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四十六) -- 俞天任
其实不只这条,还有一条是不为运输力量护航。
日本海军是受英国教育的,所以很有点pride,不屑于干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成天做着大舰巨炮对轰分出胜负的少年梦,拆巨资造“大和号”,结果没有燃料不能开。
就没有看到他们老师约翰牛当时已经是护航,打运输船,什么零工都在打了。
不能随时代而进步,就只能被时代淘汰。
不过都是工业革命惹的祸。
当然没有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就不会有英帕尔战役。但是牟田口并不是用日军最常见的“下克上”的方法打起来这场战役的,英帕尔作战是参谋本部,南方总军和第十五军在长期研究达成共识以后才进行的。而且指挥官牟田口本人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指挥昏庸,行事有悖常理。但是他并没有过明显的“抗命”行为。所以英帕尔战役的失败,仅仅是反映了从大本营参谋本部,南方总军开始的日本陆军整个作战指挥参谋系统的无能和失败。
所以战后一直到1966年牟田口死去为止,在所有参加过未参加过英帕尔战役,当事者非当事者几乎全体一致认为作战从一开始到最后就只是一个失败的连续的时候,牟田口还是单身一人为英帕尔作战辩护。当然牟田口这人本身已经有点疯狂异常了,但是不也说明其实他觉得非常冤枉:为什么失败的责任要本官一人来负?好吧,本官就干脆不承认失败!
早在1942年5月第15军占领了缅甸以后,南方总军就提出来了成热打铁,进行英帕尔作战,攻占印度的计划,得到了参谋本部的同意和批准。称为“第21 号作战”。但是当时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陆大27期)和任第18师团长的牟田口本人是坚决反对这个计划的。认为太不着边际了,简直是开玩笑。加上当时瓜达卡纳尔岛打的正紧,这这么给搁了下来。
但是到了1943年3月,新成立了一个“缅甸方面军”,牟田口也跟着官升一级,成了15军司令官,这时突然成了已经是废案的“第21号作战”的积极拥护者,要去打印度去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一个原因;英军的游击部队的神出鬼没,皇军得去“扫荡”也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陆军大学校里学来的一条“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就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牟田口中将对自己当时反对“第21号作战”那件事是痛心疾首,再化痛心为力量,又成了他那么异常地固执于英帕尔作战的心理原因。
这时候缅甸方面军的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陆大27期)正好是7.7事变时“支那驻屯军第一连队连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的旅团长。对牟田口的发疯也只当没看到,东京的东条英机也正在做着只要把那支叫做“印度国民军”的印度伪军送上印度国土,顿时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膨胀起来,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嗖”的一下就会完蛋的美梦。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东条英机,牟田口似的会把瞎想当真,所以牟田口这个计划也鼓捣了快一年。一开始就有第十五军参谋长小畑英良(陆大31期),缅甸方面军高级参谋片仓衷(还记得9.18满洲事变吗?)和大本营参谋竹田宫少佐(陆大50期)等人反对。小畑是从陆军中很罕见的辎重兵出身的兵站参谋干起来的,在回答补给上有没有信心时很响亮地就回答了一句:“没信心”,结果在1943年5月被听话的久野村桃代少将(陆大37期)更迭了,这一下第15军内事没人敢说话了。
而竹田宫由于是皇族,所以其反对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果8月7日,大本营正式下达“ウ”号作战命令,进行英帕尔作战。
参谋总长杉山元对直皱眉的真田作战部长解释说:“这是寺内的想法,就让他去干吧”。
寺内寿一元帅是南方总军司令官,一般认为寺内能做到这个位子,与其说是他本人出色,不如说是他投胎出色:他老爷子是日俄战争史的陆军大臣,一次大战时的总理大臣寺内正毅。
就这么位二世祖,能拿出什么想法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读大本营的命令是很有趣的。据说为了“不对现场指挥官拘束的太严”,整个命令除了废话没什么内容,真正的重要点再电话或者去人口头联系,结果往往是出了事就大家互相赖,反正到最后谁也没有责任。太平洋战争打了那么多败仗,由于指挥上的失误而丢乌纱帽的几乎没有。
给了第15军三个师团,只要一看那三个师团长的名单已经就知道这仗没法打了。
第15师团长山内正文(陆大36期),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长期担任驻美大使馆武官,和疯疯癫癫的牟田口自然合不来。实际上,第15师团原来驻屯在华中的武汉,为了英帕尔作战被船运到泰国。到了泰国以后就没有了能用的公路,到缅甸的1700公里是用脚花了三个月量出来的,所以一直到1944年2月才赶到。这本来不是第15师团的过失,但牟田口中将公开地把山内少将称作“胆小鬼”。
第33师团长柳田元三(陆大34期军刀组),是情报参谋出身。由于他的经历,对这个英帕尔作战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但小畑参谋长的被免职使他闭上了嘴。但在第15军军部看来,这小子肯定怀二心。
就剩了一个第31师团长佐藤幸德(陆大33期)是和牟田口一路货色,有点疯疯癫癫,这两人能尿到一个壶里去了吧?嘿,还是不行。佐藤当少佐的时候,是皇道派的中坚人物,那时就和统制派的牟田口中佐斗的你死我活,现在那些历史问题还没纠缠清楚呢。
就这样一支大家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互不信任的第15军,开始了被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愚战恶斗”。
还没有正式开战,第15军的补给参谋又换人了。本来“小畑参谋长事件”以后,大家都闭嘴不说,可是这回是第15师团长山内在找补给参谋确认:“能不能对补给问题负责?”,这位薄井参谋的回答非常简洁明了:“不能”。废话,说了“能”的话到时候山内少将没了补给能把他给枪毙了。这就重换补给参谋。
山内少将呢?也算知道怎么回事了,问也白问,反倒把些可怜的补给参谋的乌纱帽全给问飞了,何苦呢?自祈多福吧。果然到后来因为补给问题第31师团的佐藤少将造了一回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反:率全师抗命。后文再表。
晕啊,太平洋中途岛,美国西岸多大的地方啊,
日本有几条潜艇能从日本到这些地方开个来回
啊?再说珍珠港大舰损失惨重,驱逐舰们可没
显著损失,为运输队反潜也是足够了。
二战潜艇的作用也没那么大,德国那么拼命
干,不过击沉1%的运输船只。日本有多少潜艇
哪有哪个本事。
做做文抄公。這是美軍方對日本太平洋戰略的評語:
The IJN's devotion to an outdated operational strategy,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what effects were needed to ensure their national strategy was met, proved to be their downfall.
..........
As effective as Japanese intelligence and initial military actions were, they never were focused o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key target that might have let them achieve their goal of keeping the Navy (US) out of the Pacific. The Japanese disregard of the fragile US oil infrastructure in the Pacific was an incredible oversight on their part. The Japanese should have attacked the US oil supply at Pearl Harbor and followed up that raid with attacks on US oilers and tankers in the Pacific. Japanese attacks, in conjunction with German strikes, on the oil supply and infrastructure would have bought the Japanese much valuable time - time that could have been used consolidating gains in its newly won territories, time that migh ahve allowed Japan to build up such a defensive perimeter that the cost of an Allied victory might have been too high.
折福,折福。我正是一個典型老廣所謂的識少少,扮代表而已!!
從老冰的系列獲益良多。如果沒有你的系列,雖然知道日本的軍事系統混亂。又怎知道其根源何在。
古人所言,其興也勃然,其亡也忽焉。正是日本的寫照。
希望你的系列,能延續下去。好讓我們不會重蹈其覆轍。
中國積弱百年,和平崛起,正是其時。但不要少不忍而亂大謀,幸甚。幸甚。
还有更好的主意么?
寺内寿一元帅
日本不是有惯例将佐生者不晋元帅么?
在日本读研究生在日本工作十年然后现在掌管中国企业和日本做生意.他说,日本人做生意只考虑本次生意利益最大化,以后 做不做以后再说.
从这样的角度看日本,其实是日本开国以来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看上去他们的做法有时候不着边际,很可笑.但是实际上,这个是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岛国思维的必然.毕竟除了美国,没有多少国家可以直接打击日本本土.你想想看,如果你的老窝无论你怎么干都不会有事你会不会变着法的胡来?日本,在2战后真吸取教训了么,我看没有.尤其是象大陆国家几千年来那种亡国灭族的经验教训日本是从来没有经验的,这个民族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后怕,所以日本不是德国,有亡国灭族切肤之痛的德国.中日之间的事情,日后麻烦有的是.
日军军衔序列没有元帅,最大是大将。但在山县有朋的时候整出了了个“元帅府”的名誉衙门,在那儿坐班就是元帅。用大清朝的叫法更合适:“陆军大将赏元帅府行走”。是个名誉职位,当然大将战死也赏,比如“元帅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元帅终身制,而大将要退休。
二战时的日军元帅有六人。陆军三人:寺内寿一,杉山元,畑俊六,海军三人: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古賀峯一,海军后面两个全是死了追绶的。