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瞎说内阁变动(移自talkcc) -- 神仙驴
国务院办公会议.神仙兄常驻中组部? (呵呵)
发现他的成长很有意思,神仙驴有没有他的评传
把手头这个忙完,腾出空来再谈。
中纪委、监察部
纪检监察系统是个大头,我也为此头大。
先简略一说中纪委。
经常看到有人一看这样的报道就义愤填膺――这样的报道多是某人由中纪委查实有某些违反党纪事实,被纪委宣布开除党籍免去党职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他们义愤填膺的话也多是,这样的干部为什么不枪毙判刑,并得出结论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官官相护党大于法等等等等。其实这里要说的是,纪委依党纪对党员作惩戒,确实和检察司法部门对干部行使检察审判权不一样。君不见判刑也得在上述干部被移交司法检察机关后。
另外象双规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产生党纪国法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给犯罪嫌疑人的威慑之大也让小老百姓私下叫好。矛盾吗,矛盾,看从情从理的角度了。确实不好想象,在中国若无党纪惩治,单凭国法会被钻出多少个篓子窟窿来。
个人看来,中国惩治贪官的力度,还是不小,这里我不说足够。
说的远了些。
78年重设中纪委后,党纪检查这里总算有了个着落,但党管干部只能是党职,无论实际如何,上述情况下,上级党委/党组只能“建议免去”而不能够直接免去犯事者公职,这样,86年底,政府系统内行使行政监督权的监察部也就应运而生。
首位监察部部长,是时任中组部部长的尉健行。
尉健行前任的中组部部长乔石,1985年晋升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这样将中组部部长的重任交给了副部长尉健行。到1987年年中,一些事情发展变化到了高层。
我们知道,1987年年初的大地震,使得胡耀邦离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职位。在这之后到1987年10月十三大召开前,中央及地方高层的一批较年轻干部离开原有工作岗位另谋他就,中央书记处里,王兆国、郝建秀都失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而对56岁的尉健行来说,中组部部长的位置也实在太沉重了。5月,尉健行正式转行到恢复组建的监察部出任首任部长。而他的对口上级乔石,十三大当选中纪委书记,更成为他名副其实的顶头上司。尉健行卸去的中组部部长,由宋平出任,后来因为特殊事件晋升政治局常委,此是后话,与本主题无关,就不这里多言了。
92年十四大及来年两会换届,乔石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其所兼任的中纪委书记交棒给监察部部长尉健行,中央政法委书记传递给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作为乔石左肩右膀,两人双双进入中央书记处。而从政治地位来说,十四届中央,相对而言中纪委和政法委书记都还不高。此时的中纪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而政法委书记,连政治局都进入不得。到十五大后,尉健行晋升常委,而政法委书记罗干也进入政治局,十六大更是晋升常委,实现了中纪委、政法委书记的再度平级。
但十四届中央的这种现象,放在当时环境中,也是不出奇的。这时的中组部部长吕枫及其继任者张全景,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门都摸不进去。一直要到1999年,曾庆红出任中组部部长,这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才得以结束。再怎么说,十四届中央书记处一共五位书记: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比例也不算低了。
93年中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合署办公这一形式多见于性质功能相似的党政机关,是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的不错选择。监察部是先单设后再与中纪委合署办公的,有些部门则干脆是一个部门两块牌子,比如中央台工办/国务院台办、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等等。
中纪委书记由党代会时的中纪委委员直接选出,这与其他中央直属机关有着本质的不同。因而比之中宣部、中组部、政法委等,中纪委的地位只高不低。
自恢复建制来,中纪委书记几乎都跻身权力最高层――政治局常委,只有十四届尉健行因特殊原因除外。
十四大将中央最高权力模式加以修正,与前届相比,突出表现在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位居奇数位政治局常委前四位。十四届政治局常委中有几个特例,一是朱镕基的神奇入常,这个是有总设计师极力推荐的结果,但常委中必有一位副总理是定例;一是军方的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入常,这个是按照军队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来的;再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胡锦涛直接擢升常委,这是未雨绸缪为下一代考虑的。曾有海外消息说是最后一刻拍板胡锦涛取代尉健行入常,而高层曾属意胡出任中组部部长。但个人看法,十四届中央党务主管普遍配置不高,假如不是丁关根当初意外转入党务系统,则那个中宣部部长也未必可以进局。另外,虽然我不乐意提被别人嚼烂了的派系二字,但十四届中央乔石仍在台上第三把手,尉健行这时入常,难免会被人嚼舌头。从公平角度上说,他也不需要此时一定进局。十五大后乔石退休,尉健行升为常委就理所应当顺理成章了。
尉健行之后的中纪委书记是由吴官正接任,而当初呼声较高的还有罗干,那么考察一下纪委书记为什么不再从副书记中提拔,这里再回顾一下。
为什么十四届中纪委书记是由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尉健行出任、而十六届中纪委书记不能从几个副书记中直接产生?
上面说了,尉健行甫任中纪委书记,政治局中只是普通委员。他是正常前进一步。而到十六届中央改选,中纪委书记铁定是最高权力机关政治局常委之一了,从正部长级的中纪委副书记中提拔一人进入常委,那真是跳跃式的前进两大步,这样的越级晋升,在老人撒手后早已不见。十六届政治局常委,在上届政治局中都有一席之地,这次晋升也是合理晋升,当初胡锦涛似的正省入常,内无老人压轴、接班人压力、外无逼迫式环境,条件不具备,越级晋升也就不存在可能。
但是,中纪委书记入常后,排名第一的副书记有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障,这个稍后来谈。
十五大中央格局,是中纪委书记尉健行身居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要津,罗干当时是中央政法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吴官正时任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从资历上看,罗、吴二人相当。当时罗吴被广泛看好的原因,首先有上述中纪委书记该从政治局常委的前一步、即一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起的原因。到十六大前,年龄合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吴邦国、温家宝肩负更重的担子,中央系统曾庆红仕途不至于此,除此也只有罗干一人,地方上贾庆林黄菊李长春并不比忠厚清廉相的吴官正更看好些。相比于罗,吴显然更适合于党务部门,但除了中纪委也别无好去处。如果常委不是变身为九人的话,罗干出任中纪委书记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但常委扩大到九人、抬升了政法委书记的层次,吴、罗双双入常,皆大欢喜。关于政法委书记入常,之后讲述政法系统时专门探讨。
(待续)
虽说不是第一批河工,但俺也算经历了西西河的风风雨雨。象老萨他们下笔如有神的大拿们就不说了,最佩服的还是老铁,能够创造管理好这样的大河,留纳住这样那样的大才干和小人物。想俺当年刚走入互联网时,漫山遍野的辱骂厮打,能有西西这样的氛围,真是清爽干净叫人痛快。沉淀了几年,自己脾性也有长进,不能不说,有西西的功劳。感谢老铁的付出,感谢大家的努力。
拍拍领导马P,哈。
十七大上九常的模式应该是高层角力的权宜之计吧,相信以后不会出现九常了.同样的,80年代5常+元老的主政模式也一去不复返了.据小弟看来,今后7常的模式将会进一步稳定.正如驴兄所说,7常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的掌门人将稳居前四席(天罡北斗阵中的斗勺?).后三席(斗柄)中,政协和人大的第一副手自然是无缘的了.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国家副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应被视为中央总书记的第一副手居于第五位.其实际影响力甚至应该在人大委员长和政协主席之上.担任此要职的不是监国就是王储(当然在储君正式继位前还会兼任一段军委副主席以提前熟悉军务).按照党政军的排列,第六位理当是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了,这一点应无疑义.关于7常中的最后一位,小可一直以为有两种方案:一是在当前整肃党治吏治的大环境下由中纪委书记出任,这样在7常中出身党务系统的就占了三席.另一种是出于国际大气候的考量,以实际主军的军委副主席出任,这样后三席就变成了党政军各执一柄,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也说得通.
说到纪委,窃以为中纪委权力最大的时代应该是80年代早期,几位书记里面第一书记陈云,第二书记邓颖超,第三书记胡耀邦,常务书记黄克诚--都是开国元勋而且都是自成一家的人物.而现今的中纪委书记更应该被看作是总书记的助手和配角吧.
很好奇的说。这样我们瞎侃胡侃也好有个对照。非常感谢!!
上面讲过,中纪委书记入常后,排名第一的副书记有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障,这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厘清一个概念,我们通常将广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这里暂不包括军方领导人)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政治局常委,也包括不是常委的人大委员长如万里、政协主席如邓颖超、中央军委主席如2002至2004年的江泽民、国家副主席如荣毅仁,所谓正国级领导人;另一个层次是除此之外的政治局成员、书记处书记,还有一个层次是不具备上述身份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此两层次为副国级领导人。
其次,中纪委副书记是正部职别,中纪委常委至少是副部职别。监察部虽然只是通常部级,但与之合署办公的中纪委,其高层则是高出通常部级单位半个级别。我们稍后会谈。
现在,中纪委书记入常、即成为第一层次的正国级领导人后,在副国级层次会安排一名中纪委副书记。通常情况下,这名副书记主持中纪委日常工作。在中纪委书记不入常、仅仅是进局即成为副国级领导人情况下,中纪委系统很可能不会有其他人也进入第二层次。上面两说。
十四届尉健行任中纪委书记时,有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头衔,照上面说属于第二层次。注意到尉健行在十五届时已经跻身政治局常委行列,提升到第一层次的正国级,此时副国级的二三层次间出了一位兼职中纪委副书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是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韩杼滨。
韩杼滨这个例子实在特殊,原因在于检察系统之前之后都是政法线上的人,只有韩杼滨,长年在铁道部,主抓的是党务。
如果非按海外说有政治斗争在内的话,也不会象他们说的那样看,我真见不得就这么说不到点上。十五大是江总确立权威后召开的换届党代会,政府系统是朱总大权在握,国务委员罗干让出国务院秘书长,专任政法委书记(这样的结构是有点问题的,回头说)。法院院长肖扬年龄正好连任一届,张思卿年龄比较尴尬,赶上社会对检察系统不满,就去了政协。一方面政法委书记仍然是罗干,另一方面中纪委书记尉健行直升政治局常委,空出来的最高检察长一职,没有循例从司法正职干部中提升,而是委任了铁道部韩杼滨,并当选中纪委副书记,若按海外政治斗争处处在时时在的观点,就该指出是将历来公检法部门为政法委管的检察部门划出、削弱政法委势力、又安排进中纪委、牵掣尉健行来。不过,好像不记得谁说到这个程度上来。当然,话说回来,我这么想虽然确实唯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等到韩杼滨70下课,检察长又恢复为正职政法部长出任的老路上来,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出任最高检察院检察长。但从地方实践看,地方纪委书记的来源无疑又多了一条。而从职能上说,检察系统与纪检监察系统相关性还是极高,因而归于政法或纪检都有道理,只是长时间的公检法的说法比较深入人心罢了。
说起来最高检对领导人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韩杼滨转行跳跃之大,当时颇令人惊讶。十届人大换了贾春旺,算是回归正常轨道,今后单讲检察院应该会把上面部分内容再重复一遍。
下面再回来考察监察部。
合署办公后,监察部部长是天然的中纪委副书记(若有党外人士出任则另说),但并非天然的排位第一的副书记。
这里,首先在中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前,监察部部长尉健行并非有中纪委副书记的兼职,要到93年合署办公后,一名中纪委副书记兼任监察部部长才成为定例。其次,党外人士出任政府正职的呼声较高,在科技部部长率先示范后,不排除将来监察部有实现民主党派监督执政党的愿景。这个情况下,党外人士当然不会有中共党职身份了。再次,监察部部长并非天然的第一副书记,甚至有可能连排名第二的副书记也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纪委副书记已经是正部职别。
中共十三大选举乔石任中纪委书记,副书记是陈作霖、李正亭、肖洪达;监察部部长尉健行;
十四大,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副书记是侯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监察部部长曹庆泽;
十五大,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副书记是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监察部部长何勇;
十六大,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副书记是何勇、夏赞忠、李至伦、张树田、刘锡荣、张惠新、刘峰岩;监察部部长李至伦。
以上有部分是届内增选,十六大后就增选过马馼、干以胜为中纪委副书记。
中纪委副书记是正部级别,同为正部的监察部部长在中纪委副书记序列中就不见得一定在首位,相反,中纪委副书记多是以资历排序。
也正是由于中纪委副书记的正部级别,即便一届任期未到而该人已达到65岁的正部退休年龄,按惯例仍然是要把这届任期做满。因而十六大时年满63岁的夏赞忠和张树田,二年后不需辞去中纪委副书记职务。
按照十六大标准,2007年十七大时,现有中纪委副书记中不满63岁者皆有望连任,若是这样,则只届内增选的马馼、干以胜符合要求。但如考虑一位副书记有望跻身副国的情况,那么条件还可以放宽。
通常情况下,换届时不满68岁的副国级领导人可以连任。1940年10月生人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在十七大召开时正在这个线上,前进至政治局或退居人大政协二线都在两可间。
前面讲过,监察部部长在中纪委副书记中位置可能不会很前,这是因为,中纪委副书记通常情况下仍然以资历排序,而作为政府部委正职的监察部部长,是有65岁到点离职的较严格限制的,排在监察部部长之前的,年龄上总处在前后两届部长之间。
由于中纪委书记入常,只是正部级的监察部部长直接晋升中纪委书记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看看近期地方实践的话,也会发现,近期换届的省市,其纪委书记也多半是由一位省委常委转任,而由省监察厅厅长直接出任的,几年前有不少例子,现在基本看不到了。在中央,中纪委书记由一位现职副国级领导人升任的可能性更高,这才有十六大中纪委书记由吴官正罗干而不是由何勇或其他什么人出任的分析。
话说回来,监察部部长直升中纪委书记是相当困难,但却是晋升副国级领导人的良好通道。
上面说了,中纪委书记由一位副国级领导人转任并升常委的可能性较大。假如不是由已经身在中央书记处、主持工作的中纪委副书记升任的话,自然会由其他系统领导人转任――通常与纪委系统工作交叉大的是组织部门,这是后话。如果是遇到象吴官正这样此前与纪委系统相关性不大的官员转任的话,主持工作的那位副国级中纪委副书记,还是由纪委系统内部产生较为合适。这样的话,监察部部长任期届满,即便达到正部级退休年限,仍然有希望进入中央书记处主持纪委日常工作。有正部实职和仅仅是正部级别,还是有些区别的。
象1993-1998年的监察部部长曹庆泽,年龄已经太大,而尉健行是确定还要连任一届中纪委书记的,即使此后尉健行升任政治局常委,主持中纪委日常工作的使命,也注定不会由曹庆泽完成。曹之后的监察部部长何勇、李至伦,都是监察部恢复组建时的重要成员,尉健行任部长时,两人即已分别是副部长和部办公厅主任,按他们的资历及年龄落差,相继接任部长是自然的事。
监察部部长李至伦在十七大召开前病逝,为新部长的出台吸引了足够眼球。其实,即使李部长身体足够健康,由于他已经到达正部级65岁退休的年限,可想见明年政府换届也一定会辞去部长职务。但是,照我上面所说,李至伦仍然有较大希望向上前进一步、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
纪委干部的职级配比,是图钉形状,大的部分就是副部级领导,而能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层的适合位置实在寥寥。中纪委机关与其他部门差别不大,而中纪委派驻部委的纪检组长是副部级领导,再往上,中纪委副书记都是正部长级别,再高,就几乎没位置了。
前面说过,中纪委书记位居政治局常委高位,因而在实际执行层次,应该有一位中纪委副书记至少在中央书记处,仿何勇例。何勇目前已是67岁高龄,这个岁数有点尴尬,他的出路有二:继续主持中纪委日常工作,以现职进入政治局;或者退居全国人大或政协的二线职务,这方面的先例如任建新。
在第一种情况下,比何勇小不了两岁的李至伦,可能不得不去人大政协的专门委员会,但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李至伦就完全可能取代现在何勇的位置。毕竟,主持纪委日常工作的,还该是纪委内部出身较好。
逝者长逝,李至伦的逝世令人惋惜。温家宝首任内阁,成立不久即损失了商务部部长吕福源,即将完成使命时又损失了监察部部长李至伦。但距下届政府换届还有十个月光景,新任部长随时可能产生,也可能在十七大确定新一届中纪委成员后决定。但从以往规律看,除首任部长尉健行外,其余都是纪委系统内部产生,而除曹庆泽是地方纪委调任外,何勇、李至伦都是监察部老资格的副部长,因此,我们的视角,也多投放在纪委系统、尤其是监察部自身。
如果不是刚出了党外人士出任国家部委正职的先例,我们这里也极可能讨论不到党外人士出任监察部部长的情况。实际上,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与中共“互相监督”,这个监督权放在监察部体现是再好不过了。
冯梯云,民建中央副主席,1988年出任文革后首位担任中央政府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任监察部副部长至98年。冯的民建后辈陈昌智,则同样担任监察部副部长。到2008年时陈昌智不到63岁,从年龄上看也是说得过去的。等任期一满,陈自然有资格去人大政协晋升国家领导人。只是从党派界别看,民建在人大、政协都有副职席位,全国工商联主席往往也由民建成员出任,如再有民建人士出任正部长,可能需要考虑平衡其他大的民主党派,如最具指标性的第一大党民盟。这样情况下,可能会象网上有朋友预测的黄孟复转任民建中央主席进入人大,这样工商联主席还由民建人士出任就不一定了。但不管怎么说,党外人士出任监察部部长总是个选项。
现任其他副部长里,能有希望坐正的是黄树贤,也不排除李玉赋,后者由中组部、监察部,一直跟随尉健行。
现任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曾在何勇手下担任过监察部副部长,是希望较大的部长候选人,惟一缺陷是年龄偏大,明年换届将到63岁。相比之下,中纪委副书记马馼也是不错人选,只是没有在监察部工作的经历。
另外,在赵洪祝调去浙江的时候,我曾发过帖子,之前一度认为赵是监察部部长的合适候选。不过确实,监察部部长不如地方经济强省的浙江一把手更抢眼、也更有挑战性些。
由于某些原因,领导干部对籍贯家乡或在家乡工作过的干部更容易上眼些,这也是海外媒体常说的某帮某派的主要来源。作为中纪委这块,有一条小线路,浙江人乔石卸任中纪委书记后,浙江人尉健行接替该职;尉健行离任前,浙江省纪委书记刘锡荣当选中纪委副书记;十七大前,中纪委出身的中组部副部长赵洪祝出任浙江省委书记。而除了浙江这条线之外,十六大前的天津、上海的人事安排也很值得咂摸,其中也包括了在中纪委的安排,这个今后合适的时候再谈吧。
总书记、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就不说了。
行五的国家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主要是作为总书记的副手,是党建组织工作的上级;
行六的国务院副总理是作为总理的副手,履行政府副手职责;
中纪委书记当然是纪检监察系统的上级;
政法委书记是公检法司系统的上级;
关键是李长春,他有一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的头衔,其实是意识形态的主管。
五、七、八、九这些党务总管,在政治局、书记处中都有主要副手:
曾庆红--贺国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吴官正--何勇: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
李长春--刘云山: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罗干--周永康: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法委副书记、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
当然,吴邦国在人大有王兆国作副手,而作为统战部门最高主管的贾庆林,主要副手可以看作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刘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