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其实,我们知道得并不多——撇开“奇瑞”说国内轿车故事 -- 月树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但不是NO.1,无论生产管理、产品研发还是销售服务,在国内都有后发而起超越它的企业。它对国内轿车市场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禁锢国内轿车投资者多年的研发神话。也许正因为这样,冲得过猛,结果在产权与产品质量方面经历了很多事。
这么说吧,2002年至2003年间华晨的三件大事:中华轿车的质量问题,雪佛莱项目的失败与产权争夺互成因果,让华晨失去了发展先机,以至于被其他轿企纷纷赶上。自己也差点没挺过来。
不过与宝马的合资算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惜,当初种树的人终究没有尝到它的滋味,华晨最终能够挺过来,也与先前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尤其是金杯海狮,在华晨最困难的时候,可是真真正正的救命奶牛。
真想为它专门写一章,可惜手头资料还是单薄了点,有些东西,不能想当然的瞎说。
呵呵,北京130已经是往事了,GG要是不提起我都忽略了。
北京130,国内第一款轻型卡车,上世纪70年代由北京汽车修理厂研制出第一代产品,“目录”里称之为BJ130,“北京130”由此得名。在那个年代,北京130可是与解放、东风、南京嘎斯齐名的。上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五十铃的技术,开发了BJ136与BJ1041,所以业内又有“老130”与“新130”的区别。
在上世纪80年代,说轻卡的130,就像说中卡的解放东风,是一个象征。可惜岁月如水,不进则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先是在全国遭遇百余家生产同类产品的车企竞争,而后在南方败给了江铃、庆铃等新兴车企,从此步步败退,到本世纪初,被自家兄弟“北汽福田”封喉,退出市场,2005年,其生产厂家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宣告破产。剩余的130由于使用年限的问题,恐怕会在几年内在汽车年检中陆续报废。
北京130的被淘汰,从技术来说是因为过于陈旧,尤其是马力小,跑不了长途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从市场来说,北京130属于双排座轻型货车(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小卡车),因为技术相对简单,国内车企中的地方军、新军与义勇军绝大部分成员都是以此起家的。(能与此相媲美的还有一类——8座及12座小型旅行车,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面包车。两类车型养大的国内车企可决不止一家两家三家,后面的帖子里还会提及的。)竞争性强,而“竞争”恰恰不是国内车企中央军的长处。
至于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生产北京130的工厂北京第二汽车厂的控股公司“北京汽车”的经营问题了。上世纪80年代,为了做好与“克莱斯勒”的合资公司,也就是“切诺基”项目,北汽进行了第一次重组,重组的结果是“切诺基”从此风行,但北汽原有主体“北汽摩”一蹶不振。为此,北汽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行了第二次重组,从北京二汽资产中分离出最优良的资产,成立北京轻型汽车厂,打入北汽摩的资产中。将剩余资产迁往郊区,以“北京二汽”的名义继续存在,力图在轻卡方面建立新的盈利点,结果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竞争失败,被迫进行第三次重组,将北汽在京城里面的所有资产打包,分别与其他企业进行了合资,SUV成了“北京吉普”,轿车成了“北京现代”,而轻卡成了“北汽福田”。北汽福田的车型完全抛弃了陈旧的130系列,另起炉灶,成就了现在的市场地位。而北京130真正的生产工厂“北京二汽”则因为重组与搬迁,耽误了技术升级与生产扩建,在市场竞争中败退下来,成了与北汽摩一样的残废。更要命的是,北京二汽在北汽中的地位远不及北汽摩,所以最终以破产的形式被北汽抛弃。
在国内车企原有中央军中,北汽与南汽算是两个败家子,所以一个成了地方军,另一个也是在中央军与地方军的边线挣扎。死去活来的折腾到现在还有向上走的机会与力气,底子实在是雄厚,这也反过来说明北汽与南汽在市场经济时代有多么不争气。希望之后能够学好点。
最后,给北京130上柱香吧。找了很久,就找到这张照片,是新北京130,正式名称BJ1041。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后要看到它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了。
至于华晨,“体制”成就了仰融,“体制”也抛弃了仰融.
当初买车的时候还要等3个月,等不及就另投它门了
现在到底怎么个结局?他在美国的起诉情况如何,楼主有空请说说。
但还需要更详实的材料,河中大大如果有什么与此相关的东东,一定要帮我。
至于那场官司,我了解的信息是无疾而终。背后有什么交易,就不清楚了。我想这就是一个愈合的伤口,不挑起它,这事就是往事,哪一方因为还想得到点什么非要再把它挑起来,那就真不知道会整出什么事情。
BJ130 轻型货车
载重 2吨
发动机 492Q汽油机(与北京212吉普所用相同)
排量 2.445升
功率 70马力
最大扭矩161.7Nm
耗油率 17升/百公里
1955年,北京汽修二厂成立.1966年,试制出两辆BJ130. 1968年,批量生产BJ130 .1972年,更名为北京二里沟汽车制造厂.
1975年:BJ130在国内的产量最大. 1976年:更名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 .1985年:引进日本五十铃N系列汽车技术,生产BJ1041,在轻型货车中排名第一.
1995年:开始走下坡路,产销量连年下滑 2002年:产品严重滞销,停产. 2005年:破产.
这些资料很珍贵的,同时纠正一个小BUG,最初造130的不是北汽修二厂,当时没有这个工厂,正确的叫法应该叫北京汽修厂二分厂。
仰融刚出事的时候,香港亚洲周刊的记者曾经追到美国采访过他,我看过那篇的专访,为仰融叫屈,当然记者听的只是仰的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