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即使没有文革,中国经济也不会提前进入第二世界 -- 葡萄

共:💬1730 🌺11319 🌵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6
下页 末页
家园 曾经和一个朋友私下这样讨论

那时候他把我的观点,既未来社会中全球垄断资本的联合,是一个把全球化发展到把每个劳动力电池化标准化的过程。把我这个观点和他家长交流,他家长说,建国三十年不过也是把人当作了干电池。

我对他说,这个观点我不认可。我说,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是等级依附。如果谁对中华法系所规范的社会秩序有所熟悉的话,就会明白。在宗法制度维持下的社会组织里,下位者不过是上位者的燃料。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里,把每个劳动力看作商品与利润的源泉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使这样的管辖低成本化:既资本的标准化的干电池。而毛的文革,同时试图利用制度超越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也就是使中国多数人摆脱燃料和干电池的命运。

很明显,对于燃料的命运,文革没有完成的,资本以改革的名义继续在做。而且,下一届的任务里就有割封建主义尾巴的说法。至于干电池的命运,很显然主席对这个终于还是悲观的。

不过昨天和他争论的却是,中华道统的道究竟是什么。我和他歪说了句道可道非常道的新解来着。折腾的他有点无言就是了。

通宝推:夏侯梦得,
家园 系统,明白,让人信服,一篇扛鼎之作。

收藏了,谢谢葡萄兄。

家园 事实如此啊。我们单位从外单位调来局长后,人事变化巨大
家园 interpretation

Southern states believed that it was their natural right to choose to stay or leave the union.

Northern states believed that the union was nonrevocable.

When 13 states formed the Union, the slavery provision in the Constitution was a compromise to accommodate the Southerners.This issue became the explosive when Abraham Lincoln was elected. Competiting point: new states should be non-slavery or not.

Of course, one can argue that it is a battle between Northern capitalists and Southern plantation owners. That's the Chinese textbook version, because everything was interpretted there as a class struggle.

But my questions:

1.The line was drawn between slave states vs. non-slave states (38 degree latitude line) not industrialized vs. non-industrialized. Virginia was more industrialized, but joined the south. Maryland was also industrialized, but a slave state and was occupied by the federal troops to thwart the secession attempt.

2. After the war, Southern states were still the poorest non-industrialized part of America, as the largest cotton exporter to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world. US South still accounted for 1/3 of global cotton consumption (mainly to the British textile manufacturers). It was not industrialized by North until 1960s, when labor union pushed the big companies to move south for non-unionized workers.

3.Black Americans actually were never a major source of Northern industry labor forces until World War II, when for the first time, women and black minorities were attracted to the Northern industry plants.

4.(by me) 北方解決勞動力短缺是靠歐洲移民. 內戰之前主來源地是愛爾蘭與德國. 當時有不少北方士兵來自于剛下船的愛\德人,后者往往違英文命令都聽不懂.小時候中國歷史課本一直把南北戰爭歸因于資本家需要南方的黑人labor--及南方的工業品市場, 是資本主義與南方種植園農業主義的斗爭.

但這一中式理論很難解釋為什么戰爭結束后北方工業界并不喜歡用南方黑人, 雖然后者有了人身自由.而且內戰后南方是赤貧, 一直到1877年才緩過勁來. 也沒多少需求.美國ヱ業化成功的市場需求來自于貴通東西二岸后的大需求.

From Wiki,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1860, the Republican Party, led by Abraham Lincoln, had campaigned against the expansion of slavery beyond the states in which it already existed. The Republican victory in that election resulted in seven Southern states declaring their secession from the Union even before Lincoln took office on March 4, 1861. Both the outgoing and incoming U.S. administrations rejected secession, considering it rebellion."

家园 620k soldiers

not up to millions.

It was not a populuous nation then.

家园 西班牙征服

整個墨西哥, the slaughter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t all.

It was casualty due to invasion.

George Washington was the mastermind of Indian slaughter ever since USA was founded.

Before that, French America, did that even 400 years ago (Jean Chartier, Mon. Chomedy de Maisonneuve).

At that time, America was totally an agricultural economy.

不要阿狗阿貓都往工業化上套.

家园 人始终是需要上帝的

这一点并不随着技术的改进而褪色,或者说总是需要一个信仰的,无论是对什么。

家园 a reply

America? Canada? Belgium? Holland? Sweden?

对了,关于加拿大。国内所谓中国应该殖民地三百年的话题,在学界一直是有其市场的。

--Can you be more specific. Because I do not know what are your viewpoints so it is difficult to start.

瑞典王室的话题,怎么说呢。波动的是上层。我的话题是把这个忽略了。

不过荷兰和比利时..........在共和国时代他们原本是一个国家。

--荷兰和比利时的分立與ユ業化沒關系, 講荷語的國王強推荷浯的官方語地位(1830)是造成布魯塞爾為中心的Wallonians(french speaking)反抗的原因. 1815后的Holland-B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of the Nederlands. The former was an artificial creature out of the defeat of Napoleon France. The first king was imposed by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我對荷/比很了解,1830分立純是一個語言問題. 到現在, 比國內仍是鬧得不共戴天, 這回是荷語人占上風.

兄臺才高八斗,吾不及甚遠.但不宜說話得絕對化,因為我們都有還不甚知之處. 也不必文過飾非,硬把所有現象套一個理論框架內.

Sometimes, we need to be a bit suspicious of the Chinese books published or translated in China. In our high school textbooks, the French revolution was praised as the great 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while I found the Frenchmen viewed this event quite differently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家园 刘和林为什么亲苏呢?

有什么现实的利益纠葛吗?

家园 荒唐!毛选和知青使农村识字率大增?

就是你很会说也不应该张咀就来吧?

捧毛捧到无X的地步.把文革都捧上了.就是没文革中国也进不了二世界,也不必要搞一个串联批斗武斗不上学不开工红宝书忠字舞最高指示不过夜7亿人看8台戏的革命吧?

现实刺激你粉上了过去,也不要不分青红把现在的一切成就都归于那个过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么你告诉我文革期间提高的20%识字率怎么来的吧

我发觉你这样的人,似乎从来不需要事实。我被人提醒这个话题,一个是驻边的军官,他告诉我是知青在他们那里几年普及了当地的识字率。还有一个就是一个后来考上硕士的农民子弟,他当年识字就是知青通过毛选让他们认的。理由很简单,当年除了毛选可以用来识字的书几乎没有。这个是当年德国农民在路德改革宗教后,使用德语的德国农民通过圣经普及了德语的情况类似。

不过对于你,讲话从来只从自己需要的观点出发,尽说些没有脑子的废话。也就那样了。你的表达,和你的认知,就和今天遇到的一个激烈批判的文革的人一样。我对此的评价不过:你们不过在用文革的方式,捍卫你们的观点。文革在你们身上的痕迹已经无法抹去,如此而已。

下次跳出来表达什么的时候,最好用点脑子。声音大,有时候只是表示你无知。

响水湾:荒唐!毛选和知青使农村识字率大增?

家园 荷兰的话题我要查查藏书

记得一个关于荷兰王室的传记里记载过,比利时和荷兰的经济冲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拿骚亲王时代,那里就发生过叛乱。

而我说的国内学者的观点,在生活里在课堂上,在交流里都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过虽然这些人是少数,而且他们的观点有的说日本殖民好有的说英美殖民好具体也不一致。他们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中国文化落后了,靠中国自身无法摆脱他们眼中的愚昧与落后。所以要被西方殖民如何如何。而我的观点是,加拿大在独立前是殖民地。加拿大在独立时已经是工业国。还有加拿大和美国在开始工业化时国内没有封建地主。不存在社会激烈转型的基础。更不要说加拿大没有奴隶制了。

关于法国的话题其实很值得推敲。其实几年前和一个法国朋友交流过。他的史观并不激烈。从一个喊出基督教必须死去的大革命来说,对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徒来说他的观点我倒是相当惊讶。其实不仅是对法国大革命,而且还有对拿破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对比是如此鲜明。而在我和他长时间的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的天主教与资本主义的问题,还有中世纪之余第三等级的崛起并非黑暗时代而是罗马覆灭后的恢复与文艺复兴前的准备。而同样,在他离开中国去兰登签约并开始他的环球旅行前,他和我关于文革的一次讨论给我的启发至今还让我进行思考。

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革命党得到天下后,唯一一个还在继续革命的执政党。他说仅仅是这个,就很值得研究。在那次,我们还开始一个关于信息化社会时代,在扁平的社会组织结构里,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调整的话题的讨论。他说,文革是一次实验或者说常尝试。尝试突破工业革命成型以来,所谓科层社会(既官僚社会)通过严密的社会分工,对公民与组织的桎梏。而目前,唯一一个以国家为实验的尝试就是文革。同样,他对文革是失望的。他认为,超越公民基本认知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制度性的改造失败的风险非常大。

而同样,关于文革的话题里,你可以看到一些人的激烈态度。这样的激烈态度,甚至是建立在以自己的假设替代对基本事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同样,你可以看到当年中国在文革开始前遇到的问题。一些人不愿意,或者反对社会的继续变革。而迫切需要改变的人或者年轻人,通过激烈的方式通过自己假象中的设计去改造他们的世界。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年威权与暴力没有做到的事情,改革里用金钱做到了。

而我在这里试图想说的是什么。我不过是在试图把我所知道的这个国家的改变在网络上说一说。因为这些改变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而且我知道这些改变的影响有多大。而再具体点说,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不过是和法国人重新一次又一次评价他们的历史那样,在试图平衡今天和明天的情况下说一下历史。同样的事情,就象从前儒家经典与道家经典,在一次次往常更迭中被重新解读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这些不过是时代而已。

家园 马列主义再好,也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说白了,就是要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这个见识真不是一般的高。

家园 举手回复,我姑姑和父亲的事

姑姑和父亲均为知青。

姑姑在山西当时她身体不好,所以被调去当地小学教书,当时所在的学校老师大部分为插队知青。

而除了知青当地很难找到来教书的“文化人”。

父亲在东北,兼任赤脚医生同时教授当地孩子数学(二中出身,数学学的不错)

大量的当时知青下乡之后,能找到的最轻松差事就是教书了。

家园 想起了前几天参观印度独立日活动

8月15日是印度独立日62周年(和抗战胜利同日,呵呵),学校里的印度同学举办了一个纪念活动。我去凑了个热闹。看见印度人自己做的一个宣传片,什么来头忘了。画面是一群汉子骑着马挥着印度国旗在山川田野上跑过,一个鼻子上穿了三个环的黑瘦妇女在远处注目。旁白介绍印度有史以来的精英人士,包括甘地还有古代发明数字“0”的人等等,归结到最后的中心思想是:

诞生过如此多精英的印度是多么的有希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