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战国风流》之 李牧(1) -- Bater
好象史书上没说到他的家人,不知道是否说明老李出身一般,没啥能量。否则赵国一个高级将领怎么会这么容易被杀,而且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既然听到风声都吓得逃走,当初又何敢抗命不遵呢?李牧抗命不交帅印,是有史可查的。
要不然我自己哪有那个本事编?
好像就是在营地被削职,士卒散去,他本人逃亡后来被追杀。
取材于《战国策》《史记》等书,说到底也是一部演义而非史书。所以我说可信,也不可信 :)
地理环境还是不错的,大唐不就是从太原起兵的么?关键是回旋余地太小,兵源粮源不足。大唐能得天下,是先发制人夺取关中,脱出了内线,赵武灵王好像也有进取关中的打算,如果实施,胜败还在两可之间——毕竟当时还没人敢去突袭秦国本土,出其不意的效果还是很大的。
地理态势优劣的作用确实很大,不过也是需要政治军事的能力去保证的,秦国地理优势很明显,可是河西、河东、函谷关这些有利地形,都是在商鞅变法后夺过来的,此前照样被吴起猛揍。
当然这不大可能。战国时似乎手握兵权没啥用,将领们被解职时,无论多委屈通常做法都是逃跑,没有清君侧的,不知当时是靠什么制度维持的。
不过你设想的过程怎么看都象是崇祯对付袁崇焕啊
赵武灵王的腹案两千年后满清实施了,不过他们也是两路包夹。单纯绕过山西从北进攻路太远,陕西方面只要抗一下就危险了。况且当时想吞并一个国家很难,燕国那样的齐国也没占成,别的国家不答应。秦国是靠一步步蚕食花了上百年时间才牛起来的。
地理优势的好处是让自己有一张不错的底牌,谁都会犯错误,有人满盘皆输,有人是小强。魏国当初多强,就走错一点然后就没戏了,她的地方太差,没法守。秦国发展过程中也不是没犯过错误,那个什么太后当权时就不怎么样,绑怀王肉票伤了人品,还尽搞远攻近交空耗国力,但人家玩得起。
俺觉得战国时不考虑人的因素楚国,秦国齐国最可能统一全国,其它几个基本没戏。如果燕国占了东三省也会比较牛,但这比较架空了
如同下围棋一样,边角位置总是比中心位置有优越性。在中原四战之地立足的势力中国历史上似乎也就只有曹操了,除了曹操自己的能力超群以外,也包含了他的对手水平不高,刘表和袁绍两个主要敌人都没有在他发展的早期出兵扩张,从而坐看曹操坐大。
秦国那些有点莫名其妙奇妙的君主(比如秦武王),总是早早就死,干的时间稍长点的,糊涂蛋基本没有。六国呢?那些混蛋君主偏偏就是不死,要不就是死了上来一个更混蛋的。
再丢了河西之地就更多了秦国的威胁,秦国本来是仰攻结果变成了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