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忆国内老友 - 中国本土手机艰辛耕耘的人们 -- dfindy
作者自己在说在待人处事上走了不少弯路,年轻人的通病。 与打仗相提并论,太不着边际了吧。
学无止境,人其实懂得越多就越明白自己懂得少。 人一生中最狂妄劲头最足的时候一是刚学会走路的两三岁,再就是刚进入成人世界的十八九。 吾性高的人不在于年龄,别人十年明白的道理你可能一两年就能懂,但通常意义上讲年龄在做管理上是个绝对优势。
当然在大头头眼里,年龄轻,心地单纯,技术能力不差的话,人反而好带,这里面的道理不用多说了吧。
现在就有很多专业做维修的公司
如果有实力可以谈下几个大牌子来做的话,利润非常可观
技术越来越成熟了,芯片设计公司,直接就给出参考方案了,拿来就能用。
这不是谦虚, 要说先进电子制造业什么什么的, 我还可以勉强接受, 手机方面我基本没任何实际经验. 过去的同事朋友们在这方面发展是我离开他们之后的事.
老弟和东东山等人才是真正内行.
老兄有这些顾虑没错,但总得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吧。
前几年,国内手机设计公司风起云涌的时候,能在里面折腾几年的人,可以说都是多面手了。
举个例子吧,我刚好也有相关的经验。在外资公司,6个人一个项目,做1到2年,而在国内的手机设计公司,3个人一个项目,做半年;虽然活糙一些,但最后毕竟能把东西做出来,并且基本功能都不会有问题。但做得确实非常苦,一周工作6天,每天十多个小时,但个人的成长、进步确实非常快。可能,这就是中国速度的一个侧面吧。
现在的时代,差异化确实太大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你走的路就不一样,可能很多人都是碰巧赶上了一班车,它可能是特快,也可能是普快,甚至是临客了:)
说你们那批人教中国人学会吃螃蟹,也确实没有夸张的成分。我知道的几乎所有国内设计公司和相关核心工厂的资格最老的技术骨干,都是摩记的。这个产业链,少了谁都不行的。
自己也是碰巧在这个行业里混着,浮沉数年,只是慢慢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一知半解罢了。呵呵。
不服不行啊
本人所在的单位99年开始捣鼓手机,似乎没见过摩记出身的人。
DING
FLOWER
老人是很稳,稳如泰山(此话要挨砖了)!
[FLASH]http://www.youtube.com/v/iFCPAFa6uj0[/FLASH]连击播放键两次就成.
头一次听这首歌时, 我还不知邰正宵是谁. 那是95年或96年某次去新加坡出差, 在飞机上睡得迷迷糊糊, 抬眼看见机舱频幕上正放着这首歌, 拿起耳机来听听还不错, 但讨厌的是这MTV重复播放, 隔一会儿放一次, 所以反而没有太注意画面.
那次去新加坡目的之一是与那边研发中心和工厂商讨引进两型当地设计最新产品. 那两型产品一长一扁, 风格一致, 算是姐妹型号. 这个项目是那年新加坡研发中心的重头节目, 设计资源投入很多自不待言, 我去的那个时间产品刚刚发布不久, 市场部还在大张旗鼓地为这姐妹产品宣传介绍. 我头一次看到成品时觉得十分眼熟, 想想觉得它出现在邰正宵的那个MTV, 问身边项目组的新加坡工程师, 人家很高兴地肯定, 说这个MTV从开头创意到制作发行, 都是公司市场部与唱片公司共同协作, 在东南亚市场反应特别好, 对产品销售帮助很大.
一个多月后, 我们厂派来十来个人的项目组, 在新加坡忙乎两礼拜后将产品拷贝到我们中国厂生产. 正式生产前某天我和一位比我毕业早几年的技术经理聊天, 他跟这个项目没关系, 他说这两型产品在中国不大会卖得动, 尤其在北方. 他感觉这两个机子小里小气, 跟美国设计的产品比, 一个大家风范, 一个小家碧玉, 缺乏大气.
事情发展被这位老兄言中, 两型产品大规模生产后在中国市场反应平平, 一直到我离开公司, 它们的销售量也就是美国设计的老产品销量的零头.
回头说这个MTV, 大家注意最开始部分, 有我们产品的特写.
还是就是这MTV中的一段,反正看着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