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光武亦不杀功臣 -- aokrayd
我见到的出处大概是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或者是李泽厚的华夏美学,但是没法核对了,因为没有读过原始文献,很难查找正确的,抱歉记录得很。。。
而后结论“做秀”。
哈哈,好玩。
《新唐书》,也没找到唐太宗是中人只说。请您帮忙给找出来哈。
马援不是死的早,结果很难料。光武威胁要杀侯霸,直接说“黄钺一下无处所”,都是很厉害的。不杀不等于不能杀,皇帝也不能只当老好人。恩威并施才能让人懂得珍惜恩。
为什么柳宗元不是历史学家?
不过宋太祖和赵普君臣相得也够好的。看“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简直就是一家人啊
这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好像不那么明显。更多可能是杀了会有更大的麻烦才不杀,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才杀。政治斗争中的个人品行其实无足轻重,我们普通人难以接受“翻脸不认人”的行为,但在政治斗争中倒是常态。至于忠诚这种事情,借用科拉科夫斯基的话“忠诚来自于酒足饭饱和胆小怕事”,不过如此。
好久没见。。。
正解啊
朱八杀人多(确切的说朱八只是杀功臣、官员多)固然有他个人的性格和早年经历的原因,但也有很大的外部因素在压迫他的选择。
首先得说,朱八得天下,绝对并非如楼主所评“依赖部属太多,而才德又均不足以服众”,只举一条,朱八出濠州时不过随人三十,几乎都是其时为小卒的乡党而已,后其中得封公侯伯者二十四,后来朱得到的人才中,除了常遇春、傅友德和刘基之外,也没有什么方面之才,朱明天下基本就是靠着朱八从淮西一隅之地短短几年收集的这批人打下来的。这种超饱和的人才成功率,难道是濠州发生灵气大爆炸而不是有人在调教他们?
事实上,朱八得天下的过程在历代中可谓最艰,他既出身低微,又赶得晚集,得到独立带兵机会的时候,天下其余群雄都已经有大片地盘和队伍了,朱明是真正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毫无花巧可取。而且从战略布局到战役战术,关键的环节都是朱八一身独挑,相对刘邦的汉初三杰,除了徐常勉强可比韩信(但朱八自己比徐常更能打),萧张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朱八自己兼的。而且正是这个历来被批评诸开国帝王中最无情、自私的朱八,却是唯一一个曾两度放弃已经到手的独立大权,毫不讨价还价的把军队和地盘完全交还给自己老上司的人,这一点别说在元末,即使在最视信誉高于一切的春秋都是可以惊世骇俗的。中国秦后两千余载,本朝且不论,单论开国帝王个人武功和得天下之正,除光武之外,确实没有能与朱八相比者。
其实西汉和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开国之君是彻底的平民出身,皇帝与众臣之间本来都没有不言自明的先天臣属甚至仅仅是上下级关系,完全是开国之君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慑服群臣而登上帝位的,这个问题导致的隐患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直白的说,就是诸臣对于新皇朝的效忠往往很不可靠,开国之君在尚好,一旦故去,子孙若软弱就险矣,尤其如果还有许多开国功臣们在朝,就威胁更大了。而且在这方面,朱八的处境比刘二更困难的多。
不得不说,汉初时一诺不悔的春秋遗风比元明之叶强得太多了,虽然战国号称已经礼崩乐坏,但权臣要篡位?没个几代经营,以至国人都只知有权臣不知尚有国君,根本想都别想,刘二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借力于这种风尚。但到了明初,历代所谓“禅代”的先例太多太多了。而由于明初社会风气受蒙俗影响很深,在争战天下的过程中,各功臣大将都有自己用血缘和籍贯控制起来的部曲力量,强者为王亦是正义的观念也还非常普遍,这都让朱明的安全都完全寄托在朱八一个人的身上。明初文臣人才的匮乏和无能,甚至让朱八效法宋朝,用以士大夫共天下为代价交换文臣儒士集团迅速成为新皇朝坚定可靠的支柱都不可能(明朝以文制武的风气要到宣德朝才开始冒头,到土木堡之变后才大成气候,个人认为这也是明朝文臣集团学习成长的阶段)。
即使这样,由于朱八本人实在太强,压得住局面,所以其实直到太子朱标暴卒前,他对功臣主要也是采取削弱和分化的策略,并不嗜杀。之前的被杀的功臣,一般确有明确的罪行,如朱标死前爆发的胡惟庸谋反案,与洪武两大逆案中另一桩的蓝玉案有一点是根本不同的——胡案本身并不是冤案,胡氏勾结部分将领,收买死士谋反确是事实。也是到朱标死后,长孙既少又弱,胡案及其它案件才被无限扩大,用以罗织让朱八放心不下留在身后的重臣的。
至于对官员,朱八由于自己的少年经历,对于贪官深恶痛绝,打击唯恐不力,这本身算不得什么道德过失,扒皮实草看似残忍,但放在当时整个都很残酷的刑法体制下看其实也就不怎么突出了,主要还是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所以他死后不久也就废了。只有空印案这种显然的冤案,才是他晚年心理已经完全偏激化的例证。
主要是太宗让他保废太子,怎么做都是政治不正确了——不是背主就是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