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淮军最后的脊梁:聂士成战死天津八里台 -- 司马水镜
义和团运动根本没有波及到聂的家乡,义和团也不是百年后可以坐火车全国串联的红卫兵。
“至芦台拜见慈亲”
说明他的家人早就接到了直隶的防地,正是义和团的风口浪尖
每镇开办费200万,每年军费180万。这个户部尚书搁谁也不敢干啊
所以说清朝以练兵自强,最终却是亡于练兵。
自己上历史课不认真
你就可以知道有关的谣言到底是如何“起源”的。顺便见识一下某“作家”是如何抄袭法国名著《悲惨世界》里关滑铁卢战役的情节,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容易被感动。可惜假的就是假的,抄袭《悲惨世界》也没用。
艺人们自己都朝不保夕,话本顺应“上”意,在正常不过了
清末风云是新书了,现在对于聂士成的官方评价还是正面的吧。
话本还是要传承的,一部书的各个段落往往有来源,说书的也不是历史学者,情节不前后矛盾,立意不出大格,直接继承的可能性很大。至于是哪里开始乱的,不好追究,也不一定就是近60年。
所以传下来的书往往与历史相差很远……举个例子吧,按很欣赏的大唐名将苏定芳,评书里不知怎的成了大唐的冤家对头(郁闷死我了)
近代故事这种满拧的事情也很多,比如说单老先生说的北洋水师(很多年了,具体书名忘了~),刘步蟾成了贪生怕死之辈
非常感谢!
网上有关聂士成的那段“感人情节”是一位名叫张建伟的大作,此公有“抄袭之王”的美誉,多篇作品大篇幅的抄袭其他人的作品,抄袭的作品居然还得过奖,还被人告上法庭并被认定抄袭的事实。
不过此公并非只会抄袭,为了自己的观点,也是可以创作“历史情节”的。作为电视剧《走向共和》的编剧,可以把李鸿章大人的形象塑造的那么高大。相比之下,借宣传聂士成的机会,创作点义和团的“劣迹”就不算什么了。
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偏要挑李鸿章来吹捧。此公1896年参加沙俄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时接受沙俄贿赂,签订了有损中国主权的《清俄密约》,闹成政治丑闻。甲午战后签订《马关条约》,条件苛刻,清政府内部就有人指责李鸿章为了自己在日本的私产而出卖国家权益。看到出访沙俄受贿后,我一直猜想这没准是真的。
所以要不顾一切的颠覆某些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对于“天下瘦而宰相肥”的说法要视而不见,对于夸奖李鸿章的说法要全盘接受,写成文学作品的时候还要进行“高大全”式的再创作……
[SIZE=3]徐锡麟是为保大清光绪死的[/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