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孤独的中国女儿 – 邓丽君 一 -- 萨苏
我很难想象一个哮喘患者的房间里面居然会没有急救的喷雾剂。
如果是外出逛街忘了携带还有可能,但在房间里都没有就让人很生疑。死后应她男朋友的要求没有解剖,死因看来是一个迷了。
联想后来,她男朋友跑到香港和她的家人争遗产,让人不禁有“遇人不淑”的感慨。
不过确实很贴切。
无论是KMT强加给她的,还是她热情地接受的。
大陆其实对她很不错的,甚至计划邀请她赴大陆开演唱会,是KMT自己小家子气,赶紧在香港通过报纸放风,炒作她的政战人员的背景,导致大陆无法完成邀请计划。
当年梁家辉在大陆拍火烧圆明园这些戏,香港公司就按惯例让他签一份悔过书,以便KMT放行他去台湾演出,好多香港艺人都是这样的,去了大陆的不签悔过书给台湾,就不行。
梁家辉就不签,这是大是大非,不是什么秀逗的政治正确。结果他就失业,去摆地摊去了。
把一个抗日歌曲剽窃成一首反共歌曲,作为中国人来看,这无法用褒义词来形容,中性词也不成,拙劣是最起码的,原创都搞不出来,更何况对日本军国,应该不分国共的,TG搞了这个歌曲,境界是很高的,涵盖的范围是很广的,是彻底的大我大爱,KMT把这歌曲改头换面用来反共反攻大陆啥的,成了彻底的小我小爱,是不是无耻尤甚?
这仿佛拆了大家共有的院子的砖,来修自己住的屋子。
估计萨苏是没注意到邓的这首歌到底是啥意思,还以为是简单的思乡呢。
如果现在日本右翼,把这松花江剽窃成思乡之歌,估计大家就会警醒一点,你思的啥乡呀,是你的吗?
您其余的一些认定,个人觉得也很有意思,比如TG写了松花江这歌,版权却不是其专有,牺牲了被记住不是因为是TG,而是中国人。
是啊,有这么高境界,怎么会不觉得一首全中国全民抗日性质的歌却被剽窃成反共歌曲呢,明明糟蹋东西了,却不觉得这种行为是无耻呢?
如果认为抗日是大我,反共是小我,那么对于改了歌曲,就会觉得很无耻。如果认反共是大我,抗日是小我,那么对于改了歌曲,就会觉得没啥,很理所当然,尤其是在水平不济的情况下,剽窃一下,用你的石头来打你,还蛮可以自得的。
梁家辉因而被台湾列入黑名单,他演出的电影不得在台上映,港台片商都不敢请他,影帝因而穷困潦倒多年。还好梁家辉豁达,他说:“现在想起来,那段生活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生经验,接触很多人,况且做小贩很赚钱。”
被列入黑名单是不签悔过书的后果。签悔过书的事,是看了东森的一个脱口秀节目里讲的,提到梁家辉,说他不签,香港公司说签了没什么,很多艺人都签了,签了也不会影响去大陆,香港市场太小了,必须要开拓台湾市场,梁家辉就是不签,然后失业,去摆地摊,还被逛地摊的人认出来是“咸丰”。
三十年海峡东,三十年海峡西。酒壮怂人胆,钱长英雄气。现在谁还稀罕港台的东西?当粉丝也不过是喜欢某个明星,而不是因为他是港台的。到了这个时候,对邓的歌就可以仔细琢磨一下了。可惜,萨苏好象还在缅怀逝去的美好时光。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那是年轻时的歌,年轻时的偶像,寄托着青春的梦想。
-------维基关于《龙的传人》---------------
原著发表时为台湾戒严状态,歌曲需送行政院新闻局审查。当时正逢中(中华民国)美(美国)断交,新闻局为避免刺激美方,故将侯德健原著歌词中之“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剑”改成“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这样说来,tg对梁可是有所欠缺,梁现在的地位与机会在大陆市场这么开放的条件下因该比成龙,伊能静他们要高得多才说的过去。 这似乎不是tg的作风啊。
一个艺人,上面肯定有指导性的人与政策,她不过是个前台的木偶,小女子一个有阴谋有手段的这样做,说起来不太可能。
那个年代谁不是政治舞台这场戏中的演员,一切为政治服务么。这些指责针对台湾政权来说比较说的过去,说邓自导自演到这个地步,不太可信。
并非普通艺人那么简单。
在这个世上,nobody is innocent。不想选边站,那得自己有实力才行,小人物不选边就只能吃苦了。宁肯吃苦而追求节操,家里人也得陪着,这样需要其他人付出的追求只能是罪过,最后里外不是人。花了半辈子就弄懂了这么一个靠墙想几分钟就能明白的道理。
梁家辉是香港人,在香港长大读书,83年左右,内地和香港的生活水准差异是很大的,他到大陆拍戏,谁富谁穷,他是知道的。他被台湾KMT封杀以致失去工作去铜锣湾做无牌小贩谋生,应该是他对大陆有认同而导致的后果。
那几年,台独是不上台面的,要被KMT扑杀的,KMT台湾自言是中国,是道统,大陆也自言是中国,是道统,不得不挑一边站的情况下,梁家辉挑了大陆,挑得还比较硬朗,从一个新晋影帝大把前途到街边去摆摊,还被顾客认出来,没有一点心志或者搞政治投机是扛不过去的。
梁是58年出生,82年24岁,这个成长的时间段,大陆对香港的影响是左翼的,梁可能受了熏陶,亦或跟家庭环境有关,家庭没台湾背景,而有大陆背景,怎么认怎么挑也不会在台湾KMT中国身上。
这是个人的猜测。
看看董骠的一些电影,许氏三兄弟的电影,都有些左派色彩,描写小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贫富悬殊。
经国解禁之后,两岸交流之后,艺人的情况可能好点,不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要没捅大篓子大家下不了台,可能也就算了。
95年,受邀在一个同学家里,偷偷观摩周润发的一个电影录像带,发哥饰演一个纯朴青年,卷入文革大潮,受女领导“关爱”而大有前途,女领导扮相类似云鹤,眼镜披着大衣,甚至借孤男寡女的机会咬了一口苹果然后递给发哥吃,这含义很明显。然而这青年拒绝了这一切,被女领导陷害,枪决,临死前喊太祖万岁。忘了片名,现在查也查不到这片子。可以说,这部片子狭义上是反文革,广义上可能反共,但与大陆的伤痕文学伤痕电影公布的人口数据的路线是一致的。发哥在大陆市场开拓得很好,可能是取得了已经右转的大陆的谅解认同默认装不知道啥的。
梁家辉演赌神2和黑金的时候,估计签悔过书等等手续已经名存实亡了。
大陆那时有没有签悔过书之类的手续呢?估计不太有,只是估计。
因为生态不一样,大陆那是还是社会主义框架下计划经济的,谁到大陆搞文艺市场赚钱呢,没这潮流,悔过书这类的,没用场,若有谁来了,就有统战价值,收纳进来都来不及,还去逼签悔过书?
今年1月8日,本报刊登了题为《〈太行山上〉梁家辉白演一遭》的文章,其中披露了当时正在北京郊区拍摄的大型历史故事片《太行山上》,其中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扮演者梁家辉尽管不畏艰苦、十分敬业,但因剧组的疏忽,将原本失去右臂的贺将军演成了没有左臂。贺炳炎的家人在得知此事后,亲自赶往八一厂与相关领导协商此事。尽管双方谈得比较融洽,但困难却也显而易见,如要改换断臂,就得重拍,但梁家辉本来就是几乎无片酬的义务出演,要已返回香港的他回来重拍,档期能否安排得开都是问题。
在政治上选择,还是在人品上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梁当时的选择是道德,人品上的。
他只是到大陆拍电影,何罪之有?为何要签悔过书?这样执着的人有没有?
最近回头再看陈郢客所写的关于对孔子弟子颜回的见解,说明我们这个国家还是有这样的人呢。
坚持于德,也是一种风骨,按陈郢客对颜回的评价,更难得。
当然,像他这样的人要真是土共在香港教育出来的人,我是乐见的。
真君子,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