现有的商业模式赶不上潮流, 努力做改变. 好象他们的CEO还说过什么改变太难了之类的话.
我个人倒对M$没什么意见, 反而对GOOGLE有点反感. 我以前呆的一公司就受到过其威胁. 因为人家财宏势大, 资源没得比, 人家要挖个人你是很难留的, 实在没那能力. 人家硬是不赚钱, 亏个一亿几千万的, 先把你挤垮再说. 当然, 这类事每个大公司都做了不少, 只不过没遇上过感受大不同.
就不转全文了。
最近的另一篇也不错,麦田最近似乎一下子开窍了,很有心得:
就象ISP和ICP的区别:
前者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后者是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目前的google,类似当年的DELL,都是渠道。当年PC硬件发展到过剩的时候,如何把硬件卖给用户,从而实现盈利,是很多生产厂家要考虑的。DELL是生产厂到用户之间的渠道。
在网络内容过剩的时代,google是从内容生产者到内容消费者之间的渠道,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广告主到用户之间的渠道。所以网络内容的丰富,或者说杂乱,是google最希望看到的。
至于说道百度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不同,这也是和中国的国情一致的。中国的中小企业不像美国这么多,更多的是大型企业和做小买卖的散户,散户用淘宝更合适。
揭开歪脖的版本号,最后剩下的还是要适合市场发育阶段的商业模式。
一个做过网站的朋友讲,国内的google点击3000次产生的购买还不如美国的google点击100次。也就是说,国内的google大部分都是垃圾点击。为什么是垃圾点击?原因主要有两个:
中国的电子商务跟美国差得太远。
作弊太厉害,恶意竞争太厉害。
淘宝很火,但不敢收费,如果淘宝收费了,建立了良性的盈利模式,我想才意味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此之前,流量只能赚点小钱而已。
而你说的web2.0,在国内电子商务还没有出现根本变化的时候,价值小的可怜。没法跟国外比。
不是据说Google已经找到办法滤除这种情况了么?如果垃圾点击已经失效了,怎么还有人在做无用功啊?
问题之二是在于,广告的源质量太低。就如你所说的,国内电子商务到目前为止,还十分的不发达。因为这个基础,通过网络来做广告的商家不多,即使有,也是很难有高质量的。看看那些所谓门户网站上的那些带色的广告,基本上很难期望什么。
这种是恶意点击。虽然google号称能够对付,实际是很难遏止的。靠点击竞争对手的广告战胜竞争对手目前还是不少商家的策略。不少论坛都在讨论这个,方案是让大家自律,加强商业道德。可见,google对此其实是没什么好办法的。
我这里说的垃圾点击主要不是那种恶意的。而是那种点完了就完了,不会产生购买行为。一般国外能够有1-3%的转化率,中国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国外。所以大部分是无效的垃圾点击。所以也就没多少人作广告了。
让我想起来在WMF上泡的时候,每天总有人提醒大家“今天你点广告了么?”呵呵。
而是长尾.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推送到他面前,因为很多时候其实用户可能也不清楚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是提供足够丰富,并且有效的信息,同时更为核心的是,要提供一个方便的查询功能,能够让用户基于自己破碎的,模糊的,甚至只是部分相关的错误的记忆找到自己偶然想到的东西.所以我把google所做的搜索工作看的更高,google这套搜索不仅仅是page rank+AD的配对组合.在google的帮助下,web2.0的搜索有了如下几个与1.0不太一样的特点:
1.兴趣组(Group),和一般看法不同,我的看法里,兴趣组是一个有效的筛选器,胜过它是一个交互工具,通过兴趣组有效的缩小搜索范围,或是提供更精确的关键字,来得到更为匹配的结果.
2.标签(Tags),同上,甚至标签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兴趣组,即使它本身不产生交互,但是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滤器.
3.基于用户自身兴趣的加权,1.0时代,排名第一的永远是最普遍受欢迎的(当然,google现在也还是这样),2.0时代,自定义页面+用户偏好记忆所起的作用要比1.0大得多,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有效的过滤器.比如说在用户提交一个查询申请的时候,匹配的结果有两个,第一个是最普遍受人欢迎的,第二个所属的行业在之前用户曾经有过购买记录.那么在2.0的时代,第二个结果就应该提前,甚至提到最前.而不是机械的判断哪个更受欢迎.
所以我觉得,web2.0的商业出路在于通过提供低成本(一定要很低很低,因为种类太多了)的库存和运输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协助用户,与其共同完成筛选过程.并为用户提供高效率(这个倒是不必要那么高,甚至比一般商品或服务的响应期长一些都可以),有丰富选择的产品和服务.
BBS缺乏这种有效的筛选器,也缺乏采集用户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库后台,所以它想把用户资源转为收入,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